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0)
2023(6030)
2022(5331)
2021(4860)
2020(4376)
2019(10228)
2018(10134)
2017(19648)
2016(11047)
2015(12639)
2014(13102)
2013(13193)
2012(12635)
2011(11556)
2010(11733)
2009(11206)
2008(11484)
2007(10646)
2006(9016)
2005(8120)
作者
(35580)
(30128)
(30034)
(28715)
(19030)
(14496)
(13801)
(11827)
(11217)
(10756)
(10211)
(9979)
(9587)
(9563)
(9542)
(9501)
(9455)
(8952)
(8765)
(8684)
(7674)
(7515)
(7426)
(6819)
(6761)
(6713)
(6672)
(6659)
(6144)
(6111)
学科
(49327)
经济(49276)
管理(29368)
(29273)
方法(26046)
(23934)
企业(23934)
数学(22559)
数学方法(22338)
(13041)
(12920)
(12849)
中国(11375)
业经(9314)
(9249)
贸易(9249)
(8943)
理论(8748)
地方(8677)
(8414)
农业(8399)
(8114)
(8100)
财务(8087)
财务管理(8066)
企业财务(7633)
(7495)
银行(7440)
(7298)
金融(7296)
机构
大学(173522)
学院(170781)
(69468)
经济(67920)
管理(62590)
研究(59486)
理学(54108)
理学院(53458)
管理学(52318)
管理学院(52003)
中国(44232)
科学(39450)
(37180)
(35077)
(32207)
(32130)
业大(29914)
研究所(29570)
农业(27988)
中心(27011)
(25947)
财经(25787)
北京(23549)
(23326)
经济学(22150)
(22045)
师范(21785)
(21202)
(20501)
经济学院(20155)
基金
项目(111978)
科学(85653)
基金(80000)
研究(77249)
(71456)
国家(70902)
科学基金(58645)
社会(47161)
社会科(44562)
社会科学(44545)
(44125)
基金项目(42369)
自然(39319)
自然科(38355)
自然科学(38336)
自然科学基金(37666)
(37350)
教育(36140)
资助(33798)
编号(31334)
成果(26086)
重点(25910)
(24861)
(23811)
(22479)
科研(22297)
计划(21978)
课题(21827)
创新(21083)
大学(20807)
期刊
(74205)
经济(74205)
研究(47635)
学报(33612)
(30994)
中国(29874)
科学(28517)
(26137)
大学(24531)
学学(23412)
管理(20443)
农业(20259)
教育(16064)
技术(13916)
(13904)
金融(13904)
财经(13206)
经济研究(11988)
业经(11485)
(11350)
(11098)
问题(10445)
(9745)
技术经济(9005)
林业(8779)
理论(8631)
统计(8618)
业大(8523)
(8271)
商业(8044)
共检索到246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寅  王海晖  朱凤  战婧  
采用多组分平行反应模型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对树叶在惰性氛围中的热重(TG)试验结果进行动力学过程的解析,理论上跟踪各组分的热解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升,树叶经历脱水、挥发油类物质析出、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依次降解并形成焦炭(即固定碳)等过程。温度150℃后树叶的热失重速率(DTG)曲线的变化特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热解叠加而成,与木材中主要成分的热解现象相似。半纤维素热解几乎完全生成气体,对碳形成的贡献很小;纤维素则稍有不同。木质素对固定碳的含量贡献最大。相应地,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份额对应工业分析中的挥发分含量,而固定碳含量则取决于木质素所占的比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碧华  罗庆熙  王广印  李贞霞  孙涌栋  
采用二因素(热激温度、热激时间)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耐热性不同的2个甘蓝品种的种子进行了热激处理,然后在苗期测定了甘蓝幼叶中细胞膜的电解质渗漏量。结果表明:热激处理后不耐热品种叶片中细胞膜透性的增幅大于耐热品种,热激温度、热激时间二因素与细胞膜热稳定性之间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并且回归分析出最优热激处理组合为42℃2.3 h。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中海  马湘涛  
应用电导法研究了不同抗热性的柑橘品种在高温条件下其细胞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时间相同时,随着处理温度的增高,柑橘叶片细胞膜的热稳定性降低,其伤害率的变化符合Logistic 方程所描述的曲线,该曲线的拐点温度与柑橘的抗热性相一致;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的伤害率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其热稳定性逐渐降低。从而证明柑橘叶片细胞膜的热稳定性与其抗热性密切相关,可以用电导法来鉴定柑橘的抗热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春太  周珺  姚行成  陈先红  王军  林位夫  
