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5)
- 2023(13991)
- 2022(12085)
- 2021(11348)
- 2020(9339)
- 2019(21461)
- 2018(21518)
- 2017(40484)
- 2016(22500)
- 2015(25241)
- 2014(25331)
- 2013(25090)
- 2012(23515)
- 2011(21493)
- 2010(21686)
- 2009(19535)
- 2008(19183)
- 2007(16831)
- 2006(15008)
- 2005(13363)
- 学科
- 济(91768)
- 经济(91671)
- 管理(60270)
- 业(58143)
- 企(46774)
- 企业(46774)
- 方法(36867)
- 数学(31099)
- 数学方法(30699)
- 中国(26886)
- 农(25468)
- 地方(24511)
- 学(23269)
- 业经(21571)
- 财(19376)
- 农业(17469)
- 贸(16134)
- 贸易(16121)
- 易(15524)
- 制(15482)
- 和(15341)
- 理论(15269)
- 环境(15246)
- 技术(14937)
- 银(14652)
- 银行(14589)
- 融(14422)
- 金融(14417)
- 行(14082)
- 发(13617)
- 机构
- 大学(323552)
- 学院(321842)
- 管理(123128)
- 济(121040)
- 经济(118195)
- 研究(116583)
- 理学(105968)
- 理学院(104591)
- 管理学(102547)
- 管理学院(101987)
- 中国(84818)
- 科学(77189)
- 京(71821)
- 所(61517)
- 农(60617)
- 研究所(56440)
- 财(54441)
- 业大(53101)
- 中心(50918)
- 江(48540)
- 农业(47398)
- 北京(45969)
- 范(45600)
- 师范(45106)
- 财经(43221)
- 院(42666)
- 州(39729)
- 经(39236)
- 师范大学(36501)
- 技术(36289)
- 基金
- 项目(221754)
- 科学(172265)
- 研究(158412)
- 基金(158042)
- 家(140146)
- 国家(138932)
- 科学基金(117098)
- 社会(96280)
- 社会科(90948)
- 社会科学(90923)
- 省(88263)
- 基金项目(84469)
- 自然(78315)
- 自然科(76444)
- 自然科学(76418)
- 自然科学基金(75034)
- 划(74796)
- 教育(72293)
- 资助(64988)
- 编号(64433)
- 成果(52987)
- 发(50977)
- 重点(50394)
- 部(47390)
- 课题(45853)
- 创(45796)
- 创新(42702)
- 科研(42678)
- 计划(41868)
- 大学(39927)
- 期刊
- 济(139898)
- 经济(139898)
- 研究(95673)
- 中国(65305)
- 学报(59186)
- 农(56078)
- 科学(53387)
- 管理(45808)
- 大学(43669)
- 学学(41109)
- 教育(39697)
- 农业(39172)
- 财(38380)
- 融(27691)
- 金融(27691)
- 技术(27509)
- 业经(24206)
- 经济研究(21395)
- 财经(20170)
- 业(19851)
- 图书(18779)
- 问题(18030)
- 科技(17587)
- 经(17093)
- 业大(16203)
- 版(16141)
- 林业(15646)
- 理论(15536)
- 技术经济(15163)
- 资源(14948)
共检索到481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胜青 雷静品 胡永建 李良俊 邬江辉
为今后VOCs在林木抗虫新品种的选育、抗虫机理及森林生态恢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树木VOCs释放的主要类型及VOCs对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树木挥发物(VOCs)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昆虫定位和自身防御双重作用,主要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其他活性物质等,其释放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VOCs对植食性昆虫具有吸引、趋避以及吸引天敌等方面作用;特异性VOCs的鉴定与分离比较困难,还需从分子水平发掘树木VOCs中具有防御作用的关键组分。通过VOCs这个桥梁,对新的预防和控制虫害方法以及抗虫树种选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挥发物 抗虫 引诱 趋避 树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丽贤 张真 黄大庄
