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4)
- 2023(10193)
- 2022(9180)
- 2021(8655)
- 2020(7329)
- 2019(16961)
- 2018(16922)
- 2017(32635)
- 2016(18061)
- 2015(20365)
- 2014(20234)
- 2013(20157)
- 2012(18494)
- 2011(16591)
- 2010(16398)
- 2009(14870)
- 2008(14355)
- 2007(12344)
- 2006(10656)
- 2005(9155)
- 学科
- 济(67822)
- 经济(67741)
- 管理(49863)
- 业(46323)
- 企(39166)
- 企业(39166)
- 方法(33501)
- 数学(28933)
- 数学方法(28550)
- 学(17887)
- 农(17114)
- 中国(16723)
- 财(16443)
- 业经(14841)
- 地方(13798)
- 理论(11978)
- 贸(11648)
- 贸易(11643)
- 和(11564)
- 农业(11534)
- 易(11245)
- 制(10965)
- 技术(10877)
- 环境(10716)
- 务(10587)
- 财务(10529)
- 财务管理(10510)
- 企业财务(9887)
- 教育(9712)
- 划(9475)
- 机构
- 大学(255760)
- 学院(252037)
- 管理(99553)
- 济(92027)
- 经济(89838)
- 研究(87161)
- 理学(86819)
- 理学院(85817)
- 管理学(84012)
- 管理学院(83606)
- 中国(61733)
- 科学(59357)
- 京(55648)
- 农(47948)
- 所(45464)
- 业大(44211)
- 研究所(42030)
- 财(40504)
- 中心(38429)
- 农业(38198)
- 江(35863)
- 北京(35180)
- 财经(33030)
- 范(32959)
- 师范(32541)
- 院(32103)
- 经(30076)
- 州(29508)
- 技术(28623)
- 省(26598)
- 基金
- 项目(181576)
- 科学(139803)
- 基金(130160)
- 研究(126728)
- 家(116190)
- 国家(115251)
- 科学基金(96991)
- 社会(75920)
- 省(71877)
- 社会科(71707)
- 社会科学(71684)
- 基金项目(69808)
- 自然(66954)
- 自然科(65333)
- 自然科学(65310)
- 自然科学基金(64119)
- 划(61097)
- 教育(57482)
- 资助(54527)
- 编号(51127)
- 成果(41136)
- 重点(40813)
- 部(38644)
- 发(38084)
- 创(37550)
- 科研(35691)
- 计划(35614)
- 课题(35488)
- 创新(35039)
- 大学(33141)
共检索到358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拥军 施兆鹏
为探求茶叶香气提取的最佳方法及条件 ,对 4种树脂进行了对比试验 ,筛选出 XAD- 2树脂作为柱吸附法的吸附剂 .采用 GC和 GC- MS对柱吸附法和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 (SDE法 )制备的香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SDE法与柱吸附法得到的香精油总量分别为 87.93,2 6 .6 2 ,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含氮化合物等的含量 ,SDE法是柱吸附法的 3.7,4.0 ,3.0 ,4.5和 5 .2倍 .SDE法可得到大量的吡咯、吡嗪类化合物 .SDE法在香气提取过程中产生一些化合物的合成与降解反应 ,而柱吸附法的次生反应较少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采用顶空吸附法 (HAS法 )和茶汤过柱吸附法 (TL A法 )分析了绿茶提取液的香气 .结果表明 ,HAS法提取的香气在感官上与茶叶香气较一致 .通过 GC检测 ,两种方法提取香精油的组分差异较大 ,在检测时间内相同的香气组分只有 5 4.17%,TL A法未检测到芳樟醇的氧化物和异构产物 ,但检测到一些别的物质 .
