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2)
- 2023(13159)
- 2022(10751)
- 2021(9841)
- 2020(7900)
- 2019(17565)
- 2018(17308)
- 2017(32894)
- 2016(17933)
- 2015(19999)
- 2014(19832)
- 2013(20021)
- 2012(18864)
- 2011(16947)
- 2010(17665)
- 2009(16708)
- 2008(16876)
- 2007(15653)
- 2006(14549)
- 2005(13521)
- 学科
- 业(85692)
- 济(84841)
- 经济(84730)
- 企(67464)
- 企业(67464)
- 管理(63276)
- 农(47135)
- 农业(31756)
- 业经(31147)
- 方法(26456)
- 中国(25004)
- 财(24353)
- 地方(22419)
- 制(18689)
- 数学(18281)
- 数学方法(18101)
- 技术(18074)
- 务(17399)
- 财务(17371)
- 财务管理(17347)
- 环境(17330)
- 企业财务(16375)
- 和(15809)
- 策(15753)
- 划(15691)
- 发(15649)
- 学(14972)
- 贸(14541)
- 贸易(14524)
- 体(14225)
- 机构
- 学院(270017)
- 大学(258772)
- 济(115334)
- 经济(113070)
- 管理(105454)
- 研究(94116)
- 理学(88689)
- 理学院(87753)
- 管理学(86634)
- 管理学院(86156)
- 中国(76386)
- 农(62079)
- 科学(56924)
- 京(55723)
- 财(52695)
- 所(48927)
- 农业(47105)
- 江(45489)
- 业大(44364)
- 中心(43695)
- 研究所(43578)
- 财经(40212)
- 经(36085)
- 州(35777)
- 北京(35411)
- 范(34397)
- 师范(34104)
- 省(33444)
- 院(33245)
- 经济学(32709)
- 基金
- 项目(169001)
- 科学(134684)
- 研究(127194)
- 基金(121344)
- 家(104952)
- 国家(103816)
- 科学基金(89962)
- 社会(82600)
- 社会科(77900)
- 社会科学(77877)
- 省(70536)
- 基金项目(64797)
- 划(56528)
- 自然(56150)
- 自然科(54700)
- 自然科学(54689)
- 教育(54568)
- 自然科学基金(53712)
- 编号(52134)
- 资助(47124)
- 发(43460)
- 成果(40750)
- 业(39137)
- 创(38299)
- 重点(37944)
- 部(36114)
- 课题(36000)
- 发展(35628)
- 展(35045)
- 创新(34971)
- 期刊
- 济(151004)
- 经济(151004)
- 研究(80564)
- 农(64850)
- 中国(61629)
- 农业(43330)
- 财(42119)
- 管理(41936)
- 科学(40000)
- 学报(39442)
- 业经(31825)
- 融(31246)
- 金融(31246)
- 大学(30536)
- 学学(29302)
- 教育(25170)
- 技术(24467)
- 业(22962)
- 经济研究(20267)
- 问题(20185)
- 财经(19689)
- 经(17066)
- 技术经济(15719)
- 农村(15361)
- 村(15361)
- 世界(15263)
- 农业经济(15017)
- 资源(14279)
- 版(14039)
- 经济问题(13929)
共检索到433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良
一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内陆封闭的高原盆地,海拔在2,675~3,350米之间。从盆地边缘向中心大致依次为山地、戈壁、丘陵、平原和湖沼,呈环形结构,气候干燥,为一个异常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量。柴达木盆地的日光能得天独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5~177千卡/平方厘米,直接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重超过60%。特别是光质好,如,格尔木的紫蓝绿短波光(0.390~0.577μ)辐射量占总辐射量的18.2%,比上海多6.5%,紫外线(0.390~0.005μ)占总辐射量的3.5%,比上海多1.7%,这对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脂肪量增加有很大作用。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祁贵明 雒维萍 霍治国 马玉平 杨建莹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柴达木盆地藜麦种植特色农业的产业价值,为柴达木盆地特色种植资源开发、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定量化的适宜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方法]文章基于2014—2018年格尔木市藜麦引种试验资料和平行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多元回归、相关分析进行气象因子筛选,优选出四分位统计方法,构建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拟定阈值,选用分期播种试验2个优势产量播期进行补充和修订;应用平产年、欠产年、分播期数据进行指标检验。[结果]构建出柴达木盆地藜麦不同发育期对应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适宜农业气象指标,并确定了指标阈值范围。[结论]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构建方法得当,指标意义明确,指标阈值范围符合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发育实际状况,完全代表柴达木盆地藜麦产量形成的最优农业气象资源配置,对进行藜麦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具有科学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长进 关志华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的农业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 ,并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 )生产潜力及灌溉调节后的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对提高柴达木盆地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自然条件 生产潜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晟,冯学钢,毛端谦
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不仅仅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还拥有大量高品位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柴达木盆地也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动该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柴达木盆地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条件及旅游功能区划着手,探讨了柴达木地区发展旅游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旅游 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季阳 蒋业放 成立 张兴有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规划管理决策属典型的半结构化、多层次、多决策者和多目标的决策问题 ,为此设计开发了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结构框架、设计原则、开发思路、决策模式和基本功能。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模型库包括人口动态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水资源模拟模型、绿洲生态需水模型和水资源多目标优化分析模型等5个基本模型。在求解水资源多目标优化分析模型时 ,使用了逐步法(STEM) ,把多目标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 ,决策者在迭代权衡过程中输入经验与偏好信息来获取满意的决策信息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水资源 决策支持系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吴学明
应用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了青海莜麦一号在柴达木盆地种植过程中不同产量水平下生产1 kg籽粒的需水量、总需水量和阶段需水量,以探讨莜麦不同产量水平与需水量的关系、以及高产的科学灌溉措施。结果表明,要取得7000~9000 kg的高产水平,主要不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灌水量,而应在基本满足对水分需求的基础上,把改进耕作措施、增施肥料以及提高灌溉技术等放在首位;苗期灌溉最好是在二叶一心时期,中期在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覆盖器官分化期灌拔节水效果都较好,后期一般在灌好扬花水的基础上、灌透建库水。
