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6)
- 2023(1681)
- 2022(1520)
- 2021(1376)
- 2020(1228)
- 2019(2917)
- 2018(2807)
- 2017(5290)
- 2016(2964)
- 2015(3343)
- 2014(3286)
- 2013(3276)
- 2012(3109)
- 2011(2839)
- 2010(2746)
- 2009(2404)
- 2008(2340)
- 2007(1957)
- 2006(1640)
- 2005(1318)
- 学科
- 济(11362)
- 经济(11350)
- 方法(6781)
- 管理(6650)
- 业(6598)
- 数学(6157)
- 数学方法(6106)
- 企(5166)
- 企业(5166)
- 学(3815)
- 农(2681)
- 中国(2453)
- 财(2403)
- 和(2284)
- 地方(2074)
- 研究(2018)
- 贸(1957)
- 贸易(1957)
- 易(1901)
- 业经(1896)
- 农业(1743)
- 制(1638)
- 理论(1628)
- 技术(1544)
- 环境(1535)
- 务(1472)
- 财务(1471)
- 财务管理(1464)
- 融(1408)
- 金融(1408)
- 机构
- 大学(43644)
- 学院(41967)
- 研究(16208)
- 管理(15707)
- 济(15636)
- 经济(15289)
- 理学(13829)
- 理学院(13617)
- 管理学(13346)
- 管理学院(13259)
- 科学(11778)
- 中国(10834)
- 农(10566)
- 京(9289)
- 所(8999)
- 农业(8722)
- 业大(8607)
- 研究所(8515)
- 中心(7184)
- 财(6619)
- 江(6112)
- 院(5935)
- 北京(5703)
- 财经(5628)
- 农业大学(5588)
- 室(5398)
- 省(5254)
- 经(5190)
- 范(5176)
- 科学院(5118)
共检索到56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星耀 赵仕光 吕全 贾秀贞 刘会香
BotryosphaeriaCes.etdeNot .(无性阶段是DothiorellaSacc .)属病原真菌能引起多种林木溃疡病的发生 ,在我国分布区域十分广泛。病原菌因较大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分子遗传分化 ,通过对来自 5个区 1 4个寄主种 (品种 )的 30个菌株进行 2 8SrDNA PCR RFLP和RAPD解析 ,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都能扩增出稳定一致的 2 8SrDNA条带 ,6种内切酶不能区分该属内部的 2 8SrDNA差异。RAPD结果表现出该属丰富的多样性 (92 81 % ) ,在 0 845相似系数的水平上所有菌株被识别为 1 3类 ,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星耀
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的真菌引起树木的细胞增生性和肥大性病害。本研究基于PSA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和性状的模糊解析,以及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氮源、碳源下生长曲线的模糊解析和28SrDNAPCRRFLP解析,分布于日本的12个种和1个变种的外担子菌属真菌的35个分离菌株被分类为18个菌群。其中9个菌群和传统分类的种是一致的,这些种包括:坏损外担子菌(E.vexansMas)、网状外担子菌(E.reticulatumItoetSawada)、山茶外担子菌(E.cameliaeShirai)、E.cylindrosporiumEzuka、E.shiraianumP.Hee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富英 罗信昌
对侧耳属 18个种 5 2个菌株及 3个其它属的菌株的 2 8SrDNA 5’端进行PCR扩增 ,得到长度约为 1.4 6kb的片段。对该片段分别用 7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BamHⅠ、HaeⅢ、HhaⅠ、HinfⅠ、MspⅠ、TaqⅠ酶切 ,结果表明 ,Msp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最高 ,AluⅠ对侧耳属无酶切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间的相似系数为 0 .5 6 9~ 1.0 0 0 ,在 92 %相似水平可将侧耳分为 5大类 :Ⅰ .红平菇和桃红侧耳 ;Ⅱ .鲍鱼菇和囊盖侧耳 ;Ⅲ .具核侧耳 ;Ⅳ .金顶侧耳 ;Ⅴ .其它所有供试侧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娜 胡家勇 叶振风 刘普 朱立武
为明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种类与特征,以从安徽岳西、陕西户县和重庆黔江等猕猴桃主产区收集到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梯度稀释和BPA培养法分离病原物,采用烟草过敏性反应和猕猴桃健康叶片接种观察其致病性,结合特异引物扩增的16S-23S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株分离物;所有分离物均可使烟草叶片产生过敏反应,猕猴桃叶片接种显示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及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对特异扩增得到的280bp 16S-23SrDNA-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0个菌株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翟立峰 张美鑫 赵行 邓佳成
