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6)
2023(10604)
2022(9523)
2021(9192)
2020(7912)
2019(18415)
2018(18575)
2017(36257)
2016(19728)
2015(22393)
2014(22534)
2013(22083)
2012(20002)
2011(17818)
2010(17914)
2009(16381)
2008(15723)
2007(13566)
2006(11641)
2005(10035)
作者
(57019)
(47097)
(46789)
(44632)
(30085)
(22649)
(21255)
(18748)
(18015)
(16837)
(16246)
(15720)
(14879)
(14845)
(14497)
(14371)
(14096)
(14040)
(13431)
(13378)
(11815)
(11540)
(11408)
(10769)
(10550)
(10452)
(10445)
(10413)
(9456)
(9240)
学科
(77120)
经济(77034)
管理(55952)
(52962)
(45272)
企业(45272)
方法(40635)
数学(35712)
数学方法(35051)
(19390)
(18273)
中国(18156)
(18153)
业经(16591)
理论(14657)
地方(14561)
(13129)
贸易(13121)
农业(12876)
(12739)
(12704)
(12411)
(12151)
财务(12077)
财务管理(12052)
技术(11887)
环境(11572)
企业财务(11383)
(10739)
(10575)
机构
大学(275725)
学院(274720)
管理(113921)
(102928)
经济(100523)
理学(99588)
理学院(98521)
管理学(96429)
管理学院(95953)
研究(87026)
中国(63999)
(59310)
科学(57422)
(45327)
业大(43939)
(43768)
(43716)
研究所(40257)
中心(39555)
(38748)
北京(37763)
财经(37074)
(35758)
师范(35428)
农业(33788)
(33672)
(32599)
(32049)
技术(29888)
经济学(29286)
基金
项目(194877)
科学(152058)
基金(140238)
研究(140179)
(122677)
国家(121707)
科学基金(104660)
社会(85025)
社会科(80505)
社会科学(80479)
(76709)
基金项目(74960)
自然(70993)
自然科(69328)
自然科学(69312)
自然科学基金(68031)
教育(65058)
(64594)
资助(59455)
编号(57940)
成果(45801)
重点(43279)
(42009)
(40125)
(39949)
课题(39519)
科研(37783)
创新(37146)
大学(36276)
教育部(35867)
期刊
(108733)
经济(108733)
研究(76252)
中国(47595)
学报(45049)
科学(41753)
管理(40728)
(38506)
大学(34251)
(33407)
学学(32296)
教育(31246)
农业(26999)
技术(25897)
(19901)
金融(19901)
业经(19201)
财经(16973)
经济研究(16821)
图书(15416)
科技(14633)
(14270)
林业(14243)
(14032)
技术经济(14023)
问题(14013)
理论(13882)
实践(13005)
(13005)
(12759)
共检索到385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函  张宇清  吴斌  丁国栋  
采用人工插植的方法,模拟了3种不同配置的柠条灌木矮林,对其剖面风场以及输沙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行配置防风效能较低,2行和3行配置防风效能较高;且随着风速的增大,3种配置的防风效能存在不同趋势,1行矮林维持在10%以下,2行矮林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趋势,3行矮林稳定在较高水平。从输沙率来看,2行和3行配置也优于1行;1行矮林在其背风面7h(h为树高)内都能减少风蚀,而2行和3行矮林在其背风面10h处都能有效减少输沙率,防控风蚀。灌木矮林能有效增加粗糙度,在林带后的粗糙度呈递减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晓东  程致力  区柏森  俞学曾  
1 研究方法 按照一般野外采用的防风固沙林结构,设计出9种实验模型(表1)。模型是用直径4cm、高4cm的塑料极针和直径3.5mm的铅丝制成。林带模型高16cm,枝下高4cm;灌木片林高4cm,模型缩比为1:5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斌  河合英二  北原曜  
该文针对沙漠油田开发中钻井平台所遇到的风沙危害状况,对4种透风系数、3类(12种)机械沙障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模拟.从中可以看出:①机械沙障是一种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可广泛地用于沙漠地区油田开发中;②在石油钻井平台周围,以防风为主的条件下可以使用A类沙障,如既考虑防风而又防止积沙时(在石油钻井平台周围,考虑工人施工时防风效果,而又防止积沙埋没石油钻井平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B类或C类沙障;③所选沙障的具体透风系数可根据防护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因害设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德鹏  刘永兵  徐伟  臧润国  
通过对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三种人工植被 (梨园、林带、片林 )不同部位的风速、积沙量及其积沙形态特征进行观测与分析 ,比较了不同人工植被防风效益与阻沙效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迎风面 1~ 1 0H范围内片林的防风效能最大 ,为 2 2 % ;在林内距迎风面 1~ 7H范围内梨园防风效能最大 ,为 6 8.8% ;在背风面 1~ 2 0H范围内林带防风效能最大 ,为 32 % .植被阻沙量大小次序为 :梨园 >片林 >林带 .在植被的作用下 ,积沙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帅  丁国栋  高广磊  孙桂丽  赵媛媛  于明含  丛智杰  包岩峰  
