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
- 2023(1192)
- 2022(1143)
- 2021(1060)
- 2020(1137)
- 2019(2338)
- 2018(2420)
- 2017(4677)
- 2016(2691)
- 2015(3111)
- 2014(3245)
- 2013(3462)
- 2012(3464)
- 2011(3228)
- 2010(3772)
- 2009(4158)
- 2008(3016)
- 2007(2345)
- 2006(2093)
- 2005(1822)
- 学科
- 济(12127)
- 经济(12115)
- 管理(8685)
- 业(8195)
- 企(7444)
- 企业(7444)
- 方法(6664)
- 数学(5859)
- 数学方法(5829)
- 财(3523)
- 融(3443)
- 金融(3441)
- 学(3342)
- 中国(2911)
- 银(2736)
- 银行(2719)
- 制(2679)
- 行(2595)
- 地方(2431)
- 贸(2426)
- 贸易(2424)
- 易(2285)
- 务(2250)
- 财务(2246)
- 财务管理(2238)
- 企业财务(2160)
- 农(2028)
- 关系(1891)
- 及其(1882)
- 业经(1867)
- 机构
- 大学(43571)
- 学院(42472)
- 研究(16331)
- 济(15892)
- 经济(15528)
- 管理(14756)
- 理学(12814)
- 理学院(12596)
- 中国(12594)
- 管理学(12226)
- 管理学院(12169)
- 科学(11545)
- 农(10296)
- 所(9542)
- 京(9179)
- 研究所(8755)
- 农业(8330)
- 业大(8131)
- 财(7648)
- 中心(6797)
- 江(6616)
- 财经(6137)
- 省(5947)
- 院(5704)
- 北京(5671)
- 经(5612)
- 州(5477)
- 农业大学(5296)
- 范(5241)
- 室(5216)
共检索到65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红 严善春
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测定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品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品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13种(品种)丁香叶中的POD,SOD,CAT,PPO,PAL,TI和CI7种防御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时期,丁香种(品种)对丁香防御蛋白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POD活性,在危害盛期,在高抗、中抗类丁香中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易感、高感类中应激滞后,即分别在危害弱期和危害末期升高。CAT在易感类和高感类丁香防御上起主导作用,其活性在危害盛期显著升高,而中抗和高抗类未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红 严善春
根据柳蛎盾蚧在丁香上的虫口密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3种(品种)丁香分为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分别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采集叶片,用香兰素盐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内的单宁、酚酸含量,分析丁香叶中单宁、总酚酸含量、酚酸种类等与柳蛎盾蚧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类丁香叶中的酚酸种类齐全,或者未危害期内总酚酸、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品种)(P<0.05),或者危害盛期单宁、总酚酸增幅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增幅为81.75%~888.43%)。中抗类丁香,只在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睿彬 胡晓 刘彤 严善春
为研究东北红豆杉的性别、树龄和叶龄与其组成抗性的相关性,分别对东北红豆杉不同性别(雌雄)、胸径(40~50 cm、60~70 cm,DHB)和叶龄(1、2、3年生)针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的活性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胸径和叶龄对PAL、PPO、POD、TI和CI的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东北红豆杉雄株1、2年生叶内TI活性显著高于雌株(P<0.05),东北红豆杉雌株针叶内CI的活性显著高于雄株(P<0.05),TI和CI在东北红豆杉雌雄株内的活性...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性别 胸径 叶龄 组成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瀚墨 胡璋健 马巧梅 丁淑婷 王萍 王安然 师恺
【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农业生产。β型碳酸酐酶(β-carbonic anhydrase,βCA)是植物CO_2感应和浓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件,参与拟南芥和烟草的植物免疫过程,但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园艺作物中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探究番茄SlβCA3在抵御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番茄生产中的抗性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拟南芥AtβCA氨基酸系列为参考序列,在番茄Sol genomics network数据库中鉴定到4个SlβCA。进一步以野生型(wild-type,WT)番茄‘Ailsa Craig’(AC)为材料接种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Pst DC3000),利用q RT-PCR技术测定叶片中SlβCA的表达量,筛选出受Pst DC3000诱导表达的基因SlβCA3。在此基础上,以AC为背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番茄遗传转化,构建SlβCA3稳定过表达植株(OE-SlβCA3)。