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4)
2023(2827)
2022(2383)
2021(2189)
2020(1931)
2019(4320)
2018(4180)
2017(7575)
2016(4430)
2015(5052)
2014(4819)
2013(4905)
2012(4888)
2011(4503)
2010(4542)
2009(4057)
2008(4079)
2007(3787)
2006(3367)
2005(3135)
作者
(17616)
(14422)
(14383)
(13576)
(9306)
(7188)
(6380)
(5711)
(5583)
(5229)
(5096)
(5042)
(4950)
(4908)
(4738)
(4576)
(4559)
(4504)
(4468)
(4305)
(3992)
(3786)
(3756)
(3406)
(3354)
(3282)
(3262)
(3251)
(3160)
(3155)
学科
(14864)
经济(14841)
管理(9859)
(8871)
(7132)
(6989)
企业(6989)
方法(5902)
数学(5085)
数学方法(4979)
(4267)
中国(4205)
(3904)
(3704)
(3335)
地方(3278)
业经(3192)
农业(2963)
(2822)
金融(2821)
及其(2631)
(2509)
贸易(2507)
(2419)
(2393)
(2360)
(2292)
理论(2281)
水产(2262)
(2175)
机构
大学(66963)
学院(64744)
研究(31197)
科学(24344)
(22359)
中国(22136)
(20317)
经济(19803)
(19340)
农业(17988)
研究所(17906)
管理(17495)
(16413)
业大(16257)
理学(14518)
理学院(14255)
管理学(13636)
管理学院(13554)
(13077)
中心(12568)
(12265)
(12054)
农业大学(11342)
实验(11080)
(11079)
北京(10710)
实验室(10630)
科学院(10226)
重点(10153)
(10147)
基金
项目(47151)
科学(34135)
(33467)
国家(33227)
基金(33005)
研究(26196)
科学基金(25114)
自然(20010)
自然科(19480)
自然科学(19468)
自然科学基金(19134)
(18874)
(17103)
基金项目(16873)
资助(14823)
社会(14045)
社会科(13070)
社会科学(13065)
科技(12512)
计划(12435)
重点(11812)
教育(11570)
科研(10255)
(10061)
专项(9935)
(9438)
(9105)
(9044)
(8964)
创新(8635)
期刊
(24627)
经济(24627)
学报(22858)
(20468)
研究(18762)
科学(17859)
中国(15948)
大学(15928)
学学(15398)
农业(14113)
林业(7474)
(7448)
业大(7428)
管理(7373)
(7299)
教育(6353)
农业大学(5779)
(5413)
金融(5413)
(5097)
科技(4308)
中国农业(4159)
经济研究(3995)
财经(3988)
业经(3981)
自然(3966)
技术(3935)
(3430)
自然科(3418)
自然科学(3418)
共检索到104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姜静  王小艺  吕军  高纯  
通过解剖受害辽东栎,结合林间调查,研究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栎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害后表现为全部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4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1~4m;部分出现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6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3~7m。天牛数量与树皮厚度和树干直径均呈正相关关系。调查发现,当辽东栎树皮厚度大于0.47cm、树干直径大于9.02cm时,开始出现栗山天牛危害。在林间,栗山天牛低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阳面的韧皮部中,而蛹主要分布在木质部,越靠近树干中心分布越多。产卵当年和翌年6月前幼虫主要在韧皮部取食危害。从翌年6月开始,天牛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为害,7—8月为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尚坤  唐艳龙  张彦龙  杨忠岐  王小艺  路纪芳  王健  司徒春南  付甫永  
作为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最重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已成为控制松材线虫病的重点。明确松褐天牛各虫态在不同地区寄主树干上的分布,对因地适宜地释放天敌昆虫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解剖受害马尾松,结合林间调查,系统地研究了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和蛹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主要分布在树干的2.5 6.5 m范围内,刻槽数量与树干高度和胸径显著相关;松褐天牛幼虫数量与树干胸径关系不显著;多数蛹室位于侵入孔正上方,少数蛹室位于侵入孔下方,两种蛹室数量差异显著;两种蛹室与侵入孔中心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93 cm和4.39 cm,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牛艳玲  魏建荣  杨忠岐  丁保福  
天牛幼虫排出的虫粪在指示天敌寻找寄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光肩星天牛幼虫发生期定期收集幼虫虫粪的方法,首次研究了林间天牛幼虫排粪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前,排粪总量呈现由上升到下降的过程,单个排粪孔的日平均排粪量为(0.030 2±0.002 1)g,单排粪孔的日最大排粪量可以达到0.319 4 g。同时研究了幼虫排粪量与寄主树的胸径、树皮厚度、树皮含水量和排粪孔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期内,无论是各个排粪孔的排粪总量还是日均最大排粪量,均与排粪孔的大小有直接关系,而与其他几个因子无关。通过在树干上缠绑胶带形成的微栖境,采集到了光肩星天牛的天敌花绒寄甲成虫,表明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密  黄凯波  何振  钟武红  伍南  刘清  
对湖南省靖州县1~20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平均密度和桃树受害率进行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比较了不同树龄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桃树基本不受桃红颈天牛危害,3年以上挂果后的桃树开始受到侵害;随着树龄的增加,桃树受害率和桃红颈天牛虫口平均密度显著增加,19~20年生桃树受害率达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超过2头/株;桃红颈天牛在桃园中呈聚集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3~15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16~17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空间分布型趋向于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19~20年生桃园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此时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呈现相互排斥现象。应用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信息,建立了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抽样公式。根据理论抽样公式,桃红颈天牛虫口密度越小,抽样数量较多,而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抽样数量则较少。根据序贯抽样公式,可将3~20年生桃园抽样样本数量划分成6个区段:3~4年生桃园;5~6年生桃园;7~8年生桃园;9~13年生和19~20年生桃园;14~15年生桃园;16~18年生桃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姜静  杨忠岐  王小艺  孙光翼  吕军  
