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
2023(53)
2022(43)
2021(36)
2020(31)
2019(73)
2018(78)
2017(85)
2016(65)
2015(75)
2014(84)
2013(87)
2012(55)
2011(60)
2010(50)
2009(63)
2008(69)
2007(55)
2006(52)
2005(54)
作者
(260)
(203)
(189)
(181)
(144)
(85)
(80)
(79)
(79)
(77)
(75)
(74)
(73)
(73)
(69)
(68)
(68)
(67)
(63)
(63)
(63)
(62)
(54)
(50)
(49)
(49)
(49)
(48)
(48)
(47)
学科
教育(151)
(125)
中国(79)
(74)
(73)
森林(73)
思想(68)
管理(65)
政治(64)
(63)
经济(63)
德育(61)
思想政治(61)
政治教育(61)
治教(61)
(58)
(46)
理论(38)
(36)
企业(36)
其他(35)
生态(35)
(32)
(31)
及其(29)
(27)
生态学(27)
(27)
土壤(26)
(26)
机构
大学(914)
学院(733)
研究(490)
科学(388)
林业(318)
(310)
中国(294)
教育(286)
研究所(275)
(257)
(256)
业大(250)
(230)
(219)
研究院(206)
(203)
师范(199)
北京(192)
(188)
农业(185)
实验(180)
中心(176)
师范大学(174)
科学研究(170)
实验室(168)
(164)
重点(157)
技术(153)
(152)
(141)
基金
项目(593)
科学(392)
(386)
国家(385)
基金(341)
研究(324)
科学基金(263)
(233)
(232)
自然(231)
自然科(226)
自然科学(226)
自然科学基金(220)
科技(214)
教育(179)
基金项目(175)
计划(171)
重点(162)
专项(151)
科研(139)
资助(133)
成果(129)
(124)
林业(123)
技术(122)
课题(122)
社会(120)
大学(114)
(113)
社会科(111)
期刊
教育(458)
研究(413)
学报(391)
大学(315)
林业(304)
科学(304)
中国(292)
学学(275)
(215)
(157)
经济(157)
科技(122)
农业(116)
科技大(112)
科技大学(112)
高等(105)
高等教育(100)
业大(95)
(89)
科学研究(84)
(83)
比较(76)
农林(75)
(75)
中南(74)
中南林(73)
职业(73)
(73)
(72)
技术(71)
共检索到1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元云  
《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密涅瓦大学与高等教育的未来》一书不仅从应然向度论述了实施密涅瓦大学项目的价值合理性,还从实然向度揭示了建设该大学的迫切诉求。该书是对密涅瓦大学教育理念的深刻阐释,更是创办者对运营经验的思考与总结。该书从教育者、学习者和创办者三种身份立场,重点阐释了“密涅瓦大学是什么样的”“密涅瓦大学怎么样教学”和“密涅瓦大学如何创办运营”等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谷口房男  陈敏  张晓明  
从一所私立大学看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日]谷口房男作陈敏张晓明译前言日本的近代教育始于明治初年。在高等教育中,作为官立大学最早的是明治10年(1877年)成立的东京大学,以后又陆续成立了京都大学等大学。这期间私立大学也开始相继建立。东洋大学的前身是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江华  
中核集团控股子公司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同辐)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要求,对标“灯塔工厂”精益管理模式,创新核技术应用企业精益管理,为打造国际一流核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德红在9月18日的《科学时报》撰文认为,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应建立起大学教育是一种整体与均衡的完整教育的理念,树立整体知识观,并以此为指导改革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过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弊端,使大学教育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培养学生宽广的人生视野和独立成熟的人格,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和谐、健康地发展,毕业后能成功和满意地生活。所谓整体知识观,即认为全部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当今社会,在专业知识日趋丰富的同时,也常常导致知识的分离。在大学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一种分散、零碎的状态,影响了学生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金岭  晏成步  
公共性问题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拷问政府和社会组织职能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公共性因为大学走向社会中心而倍加受到人们关注。公共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那么,是否只有公立大学才能保证大学的公共性呢?通过市场融资方式获得收入,大学是否就意味着一定会丧失公共性呢?这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求解。从历史比较视角观察,达特茅斯学院案对私立大学合法性的裁定,使美国私立大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兴盛,并认同了私立大学的公共性品质;而英国灯塔制度演变说明,产权界定降低了市场外部行为的交易成本,公共产品不仅可以由政府来提供,私人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有可能具有比政府更高的效率。大学的公共性价值更多是秉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据2009年6月16日《半月谈》报道,全球第一所免费在线大学——人民大学创立,该大学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学校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由美国耶鲁大学,杨百翰大学,纽约大学,赫福斯特拉大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超  潘新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分数论教育质量观、人本论教育质量观、能力论教育质量观等片面的教育质量观,需要我们反思。新时期我们应该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树立需要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期编发一组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吕学刚  
2015年3月,财政部下发《开展向吴波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国财政系统的干部职工向吴波同志学习。仔细阅读吴波老部长的事迹报道,我泪如泉涌。看着他的照片,在我面前的,分明是一位尊敬的长者和慈祥的亲人。记得早在1994年12月,我在山东烟台参加财政系统一次征文颁奖大会时,一位部领导就在会上要求我们这些与会年轻笔者做人做事都要向吴波老部长学习,在那时吴老就成为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秉琦  贾鹏  
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地方大学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顾客需求说"、"社会需求说"、"知识传承说"三种教育理念支撑下的教育质量观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地方大学应树立满足目标公众要求、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动态发展、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德奎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必须树立新理念:大众化既是数量概念,也是质量概念;大众化既要走内涵式道路,也要走外延式道路;大众化既要考虑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大众化既要考虑规模的扩张,更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温孚江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高等学校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并对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高等教育前进的方向,对大学办学提出了新要求。我认为,高等学校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应牢固树立学术至上的治学理念,教师要致力于学术水平的提高,包括教学学术水平,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学术倾向,推动学校全面走上内涵式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俊平  
21世纪,中国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同时又必须以开放的政策与宽松的环境面对WTO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念是开放、竞争与合作。WTO法律体系中的“服务贸易”条款,鼓励所有成员国到海外办学;允许外国教育机构(企业)在所在国颁发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鼓励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支持专业人才流动,减少移民限制;取消对教育市场垄断的政策,减少对本国教育机构的财政补贴。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可能不受经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今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的文化自觉程度体现和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品质,也维系着国家、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交流频繁且文化冲突愈发严重的情势下,应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继承与批判等关系,培养其逐渐养成高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