[目的]为了明确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集重庆市渝中区、北碚区和涪陵区的樟树溃疡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对不同菌落形态代表菌株的rDNA-ITS、β-tubulin和EF1-α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从重庆不同地区采集的樟树溃疡病样品中共分离得到48份菌株,单菌丝纯化后得到68株纯化菌株,根据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及分生孢子特征,将其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代表菌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3类菌株分别为葡萄座腔菌属中的Botryosphaeria 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均能使樟树枝条产生黑色坏死病斑,且B.parva菌株的致病性最强,B.rhodina菌株的致病性次之,B.dothidea菌株的致病性最弱。[结论]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为B.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其中B.rhodina和B.parva为引起樟树溃疡病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樟树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 序列分析 致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小慧 张星耀 严东辉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对4种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株和环境样本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普通和多重PCR检测,再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55.6℃,各引物终浓度为0.2μmol·L-1,可以成功地扩增出菌株和环境样本的目的条带,并通过测序比对鉴定出多种来自培养和环境病害组织中的溃疡病病菌,多重PCR能够检测到1ng的基因组DNA。研究结果将为建立溃疡病病原多重PCR鉴定技术和以环境溃疡病病害样本为直接检测鉴定对象的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富英 罗晶 罗信昌
对侧耳属18个种52个菌株以及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各1个菌株的28S rDNA 5’端、ITS和IGS1进行PCR扩增,扩增4个属的28S rDNA 5’端均得到一长度为1.46 kb的片段,侧耳属ITS扩增片段长680 bp,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720 bp,侧耳属IGS1扩增片段长度发生变异,红平菇和桃红侧耳为1.1 kb,其他侧耳为1.0 kb,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1.3 kb。对扩增片段分别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可与侧耳分开,18种侧耳分为五大类:具核侧耳,红平菇和桃红侧耳,鲍鱼菇和囊盖侧耳,金顶侧耳,其他侧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萌 赵伟全 于秀梅 杨文香 张汀 刘大群
【目的】利用16S rDNA序列对来自中国8个省(区)的34株马铃薯疮痂病菌和15株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链霉菌通用引物对34株测试菌株的基因组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比对,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34个测试菌株均为链霉菌属,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12株、S.galilaeus8株、S.bobili6株、S.turgidiscabies1株、S.acidiscabies1株、S.diastatochromogenes2株、S.setonii1株、S.enissocaesilis3株。其中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传红 唐庆九 张劲松 杨焱 刘艳芳 周帅
以24株虫草无性分离物和1个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利用ITS序列分析和ERIC-PCR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分析表明蝉花的无性分离物4645(菌生轮枝菌Lecanicillium fungicola)与蝉花的无性分离物4644和4646及蛹虫草的无性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而冬虫夏草无性分离物4634及4636则为膨大弯颈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无性型与蝉花Cordyceps cicadae无性型(4644、4646)及无性分离物4645聚成一族,而冬虫夏草分离物4634及4636与冬虫夏草的关系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云 陈文新
采用 16SrDNAPCR -RFLP分析和表型数值分类 ,对分离自三叶草 (Trifolium)、猪屎豆 (Crotalaria)和含羞草(Mimosa) 3属植物的根瘤菌进行了分类研究。 16SrDNAPCR -RFLP分析表明 ,在 80 %的相似性水平上 ,6 7株待测菌株和 18株参比菌株归属到慢生根瘤菌属 (Brady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 (Mesorhizobium)、土壤杆菌属 (Agrobac terium)和根瘤菌属 (Rhizobium)与中华根瘤菌属 (Sinorhizobium) 4个系统发育分支。进一步对其中 5 6株待测菌株和14株参比菌株进行表型...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董慧霞
一年生草本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体内的水杨酸甲基转移酶(salicyl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SAMT)基因能将植物侵染部位产生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转化为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部分MeSA挥发到空气中,在植物的未侵染部位通过水杨酸结合蛋白2(salicylic acid-binding protein 2,SABP2)再次转化为SA,这一过程在SA信号转导和植物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陆俊锟 陈俊 康丽华 杨振德
