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
- 2023(711)
- 2022(561)
- 2021(507)
- 2020(459)
- 2019(945)
- 2018(855)
- 2017(1517)
- 2016(969)
- 2015(1015)
- 2014(1094)
- 2013(1065)
- 2012(1092)
- 2011(1026)
- 2010(955)
- 2009(960)
- 2008(957)
- 2007(917)
- 2006(809)
- 2005(768)
- 学科
- 学(2624)
- 济(2359)
- 经济(2357)
- 业(1393)
- 管理(1210)
- 方法(1061)
- 农(966)
- 森(939)
- 森林(939)
- 林(929)
- 企(896)
- 企业(896)
- 数学(800)
- 及其(759)
- 数学方法(744)
- 物(732)
- 地方(731)
- 农业(711)
- 水产(671)
- 防(666)
- 虫(654)
- 木(627)
- 生态(620)
- 防治(611)
- 治(609)
- 杉(600)
- 动物(565)
- 害(554)
- 理论(550)
- 植(544)
- 机构
- 大学(16152)
- 学院(15661)
- 研究(9190)
- 科学(8080)
- 农(7267)
- 所(6297)
- 研究所(5994)
- 中国(5764)
- 农业(5677)
- 业大(5655)
- 省(4599)
- 京(4417)
- 林业(4187)
- 室(4064)
- 院(3961)
- 实验(3919)
- 农业大学(3850)
- 实验室(3734)
- 重点(3520)
- 研究院(3503)
- 济(3372)
- 中心(3346)
- 江(3257)
- 经济(3247)
- 管理(3242)
- 科学研究(3181)
- 北京(2969)
- 业(2944)
- 科学院(2861)
- 技术(2809)
共检索到24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洪谔 李晓储
用柳杉全分布区24个地理种源的种子在浙江和江苏两省的4个地点进行试验,观测了多年度的生长、发育和寒害等多个性状,持续最长的直到造林后第8年。数据经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源生长差异极其显著,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增产2.66~1.89倍,比当地种源增产2.45~0.34倍,增产效果极大。苗期生长反映出种子效应。造林后3a生长,种子效应消失,生长好坏趋于稳定,与8a后的生长里紧密相关,故可在此时进行早期选择。为各试点地区发展柳杉造林选定了最优的1/4种源。这些种源大多产自福建、浙江和安徽3省。此带可能是柳杉原始分布中心,具备较多优良基因型,外围的种源大多较差。在北缘区苗期寒害程度与产地的...
关键词:
柳杉 种源试验 变异(遗传学) 选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信金
对营建在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的3片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木材品质和形质性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其中2005年年终对1979年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2007年年终对1981年和1982年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6年生和27年生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髓心偏心率性状在参试种源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树高、胸径、材积和髓心偏心率性状的遗传力为0.5左右,受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通过综合比较,选出福建杨梅岭、罗源西兰、江西庐山等优良种源13个,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2%,9.2%和27...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柳杉 遗传变异 种源选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赐鼎 谢伟伟 黄会发 汪乾 翁怀锋 黄飚 梁光红 张飞萍
以9个不同种源(国内的6个福建种源、2个浙江种源,1个日本种源)、69个无性系柳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状、木材质量、千粒质量和叶片形状,比较其生长特性并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69个无性系的柳杉的生长因子、千粒质量、材积质量、叶片形状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生长量、千粒质量和材质因子是影响柳杉群体生长量、种子质量及材质的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70.13%)。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75、12、15、68、1、7、4、10、3、64;聚类分析法可将不同种源柳杉聚为6个类群,其中,日本及国内的黄龙、溪口、来舟、腊洋种源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而国内的石垟、天目、水门及杨梅岭种源间则互相渗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玲 小林功 黑田尚宏 高瑞清
该文对日本人工林柳杉髓心方材进行系列高频真空干燥试验,掌握不同高频真空干燥条件下柳杉髓心方材的干燥特性并对干燥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杉髓心方材虽难干燥,但在高频真空干燥前对木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如蒸汽和过热蒸汽预处理、沿木材长度方向制作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切口等,可有效地提高干燥质量,尤其是可减少开裂的产生.
关键词:
高频真空干燥 髓心方材 预处理 切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积余 韦增健 丘小军
长期以来,油杉属树种,只开发利用而未人工造林,资源濒于枯竭。国内仅少数植物园引种作观察或观赏,国外也仅英、美、意等国零星引种于公园庭院,尚无系统的作为用材树种造林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57年开始油杉人工引种驯化试验,在完成广西油杉属物种资源调查和采种育苗试验基础上,对油杉属中的4个主要树种进行造林试验,至1989年止,已推广造林700ha,并总结了一整套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试验内容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全区设试验点8个,试验林80多公顷,进行了造林地选择、物种比较、密度、混交造林、抚育等试验,各试点的试验内容有所不同。1989年5月至9月对各点的试验林及推广林进行了全面...
