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9)
2023(4235)
2022(3781)
2021(3405)
2020(3107)
2019(6980)
2018(6808)
2017(11930)
2016(7316)
2015(8076)
2014(8347)
2013(8052)
2012(7646)
2011(6978)
2010(6909)
2009(6285)
2008(6309)
2007(5809)
2006(5084)
2005(4591)
作者
(25593)
(21350)
(21230)
(20203)
(13648)
(10658)
(9739)
(8643)
(8273)
(7787)
(7485)
(7365)
(7199)
(7115)
(7093)
(6879)
(6603)
(6257)
(6251)
(6095)
(5793)
(5534)
(5361)
(5046)
(4962)
(4955)
(4933)
(4812)
(4621)
(4584)
学科
(22124)
经济(22100)
管理(15920)
(14815)
(12155)
企业(12155)
方法(9223)
(9088)
数学(7602)
数学方法(7378)
中国(6960)
(6906)
地方(5572)
业经(5569)
理论(5368)
(5313)
(4832)
(4659)
农业(4646)
环境(4192)
(3988)
银行(3949)
(3774)
技术(3660)
教育(3649)
(3594)
金融(3592)
(3431)
财务(3402)
财务管理(3392)
机构
学院(101396)
大学(100864)
研究(43202)
科学(33144)
管理(32726)
(30630)
中国(30360)
经济(29582)
(29370)
理学(27397)
理学院(26963)
管理学(26095)
管理学院(25943)
(25795)
研究所(24132)
(23975)
农业(23481)
业大(22844)
中心(18694)
(17073)
(17058)
(16671)
技术(16005)
北京(15588)
(14880)
农业大学(14793)
(14380)
(14162)
师范(14079)
科学院(13827)
基金
项目(73110)
科学(52785)
研究(47065)
基金(47059)
(46020)
国家(45619)
科学基金(35036)
(31950)
(27461)
自然(25432)
自然科(24779)
自然科学(24763)
基金项目(24600)
社会(24426)
自然科学基金(24293)
社会科(22914)
社会科学(22904)
教育(21835)
资助(20453)
编号(18744)
科技(18579)
计划(18105)
重点(17985)
(16211)
成果(15839)
课题(15594)
(14738)
科研(14686)
(14152)
创新(13890)
期刊
(35258)
经济(35258)
学报(28050)
研究(26066)
(25643)
中国(24114)
科学(21649)
大学(18740)
学学(17817)
农业(17589)
教育(14671)
管理(11644)
(10842)
(10537)
技术(10067)
林业(8579)
业大(8290)
科技(7047)
(6520)
农业大学(6516)
(6472)
金融(6472)
图书(5818)
业经(5700)
统计(5548)
资源(5488)
职业(4994)
经济研究(4990)
(4939)
自然(4882)
共检索到154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赐鼎   谢伟伟   黄会发   汪乾   翁怀锋   黄飚   梁光红   张飞萍  
以9个不同种源(国内的6个福建种源、2个浙江种源,1个日本种源)、69个无性系柳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状、木材质量、千粒质量和叶片形状,比较其生长特性并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69个无性系的柳杉的生长因子、千粒质量、材积质量、叶片形状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生长量、千粒质量和材质因子是影响柳杉群体生长量、种子质量及材质的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70.13%)。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75、12、15、68、1、7、4、10、3、64;聚类分析法可将不同种源柳杉聚为6个类群,其中,日本及国内的黄龙、溪口、来舟、腊洋种源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而国内的石垟、天目、水门及杨梅岭种源间则互相渗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有清   赵林峰   伍威   陈敏   高建亮  
【目的】考察了红心杉无性系生长(树高、胸径)和形质(冠幅、枝盘数、坐生密度)性状,为红心杉优质用材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红心杉试验林50个无性系为原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性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重复力估算,利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不同无性系间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为2.06%~13.88%。胸径与树高,胸径与冠幅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枝盘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形质性状间差异不显著。各性状的重复力为0.144 6~0.505 4,除了枝盘数外,都受中等的遗传控制。各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74~0.638。聚类分析可将50个无性系分为3类,其中,类群Ⅲ的生长性状最佳,类群Ⅰ的形质性状最优。针对不同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发现综合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为19H30>19H38>19H25;生长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为19H25>19H42>19H30;形质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为19H47>19H16>19H38。【结论】5年生红心杉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性状受到中等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且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红心杉无性系19H25、19H30在综合性状和生长性状排序都位列前三,可考虑作为优良无性系在当地推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玲  罗建  
