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
- 2023(47)
- 2022(36)
- 2021(39)
- 2020(37)
- 2019(76)
- 2018(73)
- 2017(123)
- 2016(65)
- 2015(87)
- 2014(78)
- 2013(115)
- 2012(92)
- 2011(95)
- 2010(87)
- 2009(73)
- 2008(65)
- 2007(55)
- 2006(59)
- 2005(46)
- 学科
- 学(303)
- 生态(185)
- 济(139)
- 经济(139)
- 生态学(132)
- 环境(106)
- 土地(99)
- 水文(92)
- 资源(92)
- 气候(91)
- 和(77)
- 物(77)
- 农(73)
- 植(73)
- 植物(73)
- 理学(67)
- 地理(65)
- 林(64)
- 森(64)
- 森林(64)
- 变化(62)
- 历史(60)
- 历史气候(60)
- 气候变化(60)
- 农业(59)
- 分析(59)
- 析(59)
- 经济学(59)
- 土壤(58)
- 壤(58)
- 机构
- 学院(1180)
- 大学(1136)
- 科学(893)
- 研究(848)
- 中国(664)
- 所(602)
- 研究所(594)
- 环境(528)
- 实验(524)
- 室(524)
- 资源(516)
- 实验室(511)
- 重点(494)
- 科学院(432)
- 农(409)
- 地理(390)
- 京(381)
- 院(366)
- 中国科学院(345)
- 农业(330)
- 业大(327)
- 范(322)
- 师范(319)
- 省(293)
- 中心(287)
- 师范大学(284)
- 北京(281)
- 生态(267)
- 研究院(262)
- 科学研究(257)
共检索到1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丁木 黄小梅 秦宁生
论文利用采自黄河源区的两个样点的祁连圆柏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树木生长与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7月的平均流量与树轮宽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73。由此重建了黄河源区过去390 a来的流量变化,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高达53.6%。重建序列大体经历了7个丰水期和10个枯水期。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存在着42、18和2~4 a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区域对比结果表明,重建结果与周边其他基于树轮资料的重建序列的干湿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论文重建序列的准确性。
关键词:
树木年轮 黄河源区 流量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丁木 黄小梅 秦宁生
论文利用采自黄河源区的两个样点的祁连圆柏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树木生长与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7月的平均流量与树轮宽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73。由此重建了黄河源区过去390 a来的流量变化,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高达53.6%。重建序列大体经历了7个丰水期和10个枯水期。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存在着42、18和24 a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区域对比结果表明,重建结果与周边其他基于树轮资料的重建序列的干湿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论文重建序列的准确性。
关键词:
树木年轮 黄河源区 流量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志刚 刘晓东 范广洲 白爱娟
以长江、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尺度半分布式水文模型(VIC),结合江河源区气象站多年实测温度、降水数据,检验了VIC模型的适用性。模型能较好模拟江河源区地表径流,其Nash系数和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533和0.9302(长江源区),0.8892和0.9248(黄河源区)。基于率定后的VIC模型,运用高分辨率的动力降尺度气象强迫资料,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江河源区径流量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30~50a,长江、黄河源区年均径流量将分别增加8.58%、9.19%;未来80~100a,长江、黄河源区年均径流量将分别增加17.16%、7.21%。相对于2030~2049年而言,尽管年...
关键词:
江河源区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覆被 径流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汪亮亮 叶茂 张同刚 高生峰 徐俏 苟晓霞
本文借鉴树木年轮学方法,运用LINTABTM6树木年轮测定仪读取胡杨样芯径向生长量,研究阿克苏河流域内胡杨年轮生长特点和周期性及径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阿克苏河胡杨径向生长1993年以前较为平稳,之后呈波动上升,胡杨的年轮指数变化与径向生长量的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具有一致性。(2)胡杨年轮指数周期性震荡变化特征明显,在第一周期19 a特征的时间尺度上,胡杨年轮指数变化平均周期为12年左右,大约2.5个周期胡杨年轮指数的升降变化;在第二周期12 a时间特征尺度上,大约经历了3.5个周期胡杨年轮指数的升降变
关键词:
阿克苏河 胡杨 径向生长量 年轮指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凤霞 常国刚 肖建设 周秉荣 伏洋
选择黄河源头玛多县,利用遥感手段分析了该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04年的湿地动态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与各气象因子的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在1990~2004年间,黄河源湿地呈现持续萎缩的状态,减少速率平均为2864.48 hm2/a。其中前10年和后4年平均减小速率分别为2329.81和4201.14 hm2/a,后4年的变化速度是前10年的1.8倍。高原湖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转移概率小于3%,而高原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与其他土地类型的转移概率分别达到40.16%~38.37%和46.27%~40.25%。不同的湿地类型与气象因子的关...
