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
2023(1349)
2022(1209)
2021(1057)
2020(1015)
2019(2250)
2018(2305)
2017(4407)
2016(2427)
2015(2677)
2014(2656)
2013(2612)
2012(2688)
2011(2138)
2010(2158)
2009(2101)
2008(1929)
2007(1712)
2006(1449)
2005(1235)
作者
(7237)
(6204)
(6085)
(6073)
(3938)
(2965)
(2776)
(2492)
(2446)
(2201)
(2122)
(2089)
(2048)
(2043)
(2037)
(1993)
(1935)
(1781)
(1774)
(1724)
(1625)
(1579)
(1531)
(1423)
(1413)
(1388)
(1346)
(1327)
(1298)
(1284)
学科
(12771)
经济(12760)
方法(6343)
数学(6035)
数学方法(5994)
(5407)
管理(4546)
(4189)
(4064)
企业(4064)
地方(3471)
中国(2874)
地方经济(2708)
(2319)
(2049)
(1742)
贸易(1739)
农业(1735)
(1705)
金融(1705)
(1699)
业经(1587)
经济学(1504)
(1488)
银行(1477)
(1468)
(1450)
环境(1426)
理论(1397)
(1327)
机构
大学(34831)
学院(33962)
(15796)
经济(15593)
研究(13510)
管理(11012)
中国(9837)
理学(9743)
理学院(9631)
管理学(9384)
管理学院(9329)
科学(8866)
(7303)
(7194)
(6914)
研究所(6829)
(6408)
中心(5909)
经济学(5899)
农业(5745)
业大(5676)
经济学院(5443)
财经(5292)
(5006)
(4959)
(4886)
北京(4200)
(4176)
师范(4056)
研究院(3969)
基金
项目(24382)
科学(19071)
基金(18544)
(17136)
国家(17015)
研究(15742)
科学基金(14083)
社会(10640)
社会科(10124)
社会科学(10124)
自然(9375)
基金项目(9307)
(9267)
自然科(9208)
自然科学(9202)
自然科学基金(9048)
资助(8303)
(8034)
教育(7214)
重点(5836)
(5553)
编号(5430)
(5304)
计划(5118)
国家社会(4973)
(4909)
科研(4877)
创新(4658)
大学(4529)
成果(4506)
期刊
(15700)
经济(15700)
研究(9702)
学报(8047)
科学(6704)
(6165)
中国(6140)
大学(5864)
学学(5664)
(4684)
管理(4445)
农业(4105)
经济研究(3191)
财经(2905)
(2763)
金融(2763)
技术(2643)
(2585)
教育(2497)
统计(2270)
业大(2198)
问题(2173)
(2124)
(2037)
(1933)
农业大学(1869)
决策(1806)
技术经济(1805)
业经(1750)
(1739)
共检索到49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任建峰  杨爱国  董迎辉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受精过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显示,长牡蛎精子能迅速附着并穿过栉孔扇贝卵膜,精核发生解凝缩而膨胀形成雄性原核;精子入卵后,栉孔扇贝卵子减数分裂重新启动,释放极体并形成雌性原核,最后雌、雄原核融合,受精卵开始第1次卵裂。栉孔扇贝与长牡蛎杂交受精率一般在40%左右。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了排放2个极体、排放1个极体、不排放极体3种类型,所占受精卵比例约为65%、25%和10%。多数受精卵第1次卵裂后期,染色体发生异常分离,不能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这可能是造成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采用甲苯胺蓝、嗜银和铅苏木素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分别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神经节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甲苯胺蓝染色法效果最好,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均着色较深,与背景反差较大。神经干及神经索中无神经元胞体,仅有沿神经索方向分布的神经纤维。神经节包括:1对彼此分离的脑侧神经节、1对连接在一起的足神经节和左右2神经节完全愈合而成的脏神经节。各神经节均由表面的神经节被膜、周边的胞体层和中央纤维网构成,胞体层分层现象不明显,神经元胞体根据其大小大致可分为直径15-36μm的大型细胞和5-15μm的小型细胞,胞体发出的突起均进入中央神经纤维网。脑侧神经节胞体层明显分脑神经节(CG)和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媛  李琪  于瑞海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正常卵子与雄核发育卵子在减数分裂、受精过程和卵裂早期中的核相变化。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并没有影响卵子的成熟分裂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它们的发生过程滞后。在第1卵裂中期,雄核发育卵子中雌性原核并不像雄性原核一样形成染色体,而是形成1个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第1卵裂后期,DCB不参与核分裂。