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0)
2023(12650)
2022(11013)
2021(10284)
2020(8457)
2019(19541)
2018(19529)
2017(37360)
2016(20518)
2015(23121)
2014(23300)
2013(23029)
2012(21438)
2011(19451)
2010(19582)
2009(17749)
2008(17129)
2007(15066)
2006(13373)
2005(11962)
作者
(60590)
(50011)
(49752)
(47013)
(31998)
(23951)
(22583)
(19764)
(19093)
(17977)
(17143)
(16951)
(15999)
(15897)
(15438)
(15376)
(14883)
(14865)
(14280)
(14256)
(12504)
(12488)
(12073)
(11402)
(11247)
(11238)
(11224)
(11098)
(10186)
(9878)
学科
(86132)
经济(86049)
管理(55942)
(53963)
(43182)
企业(43182)
方法(34029)
数学(28852)
数学方法(28546)
中国(25760)
(23982)
地方(23765)
业经(20235)
(18681)
(17935)
农业(16424)
(14851)
贸易(14838)
(14396)
(14295)
(14047)
环境(13975)
(13788)
金融(13786)
技术(13784)
理论(13771)
(13679)
银行(13635)
(13158)
(13078)
机构
大学(289736)
学院(289443)
管理(113447)
(111585)
经济(108972)
研究(101321)
理学(97349)
理学院(96197)
管理学(94593)
管理学院(94075)
中国(74877)
科学(64237)
(63700)
(52023)
(50088)
(49125)
研究所(47241)
中心(45030)
业大(44391)
(43089)
北京(40888)
(40500)
师范(40127)
财经(39728)
农业(38234)
(37062)
(36031)
(35830)
师范大学(32335)
经济学(31824)
基金
项目(196732)
科学(153320)
研究(145406)
基金(139618)
(121666)
国家(120569)
科学基金(102605)
社会(88948)
社会科(84112)
社会科学(84091)
(78222)
基金项目(74642)
自然(66595)
教育(65961)
(65634)
自然科(64983)
自然科学(64968)
自然科学基金(63771)
编号(60446)
资助(57426)
成果(49531)
(45868)
重点(44006)
(42311)
课题(42236)
(40676)
创新(37843)
科研(37269)
项目编号(36876)
发展(36497)
期刊
(129890)
经济(129890)
研究(88290)
中国(59257)
学报(46902)
(46145)
科学(43453)
管理(42495)
教育(37089)
(35530)
大学(35180)
学学(32908)
农业(32697)
(26298)
金融(26298)
技术(25508)
业经(23074)
经济研究(19900)
财经(18660)
图书(17327)
问题(16805)
(16298)
(15768)
科技(14991)
理论(14806)
技术经济(13836)
实践(13749)
(13749)
现代(13469)
商业(13152)
共检索到435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花  贾玉山  罗于洋  于强  朝鲁孟其其格  
柠条种子害虫是影响柠条种子产量与质量的瓶颈性问题。为了掌握柠条种子害虫消长规律与柠条种子发育进程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对害虫进行综合治理,并得出以下结果:(1)柠条种子发育受害虫影响严重。(2)平均每1000粒种子因虫害损失掉的重量是3.12g;害粒重约占种子总重量的13.23%;(3)3种种子害虫紧密的配合柠条有限的生长发育期,完成其自身生长发育,危害柠条种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于洋  李青丰  金花  
为了了解和掌握柠条种子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于2003年采用田间与室内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柠条产区种子害虫防治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建立了中间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等3种柠条上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Liao))、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tschulsky)、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等3种种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  彭振英  陈高  王莹莹  张斌  毕玉平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文哲  
本文以浙江专业市场的发展为样本,把专业市场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来考察,通过对交易方式的制度创新所面临的背景、技术因素及降低交易费用途径的分析,揭示了专业市场生成的原因;并通过对专业市场各基本生长点的剖析,阐明了专业市场生成发育的规律。最后,对如何发展专业市场提出了建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伟  林新春  洪平  沈洪杰  吴海波  胡超宗  
对苦竹Pleioblastusamarus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月12日至5月20日,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 21%。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初期15d,日生长量1~3cm;上升期10d,日生长量7~20cm;盛期20d,日生长量可达45cm;末期5d,日生长量迅速下降,直至停止。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增长,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在昼夜24h出现3次生长高峰。图3表4参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夏先全  姚革  石万成  
初步查明四川烟草大田生长期有害虫75种,分属昆虫纲7目25科70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1目3科5种。并观察研究了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烟蛀茎蛾(Phthorimaea helopa Lower)、烟草夜蛾(Heliothis assulea Guenee)、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entalis Burmeistr)等重要害虫的发生特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范黎明  董学会  蒋钟怀  
