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2)
2023(6583)
2022(5430)
2021(5236)
2020(4220)
2019(9861)
2018(9755)
2017(18613)
2016(10123)
2015(11518)
2014(11288)
2013(10933)
2012(9750)
2011(8848)
2010(9111)
2009(8298)
2008(7924)
2007(7097)
2006(6173)
2005(5510)
作者
(31415)
(25925)
(25888)
(24718)
(16798)
(12509)
(11645)
(10117)
(10085)
(9402)
(8971)
(8965)
(8519)
(8469)
(8284)
(8101)
(7892)
(7690)
(7646)
(7561)
(6666)
(6645)
(6403)
(6027)
(5952)
(5944)
(5817)
(5697)
(5381)
(5205)
学科
(40321)
经济(40284)
管理(24823)
(22982)
方法(21016)
数学(19158)
(18976)
企业(18976)
数学方法(18610)
(10731)
中国(10399)
(10149)
业经(8530)
理论(7727)
(7403)
农业(7070)
地方(6817)
(6772)
贸易(6767)
(6595)
(6573)
(5635)
环境(5388)
技术(5376)
(5334)
银行(5302)
(5255)
金融(5254)
教学(5100)
(5070)
机构
学院(141731)
大学(140530)
(51674)
管理(51247)
研究(51180)
经济(50468)
理学(44388)
理学院(43861)
管理学(42372)
管理学院(42146)
中国(37768)
科学(35887)
(31316)
(28935)
(27572)
研究所(25500)
业大(25460)
农业(22950)
中心(22658)
(22246)
(21843)
北京(19951)
(19740)
技术(18607)
(18332)
师范(18024)
财经(17660)
(17355)
(16803)
(16073)
基金
项目(100233)
科学(77185)
基金(70973)
研究(67429)
(65117)
国家(64655)
科学基金(53781)
(40624)
社会(39754)
自然(38065)
社会科(37603)
社会科学(37592)
自然科(37217)
自然科学(37201)
自然科学基金(36502)
基金项目(36164)
(34724)
教育(32285)
资助(31250)
编号(27013)
重点(23706)
(21511)
成果(21330)
计划(20863)
(20737)
(20683)
课题(20254)
科研(19880)
创新(19416)
科技(18766)
期刊
(55853)
经济(55853)
研究(38954)
中国(29601)
学报(29229)
(26400)
科学(25798)
大学(21753)
学学(20757)
管理(19967)
农业(18155)
教育(18033)
(16189)
技术(14466)
(10800)
金融(10800)
(9839)
经济研究(9821)
业经(9727)
统计(9496)
林业(8633)
业大(8580)
(8421)
财经(8295)
(7792)
决策(7716)
科技(7698)
(7187)
技术经济(7020)
问题(6706)
共检索到209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星姬  李凤日  贾炜玮  张连军  
采用二元广义β分布(GBD-2)和Johnson's SBB分布对美国东北部云冷杉林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拟合。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胸径、树高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还是树高和材积的预估,GBD-2分布的拟合效果均比SBB分布要好。使用常用的林分变量如林分密度、公顷断面积、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冠长建立回归模型对GBD-2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表明未来林分水平和垂直结构可以由这些变量进行预测。所建立的二元分布模型可以为研究树木胸径、树高的实际关系和动态提供信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星姬  李凤日  贾炜玮  张连军  
传统的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不能为林分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准确的空间信息。采用3种配对势函数的Gibbs点过程模型对美国东北部50块云冷杉样地里树木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模拟。该Gibb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这50块样地中的82%~84%,但其对完全随机分布和规则分布的样地模拟比对聚集分布的样地模拟效果要好。使用常用的林分变量如林分密度、公顷断面积、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冠长建立经验回归模型对Gibbs模型的2个参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这些回归模型对81%的样地可以得到满意的模拟效果,其中,100%的完全随机分布样地、71%的规则分布样地和56%的聚集分布样地模拟效果较好。选择3块样地对树木的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林豪  方陆明  唐丽华  刘江俊  
