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4)
2023(3459)
2022(3302)
2021(3140)
2020(2694)
2019(6135)
2018(6041)
2017(11207)
2016(6601)
2015(7471)
2014(7472)
2013(7205)
2012(6961)
2011(6360)
2010(6506)
2009(6028)
2008(6274)
2007(5859)
2006(5188)
2005(4662)
作者
(22509)
(18867)
(18458)
(17532)
(11736)
(9458)
(8503)
(7653)
(7060)
(6773)
(6452)
(6337)
(6101)
(6094)
(6065)
(6053)
(5787)
(5627)
(5403)
(5350)
(4931)
(4825)
(4756)
(4437)
(4340)
(4287)
(4207)
(4203)
(4174)
(3946)
学科
(24207)
经济(24176)
管理(16404)
(14304)
(12505)
企业(12505)
方法(12453)
数学(10881)
数学方法(10628)
(7942)
中国(5993)
(5625)
(5610)
(5156)
贸易(5151)
(5033)
业经(4518)
(4360)
理论(4307)
地方(4232)
(3944)
环境(3779)
农业(3624)
(3531)
财务(3517)
财务管理(3501)
教育(3415)
(3413)
(3408)
银行(3381)
机构
大学(96388)
学院(94807)
研究(37243)
(32236)
经济(31322)
管理(31125)
科学(27440)
中国(27024)
理学(26346)
理学院(25975)
管理学(25104)
管理学院(24961)
(24735)
(21858)
(21644)
研究所(19958)
农业(19891)
业大(19344)
中心(16547)
(15399)
(14914)
(13891)
北京(13777)
(13535)
(12776)
农业大学(12710)
技术(12612)
师范(12532)
科学院(12065)
(11998)
基金
项目(64667)
科学(47912)
基金(44614)
(42153)
国家(41833)
研究(40470)
科学基金(33308)
(26622)
自然(23959)
自然科(23436)
自然科学(23426)
社会(23168)
自然科学基金(22967)
基金项目(22842)
(22717)
社会科(21845)
社会科学(21835)
资助(19848)
教育(18716)
重点(15287)
编号(15172)
计划(15041)
科技(14741)
(13534)
(13208)
成果(12941)
科研(12874)
(12486)
创新(11872)
课题(11842)
期刊
(36692)
经济(36692)
研究(25801)
学报(25196)
(22294)
中国(21773)
科学(19299)
大学(17529)
学学(16690)
农业(15025)
(12341)
管理(11760)
教育(11140)
(8885)
技术(8745)
业大(7249)
(7050)
金融(7050)
(6676)
统计(6135)
农业大学(5965)
财经(5853)
科技(5842)
经济研究(5650)
林业(5600)
(5350)
技术经济(5213)
(5135)
决策(5063)
业经(4917)
共检索到145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买旖旎  李树战  索玉静  孙鹏  韩卫娟  刁松锋  王丽媛  李华威  傅建敏  
对38份柿种质资源进行连续2年的天然2n花粉得率评价,发现不同资源的2n花粉得率存在明显差异,且相同资源在不同年份也存在差异,筛选出产生2n花粉相对稳定且得率较高的种质2份,涩柿无性系‘716号’和‘中柿4号’,其2n花粉得率分别可达7.17%和6.80%。在34号资源的雄花发育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除个别异常现象如中期Ⅰ落后染色体、三分体、二分体等之外,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较为规范,且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雄花表型存在相关性,即当花芽开始膨大,花芽的花冠和萼片在顶部持平时(4月8—12日),小孢子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此时为理化诱导2n花粉得率的最佳时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向阳  朱之悌  张志毅  
以毛新杨 (Populustomentosa×P .bolleena)为材料 ,研究了高温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与减数分裂始处理时期的相关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高温诱导 2n花粉的有效处理时期 (也是相对非敏感时期 )位于终变期到中期Ⅰ之间 ,最高可获得 87 6 %的 2n花粉 ,但花粉量较少 ,同时还发现有连体花粉和疑为四倍性的超大花粉粒存在 .推断 2n花粉的产生除了高温可直接作用于纺锤体等造成染色体不减数外 ,还作用于细胞板的相关功能性机构 ,从而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形成 ,同样产生花粉染色体加倍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彦科  张平冬  石乐  董春波  索玉静  康向阳  