为探讨不同橡胶树品种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特征,首先通过对不同提取材料、提取液和提取时间的研究,以确定巴西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条件,然后对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最佳的橡胶树花色素苷提取条件对抗寒性不同的橡胶树品种的花色素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1%盐酸乙醇作为橡胶树古铜期叶片花色素苷提取液的效果最好,最佳的提取时间为6 h;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稳定性受p H值影响较大,随着p H升高其稳定性明显下降,其对光强也比较敏感,但对温度较不敏感,可见,黑暗和酸性条件能较好地保持花色素苷的稳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显斌  樊庆鲁  黄芊  凌炎  陈玉冲  邓力华  陈芬  翁绿水  龙丽萍  黄凤宽  罗群昌  肖国樱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晓岩   金凤   杨旭畅   王丰俊   周晔  
【目的】在油料种子中,脂类物质主要以油体的形式存在。核桃、榛子等树坚果是重要的木本油料,通过比较5种树坚果油体在形态、组成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同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木本坚果油脂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核桃、巴旦木、榛子、薄壳山核桃、松子5种树坚果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电镜对种仁细胞内油体的形态和大小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DS-PAGE技术对油体膜蛋白进行分离,切取蛋白条带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利用脂质组学对油体膜磷脂和油体内部甘油三酯组成进行分析;基于室温储藏条件下油体的形态变化,结合测定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对油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5种树坚果种仁细胞内均充斥油体和蛋白体,油体具完整包膜,形态多呈非对称椭球形,最大平均粒径为薄壳山核桃油体(2.34±0.48)μm,最小为巴旦木油体(1.21±0.19)μm。油质蛋白(oleosin)是5种树坚果最主要的油体膜蛋白组分,占膜蛋白总量的72.76%—84.15%;其分子量分布较窄,为14.7—18.8 kDa,但不同坚果中oleosin亚型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钙调油体蛋白(caleosin)占膜蛋白总量的14.34%—24.96%,其在不同坚果中的分子量接近,为26.5—27.1 kDa,且5种坚果中均只鉴定出一种caleosin构型。固醇油体蛋白(steroleosin)仅在核桃、薄壳山核桃和松子中被鉴定出,占膜蛋白总量的8.95%—12.89%。脂质组成方面,5种树坚果油体内部的甘油三酯组成差异较大,但膜磷脂组成近似。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胆碱(PC)是最主要的膜磷脂组分,两者合占膜磷脂总量的67.91%—75.06%。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酰基链比例高达69.64%—74.52%,且其中38.64%—45.15%的脂肪酰基均为油酸酰基。室温下榛子油体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储藏过程中,油体逐渐聚集并融合,同时伴随脂质氧化程度的升高,最终导致乳析现象的发生。【结论】5种树坚果以薄壳山核桃油体粒径最大,榛子油体稳定性最高。不同树坚果油体具有近似的膜蛋白和膜磷脂组成,但在oleosin异构体数量、油体内甘油三酯组成以及组分间比例上差异明显。其中,油体内脂质含量与oleosin的比例、油体膜磷脂与油体膜蛋白的比例可能对油体大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静  
图书馆联盟运行中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联盟内部存在系统混乱和内耗风险,各成员馆之间存在多种博弈行为以及联盟中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图书馆联盟运行中存在多种不稳定性因素。而矛盾管理理论、协同论、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研究图书馆联盟不稳定性的内在规律、消除联盟的不稳定性因素提供方法指导和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青格尔  高聚林  于晓芳  胡树平  王志刚  王振  闹干朝鲁  
【目的】探索不同温度及p H条件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及菌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菌系培养方法,促进其应用开发利用。【方法】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10℃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45代、不同温度和p H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15代,分别获得多组不同代数(F)、不同温度(T)和p H(p)条件下的菌系。测定各复合菌系发酵液p H、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评价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菌群组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0℃条件下经连续继代培养40代和在温度4—30℃、p H 6.0—9.0条件下继代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建新  赵明  苏宝林  王美云  
以冬小麦农大93(单核期花药)为实验材料,运用 Mg~(2+)-ATP 酶电镜细胞化学定位方法对高温(45±0.5)C 处理(0~30min)后花药的 Mg~(2+)-ATP 酶变化特点观察结果表明:单核期花药中不同部位的 Mg~(2+)-ATP 酶活性表现为绒毡层细胞酶活性>乌氏体和小孢子外壁及其内膜>表皮、内壁和中层。高温处理绒毡层细胞、小孢子质膜和细胞器膜最易破碎,并伴随 ATP 酶活性下降,其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由此可见,绒毡层细胞和小孢子的 Mg~(2+)-ATP 酶活性及膜结构对高温比花药的表皮、内壁和中层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翁武银  刘光明  苏文金  大迫一史  曹敏杰  