【目的】树木胸径为距根茎1.3 m处的树木直径,是森林调查最基本的因子之一。简便、快速、准确的测量与入库是森林调查追求的目标。为解决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难以数字化及新产品成本高、便携性差、数据分析难以扩展等问题,急需研制集低成本、高精度、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的便携式树木胸径测量系统。【方法】本文设计的便携式树木胸径测量系统,由嵌入式装置和上位机软件平台组成。嵌入式装置主要包含了绝对式编码器、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按键和超声波传感器等元件;上位机软件平台由上位机、数据库、数据管理分析软件组成。测量时,首先在上位机设置好测量参数,按下开关1,启动超声波传感器测定离地的高度,当屏幕显示1.3米高度时,用编码器的拉绳绕树一周,按下开关2,测得胸径数据通过上位机上传到数据库。【结果】实验表明:系统胸径测量精度达99.97%,平均单株树耗时5.3 s,无需人工读取数据、手工录入数据和数据勘误,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结论】本文的便携式树木胸径测量系统,在保证测量精度和效率的情况下,集测量、数据传输、存储、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嵌入式、移动端、数据库、Web端的多平台联动,同时为胸径渐变生长持续感知与分析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瑞婷  孙玉军  李芸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多隐藏层的杉木树高-胸径神经网络模型,探索一种更高效低偏的树高模型研建方法,提高杉木树高的预测精度。[方法 ]利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34块杉木样地的2 898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基于传统回归建立10个广义树高-胸径模型,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对照。同时基于H2O平台的深度学习算法,建立70个不同结构的树高-胸径DLA模型,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适宜预测杉木树高的模型结构,与传统最优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的树高-胸径DLA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杉木的树高-胸径间关系,R~2都在0.84以上,大于最优传统模型,RMSE和MAE小于传统模型。精度最高的DLA模型结构包含6个隐藏层,每层各340个神经元。[结论 ]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建立的杉木树高-胸径DLA模型,其拟合精度与预测精度略高于传统的广义树高-胸径模型,尤其在预测较高的林木时,更为明显,能够用于研究区杉木树高的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瑞婷  孙玉军  李芸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多隐藏层的杉木树高-胸径神经网络模型,探索一种更高效低偏的树高模型研建方法,提高杉木树高的预测精度。[方法 ]利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34块杉木样地的2 898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基于传统回归建立10个广义树高-胸径模型,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对照。同时基于H2O平台的深度学习算法,建立70个不同结构的树高-胸径DLA模型,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适宜预测杉木树高的模型结构,与传统最优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的树高-胸径DLA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杉木的树高-胸径间关系,R~2都在0.84以上,大于最优传统模型,RMSE和MAE小于传统模型。精度最高的DLA模型结构包含6个隐藏层,每层各340个神经元。[结论 ]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建立的杉木树高-胸径DLA模型,其拟合精度与预测精度略高于传统的广义树高-胸径模型,尤其在预测较高的林木时,更为明显,能够用于研究区杉木树高的预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  庞勇  岳彩荣  赵旦  徐光彩  
利用TLS测量森林参数(树高、胸径和林分密度等)不仅节省人力,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已成为快速获取树木几何参数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数据,提出了一种半自动方式提取单木参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发射脉冲与接收回波脉冲的形状偏差和强度对原始点云数据中的"飞点"和噪点进行滤除;然后,配准各站点云数据;接下来采用不同目标回波过滤方法滤除部分树叶点和其他非树干点;抽稀、合并各站点云数据,对合并后的点云数据水平分层并生成对应的灰度影像;对灰度影像采用Hough变换方法估测单木位置和胸径;对Hough变换检测层数较少的结果采用椭圆拟合方法重新检测;最后,结合Hough变换和椭圆拟合检测结果从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大校  金光泽  
近年来,地形和竞争对树木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使用2010年和2015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坡向、坡度、坡位)和树木间竞争对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树种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色木槭、冷杉径级Ⅰ(1 cm≤DBH<0.05);竞争对红松、紫椴、色木槭、水曲柳、冷杉、枫桦、青楷槭径级Ⅰ以及红松、紫椴、色木槭、冷杉、春榆径级Ⅱ的胸径年均生长量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上,阔叶红松林中耐荫和非耐荫树种组的胸径年均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梦  潘萍  欧阳勋志  臧颢  吴自荣  杨阳  占常燕  
