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9)
- 2023(10804)
- 2022(9692)
- 2021(9322)
- 2020(7849)
- 2019(18215)
- 2018(18284)
- 2017(35614)
- 2016(19479)
- 2015(22012)
- 2014(21967)
- 2013(21736)
- 2012(19962)
- 2011(17698)
- 2010(17514)
- 2009(15932)
- 2008(15359)
- 2007(12893)
- 2006(11267)
- 2005(9569)
- 学科
- 济(71833)
- 经济(71754)
- 管理(53980)
- 业(53028)
- 企(42348)
- 企业(42348)
- 方法(34684)
- 数学(30180)
- 数学方法(29820)
- 中国(20025)
- 农(19929)
- 财(18589)
- 地方(17079)
- 学(16006)
- 业经(15939)
- 制(13470)
- 农业(13326)
- 理论(12953)
- 务(12379)
- 财务(12320)
- 财务管理(12296)
- 贸(12219)
- 贸易(12211)
- 和(12130)
- 银(12030)
- 银行(11995)
- 易(11794)
- 环境(11679)
- 企业财务(11570)
- 技术(11300)
- 机构
- 大学(264967)
- 学院(263259)
- 管理(108413)
- 济(97676)
- 经济(95230)
- 理学(93880)
- 理学院(92801)
- 管理学(91161)
- 管理学院(90695)
- 研究(84330)
- 中国(65660)
- 京(57106)
- 科学(54488)
- 财(46163)
- 所(41509)
- 农(41198)
- 业大(40574)
- 中心(39244)
- 研究所(38039)
- 江(37609)
- 财经(37049)
- 北京(36110)
- 范(35163)
- 师范(34874)
- 经(33660)
- 农业(32418)
- 院(31380)
- 州(31061)
- 师范大学(28365)
- 经济学(27838)
- 基金
- 项目(185819)
- 科学(145105)
- 研究(136091)
- 基金(133692)
- 家(115642)
- 国家(114662)
- 科学基金(99067)
- 社会(83129)
- 社会科(78485)
- 社会科学(78463)
- 省(73116)
- 基金项目(72659)
- 自然(66228)
- 自然科(64593)
- 自然科学(64579)
- 自然科学基金(63384)
- 教育(61744)
- 划(61391)
- 编号(56940)
- 资助(55128)
- 成果(45257)
- 重点(40670)
- 部(40119)
- 发(38563)
- 课题(38305)
- 创(38122)
- 科研(35625)
- 创新(35466)
- 项目编号(34837)
- 大学(34643)
共检索到378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志雄 王旺来
[目的]确定栀子花期低温冷害指标,研究栀子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方法,以蕲春县为例开展栀子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为蕲春栀子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湖北省蕲春县19902010年栀子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冷害持续日数、冷害期间日平均气温<20℃累积危害积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温幅度等指标与栀子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栀子花期低温冷害损失模型。以<20℃累积危害积温为指标,以损失率5%、10%、30%为阈值,确定了栀子花期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冷害分级标准,然后利用蕲春县1:25万数字高程模型及蕲春
关键词:
栀子 低温 冷害 风险 区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茂松 张加云 吉文娟 徐梦莹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利用玉溪市红塔区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玉溪市红塔区及周边江川、澄江、通海、易门、华宁、峨山、元江和新平8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回归分析以及气候资源的小网格推算方法,实现红塔区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值的精确化空间分布模拟,提出水稻低温敏感期冷害指标,构建水稻低温冷害综合风险指数,根据自然分类法,将玉溪市红塔区划分为水稻低温冷害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和基本无风险4个低温冷害风险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分析和建议,为玉溪市红塔区水稻生产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冷害 GIS 精细化风险区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新建 陶建平
文章根据农作物生产风险程度大致类似的原则,运用主导指标法,以开展水稻区域产量保险为背景,选取水稻单产变异系数,水稻单产减产超过10%和20%的概率等5个主导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湖北水稻生产县市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水稻生产风险表现了高度的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水稻生产 主导指标 风险区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雄 刘敏
应用风险矩阵法对湖北省柑橘(以宽皮柑橘为例)冻害风险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湖北省柑橘冻害风险可分为4个等级.三峡河谷、鄂西南河谷盆地、低山丘陵区、鄂东南丘陵区为无冻害风险区;鄂西北汉江河谷、丹江库区、鄂中丘陵区、江汉平原以及鄂东南大部为低度风险区,可以达到经济栽培目的,但可能(≤10年1遇)出现中度低温冻害;鄂西北大部、鄂东北大部为中度风险区,宽皮柑橘10a中可能有2~3a不能正常结果,经济效益低;神农架林区、武当山脉、桐柏山、大别山等山区为高度风险区,不适宜种植柑橘.