第1卵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分裂球其中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迟长凤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用150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60 s以进行灭活处理,并使之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受精,在卵子受精后排出第一极体前用6-DMAP(50 mg/L)处理受精卵,持续处理35 min,抑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放,诱导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显微观察法,对灭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的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灭活过的长牡蛎精子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后发生轻微膨胀;在第一次卵裂中期,精核形成一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位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不参与...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卫军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张立敬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母本、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镜下对其受精和第1次卵裂过程中核相变化进行观察;运用压片法和热滴片法分别对4~8细胞期和担轮幼虫期胚胎进行染色体制片。结果表明,长牡蛎精子可以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并激活卵子减数分裂使其释放第1极体(PB1)和第2极体(PB2),能够形成雌、雄原核并融合为合子核,接着受精卵开始第1次卵裂;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很长、胚胎畸形严重,只能发育到担轮幼虫期;杂种胚胎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较大,在20~85之间,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刘志鸿  杜方勇  王清印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这2种扇贝杂交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卵子的激活集中表现为皮层反应、受精膜举起、成熟分裂重新启动;精子激活集中表现为顶体反应和受精锥形成。在16~18℃条件下,精子入卵的时间集中在精卵混合后的第6 min。8 min后,精子的线粒体随精核一起进入卵子中。精子入卵后精核略微膨胀,卵细胞中的线粒体在精核附近出现聚集现象。杂交中有多精入卵现象。本研究目的旨为优化扇贝种间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绳秀珍  王德秀  任素莲  范瑞青  高澜  
运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栉孔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唇瓣结构。结果表明 ,2种贝的唇瓣结构都是中间一层结缔组织 ,两侧被覆纤毛柱状上皮 ,结缔组织中富含血腔隙。栉孔扇贝唇瓣的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而太平洋牡蛎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性粒分泌细胞组成。扫描电镜下 ,2种贝唇瓣的褶皱面呈现沟和嵴 ,纤毛浓密 ;光滑面纤毛较少。太平洋牡蛎唇瓣褶皱面的游离边缘部分和光滑面有大量的球状突起 ,这是杯状细胞所在处。纤毛和粘液在食物分拣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慧玲  方建光  王清印  张继红  梁兴明  燕敬平  孔杰  杨爱国  姜明  
采用荧光染色剂DAPI己固定的泥蚶成熟卵和受精卵进行染色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泥蚶受精细胞学过程。通过DAPI的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 ,泥蚶的成熟未受精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再次启动 ,释放出第一和第二极体 ,完成成熟分裂。部分受精卵的第一极体有极明显的分裂现象。精子入卵的部位是随机的 ,且自精子入卵至成熟分裂完成 ,入卵的精子在形态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均具有极明显的膨大现象。并且在系列的样品中可观察到 ,在雌雄原核联合的过程中具有雄性原核向雌性原核移动的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晓凤  周兰英  
【目的】确定欧李花粉粒萌发时间,观察花粉管的动态变化过程,从微观角度了解欧李的授粉受精特性。【方法】对欧李进行人工授粉,取授粉后1-10d的雌蕊,采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花粉粒的萌发生长情况以及子房受精过程。【结果】欧李柱头开裂时间为11:00-13:00,有粘液分泌;授粉后2h,少量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授粉后8h,花粉管初步形成且主要集中在花柱上部;授粉后24h,花粉管成束状形式进一步伸长;授粉后3d,子房中胚珠完成受精;授粉后5d,花粉管呈现断裂、不连续状态,并开始解体;授粉后8d,花粉管完全解体,柱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泽琴  李荣华  母昌考  宋微微  王春琳  