【目的】通过对闽楠天然次生林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的研究,为林木生长预估及林分质量提升经营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基础数据,按林木竞争压力水平从小到大将林木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析胸径和树高的生长规律;选取5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根据模型拟合优度与评价指标选取最优基础生长模型,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含竞争类型哑变量的生长模型。【结果】(1)利用树干解析数据分析显示,30~50年为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达到0.57 cm;35~45年为树高主要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为0.37 m。(2)胸径最优基础模型为Gompertz方程,模型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756和94.28%,构建的最优哑变量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73和95.71%;树高最优基础模型为修正Weibull方程,模型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56和96.54%,构建的最优哑变量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82和96.96%。(3)由构建的哑变量生长模型拟合的不同竞争类型下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曲线得知,胸径和树高总生长量均表现为类型1>类型2>类型3,类型1胸径最大生长量是类型3的1.6倍。【结论】竞争压力对闽楠胸径、树高生长均产生影响,较大的林木竞争压力不利于闽楠生长;构建含有竞争类型哑变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估精度均优于基础模型,有利于提高建模的精度和模型的适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武  雷相东  徐光  杨英军  王全军  
【目的】预测和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的生长与发展规律,以更好地经营蒙古栎天然林。【方法】以蒙古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95块蒙古栎林固定样地的2期复测数据,通过分析已有的16个普通树高曲线模型和16个标准树高曲线模型并对比2种模型的拟合结果,建立蒙古栎林的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最终确定的蒙古栎林最优普通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28,调整决定系数R2adj为0.721,均方根误差为2.291m,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158,平均误差为0.118m,平均绝对误差为1.794m。最优标准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07,调整决定系数R2adj为0.901,均方根误差为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崇华  崔珺  黄兴召  余鑫  徐小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兆廷   孙玉军   梁瑞婷   马佳欣   李佳怡  
【目的】无人机遥感的迅速发展为胸径预估提供了新方向,本研究适用于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提取样地单木树冠因子后,估算胸径及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等指标,实现精准高效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方法】根据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33块杉木人工林地面调查数据,利用10种传统模型与2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对单木胸径进行估测,并基于不同的自变量组合形式来分析不同因子对胸径估测的影响。【结果】根据传统模型参数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树冠半径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林分密度、偏冠因子及竞争指数与胸径均呈显著负相关。传统模型建模过程中所引入最优竞争指数为树冠重叠内角相关的CI2,模型逻辑斯蒂模型拟合结果最优,幂函数(有截距)模型次之。而在使用检验数据进行估测时,幂函数(有截距)有着最好的估测效果。随机森林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使用检验数据进行估测,不同竞争指数对模型拟合提升程度不同,与树冠重叠面积相关的竞争指数CI3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拟合优度小于随机森林,略大于传统模型。对胸径进行估测时,包含与竞争木大小相关的竞争指数CI4的模型为最优模型。【结论】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在拟合与估测单木胸径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效果更优。在模型的不同自变量组合中,加入有关树冠的竞争指数能使模型预测精度提高,决定系数R~2增加,E_(MA)、E_(RMS)及A_(IC)减小。传统模型的最优竞争指数为重叠内角相关的竞争指数CI2,在机器学习方法中与对象木和竞争木大小相关的竞争指数CI3和CI4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偏冠指数对于胸径估测的提升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恩斌  周国模  施拥军  葛宏立  
应用二元联合熵函数,仿照一元最大熵函数的推导过程,构建测树因子二元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指出该函数实际上是二元多参数指数族分布,其幂是二维连续函数空间基的线性组合;一元与二元最大熵函数的构建可以得出:这种构建模型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测树因子二元以上概率分布的情形;对二元最大熵函数与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做对比分析,并指出前者具有更广的适应性;对已有二元函数如二元SBB函数与二元Beta函数做了概述,介绍SBB函数初值选取方法,并指出二元SBB函数能反映2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程度;用二元最大熵函数、二元SBB函数与二元Beta函数分别测量浙江省域尺度毛竹胸径、年龄联合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前2者的测量精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洪涛   郭晓斌   张珍   田相林   郭福涛   孙帅超  
