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4)
2023(5841)
2022(5179)
2021(5063)
2020(4524)
2019(10063)
2018(10182)
2017(19201)
2016(10668)
2015(12290)
2014(12262)
2013(11793)
2012(10690)
2011(9683)
2010(10013)
2009(9250)
2008(9024)
2007(7989)
2006(7034)
2005(6363)
作者
(32400)
(27198)
(27024)
(25805)
(17324)
(13022)
(12151)
(10524)
(10180)
(9634)
(9147)
(9146)
(8864)
(8760)
(8569)
(8279)
(8008)
(7999)
(7879)
(7717)
(6888)
(6801)
(6795)
(6235)
(6115)
(6039)
(5953)
(5838)
(5679)
(5463)
学科
(43004)
经济(42931)
管理(27047)
(25470)
方法(21600)
(20885)
企业(20885)
数学(19732)
数学方法(19190)
(11490)
(11147)
中国(9966)
(9466)
地方(9269)
(9068)
业经(8173)
理论(7450)
农业(7283)
(6751)
贸易(6743)
(6498)
(6291)
银行(6273)
(6100)
(6025)
(5991)
金融(5990)
(5804)
环境(5523)
技术(5314)
机构
大学(150895)
学院(150416)
(55766)
管理(55582)
经济(54481)
研究(52525)
理学(48165)
理学院(47510)
管理学(46112)
管理学院(45849)
中国(39939)
科学(36117)
(32484)
(28326)
(27872)
(26145)
研究所(25727)
业大(25144)
中心(24820)
(22881)
农业(22195)
财经(20570)
(20464)
北京(20421)
师范(20190)
(19542)
(18562)
(18396)
技术(17310)
经济学(16852)
基金
项目(105959)
科学(82927)
基金(77314)
研究(72037)
(69933)
国家(69444)
科学基金(58525)
社会(43862)
社会科(41418)
社会科学(41405)
(41224)
自然(40919)
基金项目(40789)
自然科(39998)
自然科学(39988)
自然科学基金(39240)
(35944)
教育(34181)
资助(32257)
编号(28702)
重点(24957)
成果(23187)
(22676)
(22090)
(21581)
计划(21373)
科研(21039)
课题(20515)
创新(20295)
大学(19330)
期刊
(60444)
经济(60444)
研究(41076)
中国(30441)
学报(28139)
科学(26354)
(25728)
大学(21012)
管理(20441)
学学(20099)
(19484)
农业(16900)
教育(16611)
技术(13698)
(12524)
金融(12524)
财经(10083)
业经(9786)
经济研究(9586)
(9492)
统计(9270)
(8588)
(8435)
资源(8112)
(7997)
问题(7737)
决策(7682)
业大(7612)
科技(7602)
林业(7598)
共检索到219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贺康宁  徐特  刘玉娟  刘颖  张雪  
为了揭示沙棘冠层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评价Jarvis模型在沙棘冠层尺度上的适用性,利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连续测定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实验站内的沙棘灌丛树干液流,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反推方法,获得了长期连续的冠层导度。在分析沙棘冠层导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十字交叉法对Jarvis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棘冠层导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冠层导度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加呈负指数关系下降,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基于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强度和气温这3个环境变量的Jarvis模型可解释gc变化的81%,且最低相对误差仅11.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生  刘广全  陈存根  王鸿喆  徐怀同  周海光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特性及其耦合关系,建立干旱条件下沙棘叶片气孔导度模型。【方法】以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的气体交换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沙棘叶片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的相关性,用Ball-berry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描述了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的关系。【结果】沙棘叶片Pn与Gs日变化相对应且均呈现同步不对称"双峰"波动,具有典型"午休"现象,首峰出现在上午9:00左右,次峰峰值小于首峰,出现在下午15:00以后;沙棘叶片Pn与Gs呈正偏相关关系,而与Ci呈负偏相关关系,且不同月份Ci与Pn的偏相关系数均高于G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梅卿  戴玉成  
本文报道了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Phelinushippophaeicola,根据中国的材料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和近似种进行了异同比较。该菌为青藏地区沙棘林的重要病原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常宽  宗世祥  骆有庆  许志春  赵怀玉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 2 0 :0 0— 0 :0 0 .未观察到雌蛾多次交尾现象 ,偶尔可见雌蛾未交尾即产卵 .雌蛾寿命一般 2~ 7d ,平均 4d ;雄蛾寿命 3~ 8d ,平均 6d .处女雌蛾在林缘上风方向 30~ 1 0 0 0m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雄蛾 .雌蛾的求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节律 ,通过悬挂 7个处女雌蛾诱捕器连续观察发现 ,2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章义  尹伟伦  梁华军  于京民  张庆  
近些年来,沙棘木蠹蛾大面积成灾,作者调查发现,沟底、水库边及河滩沙棘林有极强的抗灾能力.为进一步探索研究这种现象及其机理,从2001年起,作者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及辽宁省建平县的虫灾区,进行了为期6年的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沙棘抗沙棘木蠹蛾的主导因素不是土壤肥力,而是土壤水分;水肥充足,使沙棘光合作用增强,蛋白质、贮藏营养物质增加,糖等有机化合物减少,碳氮比值下降,Na+、K+含量比率失调,树体体温下降;河滩沙棘林的抗虫机理,是由土壤含水量诱发的一系列抗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刁二龙  曹广超  袁杰  程梦园  何启欣  高斯远  程国  童珊  