利用鲨鱼皮明胶制备蛋白可食膜,测定了成膜液蛋白浓度、甘油含量对明胶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环境湿度对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鲨鱼皮明胶可以制备成无色透明的蛋白可食膜,成膜液蛋白浓度对明胶蛋白膜的断裂延伸率(EAB)、水蒸气透过率(WVP)以及透明度值有一定的影响,对拉伸强度(TS)没有发生显著影响,但甘油含量从10%增加到70%时蛋白膜的TS逐渐降低。利用DSC对膜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水分活度(Aw)<0.33时,明胶蛋白膜在常温下可以处于玻璃态,机械性质能够保持稳定。然而,当Aw超过0.44后,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起始点低于25℃,膜的EAB上升,TS出现显著下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桂文  邹函君  张慧娟  
通过固相熔融法制备了黝铜矿合金材料。采用XRD、FTIR、DSC等技术手段研究不同过渡元素对黝铜矿合金材料物相组成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母体Cu_(12)Sb_4S_(13)样品含有两相杂质Cu_(1.5)Sb_(0.5)S_2和Cu_3SbS_4;过渡元素引入后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溶出形成2个黝铜矿相,合金材料的杂质含量大大减少,仅含少量的Cu_(1.5)Sb_(0.5)S_2,过渡元素的引入有利于单相黝铜矿合金材料的合成;在加热过程中,母体Cu_(12)Sb_4S_(13)样品变化复杂,会发生分解、S单质挥发,最终变成单相的Cu_3SbS_3;不同过渡元素的掺杂可以减少或避免黝铜矿合金材料在高温下的分解,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人纲  樊志和  李晓芝  王占武  韩炜  
通过电解质渗漏量的变化研究了冬小麦细胞膜的耐热性.耐热性的程度用50℃下热致死时间表示.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34℃下锻炼3天可获得最大耐热性.在20℃/15℃(日/夜)生长条件下.耐热品种与热敏感品种之间耐热性无明显差异,它们在50℃下热致死时间为8~26Min.在34℃下锻炼3天后,耐热品种的耐热性明显地高于热敏感品种,耐热品种的50℃热致死时间为87~110min,而热敏感品种为35~55min.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雅雅  常德龙  楚杰  胡伟华  黄文豪  张云岭  陈妮  谢非凡  
【目的】探究脱色伴随的变色泡桐木材材色、组分结构和热稳定性变化特点,旨在为泡桐脱色工艺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兰考泡桐变色木材为试验材料,通过构建脱色处理体系(过氧化氢H_2O_2、次氯酸钠Na Cl O、亚氯酸钠Na Cl O_2为脱色剂,30、50、70℃为温度条件),分析脱色前后样品的色差指标和化学组分变化,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脱色前后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H_2O_2脱色后色差值达到了23.84,亮度和白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H_2O_2脱色后纤维素含量达到了63.62%,增加了15.72%,抽提物由3.18%减少至0.12%;Na Cl O_2脱色后,木质素含量降低了4.78%;Na Cl O脱色后纤维素含量为51.02%,仅增加了4.02%,木质素共减少了2.15%,抽提物含量为2.75%,仅减少了0.43%。温度变化条件下,亮度和色差均在70℃时达到最大。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显示,在不同脱色条件下,纤维素的红外吸收特征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脱色样品中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羰基的C=O伸缩振动峰明显减弱,证明脱色一定程度降解了半纤维素,Na Cl O_2脱色后木质素酚醚键C—O—C的伸缩振动峰减弱,进一步验证了木质素含量降低的结果。TG和DTG曲线显示脱色前后以及不同脱色条件获得的样品热解特性有差异,H_2O_2和Na Cl O脱色后热解起始温度高于未处理材,Na Cl O_2脱色后热解起始温度低于未处理材,50℃条件下脱色后样品的热解起始温度略高于30℃和70℃条件下。【结论】不同脱色剂脱色条件下,H_2O_2脱色效果最佳;温度变化条件下,Na Cl O_2在70℃时脱色效果最好;脱色后纤维素相对含量大幅增加,木质素和抽提物相对含量减少;傅里叶红外光谱验证了脱色材主成分的变化,从基团变化的角度揭示材色变化的机理;H_2O_2和Na Cl O脱色的样品热稳定性有所提升,Na Cl O_2脱色使得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永康  董翠霞  何刚强  刘伟  
为了使猪血免疫球蛋白在各类食品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对猪血免疫球蛋白 (PIgG)的热稳定性及热变性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PIgG在 6 0℃以下很稳定 ,6 0~ 6 5℃比较稳定 ,大于 70℃变性明显加快 ,超高温杀菌 (12 0℃ ,4s)条件下 ,PIgG几乎失活 ;其热动力学反应为 1 2级 ;在 6 0 ,6 5 ,70 ,75 ,80 ,85和 90℃ ,PIgG热变性的D值分别为 33 333× 10 3 ,14 2 86× 10 3 ,3 333× 10 3 ,0 4 76× 10 3 ,0 2 2 2× 10 3 ,0 16 9× 10 3 和 0 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开蒙  鲁捷  陈勇军  涂登云  陈太安  
采用VST、TG和DMA对比研究了杨木粉在200℃高温炭化前后对WPC的热稳定性和动态热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处理后的木粉对WPC的维卡软化点、热解稳定性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均得以提升,40目、60目和80目木粉所对应WPC的维卡软化温度分别增加了5.90%、6.00%和6.56%;同一木粉粒径下,WPC的第一、二热降解温度最大峰值分别比未处理前的样品升高5.54℃和3.88℃,WPC的储能模量也从3507MPA显著提高至5716MPA,且界面结合能力也相应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