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1)
2023(11901)
2022(10399)
2021(9912)
2020(8291)
2019(18889)
2018(18900)
2017(36045)
2016(19633)
2015(22030)
2014(21356)
2013(21045)
2012(19267)
2011(17342)
2010(17323)
2009(15677)
2008(15085)
2007(13153)
2006(11426)
2005(9619)
作者
(56221)
(46667)
(46272)
(43914)
(29759)
(22489)
(20914)
(18312)
(17593)
(16620)
(16109)
(15677)
(14821)
(14689)
(14311)
(14098)
(13931)
(13867)
(13285)
(13215)
(11611)
(11398)
(11173)
(10560)
(10408)
(10405)
(10306)
(10180)
(9377)
(9275)
学科
(72285)
经济(72212)
管理(61183)
(57197)
(49616)
企业(49616)
方法(33545)
数学(28375)
数学方法(28036)
中国(19441)
技术(18767)
(18662)
(17565)
业经(17365)
(17249)
地方(15338)
理论(13990)
(13697)
技术管理(12992)
农业(12747)
环境(12596)
(12482)
(12124)
贸易(12114)
(11745)
(11404)
(11265)
财务(11204)
财务管理(11187)
教育(10650)
机构
大学(270988)
学院(269270)
管理(111986)
(101173)
经济(98796)
理学(97506)
理学院(96434)
管理学(94800)
管理学院(94315)
研究(88915)
中国(64562)
(58732)
科学(58320)
(44725)
(44494)
(42934)
业大(42471)
研究所(41240)
中心(39737)
(38776)
北京(37124)
财经(36203)
(35969)
师范(35657)
农业(33678)
(33077)
(32959)
(32114)
技术(29478)
师范大学(28789)
基金
项目(192901)
科学(151312)
研究(140356)
基金(138613)
(121624)
国家(120616)
科学基金(103650)
社会(86460)
社会科(81870)
社会科学(81847)
(76814)
基金项目(74700)
自然(68920)
自然科(67225)
自然科学(67208)
自然科学基金(66013)
(64327)
教育(63605)
编号(57508)
资助(55833)
成果(45624)
(44200)
重点(42754)
(41306)
(40900)
创新(40477)
课题(39264)
科研(36684)
项目编号(35726)
大学(35435)
期刊
(108249)
经济(108249)
研究(75869)
中国(52692)
学报(44719)
管理(41786)
科学(41658)
(37755)
大学(32756)
教育(32671)
(32054)
学学(30435)
农业(26950)
技术(23895)
(19024)
金融(19024)
业经(18492)
图书(18247)
经济研究(16519)
财经(16480)
科技(16434)
(14761)
(13955)
资源(13939)
问题(13697)
技术经济(13690)
理论(13524)
实践(12656)
(12656)
现代(12260)
共检索到385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乔玉玲  秦光华  宋玉民  康智  于振旭  
柳树是我国重要的阔叶树种和遗传资源。但柳树品种遗传资源日渐狭窄,而快速缓解目前柳树种质资源匿乏的有效方法是柳树资源创新,所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优良基因资源进行系统收集、保存、复制、选育和开发利用研究,创造新种质,拓宽种质遗传基础,对于促进柳树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阐述了柳树种质资源材料创新的3种途径,常规杂交为主要应用方法。开展了以旱柳优良单株为亲本进行的杂交试验,采用离体培养法比较雄株的花粉活力,研究了旱柳种内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是以10 g/L琼脂+150 g/L蔗糖+0.2 g/L硼酸的萌发效果最好,3株优树花粉萌发率最高46.8%。本次杂交取得种子的有8个母本,7个父本,共16个组合,培育出杂种苗的有12个组合。得到组合较多的母本是博3,亲和性最好,与6个父本的组合都育有种子,利9没有得到种子。采用标准差选择法,选出22株超级苗,入选率为1.74%。对9个杂交组合的苗木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都达0.01显著水平,多重对比显示D12-2明显优于其它无性系。明确了旱柳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启康  沙文锋  顾拥建  戴晖  朱娟  
米草具有耐盐、耐淹等优良特性;水稻籽粒饱满,产量高。本研究通过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图选育耐盐高产的米草/水稻粮饲兼用作物新品种。2005~2006年,引种栽培了大米草1720株,水稻品种(组合)15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水稻培矮64S/04141(♀)与大米草(♂)杂交结籽149粒。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籽11842粒,千粒重18.39g;F1(♀)×大米草(♂)回交17穗,获BC1F1种籽24粒,回交结实率2.84%;水稻(♀)×大米草(♂)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籽63粒,杂交结实率4.2%。大米草与水稻杂交,其RAPD反应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会霞  吴立栓  胡建军  卢孟柱  
利用毛细管电泳-AFLP技术,采用EcoRⅠ+3/MseⅠ+3和PstⅠ+2/MseⅠ+3引物组合,对从国内外搜集的37份柳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11对引物共扩增出1580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1399条,多态率在80.65%~94.67%之间,表明柳树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采用NTSYS-pc2.10e软件对3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相似系数0.63时,37份种质分为2大类,一类是乔木柳,一类除小乔木康定柳外,其余都为灌木柳。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基本一致,但筐柳组中簸箕柳P295和沙柳基因组水平上差异较大,P295与银芽柳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洪汝科  金寿林  谭亚玲  文建成  许红云  郭艾  黄大军  张忠林  陶光喜  陈丽娟  王樨  李铮友  谭学林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旭明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杨腾帮  梁康迳  
采用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有利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进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育成了32个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试图评价衍生系创新的效果及在实用型亚种间杂交稻改良中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过程和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认识到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的创新是一个逐步认识与改良的育种实践.第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应聚合多个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并重视分蘖力、千粒重及落粒性状的选择;中期阶段是解决生产实用性问题,改良农艺性状和籽粒充实度;实用阶段是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第二,籼粳交恢复系后代选择技术不同于常规选择法.有效的选择法是用籼粳交恢复系后代与多种类型胞质不育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友洪  周安莲  肖丽蓉  肖文福  肖金树  