【目的】以香日德—柴达木河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特征。【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容重和pH变化规律与有机质相反,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粉粒、砂粒为主,粘粒含量较低;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为:乔木林地(1.91)<灌木林地(1.94)<草地(2.06)<耕地(2.1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③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粘粒和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和有机质关系不显著。【结论】研究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较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呈显著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质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忠孝  
青海省“七五”计划中提出:“柴达木新兴工矿区,要加快对盐湖、石油、铅锌和石棉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并相应发展盐化工业、石油工业和建材工业,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本文谈谈柴达木盆地开发利用中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一、处理好发展工矿业与发展畜牧业之间的关系。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的一块宝地。柴达木资源的全面开发,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从青海本身条件看,这里土地面积辽阔,光热条件较好,还有一定的水资源。解放后小麦大面积高产,可解决青海省长期缺粮问题,建设成为青海省的商品粮基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海珍  韩路  徐雅丽  牛建龙  于军  
[目的]构建适用于极端干旱荒漠区灰胡杨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数学模型,为准确定量探讨灰胡杨叶片气孔调节和构建干旱荒漠区的水碳循环耦合机制模型奠定基础。[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建群种灰胡杨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2012年7—9月、2013年6—9月测定灰胡杨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与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灰胡杨叶片气孔导度(G_s)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并应用国际上2类构建机制不同的代表性气孔导度模型对其气孔导度变化进行模拟及验证比较。[结果]不同年份生长季各月灰胡杨叶片G_s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大小、出现时间与变幅不同,其中以9月峰值出现时间最早,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秦静  
近年来,为全面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了节约集约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土地资源禀赋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如何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体现地区差异性,尤其是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与东中部地区完全不同的西部地区,使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更适合不同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不同地区节约集约用地的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浩杰  杨太保  
以2001—2010年MODIS NDVI植被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该区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Hurst指数等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 a来柴达木盆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季NDVI平均值(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增长率为0.041/10 a。柴达木盆地主要植被类型灌丛、草原、荒漠NDVI的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043/10 a、0.034/10 a、0.028/10 a;②柴达木盆地植被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整体呈"S"型增长,具有两次明显的植被快速增长期;③柴达木盆地植被改善面积占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霞  崔霞  何晓菲  姜澜  徐睿  
水源涵养是柴达木盆地生态服务的主导功能之一,对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气象、土壤、地形等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水源涵养功能的冷热点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草地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的植被类型,占盆地总面积的30.00%,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带,1980–2018年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 1980–2018年柴达木盆地平均年产水量和水源涵养总量分别为32.17×10~8和12.17×10~8 m~3,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显著,空间上由四周山区向盆地中心递减,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空间分布比较一致,海拔3 500 m以上的山地水源涵养量约为柴达木盆地总水源涵养量的91.39%,草地是柴达木盆地主要的水源涵养植被,其水源涵养总量占盆地总水源涵养量的95%。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量从1980–2018年呈逐年增长趋势,高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是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量提升的主导因素。3)柴达木盆地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盆地东部、东南部及南部山区,占柴达木盆地总面积的10.93%,该区域降水丰富,主要分布着中高覆盖度草地,植被覆盖度高,持水能力较强,水源涵养功能强。冷点区域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中部及西北部,植被稀疏且降水量少,蒸散量高,水源涵养功能低。本研究明确了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的重点区域和草地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可为制定盆地草地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月梅  