关键词:
柑橘 冻害 风险区划 宽皮柑橘 湖北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爱萍 冯明 刘安国
为了揭示近年来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盛夏低温冷害变化特征,以1971~2006年7月下旬至8月底的湖北省历史气象资料,利用ArcGIS技术和M-K突变分析方法,对灾害的状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此灾害有明显的增强趋势,鄂西北地区强度增强趋势最明显;发生范围由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扩张;2000~2006年间是湖北省盛夏低温冷害最强的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002年发生了2次突变。这种变化增加了湖北水稻生产的风险,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冷害 ArcGIS 湖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敏 杨宏青 向玉春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 ,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 ,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 ,防患于未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 ,据统计 ,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 80 .6 2万hm2 ,成灾面积为 47.0 7万hm2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 ,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 ,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 ,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龙爽 俞海洋 李婷 李倩 邹芷潇 王瑛 许映军
[目的]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损失严重,开展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0—2016年河北省闪电定位网观测数据、河北省统计年鉴及2014—2016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选取地闪密度和最大地闪强度表征雷灾危险性,乡村用电量及乡村家电拥有量表征雷灾脆弱性。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得到河北省各区县行政单元风险估算值。[结果]河北省乡村雷灾极高风险区位于秦皇岛南部昌黎县、唐山东北部迁安市以及保定南部定州市,将风险区划结果与2014年乡村雷灾频次分布对比发现,乡村雷电多灾区和该文的高风险区有较高的重合度。[结论]风险区划结果可为河北省有关部门乡村雷电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 何鹏 林正雨 杜兴端 蔡臣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以四川盆地南部23个县(区)为研究区域,以川南地区大春粮食作物为评价对象,建立包括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敏感性、脆弱性以及抗旱减灾能力的多因子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绘制川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结果显示,23个县(区)中的翠屏区、南溪县、龙马潭区、江阳区、江安县、自流井区、宜宾县、长宁县、兴文县、纳溪县、合江县、泸县为旱灾高风险区,其余县(区)则为旱灾中低风险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越昆 金林雪 吴瑞芬 姜少杰
[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北方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节能减排,需精细化建立内蒙古日光温室低温风险指数和揭示日光温室低温灾害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内观测的气温数据与国家站气温数据建立日光温室最低气温预报模型。根据日光温室内种植果菜和叶菜的生长条件需求划定气象指标,使用CLDAS气温数据,建立内蒙古砖墙体和厚墙体两种类型日光温室分别种植果菜和叶菜的低温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并制作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结果表明砖墙体和厚墙体种植果菜和叶菜的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偏西地区,约占全区面积8.2%~21.2%;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偏东和中部偏西地区,约占全区面积20.0%~29.0%;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偏东及以东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55.3%以上。[结论]在保证生产和兼顾成本的前提下,西部大部农区适宜建造砖墙体日光温室,中部及东部偏南以建造厚墙体日光温室为主,东部区建造日光温室需加强保温措施、选择耐寒作物或者冬季间断生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赫程 王子瑜