以保存的斑纹限性蚕资源材料为母本,以932、湘晖、7532、夏芳、秋白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连续3次回交和系统选择,育成了主要经济性状接近或超过其雄性亲本的皮斑限性蚕品种限1、限3、限6、限8,斑纹限性蚕品种蜀63、限17、限16。根据其雄性亲本的杂交组合形式组配成杂交组合限1.限3×限6.限8、限17×限16、蜀63×限16,经过室内饲养鉴定,3个组合的健康性、茧丝质成绩均达到或超过雄性亲本杂交组合水平,限1.限3×限6.限8万蚕收茧量与两广二号相同,万蚕茧层量提高了2.89%,蜀63×限16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夏芳×秋白提高4.94%、8.30%、3.42%,限17×限1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晓华  
利用12个引物对柳树2种16个无性系基因组分别进行了RAPD检测。从电泳图谱可直观看出,引物CHL-1可对柳树两种识别;引物Deca-4可对16个无性系(E和I在形态上无法区分)进行识别。根据12个引物在16个无性系基因组扩增产物经电泳产生的图谱中DNA条带的统计,利用NT-SYS对其进行分析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利用RAPD获得的两种柳树种的分类结果与经典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萍  李春华  罗凡  唐晓波  王迎春  王云  
根据四川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将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树资源和19个引进茶树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分析,以期为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以及四川茶区名优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52个茶树资源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天府28号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N-2、N-4、N-5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坤明  吴菊英  徐建民  甘四明  
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赤桉、窿缘桉、柳桉、巨桉、雷林一号桉、巨桉×尾叶桉和粗皮桉为父本,进行了201个组合的人工控制授粉,已掌握各亲本树种的开花物候。改进花粉处理和贮藏以及人工授粉技术,经干燥处理的花粉,在低温(-18~22℃)下贮藏42个月,发芽率保持在60%以上。建有72个杂种桉参试的试验林7块。3年生杂种桉的材积生长大部分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强的尾叶桉×细叶桉和尾叶桉×赤桉,单株材积的实际增益分别为120.73%和89.4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蔡伟建  高捍东  白士杰  
以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alba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生长季节,杂交新美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1:00,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20.8μmol.m-2.s-1。②在控制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和温度的条件下,光饱和点(PLS)为1847.6μmol.m-2.s-1,光补偿点(PLC)为58.1μmol.m-2.s-1。杂交新美柳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高,表明它是一种阳性植物。③在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条件下,利用Farquhar模型对杂交新美柳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忠义  苏艳  曹永生  刘晓利  奎丽梅  卢义宣  
通过1973年以后二系法杂交稻特别是二系法杂交粳稻的研究选育和示范生产情况调研,重点对不育系、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从选育、系谱、类型以及特征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此外,还对部分二系和三系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对比,认为三系杂交稻和二系杂交稻正处于齐头并进发展的态势。其结果可供涉及杂交稻的各领域提供参考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涵  殷云龙  徐朗莱  於朝广  陈永辉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落羽杉属原种及其杂交后代共13个样本进行亲缘关系鉴定。从10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2条带,其中72条为多态性带。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中山杉302(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与母本落羽杉更为接近。在回交后代(中山杉302×墨西哥落羽杉)中,BCF1118与BCF1140相似系数最大;BCF11与母本F1302亲缘关系最近;BCF1118与父本墨西哥落羽杉亲缘关系最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冬月  钱永强  刘俊祥  王正超  费英杰  孙振元  
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51种柳树优良无性系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开始增加时,各无性系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增加,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点后呈非线性缓慢减小,其中柳Q43、柳Q31和柳SH48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51种柳树优良无性系中柳Q43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32.50μmol/(m2·s),绵毛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仅为11.74μmol/(m2·s);柳2462的暗呼吸速率较小,仅为0.43μmol/(m2·s),垂柳109的暗呼吸速率要高于其8倍;柳84和柳2642光补偿点较低,为7.47和8.70μmol/(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本英  宋维希  孙雪梅  蒋会兵  马玲  矣兵  季鹏章  汪云刚  王平盛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中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崇  李吉跃  王玉涛  
该文于2006年4—11月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观测了绦柳的树干液流速率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观测结果显示,在土壤水分充足的8月份,绦柳树干平均液流速率为0.0041cm/s,液流峰值为0.0146 cm/s;而在相对干旱的5月份平均液流速率为0.000503 cm/s,液流峰值为0.00347 cm/s;土壤水分充足时期液流速率明显高于相对干旱期。在整个生长季节,绦柳液流速率日变化均为明显的单峰曲线,5—11月份各月的峰值分别为0.0028、0.0024、0.0048、0.0086、0.0061、0.0058、0.0042 cm/s,启动时间和达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