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7)
- 2023(8329)
- 2022(7555)
- 2021(7249)
- 2020(6035)
- 2019(14172)
- 2018(14278)
- 2017(27900)
- 2016(15186)
- 2015(17121)
- 2014(17137)
- 2013(16966)
- 2012(15344)
- 2011(13736)
- 2010(13455)
- 2009(12061)
- 2008(11489)
- 2007(9691)
- 2006(8304)
- 2005(6955)
- 学科
- 济(58127)
- 经济(58063)
- 管理(43400)
- 业(40862)
- 企(34711)
- 企业(34711)
- 方法(29450)
- 数学(25500)
- 数学方法(25220)
- 农(14777)
- 中国(13951)
- 财(13733)
- 学(13346)
- 业经(12867)
- 地方(12018)
- 理论(10412)
- 和(10160)
- 贸(9941)
- 贸易(9937)
- 农业(9933)
- 易(9631)
- 技术(9600)
- 环境(9471)
- 务(9187)
- 财务(9130)
- 财务管理(9116)
- 制(8888)
- 企业财务(8636)
- 教育(8589)
- 划(8362)
- 机构
- 大学(211344)
- 学院(209188)
- 管理(88878)
- 济(78484)
- 理学(78174)
- 理学院(77347)
- 经济(76666)
- 管理学(76047)
- 管理学院(75687)
- 研究(66423)
- 中国(47213)
- 京(44935)
- 科学(43250)
- 财(34094)
- 业大(32729)
- 所(32654)
- 农(31679)
- 研究所(30197)
- 中心(29793)
- 财经(28364)
- 北京(28305)
- 江(28181)
- 范(27824)
- 师范(27595)
- 经(25843)
- 农业(24864)
- 院(24488)
- 州(23695)
- 师范大学(22473)
- 商学(22410)
- 基金
- 项目(151685)
- 科学(118794)
- 研究(111313)
- 基金(109617)
- 家(94951)
- 国家(94163)
- 科学基金(81327)
- 社会(67946)
- 社会科(64295)
- 社会科学(64277)
- 基金项目(59585)
- 省(59379)
- 自然(54317)
- 自然科(53013)
- 自然科学(53003)
- 自然科学基金(52028)
- 教育(50655)
- 划(49998)
- 编号(46282)
- 资助(44990)
- 成果(36810)
- 重点(33169)
- 部(33018)
- 创(31598)
- 发(31594)
- 课题(30973)
- 创新(29328)
- 科研(29151)
- 项目编号(28879)
- 大学(28359)
共检索到286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宝善 吕陆军 杨仓东 罗秀文 刘建军
柳尖胸沫蝉是柳树的重要害虫,严重时可致大树枯死.1年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后开始孵化.若虫有5龄.6至7月间成虫羽出,卵多产在新梢内.药剂防治,若虫期防治效果最好.3龄前(5月末),喷布2.5%敌杀死乳油1:96000倍等药液,可获得显著防效.
关键词:
柳尖胸沫蝉 生活史 化学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吕若清 徐天森
竹尖胸沫蝉是竹子小枝、嫩梢上的重要害虫。在浙江省一年1代,以卵于枯死嫩枝中越冬,4月中旬卵孵化,若虫期4月中旬到6月中旬,成虫期6月上旬到11月中旬。若虫隐蔽于泡沫团中危害,成虫羽化后迁移到竹子梢部补充营养,9月中旬迁回到竹子下部及小径竹上交尾、产卵。用编号为9103号的农药,每竹竹腔注射0.3ml,效果100%。
关键词:
竹尖胸沫蝉 生物学特性 防治 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映平
朴平刺巢沫蝉HindoloidessparsutaJacobi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邵武,寄主不详。生物学尚无详细报道。作者在山西太谷小叶朴树CeltissinensisPers.上发现其密度很大。1990—1992年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寄主专一为小叶朴。一年发生一代,以老龄若虫在当年生枝上结钙质巢越冬。4月上旬,小叶朴发芽开花期,越冬若虫出蛰。成虫羽化期从4月中旬到5月。成虫雌雄比为1:1.08。每雌虫平均产卵量为80粒。卵产在小叶朴果实表面,成单列横排,一块有2-14粒,以8—10粒者为多,一果有1—4块;单粒卵为靴形。卵期约30天,孵化率82.8%。若虫共5龄,各龄历期分别为18天、20天、30...