为了研究管角螺受精卵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以及保育卵的形成,实验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方法,对管角螺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核行为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并对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管角螺的成熟未受精卵呈卵圆形,平均卵径(0.33±0.03)m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为(26±2)°c条件下,1 H精子入卵,2~3 H受精卵先后排出第1、第2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6 H雌、雄性原核形成,靠近融合,第一次卵裂形成2细胞,12~24 H时2细胞继续分裂生成4细胞。研究表明,管角螺受精卵在成熟分裂和卵裂过程中表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崇明  王秀华  宋晓玲  黄倢  宋微波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s of ultrathin section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spherical virus like particles in the digestive gland, kidney, and the intestine of moribund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collected during a severe mortality in Jiaozhou Bay (Qingdao, China) in 2000. The virions are approxim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英  李琪  于瑞海  王如才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栉孔扇贝正常卵子与雌核发育卵子在受精和成熟分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没有影响受精卵的成熟分裂以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雌核卵的发育速度出现明显的滞缓。在第1次卵裂中期,雌核发育卵子中的雄性原核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游离在细胞质中,不参与核分裂。胞质分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卵裂球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邢婧  战文斌  
采用石蜡切片和单克降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栉孔扇贝稚贝血细胞的分布和造血组织的定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存稚贝的外套膜、鳃、消化盲囊、闭壳肌、肾等处观察到大量血细胞,心脏位于消化腺与闭壳肌之间,闭壳肌、消化肓囊、肾等附近有血窦,血管分布于消化腺、胃、肾、直肠等处,有二个血窦,闭壳肌附近有一膨大突出的囊状组织,外被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薄膜,其内壁血细胞密布层叠,分裂增生,形态多样,腔内充满了基质,靠近闭壳肌一侧有管道相通,并向闭壳肌等器官不断输送成熟的血细胞,该组织结构特点类似血细胞生发中心,并随着扇贝的生长发育逐渐膨大增生,据其结构特点及内部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免疫特性可初步定为栉孔扇贝的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峰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王清印  
取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精子在 80 0 μW/(cm2 ·s)的紫外线下辐射 ,然后与正常卵子受精 ,每隔 0 .5min取“受精卵”固定。在扫描电镜下连续观察精子的入卵过程 ,然后与正常精子的入卵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紫外辐射后的精子可以划分为 3种类型 :I类精子 ,基本无明显变化 ,可以激发卵黄膜举起形成受精膜 ,同时诱发卵子发生皮层反应 ,在受精锥的作用下正常入卵 ,但入卵的时间较正常精子晚 ;II类精子 ,顶体膜破裂 ,顶体丝伸出 ;III类精子 ,顶体丝伸出 ,鞭毛脱落。由于II、III类精子在紫外辐射条件下诱发了顶体反应 ,融解卵膜的酶提前释放 ,因而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崇明  刘英杰  王秀华  李赟  
2000~2002年,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技术对AVND发生期间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各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光镜观察显示,除生殖腺、闭壳肌外,濒死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肾、消化腺和肠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化。病灶主要出现在上述各器官的结缔组织以及上皮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细胞核肿大、固缩、破裂,核染色质边缘化或空泡化,受感染细胞崩解、脱落,留下大片均质无结构的空白区域,形成凝固性坏死,结缔组织细胞质中有嗜碱性包涵体样颗粒存在。电镜观察显示,在病灶出现的组织细胞内,细胞核染色质异常凝集和边缘化、核膜周隙扩张或溶解。细胞器病理变化明显,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