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8)
2023(4276)
2022(3626)
2021(3422)
2020(3006)
2019(6582)
2018(6436)
2017(11605)
2016(7158)
2015(7785)
2014(7774)
2013(7528)
2012(7060)
2011(6535)
2010(6592)
2009(5549)
2008(5760)
2007(5123)
2006(4312)
2005(4015)
作者
(23745)
(20237)
(19806)
(19011)
(12870)
(9911)
(8928)
(7709)
(7549)
(7479)
(7004)
(6813)
(6762)
(6686)
(6424)
(6376)
(6002)
(5893)
(5835)
(5648)
(5369)
(5222)
(5048)
(4742)
(4593)
(4506)
(4448)
(4406)
(4372)
(4199)
学科
(20501)
经济(20475)
(15735)
管理(14649)
(11990)
企业(11990)
方法(10079)
(9561)
数学(8650)
数学方法(8487)
(6672)
理论(6463)
中国(6042)
(5861)
教育(5161)
教学(5006)
(4572)
农业(4448)
业经(4327)
技术(4295)
(3882)
银行(3826)
(3775)
财务(3769)
(3766)
金融(3762)
财务管理(3759)
(3666)
企业财务(3659)
学法(3513)
机构
学院(98372)
大学(98145)
研究(40195)
(31538)
经济(30684)
(30021)
科学(29818)
管理(28984)
中国(26368)
理学(24943)
理学院(24532)
农业(23997)
管理学(23704)
管理学院(23532)
(23420)
业大(22332)
研究所(21859)
(21809)
中心(16920)
(16189)
(15420)
农业大学(15412)
(15381)
技术(15047)
(14495)
(14069)
北京(13597)
(13315)
(13277)
师范(13043)
基金
项目(71491)
科学(53076)
基金(49360)
(47735)
国家(47365)
研究(44987)
科学基金(37411)
(29976)
自然(27454)
自然科(26868)
自然科学(26852)
自然科学基金(26354)
基金项目(25883)
(25812)
社会(25045)
社会科(23609)
社会科学(23601)
教育(22730)
资助(21256)
重点(17583)
计划(16748)
编号(16566)
科技(16086)
(15020)
(14985)
(14819)
科研(14491)
创新(14104)
课题(13749)
成果(13733)
期刊
(32175)
经济(32175)
学报(29897)
(27325)
研究(25910)
中国(23839)
科学(22026)
大学(20932)
学学(20195)
农业(18487)
教育(16764)
(12213)
管理(10858)
(10619)
业大(9718)
技术(8716)
农业大学(7795)
林业(7561)
(7374)
(7335)
金融(7335)
财经(6539)
科技(6022)
(5668)
职业(5338)
经济研究(5323)
自然(5287)
中国农业(5057)
业经(4699)
自然科(4656)
共检索到145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平  山村宏  板村裕之  
用电解质渗出率法和示差热分析法 (DTA)测定了柿属植物 (Diospyros) 3个种及栽培柿 (D.kaki) 17个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 ,柿属植物种间抗寒性存在着很大差异 ,而栽培柿品种间抗寒性差异不大。供试材料中 ,君迁子 D.lotus最为抗寒 ,其中 D.lotus♂的抗寒性为 - 2 9.1℃ ,D.lotus♀的为 - 2 8.6℃ ;其次为栽培柿D.kaki,供试 17个品种的抗寒性范围在 - 2 1.0~ - 2 7.0℃之间 ;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台东豆柿 D.taitoensis最不抗寒 ,仅耐 - 16 .5℃低温。降温速度对于树体冻害影响极大。若气温降至某一低温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惠  翟梅枝  李丽  肖志娟  
为选育抗寒能力较强的栽培品种,以香玲、西林3号、鲁W06-1、晋龙、清香、西洛3号、青7-2#、青-16#及青林等9个核桃栽培品种优系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材料中组织含水量,以及经-10℃、-15℃、-20℃、-25℃、-30℃处理后材料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降低,枝条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9个品种优系的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范围为0.83~1.61,半致死温度(LT50)为-17.196℃~-24.484℃,品种优系间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正华  张晓红  陈秀斌  郑红裕  胡立勇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苗期喷施烯效唑、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施肥量等栽培措施对油菜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发生-4~4℃低温时,早播(10月1日播种)条件下,不同品种均进入抽薹开花期,植株冻害明显,品种(系)间的抗寒性表现差异较大,冻害指数为25.0~82.5;以28-2010、中油116抗寒性最好;晚播(10月29日播种)条件下所有品种均处于苗期,冻害较轻,品种(系)间差异不大,冻害指数为24.2~29.2。早播处理幼苗5叶期喷施烯效唑使抗寒性明显提高,品种(系)间的冻害指数比对照平均降低4.76。氮磷钾配合施用,不同施肥量对油菜抗寒性影响差异不大,但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小平  李昌艳  胡光平  
对贵州4种木兰科植物经过不同低温胁迫后的半致死温度、MDA含量及SOD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该4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各不相同,乐东拟单性木兰最低(-17.07℃),观光木最高(-6.38℃);不同树种鲜叶中MDA含量出现的第1个峰值均在各自半致死温度之前,且出现最早的是观光木,最晚的是乐东拟单性木兰;与5℃相比,观光木SOD酶活性在-4℃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4℃之后SOD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余3个树种SOD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根据上述指标千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能力排序为:乐东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紫花含笑(观光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虹丽  汪婷  曾艳  郭雅丹  娄娜  唐茜  
以国家级绿茶良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测定了名山白毫、名山特早芽213、福选9号3个川西茶区主栽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CMP),以间接鉴定3个主栽品种抗逆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福选9号的SOD、CAT、POD活性及Pro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品种,且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最高,其抗逆能力最弱;名山白毫的SOD、CAT、POD活性及Pro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分别比对照高:19.96%、41.87%、39.7%、13.34%,且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最低,分别比对照低39.55%和20.83%,其抗逆能力最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一鹤  李建宾  杨时宇  陈疏影  李体初  吴义军  
以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轻金色)的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连续15 d分别进行5、10、15、20、25、30℃的温度处理,测定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甜角幼苗叶片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30℃是甜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当温度下降到15℃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甜角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温度降到10℃时,幼苗叶片上述指标变化加剧,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燕  薛立  屈明  