关键词:
朴平刺巢沫蝉,生物学特性,结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芬 木仁 李国栋 喻佩 李静 崔宝禄 吕立堂
以被假眼小绿叶蝉侵染0、12、24 h的都匀毛尖本地种茶树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试验材料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正离子模式下鉴定出1094个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差异倍数筛选出0 h与12 h处理有2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 6个差异代谢物的含量上调,14个下调;0 h与24 h处理之间有4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6个上调,15个下调;12 h与24 h处理有5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5个上调,14个下调。0 h与12 h处理有2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其中芥子酸注释到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与木质素形成有关;0 h与24 h处理有6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其中6,9,12,15十八碳四烯酸乙酯注释到亚麻酸代谢通路,没食子儿茶素注释到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乙醛注释到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推测苯乙醛会对周围的假眼小绿叶蝉造成其行为或生理的影响,而苯丙氨酸经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酶催化合成木质素和类黄酮等;12 h与24 h处理有9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9条通路中,马钱苷酸注释到单萜生物合成通路中,相比侵染12 h处理,24 h处理的马钱苷酸含量上调,表明茶树被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可能通过释放萜类物质来抵御害虫。以上结果表明,木质素、萜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茶树抵御小绿叶蝉的侵害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芬 木仁 李国栋 喻佩 李静 崔宝禄 吕立堂
以被假眼小绿叶蝉侵染0、12、24 h的都匀毛尖本地种茶树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试验材料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正离子模式下鉴定出1094个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差异倍数筛选出0 h与12 h处理有2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 6个差异代谢物的含量上调,14个下调;0 h与24 h处理之间有4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6个上调,15个下调;12 h与24 h处理有5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5个上调,14个下调。0 h与12 h处理有2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其中芥子酸注释到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与木质素形成有关;0 h与24 h处理有6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其中6,9,12,15十八碳四烯酸乙酯注释到亚麻酸代谢通路,没食子儿茶素注释到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乙醛注释到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推测苯乙醛会对周围的假眼小绿叶蝉造成其行为或生理的影响,而苯丙氨酸经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酶催化合成木质素和类黄酮等;12 h与24 h处理有9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9条通路中,马钱苷酸注释到单萜生物合成通路中,相比侵染12 h处理,24 h处理的马钱苷酸含量上调,表明茶树被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可能通过释放萜类物质来抵御害虫。以上结果表明,木质素、萜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茶树抵御小绿叶蝉的侵害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子忠 曹巍 李建达
记述为害柳属Salix的宽突叶蝉亚属Liocratus Dubovsky(半翅目:叶蝉科:片角叶蝉亚科)1新种,柳宽突叶蝉Idiocerus(Liocrtus)salicis sp.nov.。描述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绘制主要特征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友 廖国会 何崇军
2008~2009年,在贵阳市海拔1100 m地区进行了水稻赤斑禾沫蝉的发生规律调查和8种农药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消长出现明显的单峰型,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防治适期应在8月上旬;筛选出3%啶虫眯乳油2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00倍液等5种药剂的防效较高,药后1 d,防效为97.18%~100.00%;药后3 d,防效为95.86%~100.00%;药后7 d,防效为85.34%~97.12%;药后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天森 王浩杰 徐企尧 华正媛 林长春
竹蝉在浙江省为 6a1代 ,若虫于地下吸食竹子鞭、根的汁液 ,以卵在竹上枯枝中和各龄若虫在土下越冬。成虫发生在 6月底、7月初到 9月上中旬 ,刺吸竹、树枝汁液为补充营养 ,有扑灯、鸣叫习性 ;7~ 8月在竹上已死 2~ 3年的枯竹枝上产卵 ,每产卵孔中有卵 12~ 2 1粒 ,卵于下年 7月上旬孵化。若虫 5龄 ,生活于土下 5~ 4 0 cm深的竹鞭两侧 ,每穴 1虫 ,虫穴与地面有垂直的通气孔 ;若虫性好斗 ,两虫相遇 ,常争斗致伤或致死。天敌较多 ,重要的有竹蝉卵旋小蜂 ,3 8.3 %~ 4 1.4 %的产卵孔中发现有旋小蜂的幼蜂 ,1头幼蜂可食竹蝉卵 2~ 4粒。竹蝉履甲取食若虫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润刚 张雅林 袁锋 魏永平
研究了蟪蛄(为重新研究)(Platypleurakaempferi(Fabricius)),蚱蝉(Cryptotympanaatrata(Fabricius))和东北山蝉(LeptopsaltaadmirabilisKato)3种蝉的染色体。结果表明,3种蝉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XO。蝉科的减数分裂过程类似于角蝉科、沫蝉科和叶蝉科,与蜡蝉科显著不同的是其减数分裂前期无弥散期。蝉科已知核型的种类较少,其核型特征较为保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玲 鹿振友
该文研究了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发生I型断裂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应力强度因子的情况.借助美国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计算出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并通过GRAFTOOL软件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画出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强度因子分布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海侠 聂品
Fish thymus is phylogenetically the first welldeveloped lymphoepithelial structure for most fish species. It supplies microenvironment for T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defense mechanism.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sh thymus research was review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思政 黄桔 宋吉皂 宣立锋 王方晓
本文阐述了世界笠扁蜡蝉属分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从笠扁蜡蝉属的多型现象入手讨论了这个类群特异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同翅目 扁蜡蝉科 笠扁蜡蝉属 昆虫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姬兰柱 杨金宽 邵玉华
柳牡蛎蚧的研究姬兰柱,杨金宽,邵玉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关键词柳牡蛎蚧,杨树,生物生态学,综合防治柳牡蛎蚧(LepidosaphessalicinaBorchs.同翅目:盾蚧科)广泛分布于“三北”杨树防护林区。该蚧通过刺吸...
关键词:
柳牡蛎蚧,杨树,生物生态学,综合防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正学 龙见坤 陈祥盛
为了解我国颖蜡蝉科29属123种昆虫的区系分布情况,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原因,依据中国颖蜡蝉科地理分布数据,研究其区系组成特点,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颖蜡蝉科昆虫属级、种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区所占比例最高(属级占96.55%,种级占91.8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南区和华中区分布为主(属级分别占89.65%和68.96%,种级分别占54.47%和49.59%).此外,聚类分析显示华南区和华中区物种相似性最高,区间联系最为密切,推测这两个区为我国现生颖蜡蝉科昆虫分化中心和汇集中心.中国颖蜡蝉科区系起源和演化的基础主要归因于地质构造,而我国现生颖蜡蝉科目前的分布格局则主要受植被分布、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诸如第四纪冰期活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