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5)
- 2023(3995)
- 2022(3444)
- 2021(3105)
- 2020(2568)
- 2019(5544)
- 2018(5638)
- 2017(9782)
- 2016(5733)
- 2015(6473)
- 2014(6669)
- 2013(6124)
- 2012(5697)
- 2011(5203)
- 2010(5205)
- 2009(4835)
- 2008(4633)
- 2007(4320)
- 2006(3770)
- 2005(3420)
- 学科
- 管理(17786)
- 济(16793)
- 经济(16766)
- 业(11618)
- 企(9893)
- 企业(9893)
- 环境(8969)
- 学(8099)
- 方法(5618)
- 划(5580)
- 制(5437)
- 体(5389)
- 中国(5300)
- 农(5243)
- 财(5216)
- 数学(4392)
- 理论(4377)
- 数学方法(4296)
- 地方(4248)
- 规划(4065)
- 环境规划(3938)
- 业经(3877)
- 和(3837)
- 银(3589)
- 银行(3559)
- 融(3495)
- 金融(3488)
- 资源(3461)
- 行(3456)
- 教育(3345)
- 机构
- 学院(80560)
- 大学(79686)
- 研究(32458)
- 管理(25853)
- 济(25820)
- 经济(25022)
- 科学(23567)
- 中国(23516)
- 理学(21654)
- 理学院(21363)
- 管理学(20798)
- 管理学院(20671)
- 农(20208)
- 京(18372)
- 所(18290)
- 研究所(17042)
- 业大(16075)
- 农业(15965)
- 中心(14252)
- 江(13922)
- 院(13077)
- 财(12905)
- 省(12317)
- 技术(12109)
- 北京(11516)
- 室(11271)
- 范(11013)
- 师范(10748)
- 州(10667)
- 研究院(10634)
- 基金
- 项目(57837)
- 科学(42915)
- 研究(39199)
- 基金(39151)
- 家(37203)
- 国家(36913)
- 科学基金(29164)
- 省(24157)
- 社会(22349)
- 社会科(20969)
- 社会科学(20962)
- 划(20705)
- 基金项目(20409)
- 自然(19948)
- 自然科(19391)
- 自然科学(19381)
- 自然科学基金(18996)
- 教育(17497)
- 资助(16102)
- 编号(15471)
- 重点(13969)
- 成果(13065)
- 计划(12919)
- 发(12791)
- 科技(12452)
- 课题(12268)
- 科研(11705)
- 创(11642)
- 部(11463)
- 体(11195)
共检索到124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洪谔 童再康
一、引言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长江以南各省都有成片的人工林。由于林分内外部的综合环境因子的差异,林分生长的好坏有很大差异。不同遗传型的造林对比试验,只能测得试验群体的平均值,它是在试验环境下的表型
关键词:
柳杉 群体生长 环境因子影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萍 郑前剑 赵明水 汤定钦
建立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CAPS反应优化体系是进行柳杉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前提。通过对影响柳杉CAPS遗传标记反应体系结果主要因子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柳杉CAPS扩增反应体系:含有2.0μL 10×Buffer,0.08 mmol.L-1dNTPs,200 mg.L-1铸型DNA,1.5 mmol.L-1MgCl2,0.1μmol.L-1引物和41.675 nkatTaqDNA聚合酶的20μL反应液。扩增程序是94℃预变性5 min,然后94℃变性40 s,58℃退火40 s,72℃延伸80 s,共35个循环,然后在72℃延伸5 min。PCR产物10.0μL,加入2.0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钰淮 王瑞辉 刘凯利 张斌 李雪惠 胡佳怡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探究最适间伐强度和间伐间隔期。【方法】以8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间伐株数强度设置4个处理(CK:对照、T1:20%、T2:30%、T3:40%),连续6年观测不同处理下柳杉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结果】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柳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T3> CK,差异显著(P T2> T1> 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T2> T1> CK,T3、T2与CK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树高年生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随间伐强度增大柳杉林分较大径阶株数比例增加;间伐能提高柳杉乔木层的平均生产力,但降低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间伐能够丰富柳杉林下植被多样性,间伐后前3年和后3年,4种处理样地林下植物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均为T3> T2> T1> CK;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柳杉胸径和单株材积年生长量、乔木层平均生产力、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川西柳杉人工林的生长,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能够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这些作用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关键词:
柳杉 抚育间伐 生物量 生产力 林下植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钰淮 王瑞辉 刘凯利 张斌 李雪惠 胡佳怡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探究最适间伐强度和间伐间隔期。【方法】以8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间伐株数强度设置4个处理(CK:对照、T1:20%、T2:30%、T3:40%),连续6年观测不同处理下柳杉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结果】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柳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T3> CK,差异显著(P T2> T1> 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T2> T1> CK,T3、T2与CK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树高年生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随间伐强度增大柳杉林分较大径阶株数比例增加;间伐能提高柳杉乔木层的平均生产力,但降低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间伐能够丰富柳杉林下植被多样性,间伐后前3年和后3年,4种处理样地林下植物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均为T3> T2> T1> CK;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柳杉胸径和单株材积年生长量、乔木层平均生产力、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川西柳杉人工林的生长,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能够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这些作用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关键词:
柳杉 抚育间伐 生物量 生产力 林下植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兰 谭伟 柴宗政
选取平坝大坡林场的5个龄组21个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R软件的forestSAS软件包,通过树种组成、胸径分布、树高分布、林分密度和林木分布格局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并评价其林分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树种组成单一,林木优势度不明显,林分垂直结构简单,林木太密集使之可利用空间小,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均匀;大坡林场柳杉林分空间结构异质性弱,林分结构多样性低,林分不稳定.
关键词:
柳杉 林分结构 空间结构异质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文霞 朱波 刘锐 陈实 周玉平 陈放
以四川彭州为典型案例,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土壤剖面分析方法,对栽植5、10、17、22和26年的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林的生物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但与林龄并不呈线性相关.柳杉林的碳储量变化与林木生物量的增长趋势完全一致,5、10、17、22和26年柳杉林的碳储量分别为19.8、67.58、5.8、162和275 t/hm2.林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随年份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0~10 cm>10~30 cm>30~50 cm>50~70 cm,但集中分布于50 cm以内.土壤有机碳表聚系数随林龄增长而减小,从5...
关键词:
人工柳杉林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碳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永宏 张芸毓 王丹 于佳禾 汪嘉霖
【目的】深入认知树轮-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的相对贡献率及边际效应,以提升树轮在树轮生态学、树轮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庐山地区日本柳杉树轮宽度资料和庐山气象站气象资料,采用树轮气候学方法研制树轮宽度年表,基于相关分析方法初步识别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进而利用增强回归树分析方法揭示了庐山日本柳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对贡献及边际效应。【结果】正向影响庐山日本柳杉径向生长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当年1-3月平均最低气温(20.66%)、上年2-11月相对湿度(15.4%)、当年2-3月平均水汽压(9.47%),负向影响庐山日本柳杉径向生长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上年11月日照时数(20.81%)、上年5月最大日降水量(20.54%)、当年7月平均气温(13.11%);树轮-气候之间的关系在阈值范围之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阈值范围外则不具有线性关系。【结论】庐山日本柳杉径向生长受多种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任一要素的影响均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均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在分析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响应及进行树轮气候重建时,对边际效应问题应予以重视,以增强树轮-气候间关系的可信度及气候重建的可靠性。
关键词:
庐山 日本柳杉 增强回归树 边际效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晨 张俊红 张苗 许雯婷 楼雄珍 童再康
【目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外植体丛芽分化能力强而芽伸长不足。为探索分段培养过程中的柳杉不定芽诱导与增殖、伸长培养及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建立柳杉分段培养的高效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20年生柳杉优良无性系的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段培养的组培体系。柳杉外植体分段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包括丛生芽诱导、伸长、生根及移栽等步骤。【结果】(1)在3种基本培养基(MS、DCR和WPM)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6-苄氨基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及水解酪蛋白(CH),3个柳杉无性系均能诱导出不定芽,但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以WPM+1.00 mg·L-16-BA+0.10 mg·L-1IBA中不定芽诱导率(100%)和增殖系数(9.13)最高。(2)高质量浓度激素培养基与低质量浓度激素培养基交替分段培养方式对柳杉无性系进行继代增殖培养,效果良好,有效枝条增长率可达到456.87%。(3)柳杉无性系离体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DCR+0.10 mg·L-1 IBA,且3个无性系生根率最高可达100%。(4)生根的无菌苗移栽至V(泥炭)∶V(蛭石)=1:1的混合基质,经过15-20 d炼苗,成活率高达96.70%,繁殖潜能达3 865株·母株-1·a-1。【结论】柳杉分段培养的组培模式极大提高了柳杉组培再生效率,有助于柳杉优良品种的工业化育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玖金 林宏贵 周鑫 尤花 李云 张健
