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0)
- 2023(7168)
- 2022(5981)
- 2021(5381)
- 2020(4498)
- 2019(9931)
- 2018(9406)
- 2017(17330)
- 2016(9658)
- 2015(10353)
- 2014(9779)
- 2013(9705)
- 2012(8971)
- 2011(8074)
- 2010(7788)
- 2009(7024)
- 2008(6776)
- 2007(5806)
- 2006(5083)
- 2005(4346)
- 学科
- 济(36202)
- 经济(36155)
- 管理(25846)
- 业(25382)
- 企(19918)
- 企业(19918)
- 方法(18004)
- 数学(16247)
- 数学方法(16071)
- 学(11229)
- 农(10156)
- 财(9724)
- 中国(9400)
- 贸(8713)
- 贸易(8711)
- 易(8488)
- 业经(7938)
- 农业(7058)
- 技术(6249)
- 制(6238)
- 环境(6135)
- 地方(5926)
- 务(5796)
- 财务(5789)
- 财务管理(5777)
- 企业财务(5526)
- 融(5370)
- 金融(5370)
- 银(5234)
- 银行(5180)
- 机构
- 大学(139490)
- 学院(136857)
- 济(54460)
- 研究(53647)
- 经济(53531)
- 管理(49788)
- 理学(44337)
- 理学院(43761)
- 管理学(42694)
- 管理学院(42496)
- 科学(38726)
- 中国(38277)
- 农(37363)
- 农业(30205)
- 京(30144)
- 业大(30117)
- 所(29819)
- 研究所(28061)
- 中心(23175)
- 财(22335)
- 院(20378)
- 农业大学(20120)
- 江(19827)
- 北京(18607)
- 财经(18462)
- 省(18226)
- 室(17936)
- 科学院(17109)
- 经(17089)
- 经济学(16903)
- 基金
- 项目(105407)
- 科学(81457)
- 基金(78477)
- 家(74968)
- 国家(74419)
- 研究(63798)
- 科学基金(61146)
- 自然(44592)
- 自然科(43594)
- 自然科学(43572)
- 自然科学基金(42829)
- 基金项目(42015)
- 社会(41284)
- 省(40632)
- 社会科(39215)
- 社会科学(39203)
- 划(35941)
- 资助(31974)
- 教育(28247)
- 重点(24758)
- 计划(24171)
- 部(22441)
- 科技(22224)
- 创(22134)
- 发(21993)
- 科研(21871)
- 编号(21609)
- 创新(20834)
- 业(20014)
- 专项(18468)
共检索到191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萍 左继林 秦健 闫梦 程离 王翰琨 王振丽 胡冬南
为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结果表明:3月和6—7月为油茶细根的生长高峰期,油茶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黑地膜处理下于3月出现最大值,而在花生秆+稻草处理下于7月出现最大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增加了总根尖数、总根长以及根总表面积在10~2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的比例,生态膜处理增大了细根现存量分布在0~10 cm土层比例。花生秆+稻草处理显著增大油茶细根现存量的作用均体现在每个土层中,生态膜处理对0~10 cm土层的细根现存量促进作用相对其它土层较大,而黑地膜处理对10~40 cm土层的细根现存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0~10 cm土层中的油茶细根直径经4种覆盖处理下都较对照处理有所减小。3月和6—7月是油茶细根生长旺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油茶细根现存量的促进作用最佳,黑地膜次之。
关键词:
覆盖处理 细根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俊萍 左继林 秦健 闫梦 程离 王翰琨 周增亮 胡冬南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死亡的影响,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根管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增大了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其中以花生秆+稻草处理最优;但对活细根平均直径的促进作用却以黑地膜最为显著。4种覆盖处理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均大于对照;与对照处理相比,4种覆盖处理都有助于减小死细根的直径,且差异显著。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3月和6—7月出现峰值;而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春季变化较平缓,而后缓慢上升。油茶细根的净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5—6月出现峰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茶细根的年净(根长)生产力,其中花生秆+稻草处理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夏季为油茶细根生长和死亡的高峰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根量和年净(根长)生产力的作用最显著,黑地膜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直径的增大效果最明显。
关键词:
覆盖处理 细根 生长 死亡 净生长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延国 董芳宇 吕爽 王键铭 井家林 李景文
以额济纳胡杨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用Minirhizotron方法对胡杨细根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0~20 cm土层中胡杨细根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最大,且与其他各层存在显著差异(P<0...
