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5)
- 2023(9620)
- 2022(8617)
- 2021(8193)
- 2020(6856)
- 2019(16050)
- 2018(15989)
- 2017(30477)
- 2016(16825)
- 2015(18946)
- 2014(18939)
- 2013(18802)
- 2012(17246)
- 2011(15469)
- 2010(15204)
- 2009(13782)
- 2008(13177)
- 2007(11206)
- 2006(9673)
- 2005(8267)
- 学科
- 济(65379)
- 经济(65314)
- 管理(45351)
- 业(42839)
- 企(35849)
- 企业(35849)
- 方法(30822)
- 数学(26501)
- 数学方法(26201)
- 学(19566)
- 农(16706)
- 中国(15584)
- 地方(15385)
- 财(14504)
- 业经(14172)
- 理论(11781)
- 农业(11324)
- 和(11104)
- 环境(10704)
- 贸(10541)
- 贸易(10535)
- 技术(10313)
- 易(10148)
- 教育(9715)
- 制(9598)
- 务(9416)
- 财务(9359)
- 财务管理(9345)
- 划(8925)
- 企业财务(8852)
- 机构
- 大学(236789)
- 学院(233885)
- 管理(95140)
- 济(85916)
- 经济(83941)
- 理学(83192)
- 理学院(82210)
- 管理学(80775)
- 管理学院(80357)
- 研究(78745)
- 中国(55075)
- 科学(53175)
- 京(51372)
- 所(40045)
- 农(39953)
- 业大(38844)
- 江(38195)
- 财(37231)
- 研究所(37215)
- 中心(35085)
- 范(32319)
- 师范(31944)
- 农业(31487)
- 北京(31415)
- 财经(30724)
- 院(29151)
- 经(27896)
- 州(27465)
- 师范大学(26073)
- 技术(25673)
- 基金
- 项目(169628)
- 科学(131603)
- 研究(122055)
- 基金(121312)
- 家(106706)
- 国家(105834)
- 科学基金(89969)
- 社会(73771)
- 社会科(69675)
- 社会科学(69654)
- 省(67878)
- 基金项目(65734)
- 自然(60776)
- 自然科(59244)
- 自然科学(59230)
- 自然科学基金(58130)
- 划(56769)
- 教育(55489)
- 编号(50285)
- 资助(49812)
- 成果(40400)
- 重点(38059)
- 部(36382)
- 发(35822)
- 创(35071)
- 课题(34486)
- 科研(32827)
- 创新(32678)
- 计划(31587)
- 大学(31169)
共检索到327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云 严正凛 张静
栉江珧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洋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栉江珧后闭壳肌大而圆,柔嫩鲜美,闭壳肌干品与扇贝、日月贝的干品常混称为"干贝",经济价值很高。然而,多年来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造成栉江珧野生资源总量急剧减少,以及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一直未突破难关,严重制约了栉江珧养殖业的发展。对栉江珧的生活史、摄食代谢、同工酶、染色体核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和资源保护的现状,以及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选择与暂养、诱导产卵、幼虫培育、变态附着等作了概述,最后分析并探讨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栉江珧 生物学 人工育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盛尧 杨建敏 张锡佳 曲学忠 王世信 张培超 宫向红 张申 张信泽
根据 1 994~ 1 998年采集的 85 1个样品研究 ,结果表明 :山东北部近海栉江珧卵巢成熟度依据外部形态观察、切片镜检、卵子结构分析、卵径测量和成熟系数计算等分为Ⅰ~Ⅵ期。生殖腺周年内成熟一次 ,并存在形成、增殖、成熟和休止 4个阶段。产卵期 6~ 8月 ,盛期在 7月上旬~ 8月中旬 ,性成熟年龄 1龄 ,性比 5 3.5 0∶46 .5 0 ,个体繁殖力 1 73.1 0~ 5 381 .5 9万粒 ,单位卵巢重繁殖力 2 84.41万粒 /g。
关键词:
栉江珧 繁殖生物学 山东北部近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少雄 刘巧红 吴昊昊 曲朦
石斑鱼(Epinephelidae)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近岸岩滩和珊瑚礁水域,是岩礁生态系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本文对国内外石斑鱼类生物学、生态学、渔业资源及人工繁育养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合报道石斑鱼类的形态比较特征,栖息、摄食和繁殖习性,系统演化与分类,种类地理分布,人工繁育等研究进展以及养殖发展概况;报道全球石斑鱼自然资源明显衰退的现状评估以及对石斑鱼资源保护的共识和相关的渔业管理措施。此外,根据作者多年开展的鱼类遗传生物学研究,指出强化我国海域野生石斑鱼资源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杂交石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加强石斑鱼杂交选育行业管理,是我国石斑鱼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利平 马明正 唐芳 王义荣
研究了大沽全海笋的生殖腺发育、繁殖季节、产卵量、胚胎发育、栖息底质及其对水温、盐度的适应性和耐干露能力等生物学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套工厂化育菌技术,在12.96m3水体中培育体长2.4~10.2mm的苗种526万粒。
关键词:
大沽全海笋 生物学习性 人工育苗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于业绍 王慧 刘渝仙 盛文全 王道中 黄宁宇 李何 王如才 魏若飞 关福田
青蛤Cyclina sinensin(Gmelin)为亚热带种,是我国南北沿海习见的经济贝类,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日益破坏,加上人为的滥采酷捕,使青蛤资源急剧下降。为开发利用这一品种,农业部水产司于1987年把青蛤苗种培育作为重点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青 李琪 于瑞海 李吉清
利用紫外线诱导进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雌核发育单倍体的研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展开实验。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型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型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的精子受精后所产生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慢于正常受精所产生的二倍体胚胎,各照射组均出现非整倍体。40 s照射组中卵裂率达到51.2%,D型幼虫发生率为0,单倍体率最高,达到36.8%,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有效诱导既需要精子遗传物质失活、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晓婷 宋福平 冯书亮 杜立新 宋健
简要描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cry基因鉴定方法。另外分析了目前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分子生物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星华 李哲