针叶树小蠹虫不仅能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识别和回避非寄主生境,而且能识别非寄主树种和不适寄主树。非寄主挥发物,尤其是6碳乙醇等绿叶气体和一些8碳醇等树皮挥发物是代表着非寄主的重要气味信号,在针叶树小蠹虫寻找寄主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绿叶气体和非寄主树皮挥发物等的研究基础、小蠹虫对非寄主的回避、影响挥发物释放的因素、非寄主挥发物的采集分析、生物测定方法和非寄主挥发物作用的生态学及进化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小蠹虫能在混交林中找到寄主不是单因素决定的,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非寄主挥发物在针叶树小蠹虫的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艳玲 杨晓婷 李新岗 高文海
【目的】损伤挥发物信号能够诱导植物增强对害虫防御的反应,探究3种损伤挥发物信号(绿叶挥发物GLVs、茉莉酸甲酯诱导挥发物MeJA-VOCs和虫害植物挥发物HIPVs)是否对邻近枣树具有激发作用。【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3种损伤挥发物信号(GLVs、MeJA-VOCs和HIPVs)对枣树蛋白酶抑制剂(PI)、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影响,并用GC-MS分析健康枣树、剪叶枣树和虫害枣树挥发物的差异。【结果】3种损伤信号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同株)邻近枝或邻近株PI、PPO和LOX活性,表明损伤信号激起了临近枣树的防御反应,启动了枣树的十八烷信号途径。GLVs处理枣树的防御反应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书霞 陈巧 王聪颖 郝丽宁 房玉林
植物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常受到植食性昆虫、病原菌及机械损伤等生物或非生物的侵害并造成植物的局部伤害,从而启动复杂的防御反应。释放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是植物防御性反应之一。绿叶挥发物是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经过Oxylinpins生化途径中的脂氧合酶(LOX)和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催化而形成的一类C6和C9醛、醇及其相应的酯类。作为启动植物防御机制的信号分子,这类挥发性物质通过长距离的气态传输在植物与病原菌、植物与植食性昆虫、植物自身和相邻的植物之间起作用,从而介导防御性反应。研究其生化途径及其调节机理,对探索其对病虫害的直接、间接防御、改善作物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颖 肖春 叶敏 康敏 伍苏然 胡纯华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桔小实蝇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成熟与性未成熟)两性成虫在不同时间内对不同剂量香蕉果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香蕉果肉挥发物对性成熟与性未成熟的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引诱作用增强,当测试剂量超过0.10 g时香蕉果肉即能引起两性成虫的行为反应;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成虫对香蕉果肉的反应时间缩短,当测试剂量为0.1 g时,性未成熟雌虫的反应在1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雌虫在3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性未成熟雄虫的反应在5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在4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当测试剂量为1 g以上时,不论性成熟与否,雌、雄虫的反应...
关键词:
桔小实蝇 香蕉果肉 挥发物 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丽艳 韩一凡 周银连 阮大津
研究了对云斑白条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挥发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GC MS DS分析 ,鉴定了 6 8个成分 ,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挥发物成分最多 ,2 71杨最少 ,Ⅰ 6 9杨与 2 97杨居中。研究发现不同抗性的杨树的烷烃含量及提取物含有的挥发物成分的数量与抗性一致。另外 ,南抗 1号A 34 17杨、2 97杨和Ⅰ 6 9杨中松柏醇的含量远远高于 2 71杨 ,具有高抗性能的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有机酸、醛、酮、酯等成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对总离子流较强的 2 4个成分进行了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 ,仅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看 ,Ⅰ 6 9杨和 2 71杨首先聚为一类 ,其...