关键词:
顶空吸附 茶汤过柱吸附 绿茶 香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为克服 SDE法分析茶叶香气成分的局限性 ,采用顶空吸附法对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 .结果表明 ,速溶绿茶香气在加工过程中逐步损失 ,其中提取工艺和浓缩工艺损失较严重 ,但不同香气类型和组分的损失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干燥工艺后香气组分数的损失较总量损失严重
关键词:
顶空吸附 速溶绿茶 香气 加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正强 韩鲁佳 阎巧娟 刘向阳
对树脂吸附法提取黄芪皂甙进行了研究 ,通过试验确定了树脂吸附法提取黄芪皂甙的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综合考虑黄芪皂甙粗品得率和皂甙含量 ,用体积分数为 60的乙醇提取 ,树脂柱长度为55cm ,体积分数为 80的乙醇洗脱时效果比较好
关键词:
黄芪皂甙 提取 树脂吸附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戚丽 吴慧平 宛晓春 张正竹
从茶鲜叶中提取糖苷类物质,用茶叶粗酶水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性酶解产物。结果表明:顺-3-己烯醇、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和苯乙醇是水解后挥发性苷元的主要成分,且挥发性苷元含量远高于相应的游离态香气;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当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为0.5~2.5μL.mL-1时,其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香叶醇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5μL.mL-1;当茶叶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质量浓度为5~25 mg.mL-1时,其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波 曹文涛
为建立一种适合药物高通量筛选的快速提取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采用弱极性AB-8和中等极性ADS-17大孔吸附树脂从细菌发酵液吸附小分子代谢产物,并用50%乙醇溶液将吸附的小分子化合物洗脱下来,干燥后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备用;应用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作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筛选的靶标,MUNANA作为底物,测定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活性。优化了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条件,底物500倍稀释、病毒用量1μLp、H 6.0为最佳反应条件。证实了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纯化的微生物发酵液中小分子化合物粗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与直接使用发酵液及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提取法比较,用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道平 甘秀海 梁志远 杨小生
为探讨2种提取方法快速分析定性茶叶香气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利用2种提取方法共从茶叶中鉴别出74个化合物,其中固相微萃取法得到了41个化合物,而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了39个化合物,但共有的化合物为8个。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其香气特征成分主要集中在固相微萃取法所富集部分;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但采用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SPME-GC/MS法已能够完成对呈香物质的判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分别对同时蒸馏萃取法 (SDE法 )、顶空吸附法 (HSA法 )和减压蒸馏萃取法 (VDE法 )提取绿茶香气后茶汤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香气提取方法不同程度地影响绿茶和速溶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 ,其中 SDE法和 HSA法的影响较大 ,SDE法引起儿茶素异构和降解 ,HSA法影响可溶性单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但 VDE法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较小 .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 :经 SDE法提取香气后的茶汤已完全没有原茶的滋味 ,其次是 HSA法 ,而 VDE法提取香气后的茶汤尚有茶的滋味 .
关键词:
茶叶香气 提取方法 生化成分 感官审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彦明 陈隆升 张震 陈永忠 彭邵锋
#N/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边金霖 董迹芬 林杰 朱全武 骆耀平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了钾肥施用对茶鲜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处理(CK1)相比,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大,茶鲜叶异戊烯二磷酸类中的芳樟醇含量明显增加,施用100(A1处理)、200(A2处理)、400(A3处理)kg.hm-2氯化钾(K2O≥60%)分别增加50.34%、61.72%和81.03%,且相互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CK1相比,A2、A3处理的苯甲醇含量分别增加24.61%、48.60%,β-苯乙醇含量分别增加30.67%、43.25%;钾肥施用后,脂肪酸类中具有青草气味的庚醛含量降低,而具有花香气味的壬醛、辛醇含量增加;施用不同种类钾肥对香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涛 高丽萍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因鲜叶破碎强烈、供氧充足、发酵迅速, 使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受抑, 加之缺乏干燥过程, 影响了香气的形成与转化, 从而表现出香气总量及Ow uor指数低, 香气前体残留量高。后熟处理虽然使悬浮发酵红茶低沸点香气和香气总量下降, 却明显提高了Ow uor 指数, 改善了香气感官品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雷明婧 朱健 王平 张伟丽
粘土矿物作为良好的天然吸附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多数粘土矿物含有杂质,存在理化构造缺陷,这些限制了其吸附性能的发挥,柱撑改性能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柱撑粘土矿物的制备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着手,系统综述了柱撑粘土矿物的制备工艺、制备机理和柱撑粘土矿物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吸附条件、吸附机制,为粘土矿物的应用与研究提供较为详尽的资料。
关键词:
粘土矿物 无机柱撑改性 吸附性能 污染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雨顺 刘仲华 黄建安 王坤波 刘硕谦 张盛
为克服有毒溶济萃取法和金属离子沉淀法分离儿茶素和咖啡因造成环境污染和操作有安全隐患等缺陷,以粗品茶多酚为原料,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制备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良好,通过梯度洗脱,可对儿茶素和咖啡因进行分离,并能制得不同规格的儿茶素产品和粗品咖啡因,其中高 EGCg 含量(66.95%)的高纯儿茶素产品 GTC-90 制率达 46.47%,咖啡因低于 0.5%.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 制备 儿茶素 咖啡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敏 韦柳花 刘初生 杨春 赖兆荣 覃榆茏 张颖彬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对修仁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从香气组分的角度评价修仁茶的适制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春、夏、秋3季的修仁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绿茶和红茶的香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不同季节加工的修仁绿茶中,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香气物质种类都是55种,且3个季节绿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比较相似,都是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是为45.83%、37.75%和42.39%;春茶和秋茶的主导香气成分以花香型的醇类物质为主,分别占各自主导香气成分64.50%、57.10%,夏茶的主导香气成分种类最多。不同
关键词:
修仁茶 香气成分 GC-MS分析 季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