本文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与经济特性,提出三点建议:大力加强合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建立国家级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基地;我国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维;在生物安全、伦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进展 前景 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于雪松
该文介绍了杨树 (Populusspp .)生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包括 :①杨树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生殖系统形态结构和细胞化学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②雄性不育的机理 .③杨树杂交不亲和性的表现和原因及其克服的方法 ,花粉-柱头识别反应 .④杨树生殖工程取得的成就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圆 欧晓昆 许继宏
膏桐(Jatropha curcas)属大戟科麻疯树属多年生耐旱灌木或小乔木。因其生物柴油用途和生态发展潜力,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其研究成为热点。膏桐理化性质、药用价值、致毒机理方面的研究较为完善,而膏桐生物学特别是其生态学研究滞后且较少,对膏桐生态特性开展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综述了膏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归纳了膏桐生物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膏桐种子生物学,自然群落膏桐种群建立、更新策略;论述了膏桐对生物多样性、群落稳定性、水土保持、物质循环以及化感作用潜在的影响;并在现有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膏桐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种间杂交、植被恢复...
关键词:
膏桐 生物柴油 研究进展 生态功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伟文 田思泉 戴小杰 陈新军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广泛分布于南、北温带和热带的三大洋区,是延绳钓渔业和刺网渔业的主要兼捕对象,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大青鲨的资源出现衰退的现象。但由于基础数据的不确定性,大青鲨资源评估的结果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的研究历程进行阐述,了解了不同时期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的研究重点。综合诸多文献资料,对大青鲨的年龄与生长、基础繁殖生物学、种群结构的鉴定、资源丰度指数和资源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的综合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方法,以进一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绳秀珍 任素莲 王德秀 王如才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栉江珧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栉江珧消化管的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唇瓣、中肠和上行肠的上皮层还有嗜酸性粒分泌细胞 ;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消化 (吸收 )细胞组成。皮下结缔组织中富含血腔隙 ,结缔组织和血腔隙中有“颗粒细胞”。食道、胃、中肠、晶杆囊及消化盲囊能分泌消化酶 ,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结缔组织、“颗粒细胞”也参与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唇瓣、食道、晶杆囊和中肠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中的“颗粒细胞”内含铁 ,结缔组织中含钙。
关键词:
栉江珧 消化系统 组织学 组织化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杨琴 宋超 张涛 庄平
为探究长江口凤鲚(Coilia mystus)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科学管理,通过对已有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综述了长江口凤鲚的形态特征、分布、洄游、年龄与生长、摄食习性和繁殖发育等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近50余年来长江口凤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与管理现状。凤鲚的自然分布较广,不同凤鲚群体的分化明显,洄游履历类型多样。长江口凤鲚的年龄组成以1~2龄占优,属于匀速生长类型,繁殖群体的组成呈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长江口凤鲚在1~+龄即可达到性成熟,成熟个体一年可繁殖一次,产卵属于单峰一次性产卵类型。长江口凤鲚的生殖力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其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除个别年份外均呈现下降趋势。长江口凤鲚产量自1974年达到历史顶峰后,除1995年出现大幅反弹外,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近几年长江口凤鲚汛期资源量为40 t左右,已基本不能形成渔汛,其资源岌岌可危。据此,建议加强长江口凤鲚种群动态、生境需求和人工繁育等方面的研究,为长江口凤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基础资料。
关键词:
凤鲚 生物学特征 资源利用 长江口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詹冬梅 李美真 丁刚 宋爱环 于波 黄礼娟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00lx)下,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在试验盐度(21~4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鼠尾藻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并对鼠尾藻有性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鼠尾藻 繁育生物学 人工育苗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罗杰 刘楚吾 罗伟林
12月底从海上网箱挑选14尾1 5龄以上,健康、外表无伤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 dum),移至陆地盖有顶棚的大水泥池进行强化培育。经过4个月左右的培养,结果显示,亲鱼在陆地强化培育比在海区网箱提前约7 d成熟并自然产卵。受精卵在室内育苗池进行人工育苗,在海水比重为1. 020±0. 5,pH 8 1~8 4,水温在27. 0、29. 2 ℃时,仔鱼孵出时间分别为26、24 h,孵化率为88 .8%~93 .5%。孵出后的仔鱼在第7~9天为死亡高峰期,第11天左右的仔鱼体色有明显的变化,由棕红色变为黑色。经过1个月的培养,仔鱼的成活率约为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