对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几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高油一号的棕榈酸(Plalmitic acid)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普通玉米9292B 则有明显峰谷变化,9292B 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油酸(Oleic acid)变化二者均呈上升趋势且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Linoleic acid)的变化趋势均为发育初期下降,成熟期回升,高油一号的含量显著高于9292B;硬脂酸(Stearic acid)为少量脂肪酸,变化波动较大,二者均为上升趋势,9292B 的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的含量也较低,二者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倪娜  柳学周  徐永江  赵明  曲建忠  
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发生变化,表现出与性腺发育协同一致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GSI和HSI值与CF值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SI值的变化与水温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1个小高峰,翌年2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德辉  葛长荣  李强  
酪蝇、腐食酪螨、赤颈椰虫甲、白腹皮蠹、丝光绿蝇5种害虫是目前宣威火腿仓库中的主要害虫,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记述和分析,并提出宣威火腿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为火腿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亚飞  汪学德  郑永战  梅鸿献  魏安池  刘艳阳  
【目的】研究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及组分的变化规律,明确生长环境对种子蛋白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为芝麻蛋白质育种及芝麻蛋白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豫芝11号芝麻品种,在周口,驻马店和南阳试验点同期播种,于盛花期一次性标记5 000朵同一天开放的花朵,在芝麻授粉第10天开始取样,此后每5 d取样一次至芝麻成熟。测定种子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芝麻种子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授粉后35 d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随后处于稳定;周口试验点粗蛋白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鸿鹏  彭彦  刘果  李慧  高丽琼  詹妮  谢耀坚  
【目的】研究印加果种子中脂肪酸物质的累积规律,对印加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物质进行解析,为印加果种植区域推广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成年印加果植株的18、36、54、72和90 DAF种子,利用液氮微量提取印加果种子的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印加果种子整个发育过程主要分离鉴定出56种物质,其中包括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80.13%),7种酯类化合物(2.70%),24种烷烃类化合物(12.40%),7种苯环类化合物(3.96%)以及4种其他化合物(0.81%)。脂肪酸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随着成熟度增加,脂肪酸总含量逐渐从53.60%、76.30%、76.78%、96.43%增加至97.54%。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呈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印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物质逐渐由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相比其他油料植物具有成熟期短、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推测可能与其高效的光合速率相关。因此,印加果作为一种强需光性的食用油料植物,适宜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部分区域进行种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华  温冬梅  阎雄飞  陆鹏飞  宗世祥  骆有庆  
【目的】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体色变化规律及不同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以便进行虫害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栎黄枯叶蛾2种色型幼虫的体色变化规律及其取食量、体质量、存活率、消化系数、蛹质量、产卵量、孵化率等生长发育特性。【结果】栎黄枯叶蛾幼虫3龄前一直为黄色,4龄幼虫后出现白色型和黄色型的分化,但不存在幼虫性二型现象。白色型幼虫体色一直保持白色;黄色型幼虫每次蜕皮后变为白色,34d内逐渐变为黄色,蜕皮进入7龄后全为黄色,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展茗  李万九  张秀如  
运用发育追踪法,统计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叶枝发生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只有主茎上第4节及其以上节位的叶芽才能发育成有效叶枝,且叶枝成铃数与其着生节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枝经打顶后,叶枝铃主要以伏桃为主。在1~4个叶枝范围内,叶枝数与全株成铃数呈显著间接正相关关系,当达到3个叶枝时,单株成铃数达到了本试验条件下增产显著所要求的铃数。但叶枝数超过一定限度后,全株成铃数会减少。随着果枝始节的提高,叶枝铃贡献率增加,第9节及其以上节位现蕾的棉株,其单株成铃数明显比低节位现蕾棉株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蒋钟怀  宋同明  王树安  
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籽粒发育过程中还原糖、非还原糖和脂肪的积累动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类、脂肪的积累动态基本相同,只是数量不同。脂肪数量的差异在籽粒发育的中后期达极显著水平。糖类与脂肪的积累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757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蕾  王永  云兴福  
对野生蔬菜———地笋生育规律及产品(根状茎)的营养成分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地笋根状茎萌发的最低10 cm地温为3.5℃;出苗期的最适10 cm地温范围为3.5~11.0℃;幼苗期的最适10 cm地温范围为11.0~26.2℃;根据植株生长动态,可将其生育时期划分为出苗期(24 d)、幼苗期(40 d)、成株期(或为植株快速生长期)(50 d)、根状茎膨大期(50 d)和植株衰老期(30 d);系统观测了地笋植株的植物学性状;测定了地笋根状茎的营养成分含量;用其直立茎和匍匐茎进行扦插繁殖,成活率均为1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