以辽宁省为例,分析森林病虫害风险的影响因素,选取并量化森林病虫害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指标体系。获取辽宁省21个县2000~2013年的气象、人文和环境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级市进行病虫害风险区划,得到四类风险区。再基于风险区划进行保险费率厘定,使费率与区域风险水平相适应,保证保险责任与保险负担的统一。并以费率的科学厘定为核心设计森林病虫害保险产品,弥补现有森林保险品种的缺陷,进而对保险产品设计和保费政策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田红 谢五三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台风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利用1961—2009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和极大风速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灾情等要素,借助GIS平台开展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台风灾害高风险区位于大别山区东部和南部、江淮之间东部局部和西南部、沿江丘陵一线;而低风险区位于淮北西北部、江南南部局部。利用历年台风灾情资料以及典型台风案例验证均表明,风险区划结果和实际灾情基本符合。
关键词:
台风 风险区划 GIS 安徽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英 刁钢 陈绍志 赵荣
借助聚类分析法和灾害概率分布拟合法分别对辽宁省火灾和病虫害灾害进行定量风险水平分析,并据此进行风险区化。结果表明:辽宁省火灾区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为营口、辽阳和盘锦,二级为沈阳、抚顺、本溪、丹东和铁岭,三级为大连、鞍山和阜新,四级为锦州、朝阳和葫芦岛;病虫害区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为大连、抚顺和葫芦岛,二级为沈阳、锦州、辽阳、盘锦、阜新和铁岭,三级为丹东、朝阳和营口,四级为鞍山,且鞍山病虫害发生概率远高于其他地区。由于辽宁省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分布不相同,所以在厘定森林保险费率时应该对灾害加以区分,应加大对火灾高发区的防火投资、建立森林火灾监测系统、采取科学的防火措施、对病虫害高发区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以降低病虫害危害森林资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乾柱 王彤彤 卢阳 秦维 高强
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山洪风险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可有效指导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利用重庆市2013~2015年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融合降雨条件、下垫面、人口条件、经济财产等多元参数,嵌入抗灾能力修正系数,建立重庆市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依托ArcGIS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得到重庆市山洪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分布图。经多目标图层综合叠加与非监督聚类分析,将境内山洪灾害风险强度分为微、低、中、较高、高5个等级,其面积比例分别为14. 97%、25. 19%、24. 41%、22. 2%及13. 23%。据此,将重庆市山洪灾害风险划分为渝东北高海拔山地较高风险区(1. 42 km~2)、渝东北中海拔山地中低风险区(1. 12 km~2)、渝东南中海拔山地高风险区(1. 69 km~2)、渝中部低海拔山地低风险区(2. 07 km~2)、渝西中低丘陵低微风险区(0. 59 km~2)及渝西低丘平坝较高风险区(1. 34km~2) 6个分区,风险度分布与分区结果客观反映了山洪灾害发生特点、分布情况、易发程度和防治迫切程度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风险区划 调查评价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涯 鲁韦坤 余凌翔 朱勇 胡雪琼
[目的]针对云南滇中烟区玉溪雷电频发、雷电灾害损失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情况,开展玉溪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方法]基于风险分析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风险、承灾体3方面入手,采用20102014年玉溪市闪电定位仪所获取的雷电资料、玉溪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数据,综合考虑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高程、地形起伏、土地利用情况、人口密度等因子,构建雷电综合风险指标,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玉溪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玉溪雷电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澄江中南部、江川中部、玉溪中部、通海中部、华宁
关键词:
雷电 灾害风险 玉溪 闪电定位仪 区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圆圆 赵金涛 王静爱
雹灾风险区划是雹灾风险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区域性的雹灾防灾减灾对策具有指导意义。而雹灾风险评价是开展雹灾风险区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我国雹灾频发区——安徽省为例,选择其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为承灾体,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和棉花雹灾风险区划数据库,在"E-H-V-R"四维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多技术手段和多方法相结合的"3(E、H、V)+1(R)"维的雹灾风险区划方法,编制了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图,将其划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平原丘陵区和皖南山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和19个三级区,为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区域和其他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