为研究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在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个不同坡位(海拔分别为1 088 m,987 m和830 m)的柳杉人工林设置样地(分别为样地Ⅰ,样地Ⅱ和样地Ⅲ)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3.46×104只·m-2,隶属于5门13纲94类,其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均以样地Ⅲ最高,分别为6.53×104只·m-2和66类,以样地Ⅰ最低,分别为1.35×104只·m-2和38类,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呈现出随坡位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从垂直分布来看,各土层土壤动物密度均随着坡位的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志明 苏声欣 钟智昕 唐盛林 林谦佑
柳杉人工林于24年生时,经不同带宽之行列疏伐处理后,疏伐带栽植扁柏、红桧、台湾杉、香杉4种林木,历经21 a后,目前之成活率,不同带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树种间成活率差异显著,以台湾杉最高59%,香杉最低31%。而其胸径和树高之生长,不同疏伐带间部分树种之胸径、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树种间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极显著。保留带之柳杉胸径、树高之生长明显大于对照区,而材积现存量则对照区仍大于疏伐区。在定期平均生长方面,胸径生长在疏伐13 a后,疏伐效果已减缓;而材积生长则在疏伐7 a后即明显超越对照区。行列疏伐保留带之留存木,在疏伐后6 a间,有较严重之风害,因此建议未来进行疏伐时,留存带应该扩大宽度...
关键词:
柳杉 行列疏伐 复层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邹翠翠 俞飞 沈卫东 张珊珊 王俊龙 张汝民 侯平
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柳杉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酸雨和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均降低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凋落物酸雨浸提液处理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差异显著(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赐鼎 谢伟伟 黄会发 汪乾 翁怀锋 黄飚 梁光红 张飞萍
以9个不同种源(国内的6个福建种源、2个浙江种源,1个日本种源)、69个无性系柳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状、木材质量、千粒质量和叶片形状,比较其生长特性并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69个无性系的柳杉的生长因子、千粒质量、材积质量、叶片形状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生长量、千粒质量和材质因子是影响柳杉群体生长量、种子质量及材质的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70.13%)。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75、12、15、68、1、7、4、10、3、64;聚类分析法可将不同种源柳杉聚为6个类群,其中,日本及国内的黄龙、溪口、来舟、腊洋种源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而国内的石垟、天目、水门及杨梅岭种源间则互相渗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峰 朱云峰 刘亮 杨淑贞 葛晓峰 甘其兴 叶建仁 蒋平
柳杉瘿瘤病是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上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通过形态学、致病性试验,以及结合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柳杉瘿瘤病病原是拟隐孢壳属真菌Cryptosporiopsis s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洪谔 李晓储
用柳杉全分布区24个地理种源的种子在浙江和江苏两省的4个地点进行试验,观测了多年度的生长、发育和寒害等多个性状,持续最长的直到造林后第8年。数据经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源生长差异极其显著,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增产2.66~1.89倍,比当地种源增产2.45~0.34倍,增产效果极大。苗期生长反映出种子效应。造林后3a生长,种子效应消失,生长好坏趋于稳定,与8a后的生长里紧密相关,故可在此时进行早期选择。为各试点地区发展柳杉造林选定了最优的1/4种源。这些种源大多产自福建、浙江和安徽3省。此带可能是柳杉原始分布中心,具备较多优良基因型,外围的种源大多较差。在北缘区苗期寒害程度与产地的...
关键词:
柳杉 种源试验 变异(遗传学) 选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卓文 朱昌乐 潘建瑞 刘建南 叶正环
柳杉花粉囊为纵向开裂,雄球花在雨季对花粉具有保护功能,雌雄球花和花粉都对风媒传播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花粉的散发、传播、沉降和空间分布,出现规律性变化,并受降水、气温、风力和大气湿度的综合影响。针对花粉散发特性,提出了经营种子园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柳杉 种子园 花粉 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