在掌握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树木非离体枝芽加热处理装置"处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杜仲雄花芽,研究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处理温度以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对杜仲2n花粉诱导比率的影响,探讨高温诱导杜仲2n花粉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杜仲雄花芽的长度、直径以及花药伸出鳞片的长度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初步判别减数分裂进程的参照;引入"加权减数分裂时期"的概念更有利于解决各同步性较差的处理材料发育时期的确定问题,且有利于不同处理的数量化对比分析;施加高温处理诱导杜仲2n花粉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处理温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2n花粉诱导率有显著影响,高温诱导杜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权军  张志毅  康向阳  
该文揭示了 4种抗微管物质 ,秋水仙碱、戊炔草胺、安磺灵和氟乐灵都有能力诱导毛新杨 2n花粉 .秋水仙碱虽然诱导 2n花粉比率最高 ,但花粉量最少 .另外 3种除草剂 ,诱导 2n花粉效率比用秋水仙碱处理的结果要低 ,但花粉量较大 ,其中 ,用戊炔草胺处理效果最好 .其最佳处理为注射花芽 4次 ,药品浓度 2 0 0 μmol L ,这不仅能使 2n花粉比率达到 84 4 % ,花粉量达到 0 .70mg 序 ,而且注射处理 10个花芽的费用仅为 0 .0 84元 ,远远低于用秋水仙碱处理同样数量花芽的花费 .该文证明了在所采用的这 4种抗微管物质中 ,戊炔草胺是诱导杨树花粉染色体加倍效果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晴  吴剑  桑亚茹  赵征洋  刘美芹  张平冬  
【目的】为创制银灰杨杂种三倍体新种质,研究完善银灰杨三倍体育种技术体系,筛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的银灰杨新品种。【方法】本研究以银灰杨、河北杨以及银腺杨为试验材料,在优化秋水仙碱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秋水仙碱注射处理对2n花粉粒表面结构的影响以及杂交创制杂种三倍体的研究。【结果】减数分裂时期、注射次数、减数分裂时期与注射次数的交互效应均对2n花粉诱导率具有极显著影响。利用0.5%的秋水仙碱溶液对发育至粗线期的花粉母细胞进行11次注射处理是秋水仙碱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组合,2n花粉平均诱导率最高可达(30.27±8.69)%。与天然2n花粉粒相比,秋水仙碱诱导型2n花粉粒表面结构出现了明显的裂沟,说明秋水仙碱注射处理对2n花粉花粉壁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选取含有一定2n花粉比例的花粉,分别与河北杨、银腺杨雌配子进行授粉杂交,共收获杂种苗木4 955株,检测出三倍体5株,其中,2株三倍体来源于河北杨×银灰杨的杂交组合;另3株三倍体来源于银腺杨×银灰杨的杂交组合。【结论】秋水仙碱能高效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并获得2n花粉,但是注射会影响2n花粉花粉壁的形成,使得2n花粉粒表面结构产生裂沟。秋水仙碱诱导的2n花粉可以用于授粉杂交,成功获得杂种多倍体植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一帆  孔博  程雪桐  李亮  凌傲宇  李智群  康向阳  张平冬  
【目的】探究赤霉素喷洒处理诱导新疆杨产生2n花粉的可行性及其对花粉母细胞微管骨架的影响,旨在开发诱导效果好且价格低廉的新型化学诱变剂,构建高效的林木多倍体育种技术体系。【方法】以新疆杨雄花枝为试验材料,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免疫荧光法等方法,在观察新疆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基础上,开展了赤霉素喷洒处理诱导新疆杨2n花粉产生及其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微管骨架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新疆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历时约4 d,且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减数分裂时期、喷洒次数、减数分裂时期和喷洒次数的交互作用、以及喷洒次数和赤霉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均对2n花粉诱导率具有显著影响。利用50μmol/L的赤霉素溶液于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期对新疆杨花粉母细胞进行7次喷洒处理是诱导新疆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组合,2n花粉诱导率达到(8.83±3.10)%。与对照组相比,在最佳处理条件下,新疆杨花粉母细胞末期Ⅱ相邻子核之间的辐射状微管部分缺失,导致2个相邻子核间胞质分裂失败,从而产生核复原现象,形成三分体,进而发育成一个单倍性配子和一个2n配子。【结论】赤霉素喷洒处理可诱导新疆杨花粉染色体加倍,获得一定比例的2n花粉。赤霉素喷洒处理后,花粉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相邻子核之间的辐射状微管部分缺失可能是赤霉素处理诱导新疆杨产生2n花粉的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新忠  刘国俭  章德明  
植物自发2n配子在育种中应用的优势逐渐被育种者重视,2n配子的发生受基因型、环境条件和诱变因子的影响,减数分裂基因突变在许多种植物中都有发生,甚至有的基因已经被分离出来。环境及诱变因子对2n配子的发生也起有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者曾试验以各种诱变因子诱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新忠  刘国俭  闫立英  赵永波  常瑞丰  吴禄平  