关键词:
莜麦 灌溉 柴达木盆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凤臣 杨晓阳
本文基于沙产业的内涵和柴达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分析,阐述了在柴达木盆地发展沙产业的必要性及其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旅游效应的可观性,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发展沙产业的方向及相应措施。
关键词:
沙产业 柴达木盆地 青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甘佩娟 丁生喜 霍海勇 李仁帅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8个县市实际情况的调查,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方面选用37个具体指标,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999~2012年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得分从1999年的-15.348 0提高到2012年的28.732 9。特别是2005年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批准建设之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得分增长幅度较大,说明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有显著支持作用。通过分析指出影响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个主因子,分别是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人口素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创琳 余丹林
以对柴达木盆地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对盆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全新审视,认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未因富得福,投入漏出型产业结构导致盆地经济发展有着强烈的外部推动性,复杂的机构堡垒与体制分割演绎着“小牛拉大车”的现实格局。未来盆地经济持续发展战略为:打破“体制大锅饭”,因地制宜地推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单向双轨制”战略;合理配水,推行水资源硬约束条件下的“以水定产”战略;延伸资源开发产业链,实施资源型产品深加工滚动增殖效益的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行软投入与硬投入并举的“双轮驱动”战略;重新认识“聚宝盆”,留给后代一个“聚宝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持续发展战略 柴达木盆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亚天 丁生喜 王欢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是西北地区最具投资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区域,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文中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境和绿色政策三个方面构建了柴达木盆地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并对绿色政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绿色发展指数呈逐步上升趋势;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政策效率均处于较优水平,绿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柴达木盆地近几年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控制政府碳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程度应为柴达木盆地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运用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重力测量资料的分析成果,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沉积建造的空间位置和基本构造形式进行了讨论;用实验对比和地质概化的方法,建立了新生代盆地的构造边界和构造系统;用地球动力成矿和层位耦合成矿的规律说明,新生代盆地内部存在共轭成矿作用,并可用来预测成盐成矿地段和筛选寻矿找矿靶区,为中国大陆盆地的盐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依据。根据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的分析,在第四纪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在新生代地层深部寻找新的盐类矿床是大有前景的。依据成矿环境条件,圈定出5个盐类矿床的成矿构造带,是今后找矿勘探的靶区及成矿远景地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霞 崔霞 何晓菲 姜澜 徐睿
水源涵养是柴达木盆地生态服务的主导功能之一,对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气象、土壤、地形等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水源涵养功能的冷热点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草地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的植被类型,占盆地总面积的30.00%,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带,1980–2018年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 1980–2018年柴达木盆地平均年产水量和水源涵养总量分别为32.17×10~8和12.17×10~8 m~3,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显著,空间上由四周山区向盆地中心递减,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空间分布比较一致,海拔3 500 m以上的山地水源涵养量约为柴达木盆地总水源涵养量的91.39%,草地是柴达木盆地主要的水源涵养植被,其水源涵养总量占盆地总水源涵养量的95%。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量从1980–2018年呈逐年增长趋势,高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是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量提升的主导因素。3)柴达木盆地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盆地东部、东南部及南部山区,占柴达木盆地总面积的10.93%,该区域降水丰富,主要分布着中高覆盖度草地,植被覆盖度高,持水能力较强,水源涵养功能强。冷点区域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中部及西北部,植被稀疏且降水量少,蒸散量高,水源涵养功能低。本研究明确了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的重点区域和草地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可为制定盆地草地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浩杰 杨太保
以2001—2010年MODIS NDVI植被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该区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Hurst指数等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 a来柴达木盆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季NDVI平均值(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增长率为0.041/10 a。柴达木盆地主要植被类型灌丛、草原、荒漠NDVI的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043/10 a、0.034/10 a、0.028/10 a;②柴达木盆地植被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整体呈"S"型增长,具有两次明显的植被快速增长期;③柴达木盆地植被改善面积占研究...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植被变化 温度 可利用降水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