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
- 2023(246)
- 2022(210)
- 2021(149)
- 2020(112)
- 2019(256)
- 2018(278)
- 2017(259)
- 2016(253)
- 2015(308)
- 2014(344)
- 2013(269)
- 2012(256)
- 2011(209)
- 2010(228)
- 2009(194)
- 2008(177)
- 2007(162)
- 2006(180)
- 2005(168)
- 学科
- 教育(1458)
- 中国(787)
- 理论(373)
- 思想(350)
- 政治(341)
- 思想政治(333)
- 政治教育(333)
- 治教(333)
- 德育(328)
- 研究(316)
- 教学(314)
- 生(272)
- 革(261)
- 管理(254)
- 改革(253)
- 研究生(251)
- 高等(242)
- 发(228)
- 发展(227)
- 展(224)
- 教育改革(216)
- 学校(201)
- 学(162)
- 济(150)
- 经济(150)
- 学法(135)
- 教学法(135)
- 机化(133)
- 算机(133)
- 计算(133)
- 机构
- 大学(3204)
- 学院(2562)
- 教育(2210)
- 研究(1445)
- 范(1276)
- 师范(1273)
- 师范大学(1099)
- 京(889)
- 职业(833)
- 教育学(788)
- 科学(694)
- 技术(683)
- 北京(647)
- 院(641)
- 所(592)
- 江(568)
- 职业技术(566)
- 中心(559)
- 教育学院(549)
- 研究所(544)
- 研究院(517)
- 中国(468)
- 管理(453)
- 技术学院(452)
- 教育科(428)
- 教育科学(425)
- 理学(402)
- 理学院(393)
- 州(384)
- 京师(373)
共检索到5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家学
教育的发展和质量问题,关系国运民生。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未来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等学校正是这三大战略的交汇点。高等学校一定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以时不我待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高等教育工作,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地培养出符合党的要求和国家需要的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鸿杰 杨梅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医学教育的发展为医卫工作输送了大批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尤其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由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务工作者更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疫情的不稳定性也对医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基于此,医学工作者应全面把握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新形势和新要求,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创新医学教育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颖 王善峰 杜媛 朱振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及办好特殊教育提出一系列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北京市历来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期间,以提供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特殊教育为着力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六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特殊教育改革,切实推进首都特殊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特殊教育 首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小娅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教育科研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主要表现为:教育科研的组织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科研的投入趋向多元化,教育科研工作逐步形成多学科、跨领域、综合化的格局。但是,在观念、体制、方法、技术、管理和学术环境等方面,在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贡献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教育科研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与回答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质量,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教育改革 教育发展 教育科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青松
树立科学教育观,必须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当代科学教育改革要从分科化科学教育转向综合化科学教育,从传授性科学教育转向探究性科学教育,从学校型科学教育转向社会型科学教育,通过全员科学教育、全面科学教育和全程科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永健 李梦玲 黄东显
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目标,构建"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则是将此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化措施,这既是顺应新时代的号召,也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人民的内涵和相关利益者理论,遵循以"人民满意"为统摄全局的逻辑红线,构建政府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师满意度、社会满意度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共治型评价体系,以供高职院校办学和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超 潘新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分数论教育质量观、人本论教育质量观、能力论教育质量观等片面的教育质量观,需要我们反思。新时期我们应该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树立需要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
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观 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建凤
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 生态责任 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刘志文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当高等教育研究践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才能使高等教育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者来实现的。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先导性,重视对高等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探求,选择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坚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意识 潘懋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丰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对待责任压力感不强、逃避责任代价低等普遍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四项对策: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有目的地创造责任压力,提高责任代价、遏制逃避责任现象,构建健全的责任教育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意识 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益峰
隐性教育内隐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育内容、愉悦的教育方法、持续的教育效果都有利于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养成,高职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隐性教育路径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学校情境、教学场域、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
隐性教育 责任意识 高职生 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伦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人才质量包括“人才”的质量和“教师”的质量两个方面的要求。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人才质量的不断提高,关键是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坚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重构教师教育的理论性课程体系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为保证改革后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实施课程方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质量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秉琦 贾鹏
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地方大学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顾客需求说"、"社会需求说"、"知识传承说"三种教育理念支撑下的教育质量观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地方大学应树立满足目标公众要求、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动态发展、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观。
关键词:
地方大学 教育质量观 合理性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婷 秦俊 王琳
责任指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 (依存 )关系 ,包括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集体和人与社会这几层相互支持的关系。而责任意识则是指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只有将责任作为个体行为选择的出发点 ,只有立足于责任意识 ,青年人才可能健康快速地成长 ,成为新千年的主人。责任意识培养的目标需要转换 ,责任意识培养又需要通过长期的综合教育培养 ,而“大教育”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德育 大教育 责任意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观念,为学校培育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生指明了教育方向。“三全育人”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全过程的、系统的育人指导方向。高校应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实践育人,构建“大协同”“大先生”“大学生”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推动“三全育人”落细落小落地。伴随着我国进入了新的时代方位,新时代的弄潮儿身上的责任意识与担当越来越重,现如今摸索培养“00后”的责任担当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文章通过以“三全育人”的理念为核心去探讨创新“0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的教育模式而提出进一步的可行性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