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8)
2023(4385)
2022(3594)
2021(3048)
2020(2458)
2019(5487)
2018(4974)
2017(8505)
2016(5320)
2015(6041)
2014(5820)
2013(5444)
2012(4981)
2011(4404)
2010(4555)
2009(3877)
2008(3845)
2007(3343)
2006(2865)
2005(2574)
作者
(16015)
(13299)
(13188)
(12683)
(8426)
(6360)
(6059)
(5155)
(4998)
(4882)
(4604)
(4537)
(4305)
(4284)
(4153)
(4119)
(4106)
(3942)
(3881)
(3798)
(3394)
(3381)
(3282)
(3019)
(2952)
(2947)
(2926)
(2908)
(2740)
(2685)
学科
(18718)
经济(18711)
管理(13188)
(11116)
方法(8877)
(8160)
企业(8160)
数学(8093)
数学方法(7996)
中国(5579)
理论(5361)
(5324)
教学(5147)
教育(5046)
(4768)
(3945)
业经(3915)
农业(3830)
学法(3579)
教学法(3579)
环境(3197)
地方(3193)
(3147)
贸易(3141)
学理(3122)
学理论(3122)
(3059)
(3058)
研究(2993)
技术(2770)
机构
学院(72799)
大学(72572)
(27025)
经济(26419)
研究(26296)
管理(24904)
理学(21857)
理学院(21569)
管理学(21046)
管理学院(20927)
中国(17508)
科学(17333)
(16145)
(15901)
业大(14465)
(13406)
农业(12744)
研究所(12461)
中心(11443)
(11398)
(11243)
(10931)
师范(10789)
(10214)
技术(10206)
北京(9871)
财经(9297)
农业大学(9032)
师范大学(8643)
(8633)
基金
项目(53586)
科学(41392)
研究(38361)
基金(37085)
(33740)
国家(33463)
科学基金(27997)
社会(23176)
(22449)
社会科(22028)
社会科学(22021)
教育(20136)
基金项目(19723)
(18644)
自然(18482)
自然科(18060)
自然科学(18055)
自然科学基金(17759)
编号(15406)
资助(15011)
重点(12882)
成果(12260)
课题(12070)
(11585)
(11444)
(11216)
创新(10420)
科研(10244)
计划(10155)
大学(10048)
期刊
(26575)
经济(26575)
研究(21543)
中国(17282)
教育(16764)
学报(15455)
(13507)
科学(12751)
大学(11887)
学学(11167)
农业(9378)
(8319)
管理(8178)
技术(7367)
(5390)
职业(5195)
林业(4916)
经济研究(4767)
业大(4682)
财经(4541)
(4319)
金融(4319)
(4215)
业经(3988)
(3985)
科技(3805)
农业大学(3543)
问题(3433)
统计(3413)
技术教育(3294)
共检索到105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工作首次凝练了义务教育素养模型,研制了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要求,为育人方式和评价模式的转型提供了上位的理论依据。合理把握标准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树立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观,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深入推进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关键。什么是素养本位学业质量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各学段课程学习时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构成、发展水平及表现特征。它是素养本位教育理念下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规范性预期,阐明了智能时代儿童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实质内涵。素养本位学业质量蕴含了新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具有超越具体课程的现实价值,旨在扭转以知识点为纲的学业质量观,树立一种整合的、实践取向的学业质量观。研制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需要在反思学科本质和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构建有机整合的核心素养框架;用大观念和学科实践重构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学科知识、思维和价值的内在关系;以核心素养为纲,整合重构的课程内容,划分学业质量水平并描述其表现特征。水平划分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根据质性特征变化确定不同水平及其进阶关系,表述方式要能够体现素养导向学业成就的特征。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对完善义务教育育人目标和学业质量体系,实现学校课程、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磊  姜勇  
没有优良的学科做支撑,难以科学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多种"套餐",供学生选择和消化。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能力才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紫屏  
坚持"反映论知识观"的学习成为"储蓄"知识的被动活动,并通过标准考试将这种学习客观化、可视化,由此衍生了功利主义学习倾向。素养本位的学习秉持知识的建构性与学习的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学习即协作、学习即对话;学会思维、学会交往、学会关心是其核心价值追求;坚持问题导向、创设真实情境、建构合作关系、实施指导性探究构成了其方法要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吉安  张友生  彭茜  
增强高校对绿色治理的重视,培育师生的绿色理念,提升绿色技能。高校需要建立绿色教学体系,将绿色人才培养纳入到学校的规划中。引导学生在作业、毕业设计和论文中融入更多绿色方面的内容和主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一批具有绿色理念、掌握绿色技术和管理技能的绿色人才,绿色发展对绿色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超  潘新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分数论教育质量观、人本论教育质量观、能力论教育质量观等片面的教育质量观,需要我们反思。新时期我们应该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树立需要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晓东  
"双基"理论是将复杂的教育问题过度简化的原始"理论"。"双基"理论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双基")看作教育教学的全部基础,未看到教育学中儿童身心发育的结构层次和儿童成长的时间维度,没有将儿童的世界、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成长纳入自身的理论系统。在其目标、任务和功能等方面,基础教育远远大于以"双基"为指向的教育或教学。如果抱住"双基"理论不放,中国的课程理论永远难以与现代课程理论接轨,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魔掌,难以走出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和困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建设儿童本位的课程理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璐  金克炜  
在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应树立全面质量关。培养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课程学习与临床能力培养的关系。课程是为临床能力提高服务的 ,要注重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条件和基础 ,创新是核心 ;科研能力与临床技能的关系。临床科研是临床水平提高的基础 ,不可因追求临床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与学的关系。要变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关系 ,真正做到让学生有宽厚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坤华  李青海  余江明  
分析了高层次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现状,认为新时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军事人才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学术性要求、全面性要求和多样性要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我国正阔步迈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教育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且计算机的功能日益复杂,人必须发展计算机所不能取代的能力方能在信息时代生存。某种意义上说,"核心素养"一词的主要内涵即在于人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能力,它是人面向未来所必须具备的"新能力"。这种"新能力"包括两类:一是以道德意识与审美判断为核心的"人性能力";二是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协作性思维为核心的"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谷峪  
面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使命,时代赋予教育以服务性。树立教师服务观,建设服务型师资队伍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需要,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道观,树立教师服务观,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永柏  常若松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所持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学生观是一个在其职业活动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尤其在今天,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热爱学生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阵,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强调教育者要热爱学生,这是教育家们和广大优秀教管工作者的共识.然而,作为一个自觉掌握科学教育理论的教育者对学生的热爱,不能停滞在非理作的情绪状态,而应该上升为清醒的理性形式.否则,在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秉琦  贾鹏  
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地方大学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顾客需求说"、"社会需求说"、"知识传承说"三种教育理念支撑下的教育质量观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地方大学应树立满足目标公众要求、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动态发展、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伦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人才质量包括“人才”的质量和“教师”的质量两个方面的要求。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人才质量的不断提高,关键是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坚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重构教师教育的理论性课程体系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为保证改革后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实施课程方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