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9)
2023(4806)
2022(4009)
2021(4116)
2020(3406)
2019(7875)
2018(7995)
2017(14368)
2016(8905)
2015(10410)
2014(10742)
2013(10181)
2012(9975)
2011(9389)
2010(9961)
2009(9100)
2008(8918)
2007(8131)
2006(7648)
2005(7344)
作者
(24229)
(19932)
(19795)
(19369)
(12706)
(9480)
(9303)
(7769)
(7496)
(7436)
(6719)
(6643)
(6522)
(6471)
(6440)
(6228)
(6039)
(5922)
(5876)
(5872)
(5416)
(5070)
(4848)
(4650)
(4622)
(4607)
(4509)
(4440)
(4033)
(3958)
学科
(28977)
经济(28945)
教育(19474)
中国(17869)
管理(17410)
(14574)
方法(11451)
数学(10404)
数学方法(10269)
(9782)
企业(9782)
(8654)
(8513)
(8023)
理论(7422)
(7148)
(6901)
银行(6879)
(6716)
(6230)
贸易(6221)
(6101)
教学(6087)
(6057)
地方(5801)
(5523)
金融(5523)
农业(5097)
发展(5069)
及其(5006)
机构
大学(128577)
学院(122599)
研究(49145)
(45478)
经济(44217)
管理(37177)
中国(32973)
(30605)
理学(30519)
理学院(29979)
教育(29442)
管理学(29389)
管理学院(29120)
科学(28171)
(27152)
师范(27037)
(25212)
(24569)
研究所(22531)
师范大学(22417)
北京(21240)
(20643)
中心(19990)
财经(18485)
(17905)
(16676)
(16305)
技术(16216)
(15848)
职业(14837)
基金
项目(68272)
研究(58487)
科学(53888)
基金(44791)
(38115)
国家(37654)
教育(35011)
社会(33740)
社会科(31558)
社会科学(31550)
科学基金(29837)
编号(27099)
(26829)
成果(26054)
(25315)
基金项目(22461)
课题(22414)
(18889)
资助(18747)
(17492)
重点(17074)
自然(16429)
(16343)
规划(16227)
(16212)
项目编号(16190)
自然科(15943)
自然科学(15935)
自然科学基金(15625)
教育部(15555)
期刊
(54576)
经济(54576)
研究(54196)
教育(48772)
中国(34693)
(17047)
学报(16595)
科学(15748)
管理(14892)
大学(14032)
(13900)
技术(13759)
(13353)
金融(13353)
职业(11585)
学学(11383)
财经(9649)
经济研究(9379)
农业(9361)
(8413)
业经(8386)
问题(8029)
技术教育(7587)
职业技术(7587)
职业技术教育(7587)
(7543)
论坛(7543)
(7376)
(6568)
理论(6352)
共检索到211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青松  
树立科学教育观,必须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当代科学教育改革要从分科化科学教育转向综合化科学教育,从传授性科学教育转向探究性科学教育,从学校型科学教育转向社会型科学教育,通过全员科学教育、全面科学教育和全程科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超  潘新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分数论教育质量观、人本论教育质量观、能力论教育质量观等片面的教育质量观,需要我们反思。新时期我们应该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树立需要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期编发一组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伦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人才质量包括“人才”的质量和“教师”的质量两个方面的要求。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人才质量的不断提高,关键是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坚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重构教师教育的理论性课程体系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为保证改革后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实施课程方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永柏  常若松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所持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学生观是一个在其职业活动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尤其在今天,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热爱学生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阵,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强调教育者要热爱学生,这是教育家们和广大优秀教管工作者的共识.然而,作为一个自觉掌握科学教育理论的教育者对学生的热爱,不能停滞在非理作的情绪状态,而应该上升为清醒的理性形式.否则,在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对于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要深刻认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均衡发展观,准确把握教育均衡发展的层次性,正确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要正视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长期矛盾,认识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制度缺陷,警惕教育发展中的"低水平"和"高水平"均衡陷阱,了解我国社会教育流动的新特点;要把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均衡发展观,重点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克勇  
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除包括四个全面协调即全面协调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防止质量滑坡;全面协调高等教育的结构,防止学位贬值;全面协调学科专业、校园布局,防止资源浪费;全面协调校、院、系的职权,防止滋生“小作坊”以外,还必须包括“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既十分鲜明,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社会结构、体制、机制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在各个领域成为支配资源分配的主要途径,人才资源的配置也将顺从于这个体制的基本规律,未来能够适应这个体制的人才必将更加凸显其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官群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超常教育何去何从的时代命题,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又好又快的"双超常教育"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双超常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而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推进"双超常教育"的对策与举措,从而为中国超常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德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国有化的办学体制向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转变;从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领导体制转变;从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向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转变;从单一的投资制向多渠道集资转变;从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现向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教学观转变;从统招统配的招生就业制度向面向市场的招生就业制度转变;从封闭的本土化教育向开放的国际化教育转变;从大学办社会的后勤管理体制向社会办大学的后勤管理体制转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皓明  
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的诞生与发展是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时代的要求。提出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从用人单位、学生、学校三方面正确评价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同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出发,从培养模式、职业资格认证、学位标准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晓锋  
近代以来的大部分时期,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以自由探索为特征的小科学,不少重大的发现也是由这种组织方式而来。二战以来,随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哈勃太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蔡春  李江涛  
理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前提,欲创新审计理论,必先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审计理念的科学性源于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应树立十大审计理念。科学审计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了推进审计理论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