【目的】研究硬质地HDPE网沙障防风效能。【方法】按照1:10的比例制作不同高度(1、2和3 cm)、不同边长(10、15和20 cm)、不同孔隙度(0.5和0.6)的硬质地HDPE网沙障模型,通过布设测点模拟出不同配置模式下沙障网格纵截面流场图及风速稳定后沙障网格内水平流场图,并运用地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空间自相关分析中18种不同配置模式的沙障有16种符合高斯模型,2种符合球状模型,且所有模型R2均高于0.97,空间相关度小于25%,变程大于测点间距,表明不同沙障网格都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测点间距合理。气流在通过沙障时可顺畅的从沙障孔隙中穿过,不会造成气流的抬升加速作用,因此障后近地表及沙障上方的风速均低于相同高度处的对照风速。硬质地HDPE沙障防风效能在本研究设置的变量梯度范围内与高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边长和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高度和孔隙度对防风效能的影响较大。【结论】硬质地HDPE材料性质稳定,不会产生塑性变形,抗老化能力强,且防风效果较好,应用前景较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晓宏  高永  虞毅  李谦  王珊  吴昊  王红霞  赵鹏宇  
为了解新型材料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纤维(PLA)沙障防风效益,通过测定PLA沙障样地内不同高度风速,分别研究1 m×1 m、2 m×2 m、3 m×3 m规格PLA沙障防风效能、地表粗糙度与风速廓线特征,同时以相同坡位同种规格的传统半隐蔽式麦草沙障样地和流动沙丘为对照,对比研究了PLA沙障与传统麦草沙障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新型生物可降解PLA沙障防风效能显著大于麦草沙障,2种类型沙障最大差值可达10.3%,2种材料沙障不同规格防护效果为1 m×1 m规格较其他2种规格更好;2种材料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表现为PLA沙障>麦草沙障>流动沙丘,且均随规格增大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相同地形条件下,PLA沙障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智德  刘世海  许兆义  王连俊  沈宇鹏  朱清科  
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基本沿青藏公路南行抵至拉萨市,线路全长1140km。铁路沿线遭受轻度以上风力侵蚀的线路长约260km,风蚀严重影响着铁路的安全运营。以西藏安多县境内措那湖沿岸布设的以高立式沙障、石方格沙障、碎石压沙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风固沙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降低风速和输沙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风沙流活动前沿的高立式沙障具有显著的降低输沙率和风速的功效,和对照区相比,第1、2,第2、3排高立式沙障中间的输沙率分别降低了72.00%和99.30%;障后的风速降幅也较大,第1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35.54%~92.82%,第2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8.66%~9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超  余琦殷  王瑞霞  崔国发  
【目的】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辐射效益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其辐射效益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时空流动特征。【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流失量模型和沙尘空间传输模型,评估了2000-2019 年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的辐射效益变化情况。【结果】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沙尘沉降量由 2001 年的 3.22 × 10~8 t 逐渐减少至 2019 年的 1.99 × 10~7 t,2019 年沙尘沉降量仅为 2001 年的 6.18%;该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率稳步上升,由 2001 年的 55.65% 升至 2019 年的 74.83%,增长了 19.18%。不同辐射范围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如辐射范围等级为 ≤ 6 的区域(沙尘传输距离 < 508.5 km),沙尘沉降量由 2001 年的 2.03 × 10~7 t 逐渐减少至 2019 年的 4.25 × 10~6 t。近 20 年沙尘沉降减少量最大的 3 个行政区为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其沙尘沉降减少量分别为 5.45 × 10~6、4.49 × 10~6、4.06 × 10~6 t。以陕西省为例,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 年沙尘沉降量分别占该行政区近 20 年沙尘沉降总量的 11.38%、9.83%、5.33%、4.37%、2.96%、1.78%、1.24%;近 20 年沙尘沉降减少量超过 10~6 t 的行政区还包括湖北省、河北省、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别为3.62 × 10~6、2.70 × 10~6、2.55 × 10~6、2.31 × 10~6、1.77 × 10~6、1.14 × 10~6 t。受沙尘灾害影响较弱的行政区主要有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等 8 个行政区。【结论】该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不同行政区和不同辐射范围等级区域内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防风固沙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浩  刘晋浩  黄青青  赵可  