分别用二甲苯和甘露醇缓冲液作介质对桃、李、辣椒 2n花粉进行筛分 ,结果使 3种作物2n花粉比例大幅提高 ,甘露醇缓冲液作介质的提纯效果比二甲苯好 ,二甲苯作介质提纯后的 2n花粉能够贮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晓丽  张泽宇  曹淑青  由学策  
以实验室内保存培养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2n♀配子体为实验材料,经切碎培养,促进2n♀配子体成熟,排出卵进行孤雌生殖,形成幼孢子体。将0.5~1.0cm的孤雌生殖幼孢子体的假根切除,从其体细胞中诱导出2n♀配子体。实验结果表明,在10~20℃范围内,培养20d后,在15℃和20℃下的2n♀配子体排出的卵的孤雌生殖率分别为8.4%和7.4%,明显高于10℃下的1%。20℃下诱导培养15d后就出现了2n♀配子体,培养60d后,2n♀配子体的诱导率达到100%;15℃下培养30d后才出现2n♀配子体,60d后的诱导率为38%;而10℃下诱导培养45d后才开始出现2n♀配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向阳  
在我国首次发现毛白杨可自然产生未减数 2n花粉 ,其发生比率因无性系和年度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介于 0~ 1 4 .3 %之间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观察显示 ,在毛白杨配子形成过程中 ,前减数分裂正常 ,第Ⅰ、Ⅱ次减数分裂亦未见到核复原现象 ;只是在中期Ⅱ的纺锤体定向有异常表现 ,即除了相互垂直和成约 60°角之外 ,还有1 2 9%~ 33 7%平行纺锤体的出现 ,此外在所产生的花粉中还偶见与胞质分裂异常有关的连体花粉存在 .这些异常现象表明 ,毛白杨未减数 2n花粉的形成是由于平行纺锤体合并 ,以及因平行纺锤体的存在而引起细胞板组建发生紊乱 ,进而导致胞质分裂发生异常这两条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巩昌荣  刘虎林  王志  周建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培  陈玉蓉  
在30×170mm的试管内,倒入25~30ml加琼脂固化的C_(17)培养基,接种冬小麦花药后注入2ml左右不加琼脂而浓度相同的C_(17)培养液浸润培养,冬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可从固体培养基的13.94%提高到29.95%,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还比固体培养基提高10.2%,分化绿苗丛数占接种花药的10.94%,是固体培养的2.37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新忠  闫立英  刘国俭  赵永波  常瑞丰  
2n配子在植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自发、诱发2n配子已在马铃薯、苜蓿、红三叶草、越桔等作物的育种实践中应用,并分别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关于植物2n配子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近期取得的研究结果;植物自发、诱发2n配子在有性多倍化、利用种质资源、传递杂种优势、克服胚乳平衡数障碍、克服自交不亲合、马铃薯实生育种及其他领域应用的优越性和已取得的成果;国际国内通过轮回选择、2n花粉机械分离、诱导基因突变及直接诱导2n配子等方法提高2n配子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2n配子育种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候利霞  李惟基  周海鹰  季卫  刘庆昌  陆漱韵  
将甘薯的近缘野生种Ipomoeatrifida(2x与I.littoralis(4x)杂交,得到三倍体杂种。在三倍体杂种无性系中观察到可被醋酸洋红染色的可育大粒花粉(2n花粉),该花粉频率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的二分体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以三倍体2n花粉系为父本与甘薯杂交,观察到花粉萌发、受精、胚发育和结实,但结实率很低,且种子大多没有生活力。本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柱头花粉附着量和花柱中花粉管较少,受精后合子停止发育和胚未能发育成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克服子房水平的上述不亲和性有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章小铃  王留强  孙佩  吴立栓  樊玮  张进  卢孟柱  胡建军  
【目的】研究6份杨树种质(36号杨、南杨、110杨、森海2号杨、小叶杨和钻天杨)成熟花粉的萌发特性以及致敏蛋白差异,为低致敏杨树品种选育及植物过敏性疾病控制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3月,在北京、河北和河南采集6份不同杨树种质的花枝,经水培后收集花粉,采用液体培养法进行杨树花粉萌发试验,并通过双向电泳、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研究不同杨树种质的花粉致敏蛋白差异。【结果】1)在6份杨树种质花粉中,36号杨、南杨和钻天杨花粉活力较高,其次为110杨和小叶杨,森海2号杨活力最差;24 h时花粉萌发率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