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7)
2023(5864)
2022(4974)
2021(4508)
2020(3775)
2019(9028)
2018(8445)
2017(16883)
2016(8511)
2015(9646)
2014(9502)
2013(9520)
2012(9307)
2011(8150)
2010(8088)
2009(7373)
2008(7438)
2007(6518)
2006(5485)
2005(4845)
作者
(22205)
(18927)
(18719)
(17840)
(12147)
(9111)
(8709)
(7230)
(7112)
(6598)
(6350)
(6339)
(5961)
(5947)
(5923)
(5806)
(5599)
(5463)
(5372)
(5256)
(4556)
(4529)
(4507)
(4244)
(4188)
(4179)
(4102)
(3952)
(3628)
(3607)
学科
(45889)
经济(45840)
方法(25938)
(25647)
管理(24507)
数学(23855)
数学方法(23771)
(23562)
贸易(23552)
(22976)
(19447)
企业(19447)
(13674)
(13541)
(10866)
(10253)
中国(10247)
出口(10247)
出口贸易(10247)
地方(8258)
关系(8050)
(7616)
财务(7608)
财务管理(7588)
业经(7488)
农业(7406)
企业财务(7202)
(7017)
金融(7016)
(6332)
机构
大学(126551)
学院(124406)
(66931)
经济(66132)
管理(49278)
理学(43353)
理学院(43026)
管理学(42706)
管理学院(42498)
研究(40116)
(31402)
中国(31253)
财经(25313)
(24162)
(23366)
经济学(23321)
经济学院(21754)
财经大学(19155)
中心(18364)
(18074)
科学(17909)
(17548)
(17159)
研究所(15848)
商学(15843)
商学院(15725)
(15138)
(14985)
北京(14846)
业大(14115)
基金
项目(83189)
科学(67484)
基金(64808)
研究(63522)
(54862)
国家(54487)
科学基金(47785)
社会(44782)
社会科(42990)
社会科学(42985)
基金项目(33292)
教育(29272)
(29110)
自然(28065)
资助(27657)
自然科(27475)
自然科学(27472)
自然科学基金(27070)
(24593)
编号(23622)
(21325)
国家社会(20367)
教育部(19480)
成果(19109)
人文(18791)
重点(18508)
(17758)
(17580)
大学(17299)
(17285)
期刊
(63478)
经济(63478)
研究(39985)
(23764)
中国(19467)
(17675)
管理(16878)
国际(15804)
学报(14688)
(14377)
金融(14377)
财经(13333)
经济研究(12920)
科学(12852)
(12776)
大学(12752)
学学(12043)
(11440)
问题(10341)
世界(9527)
业经(9062)
农业(8958)
教育(8855)
技术(8754)
(8744)
贸易(8744)
国际贸易(7393)
商业(6939)
统计(6443)
经贸(6363)
共检索到186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江涛  覃琼霞  
本文采用1995~2018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34个成员国的国别面板数据,以欧洲标准向16个中东欧国家输出的贸易影响为研究对象,考察标准输出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欧洲标准输出呈现显著的多重贸易效应特征。在总量数据层面上,欧洲标准输出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域内进口贸易和中东欧国家的域外出口贸易,抑制了西欧国家的域内出口贸易和中东欧国家的域外进口贸易。在细分产品层面上,标准输出的贸易效应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揭示,GVC参与度与GVC地位是产生多重贸易效应的重要中介变量。欧洲标准的输出机制及其产生的多重贸易效应对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中国标准的输出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峰  林淑佳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应用,“互联网+”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文采用腾讯研究院大数据测算的中国“互联网+”指数和290个地级市数据,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对中国城市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中国城市对外贸易发展;在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互联网+”指数每提高1%,城市对外贸易总额将会增加2.522%;数字经济、数字政务和数字生活能够促进中国城市对外贸易发展,其中数字生活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互联网+”对中国城市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条件性和空间外溢性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亮  张欣  
文章使用边界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等计量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1980-2008年间我国政府支出规模与对外开放程度之间的长期影响关系和关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政府支出规模与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影响关系,规避由贸易条件波动而引致的对外贸易风险是二者长期影响关系的内在关联机制,这一结论与Rodrik(1998)使用截面数据方法得到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这也意味着,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防范和抵御对外贸易风险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欣  崔日明  
本文使用SITC(Ⅱ)四位数数据考察了中国1987年至2012年间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2012年与1987年相比,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动态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且,其它(非农)初级产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最强,大宗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次之,高价值农产品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最弱。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动态和演进的对外贸易模式理论更适合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贺唯唯   张亚斌  
文章采用手工查找的2005—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工业化背景下贸易开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提高本地人均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且该结果经过工具变量法、系统GMM法等方法处理后仍然具有稳健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FDI流入以及形成工资溢价影响城乡共同富裕。在贸易开放提高收入水平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FDI以及工资溢价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贸易开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溢价发挥了积极作用,FDI作用则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进、出口开放对城乡共同富裕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出口开放的促进作用更强。贸易开放对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带动更强;贸易开放通过缩小城乡居民个体收入比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两种方式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最后提出了深化贸易开放、加快投资自由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福中  陈诚  
