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3)
- 2023(12569)
- 2022(11085)
- 2021(10442)
- 2020(8625)
- 2019(19820)
- 2018(19734)
- 2017(38020)
- 2016(21138)
- 2015(23497)
- 2014(23650)
- 2013(23390)
- 2012(21531)
- 2011(19474)
- 2010(19308)
- 2009(17379)
- 2008(16970)
- 2007(14710)
- 2006(12706)
- 2005(11005)
- 学科
- 济(82926)
- 经济(82833)
- 管理(57259)
- 业(53964)
- 企(44558)
- 企业(44558)
- 方法(38529)
- 数学(33299)
- 数学方法(32885)
- 学(22289)
- 农(21210)
- 中国(20185)
- 地方(19512)
- 财(19343)
- 业经(17564)
- 农业(14495)
- 理论(14054)
- 和(13705)
- 贸(13619)
- 贸易(13615)
- 环境(13547)
- 制(13508)
- 易(13143)
- 技术(12747)
- 务(12518)
- 财务(12457)
- 财务管理(12437)
- 融(11865)
- 金融(11862)
- 企业财务(11857)
- 机构
- 大学(302489)
- 学院(299609)
- 管理(116318)
- 济(111476)
- 经济(108956)
- 研究(104406)
- 理学(101947)
- 理学院(100627)
- 管理学(98665)
- 管理学院(98119)
- 中国(74190)
- 科学(70711)
- 京(64965)
- 所(54392)
- 农(54149)
- 研究所(50563)
- 财(49825)
- 业大(49112)
- 中心(46097)
- 农业(42983)
- 江(42841)
- 范(41900)
- 师范(41437)
- 财经(41011)
- 北京(40490)
- 院(38213)
- 经(37357)
- 州(34966)
- 师范大学(33846)
- 经济学(32883)
- 基金
- 项目(215730)
- 科学(169090)
- 基金(156745)
- 研究(152204)
- 家(139448)
- 国家(138342)
- 科学基金(117169)
- 社会(93529)
- 社会科(88467)
- 社会科学(88443)
- 省(84358)
- 基金项目(84194)
- 自然(79598)
- 自然科(77716)
- 自然科学(77694)
- 自然科学基金(76269)
- 划(72567)
- 教育(69370)
- 资助(64024)
- 编号(61030)
- 成果(49338)
- 重点(49118)
- 部(46752)
- 发(46206)
- 创(44527)
- 课题(42426)
- 科研(42084)
- 创新(41621)
- 计划(41351)
- 大学(39179)
- 期刊
- 济(117770)
- 经济(117770)
- 研究(83419)
- 学报(55834)
- 中国(52066)
- 科学(50324)
- 农(48654)
- 大学(40375)
- 管理(40351)
- 学学(38227)
- 财(35461)
- 农业(34140)
- 教育(32781)
- 技术(23600)
- 融(22272)
- 金融(22272)
- 财经(19137)
- 业经(19051)
- 经济研究(18395)
- 业(17339)
- 经(16186)
- 图书(15863)
- 科技(15682)
- 资源(15494)
- 版(15441)
- 问题(15346)
- 业大(14859)
- 理论(14412)
- 技术经济(13472)
- 实践(13394)
共检索到419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林 申红艳 李红梅 肖建设
利用1961—2013年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高原季风、西风环流等相关大气环流及植被覆盖数据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时空规律,揭示了其区域气候变化显著性的成因。研究表明:近53 a来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呈显著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达0.48℃/10 a,增幅明显高于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滞后于变暖,柴达木盆地气候趋于明显变湿,其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多趋势,达到95%以上信度的显著性水平;气候暖湿化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变暖显著的区域气候变湿相对不甚明显,反之亦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太阳辐射减小、高原季风趋于强劲、西风环流略弱和盆地植被覆盖恢复并具有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浩杰 杨太保
以2001—2010年MODIS NDVI植被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该区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Hurst指数等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 a来柴达木盆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季NDVI平均值(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增长率为0.041/10 a。柴达木盆地主要植被类型灌丛、草原、荒漠NDVI的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043/10 a、0.034/10 a、0.028/10 a;②柴达木盆地植被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整体呈"S"型增长,具有两次明显的植被快速增长期;③柴达木盆地植被改善面积占研究...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植被变化 温度 可利用降水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浩杰 杨太保
以1981-2010年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气象站点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通过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并结合Landsat TM/ETM+影像、NOAA/AVHRR-NDVI和EOS/MODIS-NDVI数据,研究了近30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和植被生长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①1981-2010年,柴达木盆地气温整体升高,秋冬增幅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暖突变,1998年以后升温趋势显著。②1981-2010年,柴达木盆地年可利用降水量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但整体呈增加趋势,1980-1985年、1990-2001年,年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85-1990年、2001-2010年,年可利用降水量呈增加趋势。③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受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影响显著,1985-2010年,托素和冬给措纳湖泊面积呈"扩张—萎缩—扩张"变化;1985-1990年,湖面轻微扩张;1990-2001年,湖面明显萎缩;2001年以后,湖面显著扩张。④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受生长季可利用降水量影响显著,1982-2010年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呈"退化—改善—退化—改善"变化,但整体呈改善趋势;1982-1985年植被轻微退化,1985-1990年植被轻微改善,1990-2001年植被显著退化,2001年以后植被显著改善。
关键词:
气候要素 湖泊面积 植被生长 柴达木盆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小城 王芳 王浩 段水强
根据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年-2009年共5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综合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里,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明显的升温过程,且增温幅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总的升温幅度在0.5℃/10a左右,远大于同期全球的升温幅度;柴达木盆地降水也略有上升,变化幅度6.2mm/10a左右。从空间分布上看,柴达木盆地气温增幅从东到西逐渐增高,而降水倾向率则逐渐减小。季节分布上,盆地内冬季的气温升温幅度最为明显,增温幅度达0.72℃/10a左右,降水倾向率则夏...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水资源 趋势分析 柴达木盆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晟,冯学钢,毛端谦