关键词:
油杉属 造林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豁然 郑勇奇 臧道群 张荣贵 吴新盛
蓝桉、直干蓝桉和双肋蓝桉3个亚种的地理种源试验的4a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亚种之间生长速率的差异不显著,各亚种内的不同地理种源之间,在生长速率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在亚种水平上,蓝桉的材积生长速率高于双肋蓝桉和直干蓝桉。蓝桉和双肋蓝桉的最佳种源及用作对照的云南早期引种的蓝桉在生长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新引种的直干蓝桉最佳种源与当地采种的直干蓝桉在材积生长上亦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蓝桉 直干蓝桉 双肋蓝桉 地理种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红敏 林成杰 沈海燕 王晓艳 林祖建 张珠河 梁光红
茉莉酸信号通路在柳杉响应柳杉毛虫取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评价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柳杉幼苗抗虫性的诱导性能,对1年生柳杉幼苗喷施3种浓度(0.001、0.01、0.1 mmol·L~(-1))的MeJA,分别于处理4、8、12、24、48 h后采集柳杉针叶,测定其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次生物质(单宁、黄酮和总酚)质量分数和防御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柳杉毛虫对3种处理柳杉幼苗的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不同浓度外源MeJA处理后,柳杉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单宁、黄酮和总酚质量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升高;柳杉毛虫的食物利用率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外源MeJA可抑制2种营养物质、促进3种植物次生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强植株的抗虫性,为柳杉的抗虫性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为今后挖掘外源MeJA调控柳杉的抗性基因奠定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峰 朱云峰 刘亮 杨淑贞 葛晓峰 甘其兴 叶建仁 蒋平
柳杉瘿瘤病是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上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通过形态学、致病性试验,以及结合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柳杉瘿瘤病病原是拟隐孢壳属真菌Cryptosporiopsis s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卓文 朱昌乐 潘建瑞 刘建南 叶正环
柳杉花粉囊为纵向开裂,雄球花在雨季对花粉具有保护功能,雌雄球花和花粉都对风媒传播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花粉的散发、传播、沉降和空间分布,出现规律性变化,并受降水、气温、风力和大气湿度的综合影响。针对花粉散发特性,提出了经营种子园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柳杉 种子园 花粉 管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洪谔 童再康
一、引言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长江以南各省都有成片的人工林。由于林分内外部的综合环境因子的差异,林分生长的好坏有很大差异。不同遗传型的造林对比试验,只能测得试验群体的平均值,它是在试验环境下的表型
关键词:
柳杉 群体生长 环境因子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利斌 李晓储 张定瑶 陆兴安 汪企明
从落羽杉原产地美国6个州引进19个落羽杉(包括4个池杉)种源,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河南鸡公山落羽杉(CK1)和池杉(CK2)为对照,于1993年3月在江苏东海进行种源试验造林。在苗期和幼林期测定基础上,对13 a种源试验林生长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存在显著变异,其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2.91%、23.51%和48.51%,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1、0.65和0.60。在同一区域,既有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也有生长表现较差的种源,种源生长变异未见明显的地理趋势。落羽杉种源苗期(1 a)与13 a生长没有相关性,3 a开始与13 a生长相关性显著。落羽杉种源早期选择的合适年龄为3—5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孙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关键词:
杉木 种源试验 长期选择 遗传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翁启杰 郑海水 杨曾奖 李克正 谢火寿
斑皮桉地理种源生长试验*翁启杰郑海水杨曾奖李克正谢火寿关键词斑皮桉、地理种源、生长表现斑皮桉(EucalyptusmaculataHookf.)天然林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从维多利亚38°S至昆士兰25°S,从沿海向内陆延伸75~380km范围内。它适...
关键词:
斑皮桉,地理种源,生长表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云
滇刺枣地理种源试验初探汪云关键词滇刺枣,地理种源,发芽试验滇刺枣(ZizyphusmauritianaLam.)系鼠李科落叶乔木,是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紫胶虫种之一——信德胶虫(KerriasindicaMahd.)的主要寄主。随着信德胶虫在我国...
关键词:
滇刺枣,地理种源,发芽试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国会 温国胜 田海涛 张利阳 李佳 黄浩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景观树种。目前,瘿瘤病成为引起柳杉衰退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在调查了天目山不同海拔高度柳杉瘿瘤病害的基础上,测定了对照柳杉和有瘤柳杉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海拔的升高,天目山柳杉的树龄逐渐增大,瘿瘤病对柳杉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片相对含水率的影响度逐渐增大,对光合参数以及蒸腾速率的影响则呈减小的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对照柳杉的各项生理参数逐渐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柳杉自身的老龄化也是影响天目山柳杉健康进而导致种群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