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0)
2023(12905)
2022(11212)
2021(10490)
2020(8570)
2019(19850)
2018(19861)
2017(37718)
2016(20759)
2015(23328)
2014(23495)
2013(23253)
2012(21635)
2011(19622)
2010(19754)
2009(17876)
2008(17273)
2007(15165)
2006(13420)
2005(11922)
作者
(62015)
(51305)
(50932)
(48227)
(32651)
(24597)
(23119)
(20244)
(19626)
(18439)
(17511)
(17347)
(16385)
(16298)
(15840)
(15776)
(15335)
(15299)
(14589)
(14566)
(12905)
(12692)
(12382)
(11698)
(11495)
(11489)
(11474)
(11290)
(10461)
(10116)
学科
(86014)
经济(85930)
管理(55802)
(54376)
(43679)
企业(43679)
方法(34538)
数学(29401)
数学方法(29062)
中国(25647)
(23890)
地方(23728)
业经(20073)
(19158)
(18183)
农业(16303)
(14786)
贸易(14773)
(14491)
(14235)
环境(14066)
(14039)
技术(13890)
理论(13818)
(13818)
银行(13752)
(13413)
金融(13412)
(13263)
地方经济(12945)
机构
大学(292415)
学院(292105)
管理(114186)
(112190)
经济(109562)
研究(103392)
理学(98083)
理学院(96915)
管理学(95174)
管理学院(94660)
中国(75907)
科学(66479)
(64425)
(53275)
(51736)
(50420)
研究所(48646)
业大(46521)
中心(45942)
(43634)
北京(41376)
(40764)
农业(40396)
师范(40376)
财经(39812)
(37839)
(36130)
(36084)
技术(32848)
师范大学(32462)
基金
项目(200313)
科学(155733)
研究(146018)
基金(142102)
(124637)
国家(123529)
科学基金(104834)
社会(88932)
社会科(84116)
社会科学(84092)
(79989)
基金项目(75965)
自然(68924)
自然科(67244)
自然科学(67230)
(67191)
教育(66543)
自然科学基金(65992)
编号(60341)
资助(58591)
成果(49230)
(46637)
重点(45047)
(42763)
课题(42480)
(41415)
创新(38553)
科研(38146)
发展(36785)
项目编号(36768)
期刊
(129445)
经济(129445)
研究(88319)
中国(60195)
学报(49543)
(48200)
科学(45162)
管理(42878)
教育(37524)
大学(36765)
(35849)
学学(34491)
农业(33830)
(26173)
金融(26173)
技术(25832)
业经(22763)
经济研究(20001)
财经(18612)
(17233)
图书(17223)
问题(16670)
(15749)
科技(15484)
理论(14680)
技术经济(13968)
实践(13613)
(13613)
现代(13453)
(13332)
共检索到439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德  田小青  赵博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玉  孙嵬  董辉  丛斌  白鸿岩  类成平  胡志凤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试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7.19℃,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在10~30℃之间的5种恒温下观测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taiwanus的发育历期,测得其1~4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 76℃,9 24℃,7 28℃,6 45℃和8 10℃,有效积温分别为19 66d·℃,19 88d·℃,28 52d·℃,36 49d·℃和115 82d·℃,可供当地预测该蚜虫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参考。表2参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环照  陈金安  徐运清  盛继群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aenescensMoore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 18~ 34℃范围内设置 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 18~ 32℃之间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5 0 ,9.2 3,12 .0 2 ,12 .2 6℃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0 .0 7,348.5 4 ,91.92 ,2 9.2 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0 .0 7℃ ,有效积温为 5 5 8.36日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Through experiment,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Chouioia cunea\% Yang (Hymenoptera:Eulophidae), a powerful pupa endoparasitoid of the intruded insect pest-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Drury (Lepidoptera:Arctiidae), are 365.12 degre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王金耀  祝丽英  
管侧沟茧蜂是寄生甜菜夜蛾和粘虫等害虫的低龄幼虫寄生蜂。本文以粘虫幼虫为繁殖寄主,对管侧沟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卵-结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 1℃,有效积温为115 15日度,茧-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 47℃,有效积温为99 47日度。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23~27℃,在25℃条件下全世代发育历期为14 64d。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洪木  林勇  谢宝林  林乃铨  
橄榄星室木虱是橄榄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研究测定了橄榄星室木虱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7.1 61 6± 1 .0 873 )℃、一龄若虫 (6.0 1 0 1± 1 .42 5 7)℃、二龄若虫 (6.760 3± 1 .6978)℃ ,三龄若虫 (5 .40 3 1± 1 .0 5 78)℃、四龄若虫 -拟蛹 (6.5 62 5± 1 .3 3 5 4)℃、成虫产卵前期 (6.8440± 1 .0 3 60 )℃、全世代 (6.1 62 9± 1 .4883 )℃ ;有效积温 :卵 (1 89.9493± 1 4.7983 )℃、一龄若虫(1 1 9.3 81 6± 6.2 784)℃、二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文通  
在18、21、24、27、30、33℃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刺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7℃,有效积温分别43.82、186.36、109.43、338.45 d℃,由此建立了发育历期预测式与Logistic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虹  石宝才  牛玉志  张芝利  
通过解剖、观察、记录烟蚜茧蜂(AghidiusgifuensisAshmead)与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各个虫态、接蜂至形成僵蚜和接蜂到出蜂的发育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两种蚜茧蜂各上态及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由此推算出在北京地区烟蚜茧蜂常年平均发生17代,最多19代;菜蚜茧蜂平均17代,最多18代,最少16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根芳  许式见  方爱萍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温(25±1)℃时,寄生期为8 d。钩介幼虫腹缘先与寄主鱼体表组织接触,寄生后5 h,大部分被鱼体组织包裹;第2天,内幼虫足丝消失,钩介幼虫全部被包在包囊中;随着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进行,其壳颜色逐渐加深;第7天,变成黑色不透明,并有少量钩介幼虫变态为稚蚌;第8天,稚蚌脱落达到高峰期;第9天,稚蚌全部脱落。在寄生阶段,钩介幼虫壳长、壳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振强  宇振荣  刘洪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修报  杨健  闻海波  刘洪波  赵颖  苏彦平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贝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见淡水双壳类中属大型;钩介幼虫寄生发育到稚贝的生物学零度为8.89℃,有效积温为86.39℃·d;寄生前后,稚贝的壳长和铰合线长生长显著(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成刚  张卫光  乔鲁芹  孙绪艮  王志勇  
研究东方真叶螨的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2·5~27·5℃范围内,雌成螨寿命8~10d,雄成螨寿命4~6d。雌成螨有明显的“护卵”习性。分别用最小二乘方法、直线回归法、最小变异系数法和直接最优法计算了该螨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并预测了年发生代数。4种方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螨1年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次在9月中旬至下旬,以第1次高峰螨口数量最大,危害最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荣秀兰  周兴苗  雷朝亮  谢联耀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0.40)℃,有效积温为(186.7±6.5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0±0.04)℃,有效积温为(78.2±0.29)日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松毛虫是具明显滞育阶段的昆虫,决定滞育的关键因子是光周,只有在充分考虑松毛虫光周滞育这一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有效积温法则在预测松毛虫发生世代和发生期上才能得到正确的应用。建议对象松毛虫这样的害虫应制订出规范化的有效积温测定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