为了解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格状草沙障的防风固沙能力,通过测定沙障样地内不同高度风速,针对单个网格面积为1 m2的3种沙障,对沙障的防风效能、风速廓线特征和地表粗糙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沙障的防风效能显著大于正方形沙障。高度为0.2 m时,正方形沙障的防风效能比三角形和六边形沙障分别低12%和8%,高度为0.3 m时,分别低11%和10%。0.20.3 m高度范围内,三角形沙障和六边形沙障的防风效能差异不显著。风速小于6 m/s时,地表粗糙度随风速变化接近线性变化规律。裸露地表1 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天锡  陈章水  杨志敏  金永才  邢印华  
1986年开始,在辽宁省建平县国营黑水林场进行了杨树丰产林迫肥试验,目的是明确在当地条件下最佳的肥种配比和适宜的施肥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玉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徐洁  
风蚀是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农牧交错带面临的严峻问题。论文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例,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了当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通过空间插值获得了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范围及其获得效益的相对大小,确定了受益范围内的土地覆被、受益人口及GDP。研究结果显示:1)2010年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大部分发生在春季,其流动路径主要往功能区东部和东南部区域延伸;2)防风固沙受益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6%,主要位于功能区东部和南部地区;3)功能区受益的人口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75%,受益GDP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67%。未来可以根据受益区获得防风固沙效益的相对大小确定受益区不同区域横向生态付费金额,以补偿当地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投入,实现地区间公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洋洋  肖玉  谢高地  徐洁  
宁夏草地在区域防风固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微观尺度,针对区域尺度的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基于RWEQ模型,利用ArcGIS和ENVI,对2000—2015年间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化的估算。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宁夏草地年潜在风蚀总量为1028.30~7540.50万t,年实际风蚀总量为269.75~3318.71万t;②2000—2015年宁夏草地年防风固沙物质总量为729.80~4120.04万t,16年间共增加了124.13万t,平均单位面积年防风固沙物质量在0.33~1.77 kg/m2之间,空间分布呈现出"中高南北低"的特点;防风固沙保有率平均值为0.65~0.79;③草地防风固沙等级以"中等"和"较弱"为主,占总固沙量的47%~65%;"中等"及以上的草地面积波动增加,"弱"和"较弱"等级的草地面积减少;④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草地防风固沙量占总量的90%以上,北部灌区草地防风固沙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北部灌区和中部干旱区是未来风沙治理需更加关注的区域。本文揭示了宁夏草地防风固沙的时空格局,为未来区域风沙治理提供了参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领伟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保险公司风险处置机制是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紧要任务。其中,处置措施的衡量与相机抉择是处置的核心问题,成为监管机构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探讨了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的内涵,然后在梳理国内外风险处置成本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处置效益的概念,并虚拟了一产险公司进行模拟测算。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若茵  吴保生  
德泽水库是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水源工程。由于入库泥沙偏细及水沙运动规律复杂,导致汛期取水口含沙量或浊度偏高,因而对滇池水环境及瀑布公园和盘龙江水景观带来了较大影响。针对在取水口上游干、支流上修建拦沙坝以及新建分层取水口方案,采用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其对降低取水口含沙量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新建分层取水口能充分利用含沙量的分层特性,较大程度上提高汛期取水含沙量满足要求的时间,使表层取水浊度有47.0%~62.1%的时间达到小于17.1NTU的要求,其余时间取水浊度也较低,只有0%~7.6%的时间大于100NTU。修建拦沙坝能够促进泥沙在拦沙坝以上库区的淤积,降低中层即现有取水口的取水浊度,但降低后的浊度仍然偏高,达标时间占比仅为13.9%~18.5%,与建坝前接近。总体来看,新建分层取水口方案在提高取水含沙量满足要求的时间上较修建拦沙坝方案有明显优势,可作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取水防沙措施的首选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兆龙  
相传大禹治水来到大越的时候(今浙江绍兴),为了继续更好地治理洪水,决定在茅山召集各地诸侯计功封爵,并商讨今后治水的良策。于是就有了《左传·哀公七年》所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盛典。防风氏接到通知后,却没能及时与会,大禹心想:"如再不治他,洪水难以根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