通过观察OE-SlβCA3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的抗性表型,明确SlβCA3在番茄抵御Pst DC3000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研究SlβCA3调控植物抗病性的内在机制,比较WT和OE-SlβCA3植株接种Pst DC3000与对照条件下转录组的变化,并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推测糖代谢与SlβCA3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最后,通过测定WT和OE-SlβCA3植株糖代谢及其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对转录组结果进行验证及分析。【结果】OE-SlβCA3植株对Pst DC3000的抗性增强,接种Pst DC3000后,叶片中的细菌生长量、病斑数以及死细胞积累量明显减少。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正常条件下,OE-SlβCA3植株转录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接种Pst DC3000后,在WT和OE-SlβCA3植株中检测到2 100个Pst DC3000诱导基因,其中有63.3%的基因在OE-SlβCA3植株中表达量更高。KEGG分析结果显示,依赖于SlβCA3过表达的Pst DC3000诱导基因富集在糖代谢相关路径中,包括淀粉和蔗糖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糖基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合成以及光合作用等路径。糖代谢与糖信号密不可分,q RT-PCR及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接种Pst DC3000后,OE-SlβCA3植株叶片中糖代谢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较WT更高。【结论】番茄SlβCA3的过表达增强了植株对Pst DC3000的抗性,该过程可能与糖代谢及其信号通路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林懋 门兴元 叶保华 于毅 张安盛 李丽莉 周仙红 庄乾营
【目的】比较绿盲蝽刺吸与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后,冬枣不同组织的应激防御酶活性,以及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的冬枣叶、蕾、花、幼果应激防御酶的变化。【方法】在冬枣各生长期(芽期、蕾期、花期、幼果期)易受危害部位(嫩叶、蕾、花、幼果)接入不同数量(1—3头)绿盲蝽和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危害24 h后,采摘不同危害程度的冬枣组织,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紫外吸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冬枣嫩叶组织遭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所产生的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叶片,其中绿盲蝽刺吸嫩叶所产生的应激SOD和CAT活性...
关键词:
绿盲蝽 冬枣 危害 应激防御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徐建民 李光友 韩超 吴世军 陆钊华
选取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不同抗性的24个桉树品系,对其遭受危害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害前,桉树叶片内SOD活性、POD活性和PPO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系>中抗品系>高感品系;在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叶片内SOD活性和PPO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升高增量排名前三的品系是:柠檬桉、粗皮桉和Et12;活性下降排名前三的是Et09、DH32-29和KX12;POD活性表现为持续升高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升高增量排名前三的是A107、T121和DH42-6;方差分析表明:桉树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在不同抗性品系间差异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健 严善春 王琪
为研究植物营养与其抗性的关系,对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PAL、PPO、TI和CI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结实量较少或无时,其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较高,且与结实量中等或结实量较多时的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落叶松抗虫性的强弱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苑素珍 迟文德 史忠党
冷害及其防御营口市种子公司苑素珍,迟文德营口市农业局史忠党冷害是我国北方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面广、经济损失大。各种作物都受其害,严重年份一般作物减产20-30%,水稻、棉花减产40%左右,平均3-4年发生一次。尤其高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冷害更为严重。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军 刘海荣 庄振宏 汪世华
将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变种DC3000(P.syringae pv.tomato DC3000)极毛蛋白hrpA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上,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32a(+)-hrpA.将重组质粒转入宿主E.coli BL21(DE3)溶源菌中,通过SDS-PAGE分析表明,在1.0mmol.L-1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的诱导下,重组子成功表达了分子质量约为28 ku的融合蛋白(目标蛋白基因与硫氧还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产物).并利用Ni2+-NTA柱亲和层析分离获得纯化的HrpA蛋白,质量浓度为91.8 g.L-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姬兰柱 杨金宽 邵玉华
柳牡蛎蚧的研究姬兰柱,杨金宽,邵玉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关键词柳牡蛎蚧,杨树,生物生态学,综合防治柳牡蛎蚧(LepidosaphessalicinaBorchs.同翅目:盾蚧科)广泛分布于“三北”杨树防护林区。该蚧通过刺吸...