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 Cheng et L.K.Fu)是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 Dietr.)常绿高大乔木,为西藏高原亚高山暗针叶林主要、特有的建群树种之一[1-2]。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的林芝、米林、波密等地,并向西分布至朗县、错那、洛扎、隆子、工布江达。林芝云杉是云杉属中木材品质系数最高的树种[3],生长迅速,寿命持久,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能长成罕见的巨树,胸径可达2.5 m,最大树高可达73 m,单株立木材积达到5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洪谔  李晓储  
用柳杉全分布区24个地理种源的种子在浙江和江苏两省的4个地点进行试验,观测了多年度的生长、发育和寒害等多个性状,持续最长的直到造林后第8年。数据经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源生长差异极其显著,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增产2.66~1.89倍,比当地种源增产2.45~0.34倍,增产效果极大。苗期生长反映出种子效应。造林后3a生长,种子效应消失,生长好坏趋于稳定,与8a后的生长里紧密相关,故可在此时进行早期选择。为各试点地区发展柳杉造林选定了最优的1/4种源。这些种源大多产自福建、浙江和安徽3省。此带可能是柳杉原始分布中心,具备较多优良基因型,外围的种源大多较差。在北缘区苗期寒害程度与产地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兵兵  姚小华  张成才  邵慰忠  杨雨晨  刘林秀  
【目的】探究薄壳山核桃成分组成、含量差异及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为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50个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酚类物质含量、核果质量、核果高、核果径、仁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之间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含油率均处于70.09%~79.99%之间,其中JD25、JD13、JD6、JH3、JD23、XS3、JD27和JD28含油率均值较大。(2)油脂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脂肪酸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JH1、JD21、XS3、JD27和XS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无性系。(3)各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0.38%,最为稳定;总黄酮与缩合单宁变异系数为51.22%和49.88%,属高度变异。(4)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50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XS12、XS1、JD23、XS3、JH1、XS8、JD30和JD29排名靠前。【结论】综合含油率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排名考虑,分别选择各自排名前3和两者共有的无性系,即JD23、XS3、XS12、XS1、JD25、JD13和JD6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和优良无性系进行培育与选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蓉  
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对2个试点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地理种源进行研究评价,并同经营目的和造林区的条件,评选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选择的优良种源现实增益显著,入选的4个优良笋用种源,主要性状平均现实增益达1.19%~32.46%;入选的4个优良材用种源,主要性状平均现实增益为4.11%~39.74%。表6参1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进  祝晨辰  欧阳磊  施季森  
【目的】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开展柳杉的组织快繁技术研究,为柳杉优良无性系的增殖扩繁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柳杉不同无性系无菌苗的嫩茎为外植体,采用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的L9(3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6个柳杉无性系植株的芽增殖能力和3个柳杉无性系植株的生根能力进行比较。【结果】6个柳杉无性系均能形成丛生芽,但不同无性系的芽增殖能力有很大差异。精1#无性系不定芽增殖系数最高,为5.00;011#,3#和70#无性系的芽苗颜色翠绿、健壮,芽增殖水平也较高;而59#和68#无性系的芽增殖系数为3.10和3.28,芽增殖效果较低,生长状况较差。对6个无性系芽增殖系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葛朝红  赵爽  师树新  李伟明  周永萍  高倩  
旨在探讨不同种源辣木在北方种植的适应性,为辣木在北方优良种源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5个种源的辣木为试材,采用实地调查、人工霜箱控温等方法,对其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和抗寒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5个种源的辣木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种源中H种源的株高最低,为267. 57 cm,但其冠幅、地径和分枝数均最高,分别为137. 57 cm、5. 01 cm和50. 33;在产量性状中,不同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产量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H> K> F> S> J,H> F> K> S> J,H> F> S> K> J。其中,H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 22,0. 93,1. 76 kg/m~2,产量最低的为J种源;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结冰点在-1. 60~-4. 37℃,过冷却点在-3. 42~-5. 63℃,其中H种源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为最低,其抗寒性最好。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H> K> S> G> J。因此,H种源可作为在北方地区培育和推广的潜在良种遗传资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吴坤明  吴菊英  白嘉雨  