综述植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环境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主要与光诱导、温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关。植物表面形成冰层会引起植物的无氧呼吸,导致植物受害;光抑制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的退化,抗寒能力下降,而短日照诱导植物休眠,有利于植物抗寒。光敏色素则被认为是启动冷驯化的光受体;植物通过冷驯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病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增强对低温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气候的变化使植物遭受了更大的冷伤害风险。微管最初遇冷时部分的解体可以有效诱导植物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内糖、脯氨酸、多胺等内含物含量上升。植物休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种子的休眠、芽的休眠)与ABA敏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宝  郭春会  梅立新  申烨华  王亚俊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长柄扁桃的抗寒程度,筛选出其抗寒鉴定指标,为长柄扁桃在北方的生产推广区域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以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从美国引进的抗性较强的扁桃品种"先锋"1年生枝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扁桃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2个扁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抗寒性分析。【结果】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1.05℃,对照品种为-21.03℃,两者的抗寒性差异明显,这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2个扁桃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君  白占雄  关文彬  王棒  
我国共有苜蓿属(Medicago)植物13个种、1个变种,其中栽培品种主要是:紫苜蓿(M.sativa L.)、野苜蓿(M.falcata L.)、花苜蓿(M.ruthenica(L.)Trautv.)、南苜蓿(M.hispida Gaertn)、天蓝苜蓿(M.lupulina L.)和其他一些一年生苜蓿,其中紫苜蓿(M.sativa L.)栽培最多、分布最广泛。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有36个,其中地方品种17个、育成品种17个、引进品种及野生栽培品种各1个。并在我国栽培品种可划分为6大种植区划的基础上,将地方品种划分为7个生态类型,育成品种划分为5种育种类型,而引进品种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学军  孙振元  韩蕾  巨关升  彭镇华  
Treated by freezing,1-year-old dormant branches of four Parthenocissus specie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conductivities.According to Logistic equation fitting,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and freez...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于晓南  
以金叶女贞、紫叶桃和紫叶小檗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降温处理,测定其萌芽率、相对电导率等8个指标在0至-36℃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3个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3种彩叶树抗寒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3种彩叶树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金叶女贞、紫叶桃、紫叶小檗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086、0.106和0.979,即紫叶小檗的抗寒能力最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万仓  武军艳  曾军  朱慧霞  刘雅丽  张亚宏  
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超强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抗寒性品种和一般抗寒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MXW-1,DQW-1冬前生长发育较缓慢,匍匐生长,叶色浓绿,叶脉微紫,越冬期叶片数偏少,平均为8~9片,较早进入枯叶期.根系发达,根冠比大.返青晚,成熟期晚,生育期较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颖  陆国权  王晨静  赵习武  
以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 2个品种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0~20℃),研究彩叶芋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计算其半致死温度。2种彩叶芋品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均较高。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SOD活性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研究分析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量、SOD活性可以更好地反应彩叶芋在低温下的生理变化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差异...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郑岩  
风铃草属(Campanula)植物隶属于桔梗科(Campanulaceae),花型独特,株型优雅,极具观赏价值。目前国外风铃草属植物的相关研究已十分深入,但在国内风铃草属植物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基于这一问题,本文对北方地区风铃草进行资源调查,引种栽培风铃草,并从引种适应性、种子萌发特性、耐荫性及耐热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探讨风铃草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主要结果如下:1.在北京地区引种风铃草,对其物候特征、形态特征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风铃草在北京地区于3月末至4月初返青,花期集中在4月至6月,于12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永涛   胡宇   段慧荣   韩军   梁欢欢   田福平  
为全面地对披碱草属四个牧草品种的抗寒性进行比较,本试验选择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Keng cv.Tongde)、同德老芒麦(E. sibiricus L. cv. Tongde)、‘陇中1号’肥披碱草(E. excelsus Turcz. ‘Longzhong NO. 1’)和甘南垂穗披碱草(E. nutans Griseb. cv. Gannan)四种披碱草属牧草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5℃、10℃、5℃和0℃四个温度梯度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四个牧草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17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加权重的方法,综合评价这四个牧草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四个温度梯度下,同德短芒披碱草的Tr和Gs均差异显著(P < 0.05),同德老芒麦Pn、Ci和ETR值差异显著(P < 0.05) ,甘南垂穗披碱草的qP、Φ_(PSⅡ)和游离Pro积累量差异显著(P < 0.05),‘陇中1号’肥披碱草的SS积累和REC差异显著(P < 0.05)。综上可见,披碱草属四个牧草品种综合抗寒性排名为: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甘南垂穗披碱草 >‘陇中1号’肥披碱草。本研究为利用披碱草属牧草建植高寒人工草地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