【目的】基于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杉木大径材林分的树高-胸径模型,评价包含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模型的拟合及预测效果,为大径材林分下的杉木生长预测和经营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的大径材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树高-胸径模型,从中筛选出拟合效果最优的模型作为树高-胸径基础模型,在基础模型中分别加入优势高、地位级、地位指数和立地形4个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并引入样地效应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交叉检验对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7个树高-胸径候选模型中,选定Richards模型作为杉木大径材林分的树高-胸径基础模型,在基础模型中引入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均可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及检验精度,其中加入优势高的模型表现效果最好。添加样地随机效应后,所有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精度均获得了提升,且包含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模型的排序没有变化。其中,以优势高为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混合效应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最优模型各径级的残差比基础模型更小、更稳定,无偏性更好。【结论】与传统回归方法建立的基础模型相比,加入立地变量和随机效应的树高-胸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大径材杉木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优势高的表现优于其他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立地形与地位指数的效果接近,二者均可以作为杉木大径材林分中地位指数的替代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骆雨生  李思颖  靳姗姗  周梦丽  胡传伟  闫东锋  
【目的】探究间伐与对照样地栓皮栎人工林林木胸径、树高空间分布异质性,以期获得间伐对栓皮栎人工林空间分布异质性特征的影响,为栓皮栎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登封林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半方差函数、分维数和克里格插值法分析了间伐对林木胸径、树高分布空间分布异质性的影响。【结果】间伐后林木胸径和树高半方差函数均以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为主,整体上呈聚集分布状态;在空间异质性上,间伐后林木胸径呈斑块状梯度性分布状态,树高则呈条带状梯度性分布状态,且间伐后林木胸径、树高空间自相关程度增加,胸径空间分布更复杂,但树高空间分布状态变化不大。对照样地林木树高的半方差函数为线性模型,整体上呈随机分布状态,而林木胸径呈聚集分布。对照样地林木各属性在四个方向上的异质性均较小,对照样地林木胸径分布与树高分布相比在东西和西北-东南方向上空间异质性较大,而林木树高分布与林木胸径分布相比在南北方向上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间伐样地林木各属性在东北-西南、西北-东南方向上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结论】间伐对栓皮栎人工林林木胸径、树高空间分布异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多样复杂的林分结构形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志   陈振雄   李锐   刘紫薇   黄鑫  
【目的】建立基于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的杉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杉木生长研究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20年国家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试点25块杉木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及样地位置对应的气候数据,选择7个常用的树高-胸径模型,筛选出模拟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再引入代表林分竞争、立地条件和气候因子的变量构建广义非线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样地效应构建杉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最后,运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3种模型进行检验。【结果】Chapman-Richards模型为最佳杉木树高-胸径关系基础模型,林分优势高、林分断面积和年平均降水量与树高生长显著相关,用于构建广义非线性模型,对比分析确定随机参数为3个的组合构造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础模型、广义非线性模型、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分别为0.674 2、0.797 3和0.857 3,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607 5、1.270 1和1.010 6 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32 1、1.632 1和1.338 4 m,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796 4%、16.703 3%和13.697 3%,混合效应模型呈现出更好的拟合效果。【结论】引入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的杉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杉木树高胸径曲线,适用于大范围的树高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