【目的】本文分析了当前生产条件下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为枸杞产业进一步增产增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柴达木盆地4个枸杞主产区的291个土壤耕层土样数据,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主要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基底效应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变异范围在4.3%~118.9%。速效磷和碱解氮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18.9%和118.4%;pH值变异系数最低,仅为4.3%;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7.4%和65.2%。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土壤速效钾、pH值和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基底效应[C0/(C+C0)]分别为8.4%、10.8%和16.6%;土壤速效磷空间相关性较弱,其基底效应[C0/(C+C0)]为84.3%;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基底效应[C0/(C+C0)]为49.0%。【结论】有机质、pH值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盆地地形有关;速效磷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枸杞种植区施肥活动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畅  王丽娜  唐亚坤  
[目的]分析生态过程模型模拟结果对植被生理生态参数的敏感性,通过优化此类参数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性。[方法]基于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2016—2018年的碳通量观测数据,对Biome-BGC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及模型结果验证。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方法,分析该模型中27个生理生态参数的一阶和总敏感性,探讨不同参数单独或相互作用对模型模拟结果精度的影响,并筛选出高(>0.2)、中(0.1~0.2)等级的总敏感性参数。同时,使用通径分析计算上述敏感性参数对模型模拟碳通量的正、负影响。[结果]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能很好地模拟黄土区沙棘人工林碳通量季节动态。敏感性分析表明,新生长的细根碳含量与新生长的叶碳含量比和阴生叶与阳生叶比叶面积比例对该人工林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均具有高的总敏感性,且新生长的细根碳含量与新生长的叶碳含量比对碳通量的一阶敏感性也较高。通径分析表明,新生长的细根碳含量与新生长的叶碳含量比对该人工林GEP、RE和NEP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P<0.001),其主要通过影响叶片和细根碳氮的总量和分配比例来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而阴生叶与阳生叶比叶面积比则主要通过影响叶片接收的光照面积和光照强度来影响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因而其对沙棘人工林GEP、RE和NEP均有显著的正影响(P<0.001)。[结论]在利用Biome-BGC模型模拟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的碳通量时,新生长的细根碳含量与新生长的叶碳含量比和阴生叶与阳生叶比叶面积比是高敏感性参数,优化上述参数能提高Biome-BGC模型模拟的准确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畅  王丽娜  唐亚坤  
【目的】分析生态过程模型模拟结果对植被生理生态参数的敏感性,通过优化此类参数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性。【方法】基于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2016—2018年的碳通量观测数据,对Biome-BGC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及模型结果验证。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方法,分析该模型中27个生理生态参数的一阶和总敏感性,探讨不同参数单独或相互作用对模型模拟结果精度的影响,并筛选出高(>0.2)、中(0.1~0.2)等级的总敏感性参数。同时,使用通径分析计算上述敏感性参数对模型模拟碳通量的正、负影响。【结果】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能很好地模拟黄土区沙棘人工林碳通量季节动态。敏感性分析表明,新生长的细根碳含量与新生长的叶碳含量比和阴生叶与阳生叶比叶面积比例对该人工林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均具有高的总敏感性,且新生长的细根碳含量与新生长的叶碳含量比对碳通量的一阶敏感性也较高。通径分析表明,新生长的细根碳含量与新生长的叶碳含量比对该人工林GEP、RE和NEP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P<0.001),其主要通过影响叶片和细根碳氮的总量和分配比例来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而阴生叶与阳生叶比叶面积比则主要通过影响叶片接收的光照面积和光照强度来影响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因而其对沙棘人工林GEP、RE和NEP均有显著的正影响(P<0.001)。【结论】在利用Biome-BGC模型模拟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的碳通量时,新生长的细根碳含量与新生长的叶碳含量比和阴生叶与阳生叶比叶面积比是高敏感性参数,优化上述参数能提高Biome-BGC模型模拟的准确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宜霖  张藤子  李亚楠  宋紫怡  董立军  马云波  张淞著  
为进一步阐明半干旱地区杨树-沙棘混交促进杨树生长的机理,以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用杨树纯林为对照,研究杨树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再吸收效率,并对能提高树木抗旱性的重要养分钙(Ca)的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叶片N∶P分别为21.14和22.03,均大于16,表明杨树生长受到磷限制,混交未改变P对杨树的限制作用;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杨树叶片C∶N和C∶P分别极显著低34.94%和32.82%,杨树叶片枯落物C∶N显著低40.16%,C∶P显著低41%;混交林中杨树叶片N和P的再吸收效率低于纯林,N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12.53%、P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22.08%;混交林土壤N和P含量比纯林分别显著提高27.54%和47.83%,但混交林土壤C∶N、C∶P和N∶P与纯林土壤无显著差异;混交林杨树叶片钙浓度显著高于纯林。杨树与沙棘混交后,虽然杨树仍受P限制,但是杨树在混交林中有更高比例的养分进入到养分循环,且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更快,土壤养分含量也更高,使杨树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提高杨树生产力。同时,混交林提高了杨树Ca的吸收,使其在干旱环境下获得生长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