关键词:
湿地 气候变化 转移矩阵 黄河源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彩红 朱西德 白彦芳
利用1961年-2009年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水文资料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研究黄河源区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预测模型,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黄河源区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近49a间,源区气温呈波动上升态势;蒸发量显著增大,年均降水量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但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振荡。源区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气温及蒸发的变化相关关系显著,近49a年来,由于气温的持续上升导致径流蒸散发损耗超过降水量的补给,源区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预测未来两个时期2020s、2050s,源区年平均流量分别为593.61m3/s和525.11m3/s,较气候标准期19...
关键词:
流量 气候变化 响应 预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庆广 陈兴鹏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对青藏高原及整个黄河流域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对黄河源区土地生态分类的基础上,利用1991年、2005年两期TM遥感数据的对比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从分布面积变化和类型转移趋向与幅度两个方面,分析黄河源区土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变化与格局,结果表明: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因素即全球气候干旱化的趋势,加上鼠害猖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因素局部加剧了环境恶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采取科学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促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红星,刘昌明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较为接近,而80年代则与60年代较为接近。2)9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汛期径流量的减少;3)玛曲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略高于唐乃亥,而绝对变化幅度则较小。
关键词:
年内分配 径流 黄河源区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毅 吴保生 李敏慧
高海拔流域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地球系统演变的重要前哨.该研究基于青藏高原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2002—2019年间的径流量序列与水化学数据重建了该时期的化学风化过程,探讨了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黄河源区化学风化特征.2002—2019年,黄河源区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出现增长;年度化学风化速率在30.9~78t.km~(-2)之间,平均值为53.2t.km~(-2),是全球平均化学风化速率的2倍以上.黄河源区年度化学风化速率随流域温度的上升呈现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增加1.13t.km~(-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海拔流域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平衡大气CO_2浓度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河源区 化学风化 气候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借助大气环流模式(GCMs)进行区域气候影响评价往往受气候模式的分辨率限制,缺少对应尺度的气候情景,目前一般的做法是通过降尺度方法弥补GCMs气候情景的不足。本文集成GCMs输出数据、降尺度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nalysis Tool)建立了气候-陆面单向连接系统。将未来气候情景(日降水量、最高和最低气温情景),输入到SWAT模型模拟径流,重点预测评估黄河源区未来不同时期的径流变化情况,并分析讨论气候变化情景下径流深的空间分布及响应。其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的流量过程,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影响很大,而且不同的降尺度情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晓辉 姚治君 陈传友
本文研究了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径流、降水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降水对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源区近50年的降水和径流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径流量的总体趋势为“多-少-多-少”,吉迈测站的径流年际波动比较剧烈,玛曲测站年际变化不大,变差系数较小,只有0.09,吉迈、唐乃亥测站的汛期径流量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径流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的总体趋势为“丰-缺-丰-缺”,降水年际变化不大,除达日气象站以外,其余5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按照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逐渐减少,达日、...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径流 降水 相关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昌卫 齐三红
长江-黄河源区属典型寒区,降水、冰雪融水等共同成为径流的补给来源,径流量的变化同时受到区域内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影响。采用互谱分析方法研究表明,长江、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周期波动间的关系明显好于气温与径流之间的关系,降水对径流量的主要周期波动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气温虽然对径流量的部分周期波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降水明显。相对来说,黄河源区降水对径流量的波动变化的影响要好于长江源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长江-黄河源区径流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降水量的减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克龙 李双成 李迪强 陈英玉 朵海瑞 王永生
文章根据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选取基于货币量的价值量评价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源区区域生态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6~2000年长江源区、黄河源区的生态系统功能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减少199亿元和30亿元,长江源区的生态系统功能缺失明显高于黄河源区;从功能分析,长江源区的气候调节功能、黄河源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最为显著;从结构分析,草地、湿地、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构成,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存在根本差异。
关键词:
生态功能 价值变化 长江源区 黄河源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向前 郑红星 刘昌明 朱芮芮
为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通过河流不同流量形态的生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流量的内涵及其谱系结构,将生态流量谱系划分为极低流量、低流量、高脉冲流量、高流量、极高流量五种流量形态。以潮白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大阁水文站1956~2003年48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对参照期(1956~1974年)和影响期(1975~2003年)的生态流量谱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期较参照期多年平均极低流量、低流量、高流量分别减少了31%、4%、9%,极高流量消失,高脉冲流量则增加了5%,若以参照期生态系统的状况为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目标,就生态流量而言,潮白河源区须通过合理的水量调控应重点增加极低流量的大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鹏 陈亚宁 李卫红 王怀军 张淑花
本文借助统计年鉴数据、MODIS月积雪产品的遥感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等,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2003-2012年径流量变化及断流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过去10年,塔里木河源流区耕地面积从2003年的1.087万km2增加到2012年的1.668万km2,致使流域内农业用水量从2004年的279.55亿m3增长到2011年的294.36亿m3,从而挤占了河流的生态用水,是导致三源流汇入塔里木河干流水量减少和断流情况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22009年是塔里木河历史上断流时间和断流河道最长的一年,这与河流来水量较少与较低的夏季积雪覆盖率(3.08%)、降水量少于近10年平均降水的39%和夏季0℃层高度偏...
关键词:
塔里木河 径流变化 断流 MODI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