在"全球平衡增长"议题下,中国要实现向内外部均衡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须致力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构建对外贸易、FD I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但FD I影响有限,在替代对外贸易的同时会"挤出"国内投资;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题仍为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最后在"全球平衡增长"议题下,提出对外贸易、FD I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定位构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孙艺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会给对外贸易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本文从技术扩散视角出发,在贸易环节、竞争条件与要素流动的三维分析框架下阐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对外贸易升级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互联网应用水平而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对外贸易升级过程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第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能够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推动对外贸易升级,尤其是在贸易环节的组织与要素流动的加速两个方面更为突出。第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对外贸易升级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长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本城市对外贸易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四,上述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和城市异质性,尤其是2012年以后这一正向作用得到明显强化,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一正向激励也更为显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袁晓晖  郭秋敏  万月  
现代物流对于天津这个典型的港口城市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2004年~2017年天津市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天津市现代物流能否促进对外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物运输量、交通、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的增加对天津市对外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货物周转量的增加对天津市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孙鹏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翠萍  史丹  
库兹涅兹曲线显示,196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N"形曲线关系,贸易开放对中国人均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每提高1%,人均碳排放量增加0.3%。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27.1亿吨,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39.7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最高,占出口碳排放21.2%。依次为化学工业(1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8%)、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8%)、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7.53%)。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章星  张兵  尹鸿飞  王善高  
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异质性的视角,从租赁农地和提供机耕服务两个方面梳理工商资本下乡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4.46%和25.01%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机耕服务;21.17%和72.06%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不止一次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多元化惠农服务。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对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影响不显著;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机耕服务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户主年龄、性别、家庭实际耕地面积和村居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随着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强度的增加,将降低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概率;若工商资本下乡提供多元化惠农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因此,需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警惕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大量"圈地"导致的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加快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文秀   吴杨康  
环境治理与贸易方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注点。文章利用2000~2009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以“十一五”COD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事件分析法识别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从“量”和“质”上均促进了企业贸易方式转型,对基准结果进行假设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环境规制通过增加企业成本和提升技术水平两条渠道促进出口企业贸易方式转型;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贸易方式转型的效应更强。文章研究结论为加快对外贸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珍  胡金淼  常裕琦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政策效应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第二,在影响机制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区域创新提升效应、市场环境改善效应和数字产业集聚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更能体现在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且随着设立批次往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提升的政策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早  杨光  李康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一是改善现有基础设施,优化经济增长物质基础;二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不合理的地区投资规模与结构,将会导致投资(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下降,进而抑制经济增长。本文以中国2003—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东、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高强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适时适度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地区规模与结构,将有助于减少基础设施产能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黄智立  
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如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0-2010年1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合作组织对中国对外贸易整体上呈促进作用;而WTO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促进力度相对最小,甚至对中国的进口起阻碍作用;区域经济合作凭借着其对国际贸易更强的推动力,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绊脚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