关键词:
胡杨 细根 生长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向荣 赵忠 郭满才 王迪海 袁志发
对陕西安塞县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人工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以细根表面积为指标建立了在土壤入渗水和深层土壤水混合作用下的刺槐细根垂直分布模型S=AhB(C+Dh+Eh2+Fh3),式中:A、B、C、D、E、F为经验系数,其中A>0、B>0、F≠0;S为从地表到一定深度的细根表面积(cm2·dm-3);h为土壤深度(cm)。该模型可以从理论上确定细根分布的最大深度hmax和细根分布达最大值时的土壤深度hp,以及土壤入渗水对根系生长影响的最大深度hq,hq可以近似的作为土壤入渗水和深层土壤水对细根生长影响的分界点。根据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模型,刺槐林下土壤水分在剖...
关键词:
刺槐 细根 模型 立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娟 陈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杨杨
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覆草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覆草处理,重复3次.处理-1。对各处理进行土样采集和生长量调查,土壤取样采用多点取样法,生长量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林地覆草后土壤理化性状均优于对照,而且随着覆草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处理D(覆草7.5 t.hm-2)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覆草可显著提高0~20 cm的土壤水分含量,处理C(覆草6.0 t.hm-2)和处理D可显著提高20~40 cm的土壤水分含量。不管是覆盖地还是对照,土壤含水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俊萍 喻苏琴 游璐 连鲁楠 王翰琨 曾进 程离 秦健 刘小平 胡冬南
[目的]为了解不同施钾水平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细根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2011年种植的油茶林为试材,在等养分条件下,2015年设置不施钾K0(N_(92)P_(48)K_0)、低钾K1(N_(92)P_(48)K_(135))、高钾K2(N_(92)P_(48)K_(270)) 3个处理,2016年6月起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的时空分布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K1、K2处理增大了油茶细根根尖数、平均直径、总根长以及总表面积,并且施钾有利于油茶根长密度及净生长速率的增大。不施钾处理(K0)下的油茶细根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低钾(K1)处理极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细根的根尖数、根表面积及根长密度,而高钾(K2)处理对上层土的细根无显著促进作用。K0处理的总根长、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根长密度在2016年秋季出现下降趋势,而K1、K2处理明显减缓了其秋季细根形态指标降低的趋势;油茶的平均直径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幅度较大,各处理都在2017年3月出现峰值,K0、K1、K2三个处理下的平均直径峰值分别为0.631、0.750、0.788 mm;总根长、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根长密度都在2017年5月出现峰值;K1处理下的净生长速率在2017年3月—2017年5月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油茶细根的季节生长节律为春季较高的单峰型,细根直径范围为0.5~0.8 mm;合理适量施钾肥有助于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大细根的吸收面积;施钾肥能够促进光合产物向根系分配,有助于实现养分的高效循环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忠 成向荣 薛文鹏 王迪海 袁志发
以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长武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刺槐细根分布差异较大,安塞县刺槐细根平均分布深度为250cm,长武为200cm;安塞阴、阳坡立地上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分别是长武的5.06和8.29倍。无论是在阴坡还是阳坡立地上,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均在土壤表层0~20cm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长武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峰值出现在较深的土层,阴、阳坡均在60cm左右。安塞刺槐细根约80%分布于0~150cm土层中,长武集中在0~100cm土层。此外,两地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新 左继林 喻苏琴 闫梦 陈乾 周增亮 秦健 程离 胡冬南
探讨覆盖对盛果期油茶树体氮素养分分配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林地增湿保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油茶成熟林为试材,分别在滴灌和非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的覆盖措施和不覆盖对照,即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黑地膜、滴灌、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共10个处理,测定各处理下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氮素的养分含量,并对各器官养分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条件可有效促进老叶、新叶、枝条、花和果中氮素养分的稳定和积累,对根中全氮养分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其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老叶中全氮含量呈"U"型弧线波动性变化,新叶和枝条呈"L"型变化趋势;根在滴灌条件下呈下降趋势,非滴灌条件下呈"M"型波动性变化;花和果均表现出上升趋势;由养分分配规律可知,老叶、新叶、枝条和根氮素的相对含量随时间推移呈"V"型变化趋势,花呈上升趋势,果较为稳定;综合分析,滴灌+花生秆+稻草和滴灌+生态膜以及滴灌+黑地膜处理的氮素相对含量均较高,且能有效促进树体氮素养分的积累。总体而言,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环保的覆盖措施。
关键词:
覆盖 滴灌 油茶 氮素 养分分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韦兰英 上官周平