关键词:
柳牡蛎蚧,杨树,生物生态学,综合防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静 张帅 崔金杰
【目的】了解棉花体内5种防御蛋白基因在棉花防御植食性害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和机械损伤0(未处理的对照)、6、12、24、48、60 h后,多酚氧化酶(PPO)、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β亚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热激蛋白(Hsp70)等5种棉花防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4种危害处理试验中,多酚氧化酶、热激蛋白和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应答较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对机械损伤的应答较强,ATP合酶β亚基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和机械损伤应答都较强。PPO对棉铃虫危害应答较快,对甜菜夜蛾危害的应答反应较为迟钝,对斜纹夜...
关键词:
棉花 防御基因 诱导反应 荧光定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丽 刘峥 杨秀芬 邱德文
用2μg/mL植物激活蛋白处理番茄叶片,测定番茄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POD同工酶、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经植物激活蛋白诱导处理后,防御酶活性明显增强.诱导1d后,PAL活性最大,是对照的3.93倍,8d后仍为对照的3.4倍;POD和PPO诱导后4d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8.72%和101.79%,8d后仍比对照高;SOD活性诱导后4d达高峰,8d后稍高于对照.POD同工酶活性诱导后3d比对照增加了88.96%,同时还出现了新的酶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钰莹 韩怡静 刘相全 何金霞 杨顶珑
本研究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中鉴定并克隆了一种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命名为HdPGRP。HdPGRP的cDNA全长为1467 bp,共编码354个氨基酸,其中含有1个信号肽(1~18氨基酸)、1个SH3b结构域(93~160氨基酸)、1个PGRP结构域(179~322氨基酸)和1个Ami_2结构域(191~332氨基酸)。此外,在HdPGRP序列中发现了4个保守的Zn~(2+)结合位点(H~(209)、Y~(255)、H~(318)和C~(330))以及5个保守的酰胺酶催化位点(H~(209)、Y~(255)、H~(318)、T~(328)和C~(330))。经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HdPGRP属于短型PGRP家族成员。在健康鲍鱼中,hdpgrp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其次依次是在血细胞、外套膜和鳃中。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后,血细胞中的hdpgrp表达量在72 h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 h表达量达到最高。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HdPGRP(rHdPGRP)的分子量为30kDa。rHdPGRP表现为Zn~(2+)依赖酰胺酶活性,可催化降解不溶性肽聚糖。此外,rHdPGRP对革兰氏阳性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酰胺酶活性有关。本研究表明,HdPGRP在机体抵御入侵细菌等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肽聚糖识别蛋白 免疫防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建锋 许平平 刘桂琼 杨坚雄 姜勋平
为了解山羊内在防御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山羊防御素保守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12条不同理化性质的防御素(DGBD1~12)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的EcoR I和Not I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DGBD。经SaI线性化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PCR鉴定阳性重组菌。经过摇瓶发酵和甲醇诱导,阳性重组菌的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显示重组质粒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显示,疏水指数较高的序列DGBD1~DGBD3的抗菌活性较好,稳定指数较低的序列DGBD4~DGBD6抗菌活性仅次于疏水指数,说明DGB...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阳 伍辉军 张宏月 赵小珍 高学文
[目的]丁香假单胞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a1和s1菌株编码产生的HrP Z蛋白差异序列主要集中在c端的3个区域,并且这2个蛋白诱导非寄主Hr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探究HrP Z蛋白这3个差异区域在烟草上诱导Hr(HyPersensitive resPonse)和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mv)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Pcr及重叠Pcr方法将这2个HrP Z基因的3个差异区域分别进行互换,构建了相应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得到了6个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均在41×103左右。并检测了其诱导Hr活性、诱导植物抗病性。[结果]检测结果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