Phosphate-dissolv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rhizosphere of mangrove were characterized by 16S rDNA PCR-RFLP and 16S rDNA sequence to describ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y. The dendrogram of 16S rDNA PCR-RFLP revealed the 24 isolated stains were assembled at 59% similarity level. The strains w...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文悦 左志晗 张晶晶 尚碧娇 孙金生
采用2216E和TCBS培养基分别从患溃疡病半滑舌鳎的肠道和体表病灶分离获得菌株40株,经血平板检验分离菌株的溶血活性,体外筛选并鉴定出3株潜在致病性菌株,即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通过将3株潜在致病菌与健康半滑舌鳎的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检测病原菌刺激后半滑舌鳎肠道上皮细胞相关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共培养后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细胞水平的筛选。结果显示,经哈维氏弧菌刺激后肠道上皮细胞白介素10基因(IL-10)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说明哈维氏弧菌引起的共培养上皮细胞免疫反应最为剧烈,且哈维氏弧菌与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导致细胞的凋亡率高达48.3%,其次为溶藻弧菌(36%)和副溶血性弧菌(34.5%),推测哈维氏弧菌为半滑舌鳎溃疡病高致病性弧菌。通过对半滑舌鳎进行浸浴回感实验,结果发现,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人工回感后第6天半滑舌鳎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5%和75%,与细胞水平检测结果相吻合。实验表明,所筛选到的3株弧菌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病性,尤其以哈维氏弧菌致病性最强,并由此推测半滑舌鳎溃疡病可能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所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刘莹 刘军
【目的】分离和鉴定引起浙江省香椿溃疡病的病原菌,揭示香椿溃疡病的病因,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香椿溃疡病的田间症状,使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物种鉴定,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结果】1)从感病香椿样品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病原菌的培养性状、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形态特征与假毛丛赤壳菌一致。2) LSU rDNA、ITS rDNA和tef1-α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XCKY2菌株的LSU rDNA、ITS rDNA和tef1-α基因片段与假毛丛赤壳菌的同源性均为100.00%;XCKY1和XCKY2菌株与11株假毛丛赤壳菌聚为一支,贝叶斯后验概率为0.94。3)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假毛丛赤壳菌的菌饼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均能引起健康香椿苗发病,从发病香椿苗组织中也能再分离到假毛丛赤壳菌,由此确定假毛丛赤壳菌为香椿溃疡病的病原菌。【结论】从浙江省感病香椿样品上分离到2株假毛丛赤壳菌,经鉴定为引起香椿溃疡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首次报道假毛丛赤壳菌是香椿溃疡病病原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雪瑞 陈文峰 陈文新 傅俊范 薛彩云 隋新华
对辽宁地区与小叶锦鸡儿共生的根瘤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采自5个不同地区样品的根瘤,通过分离、纯化、回接验证等试验共获得65株供试根瘤菌菌株。进一步选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供试根瘤菌进行了16S rDNA 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其系统发育地位位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spp.),并在96%相似性水平上分为5个不同的类群,分别由相应的rDNA图谱组合代表。丰富度及频度分析表明,组合15是辽宁省的优势群,组合18丰富度居第二位,但频度最高,也是辽宁省的主要类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树木溃疡病病原真菌类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Ⅰ.——小穴壳菌属、疡壳孢属、壳囊孢属、盾壳霉属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明
树木溃疡病重要病原葡萄座腔菌属、种及其无性型研究
苏北杨树新造林地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
广西桉树溃疡病病原菌鉴定
树木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不同菌株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的关系
VA菌根真菌提高杨树抗溃疡病机制的研究(英文)
杨树上的冰核细菌及其在引起杨树冻害和诱发真菌溃疡病过程中的作用
三种礁膜属藻类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树木溃疡病菌主要类群系统地位及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种内一致性
欧美杨107杨β-1;3-葡聚糖酶(BG2)基因遗传转化及对溃疡病的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