研究了13个与栗山天牛危害程度有关的林分因子,并对这些林分因子与栗山天牛危害林地有虫株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林地坡位、栎树胸径和主林层郁闭度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栗山天牛危害林地有虫株率(y)与坡位(x1)和胸径(x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主林层郁闭度(x4)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0.071 2+0.691 8x1-0.507 4x4+0.561 3x6,经检验,平均差异程度为0.174 2。因此,可用该模型对栗山天牛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线茹  张建设  孙淑君  王威  
麦黑斑潜叶蝇近年在麦田有危害加重的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习性,确定正确的田间抽样调查方法, 作者于麦黑斑潜叶蝇为害盛期调查了其幼虫和蛹在8个品种麦田的种群密度,并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 m*-m回归法测定了幼虫和蛹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在徐州26号的麦田种群密度最大,济南17 号的麦田种群密度最小;5月初麦黑斑潜叶蝇幼虫和蛹在麦田呈均匀分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惠  郭建斌  王彦辉  王晓  
【目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方法】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结果】(1)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2)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3)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4)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文强  韩海荣  马钦彦  康峰峰  蔺琛  
With the aid of TDM (thermal dissipation method) with ICT\|2000TE (Transpiration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as follows: (1) The sap flow rate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varied differently in sunny days, cloudy days and rainy days, with their maximum value of 12 61 cm?h -1 , 8 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惊秋  
对寄主木段中的桔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Hope)幼虫、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幼虫的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天牛幼虫在寄主内可因取食、爬行活动而产生沿寄主传导的固体声。与爬行声相比,幼虫取食声的振幅大、持续时间短(约60ms)、间歇发出,振动频率可达700Hz;爬行声的振幅小、持续时问可达数百毫秒、可连续发出,振动频率低于300Hz。取食声信号因天牛幼虫的种类和寄主的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别。桔褐天牛幼虫取食声功率谱为准谐型,谱带2(B_2)为主能量带,其主峰频率(MPF=424±43Hz)约为B_1的MPF的1.8倍频。桑粒肩天牛幼虫取食声功率谱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洪剑  朴春根  汪来发  申相澈  郑荣镇  束庆龙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现:第7天时,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25℃条件下是26.3%;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55.0%;携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94.4%。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61.1%,而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40.8%,白僵菌的为0。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松墨天牛幼虫在松树内钻筑的生息坑道对其生存和繁殖具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幼虫坑道数量分布与不同松树高度、胸径、株内高度、树干皮层厚度有着密切关系。幼虫坑道数量比率随不同松树高度、胸径的增加而增高,与株内不同高度区域的材积大小无关。平均树高4~6m和8~9m的马尾松,幼虫坑道分布率以树高2~3m和3~4m处为最高。马尾松和黄山松寄主上,幼虫坑道分布率分别以1 1~2 0mm和3 1~4 0mm厚的皮层为最大。为阻止同类幼虫侵入坑道,幼虫以啮木发出警示声,平均每次持续2min35s。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守慧  李从心  吕长利  原忠林  王忠钰  祁金玉  葛芳  钟馨  
以在东北地区适生的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和杂交品系杨树为材料,对其酚酸及酚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与青杨天牛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确定杨树所含酚酸及酚类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2年生的银中杨、欧洲黑杨和小青杨的韧皮部中能够检测到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和水杨酸4种酚酸,未检测到香豆酸和阿魏酸,酚酸的总含量顺序为小青杨(0.410mg·g-1)>欧洲黑杨(0.24mg·g-1)>银中杨(0.053mg·g-1);韧皮部中均含有苯酚和邻苯二酚,银中杨的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小青杨次之,欧洲黑杨的含量最低;在3年生的银中杨、新疆杨、荷兰3930杨、107杨、中黑防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子祥  王健敏  陈晓鸣  段兆尧  叶寿德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on the trucks of infested Pinus yunnanensi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in field and laborat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oviposition scar in trunk was lower part > middle part > upper part;and the density distr...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王小艺  唐桦  姜静  魏可  吕军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迄今发现的寄生天牛类害虫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经研究,虽然寄生不同天牛种类的花绒寄甲根据形态特征目前认为是同一种,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为很强的寄主专化性,即形成了不同天牛种的花绒寄甲生物型(biotypes)(Weietal.,2009)。因此,在利用其开展天牛生物防治时,必须在自然界找到自然寄生该种天牛的花绒寄甲生物型,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立芹  朱银飞  曹川健  温俊宝  许志春  熊德平  陶万强  
Pyemotes sp.and Scleroderma guani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larvae of Semanotus bifasciatus.The results as follows:(1) the suitable control time of Pyemotes sp.was from early April to early May.The reason was that in this time,the larvae of S.bifasciatus were young and not bored into xylem that was 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