关键词:
杨树 抗性 云斑白条天牛 挥发物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祝传书 赵惠燕
综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特性,挥发物与韧皮部取食的昆虫,茉莉酮酸(JA)与挥发物的释放,C6挥发物与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挥发物的诱导物及挥发物的生态学功能,为以后研究植物挥发物、植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天敌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立军 李新岗 刘惠霞
【目的】研究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分析枣镰翅小卷蛾对不同处理枣吊的行为反应,为生产上应用植物源引诱剂防治枣镰翅小卷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GC-MS,分析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物成分,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和Y-嗅觉仪,测定枣镰翅小卷蛾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木枣枝条的挥发物成分有9种,主要挥发性组分为萜类和酯类化合物;木枣不同处理枣吊共有的挥发物成分有17种,多为萜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健康枣吊、人工机械损伤枣吊和虫害枣吊相比,三者在挥发性组分组成及比例上均存在差异,并且在遭受虫害后,木枣枣吊可释放出虫害诱导型挥发物乙酸-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娟 王成 彭镇华 徐程扬 郄光发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对侧柏春季释放的挥发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采集,同时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其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分析了侧柏春季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侧柏挥发物成分包括9类106种,主要挥发物成分是萜烯类化合物。对人体有益的有机挥发物包括萜烯类化合物、癸醛和乙酸乙酯,对人体有害的化合物包括三氯甲烷、笨和甲苯;(2)春季侧柏总挥发物(TVOCs)浓度日变化曲线呈"三峰两谷"型,5:00、13:00、19:00呈现高峰,凌晨23:00—1:00、下午17:00呈现低谷,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关键词:
侧柏 有机挥发物 日变化 影响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龙玲 陆熙娴
采用小型干燥机干燥木材,在冰浴中用酸化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对尾气中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采样,用活性炭管对萜烯类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有机挥发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干燥释放的主要物质是甲醇、乙酸和甲酸,其次是乙醛、甲醛、丙烯醛/丙酮;萜烯类挥发物主要有α-蒎烯、D-柠檬烯、莰烯、β-蒎烯、β-水芹烯。杉木高温干燥释放的醛类和酸、醇类挥发物远高于常规干燥,高温和常规干燥中挥发物总量分别为91.7g.m-3和29.9g.m-3,但萜烯类挥发物总量差异很小。木材干燥终含水率对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释放量影响较大,对萜烯类释放量影响较小。甲醛高温干燥时随含水率降低释放速率...
关键词:
杉木 木材干燥 有机挥发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崔晓宁 孙可可 刘德广
【目的】比较健康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植株与经过机械损伤、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和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成虫危害后的植株释放挥发物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了解不同诱导方法对苹果小吉丁虫寄主植物挥发物释放的影响,为开发高效的植物源诱捕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收集不同处理新疆野苹果植株挥发物,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来检测和鉴定收集到的挥发物的化学组分及相对含量,同时使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丽文 李兴鹏 张健 陈越渠 左彤彤
针叶树小蠹在扬飞扩散过程中,要有效地依靠嗅觉机制鉴别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气味,以便在行为反应方面快速定位寄主,降低不利因素对种群的影响。不同的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从生境、树种及个体水平上发挥不同的驱避作用。综述非寄主挥发物的范畴和作用、小蠹虫的嗅觉识别及行为反应,提出加强国内针叶树小蠹非寄主挥发物研究与开发的方向,以期为小蠹虫综合管理技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蠹虫 非寄主挥发物 嗅觉识别 行为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旺鹏 严毓骅 张龙 王旭东
初步研究了东亚飞蝗 (L 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不同龄期蝗虫粪便挥发物对蝗蝻的聚集作用。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行为生测仪及其配套装置 ,在 (30± 2 )℃温度下 (均匀光照 ,湿度为 6 0 %左右 ) ,就蝗虫粪便挥发物对各龄蝗蝻的引诱及滞留活性进行了生测研究。结果表明 :蝗虫粪便挥发物对各龄蝗蝻都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和滞留作用。其中高龄蝗蝻粪便挥发物对同龄和低龄蝗蝻的聚集作用较好 ;群体测试时 ,可能由于虫体间视觉、触觉等的影响 ,蝗蝻对挥发物的敏感性下降 ,反应浓度阈值增加 ,但仍有较明显的聚集效果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粪便 行为 聚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大伟 泽桑梓 杨斌 赵宁 季梅 冯小飞 张煜
从薇甘菊挥发性成分中选取15种含量较多的化合物,通过室内嗅觉测试和野外诱捕试验,验证这些化合物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行为的影响.室内嗅觉测试表明,当香叶烯含量为0.01%时,能够明显引起薇甘菊颈盲蝽的嗅觉反应,雄成虫和雌成虫的正趋向反应率分别为(63.34±4.15%)和(50.00±5.00%).野外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含量为0.01%的香叶稀作诱芯诱捕到的虫数为(16.33±4.04)头,显著多于其它试验组.室内嗅觉测试与诱捕试验都表明,存在于薇甘菊挥发物中的香叶烯对薇甘菊颈盲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关键词:
薇甘菊颈盲蝽 嗅觉测试 野外诱捕 香叶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研究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于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并对相应部位的挥发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室内取食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不同年龄的寄主植物枝条有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顺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野外取食调查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枝条也存在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分别为:中层>上层>下层,南向>北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枝条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其中不同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方向枝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