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不仅仅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还拥有大量高品位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柴达木盆地也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动该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柴达木盆地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条件及旅游功能区划着手,探讨了柴达木地区发展旅游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旅游 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实现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论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 ,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设计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 ,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进行竞争辨识 ,采用以投入产出模型、AHP法等定性为主的决策方法和以系统动力学模型、生产函数模型等定量为主的决策方法生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基准方案 ,进而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的密切值模型求出了柴达木盆地宏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娟 肖宏斌 徐维新 祁栋林 李晓东
利用1971-2010年40a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及盆地外缘托勒气象站的水汽压、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近40a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转化率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可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相对较低,90年代后逐渐增多,总体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近40a春、夏季呈持续增长趋势,而秋、冬季20世纪80年代呈弱的减少趋势,90年代后呈持续增长趋势;可降水量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分布特征,这与可降水量多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气温是影响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日照,而相对...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可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转化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亚天 丁生喜 王欢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是西北地区最具投资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区域,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文中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境和绿色政策三个方面构建了柴达木盆地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并对绿色政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绿色发展指数呈逐步上升趋势;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政策效率均处于较优水平,绿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柴达木盆地近几年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控制政府碳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程度应为柴达木盆地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吉德娟 张得芳 于倩
【目的】表型多样性研究可以揭示地理变异规律,了解表型分化程度,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唐古特白刺的叶片、果实、种子等形态学表型特征的系统研究,了解其表型分化程度,地理变异规律以及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特征,对唐古特白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方法】对柴达木盆地6个天然分布的唐古特白刺居群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对唐古特白刺14个表型性状的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表明,各个表型性状在不同居群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7.67%~48.95%之间,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叶片鲜质量和单果质量是变异较大的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东西冠幅、叶片鲜质量以及果形指数与其他性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外,其他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地理环境因子与叶厚和叶形指数间的相关性显著;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7.921%,包含了唐古特白刺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叶长和种子千粒重是影响唐古特白刺的主要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将6个天然居群分为2类,居群1单独为1类,其他居群为1类。【结论】柴达木盆地的野生唐古特白刺资源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季阳 蒋业放 成立 张兴有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规划管理决策属典型的半结构化、多层次、多决策者和多目标的决策问题 ,为此设计开发了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结构框架、设计原则、开发思路、决策模式和基本功能。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模型库包括人口动态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水资源模拟模型、绿洲生态需水模型和水资源多目标优化分析模型等5个基本模型。在求解水资源多目标优化分析模型时 ,使用了逐步法(STEM) ,把多目标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 ,决策者在迭代权衡过程中输入经验与偏好信息来获取满意的决策信息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水资源 决策支持系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长进 董锁成
文章在对柴达木盆地水文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对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柴达木盆地河水的化学组成虽各具特色 ,但大部分河流阴离子中以HCO-3 占优势 ,阳离子中以Ca2 +为主。以每升水中的毫克浓度为单位 ,阴离子HCO-3 >Cl- >SO2 +4 ,阳离子Ca2 +>Na++K+>Mg2 +,只有部分河流如 :察汗乌苏河、夏日哈河和那棱格勒河在离子组成上是Cl- >HCO-3 >SO2 +4 ,Na++K+>Ca2 +Mg2 +。按照水文地质学的常用方法 ,根据每一升水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浓度 ,将河水分为 3种类型 ,即重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类。根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吴学明
应用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了青海莜麦一号在柴达木盆地种植过程中不同产量水平下生产1 kg籽粒的需水量、总需水量和阶段需水量,以探讨莜麦不同产量水平与需水量的关系、以及高产的科学灌溉措施。结果表明,要取得7000~9000 kg的高产水平,主要不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灌水量,而应在基本满足对水分需求的基础上,把改进耕作措施、增施肥料以及提高灌溉技术等放在首位;苗期灌溉最好是在二叶一心时期,中期在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覆盖器官分化期灌拔节水效果都较好,后期一般在灌好扬花水的基础上、灌透建库水。
关键词:
莜麦 灌溉 柴达木盆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凤臣 杨晓阳
本文基于沙产业的内涵和柴达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分析,阐述了在柴达木盆地发展沙产业的必要性及其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旅游效应的可观性,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发展沙产业的方向及相应措施。
关键词:
沙产业 柴达木盆地 青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