为揭示柴松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土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松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比根长都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总体上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柴松林地最大细根生物量分布在10~20 cm土层,最大的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分布在0~10 cm土层;最小比根长分布在20~30 cm土层,最小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均分布在60~7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柴松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细根生物量与>5 mm和
关键词:
柴松 细根特征 垂直分布 黄土高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明娜 杨习文 滕政凯 胡乃月 张烁 王春艳 杨键 梁文宪 马文奇 贺德先 周苏玫
【目的】探究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塑造良好的根系构型,为麦田的科学施肥和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1—2023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科教示范园区进行,采用池栽定位试验,设置3个施肥处理(F_0:不施肥;F_1:N、P、K肥浅施;F_2:N、P、K肥1/3浅施+2/3深施)和3个灌水处理(W_1:底墒水;W_2:底墒水+拔节水;W_3:底墒水+拔节水+扬花水),共计9个组合处理,测定0—100 cm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和根系性状。【结果】在不同灌水频次下,土壤耕层养分含量较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效养分减少,0—60 cm土层养分含量表现出F_2>F_1>F_0。分层施肥(F_2)明显增加了20—40 cm土层肥力,较浅层施肥(F_1)相比,不同灌水频次下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6.03%、7.67%、8.82%、6.32%。8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全氮含量上升,灌水增大了富集效应;0—10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呈“S”分布,且成熟期含量升高,出现钾素外排现象。小麦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中,分层施肥(F_2)显著提高了根系在20—40 cm土层根系的形态分布和功能,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比、根干重密度、根系活力和根系生理势两年均值比浅层施肥分别提高38.42%、16.93%、25.65%、43.07%、33.12%、31.10%。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各养分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0—60 cm土层根系生理势在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分层施肥结合3次关键水实现了根系分布与土壤氮磷钾分布的高度协调,增强了根系在20—40 cm土层的分布比例,有利于土壤氮磷钾的协同吸收和产量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祖梁 王飞 顾克军 张传辉 顾东祥 李想 孙仁华 杨四军
为明确稻茬麦合理的氮素施用及秸秆养分归还特征,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1∶9,3∶7,5∶5,7∶3,施氮量225 kg/hm2)对小麦群体干物质、氮、磷和钾积累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以基追比5∶5处理最高。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存在明显的层次分布,适当提高追肥比例显著提高了植株各层干物质、氮、磷和钾素的积累量。不同施氮处理叶片干物质、氮、磷主要积累于中上层,钾积累于下层;茎鞘干物质和钾主要积累在下层,氮、磷积累在中上层。各叶层、茎鞘层干物质、氮、磷、钾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残茬秸秆(倒4层叶+倒4层茎+颖壳和穗轴)干物质、氮、磷、钾...
关键词:
氮肥运筹 稻茬小麦 氮磷钾 垂直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英 任希
对不同森林覆盖下的长沙森林土壤氮的垂直变化规律及氮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沙不同森林覆盖下,0~60 cm深度的土壤氮的总趋势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氮储量存在较大差异,0~60 cm土层的氮储量的排列顺序为:枫香>樟树>马尾松>杉木,针叶林土壤氮主要集中于前0~30 cm土层,占针叶林总平均氮储量的65.4%,而阔叶林则表现较为平均,0~30 cm氮储量只占总平均氮储量的39.18%。
关键词:
土壤氮 垂直变化 氮储量 长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琮 贺虹 刘铭汤 谢恩魁
本文通过分析太白山不同植被带的蚁种组成及各蚁种在不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探讨了太白山蚂蚁种群分布与森林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小区间的相似性比较和区系组成比较 ,研究了太白山蚂蚁的垂直分布特点和高大的山体、多样的气候等对蚁科南北成分过渡渗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 ,太白山不同地带分布的蚂蚁种类与海拔高度、气候类型及植被类型密切相关 ,蚁种的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和植被类型的减少而减少 ,且南坡的种类多于北坡 ;蚁种的组成在海拔相同的小区之间相似性较大 ,但随着海拔高度差异的加大和坡向不同 ,各小区间相似性显著降低 ;太白山是南北蚁科成分的交汇过渡地带 ,具有南北成分相互渗透和交错...
关键词:
蚂蚁 垂直分布 太白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子祥 王健敏 陈晓鸣 段兆尧 叶寿德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on the trucks of infested Pinus yunnanensi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in field and laborat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oviposition scar in trunk was lower part > middle part > upper part;and the density distr...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素美 翟世军 马喜兰 周丽琴 张翠娥
通过对连续三年生物覆盖的旱地果园苹果树和清耕旱地果园菜果树的各种生物学特征及产量、质量的比较、分析发现 :生物覆盖可以截获地表径流、改善土壤结构、缓解旱地果园的干旱问题 ,从而促进果树根、枝、叶的生长及产量、质量的提高 ,是旱地果园生产中值得推广的一项措施。
关键词:
生物覆盖 清耕 枝条 根系 叶面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