本文对细叶桉10个地理种源5年生6个性状的观测资料,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细叶楼各性状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且受中至较强的遗传影响。性状间存在较强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从综合遗传值分析得出,昆士兰种源优于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种源,尤以13443(Kenney River)和13544(Gladstone)QLD种源为最好。用综合遗传值,计算了种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该树种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寿烨   王兵   牛香   宋希强   许庭毓   王以惠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杉木细根呼吸及其形态、化学性状的差异,增进对根系呼吸与其他根系特征之间联系的理解。[方法]:以江西大岗山杉木种源同质园的10个种源为对象,对杉木细根呼吸及其形态、化学性状的种源间差异以及各指标间的关联性开展了研究。[结果]:杉木细根呼吸、细根形态性状和化学性状的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0.42%、18.82%~22.88%、7.84%~19.73%。不同种源杉木细根呼吸存在显著差异(p<0.05),浙江开化种源细根呼吸速率最大(7.97±1.08 nmol·g-1·s-1),重庆永川种源最小(1.63±0.40 nmol·g-1·s-1);不同种源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化学性状也呈显著差异(p<0.05),福建建瓯种源具有最大的比根长(579.17±17.11 cm·g-1)、根比表面积(139.97±10.18 cm2·g-1);浙江开化种源具有最大的根C含量(458.12±5.40 g·kg-1)、N含量(10.58±0.02 g·kg-1)、N:P(17.85±0.29);江西分宜本地种源具有最大的根组织密度(0.62±0.12 g·cm-3)、以及最小的根N含量(6.38±0.11 g·kg-1)、C:P(481.39±8.94)、N:P(10.64±0.41)。对杉木细根呼吸及其形态、化学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分析表明,细根呼吸与根系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的相关性较小。[结论]:不同地理种源杉木细根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存在差异,细根呼吸与根形态性状的关联较小,主要与根N含量关系密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兴堂  夏德安  曾凡锁  姚盛智  商永亮  张桂芹  王元兴  张同伟  詹亚光  
【目的】选育适生于帽儿山、带岭、露水河试验地及毗邻地区的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水曲柳种源。【方法】以帽儿山、带岭与露水河等试点的20个水曲柳种源为材料,对其14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调查并进行单点、多点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然后用Eberhart&Russell联合回归分析法的回归系数bi对20个水曲柳种源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用趋势面对水曲柳的地理变异进行分析。【结果】1)水曲柳树高、胸径和材积在种源间、地点间、种源和地点交互作用间差异均极显著;其中露水河试点树高较大的种源依次为海林(7.55 m)、带岭(7.34 m)、露水河(7.05 m),胸径较大的种源依次为海林(6.13 cm)、露水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如萍  晏姝  郑会全  王润辉  胡德活  梁龙  
【目的】对乐昌含笑种源和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调查,探析乐昌含笑的生长变异规律,为优良品系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同一造林点15年生乐昌含笑种源和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和分析胸径、树高、冠幅、主干通直度、枝叶浓密度、叶片大小等生长和形质指标,解析种源和家系性状变异特征,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选择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种源和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变异幅度较大,均以5 m≤树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国强  林志华  董迎辉  柴雪良  陆荣茂  刘保忠  
为了培育文蛤新品种,开展了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山东野生群体和江苏野生群体)的自繁和互交实验,获得了2个自繁群体和2个互交群体,运用方差分析对4个群体子一代的浮游幼虫和稚贝(1~12月龄)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实验组的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胚胎发育和浮游幼虫生长无明显差异;2个月龄内稚贝各实验组生长发育差异不明显;3-12月龄稚贝生长性状主要表现为S♀×J♂>S♀×S♂>J♀×S♂>J♀×J♂,其中前3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第四组合差异显著;互交组的杂种优势率范围在6%~168%。杂种优势在不同性状表现不同,活体重的杂种优势高于壳长、壳高和壳厚;同时各性状指标受季节性温度变化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余元华  金其祥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贺州、容县、上犹和乐昌4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阳  毕泉鑫  句娇  于丹  范思琪  陈梦圆  崔艺凡  傅光辉  王利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