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
2023(35)
2022(28)
2021(30)
2020(19)
2019(58)
2018(63)
2017(84)
2016(62)
2015(91)
2014(73)
2013(52)
2012(68)
2011(64)
2010(66)
2009(63)
2008(53)
2007(60)
2006(38)
2005(45)
作者
(344)
(339)
(318)
(308)
(230)
(153)
(152)
(148)
(136)
(122)
(120)
(116)
(113)
(109)
(109)
(107)
(105)
(97)
(94)
(93)
(93)
(91)
(90)
(87)
(82)
(82)
(80)
(77)
(77)
(75)
学科
(250)
(230)
(172)
(170)
(168)
防治(168)
及其(160)
虫害(145)
水产(110)
病虫(110)
病虫害(110)
生物(93)
动物(90)
动物学(66)
(64)
生物学(60)
(56)
经济(56)
(52)
各种(51)
(51)
微生(50)
微生物(50)
(46)
管理(45)
(44)
植物(44)
土壤(43)
(43)
微生物学(43)
机构
大学(1070)
学院(1069)
(775)
农业(656)
研究(652)
科学(649)
业大(507)
(503)
研究所(488)
(432)
农业大学(429)
实验(416)
实验室(406)
重点(384)
中国(382)
(352)
(342)
生物(289)
(275)
技术(275)
(259)
科学研究(246)
中心(241)
(239)
研究院(238)
科学院(235)
(232)
水产(219)
(206)
(186)
基金
项目(919)
(703)
国家(698)
基金(641)
科学(634)
科学基金(499)
自然(461)
自然科(451)
自然科学(450)
自然科学基金(444)
(443)
(372)
研究(365)
资助(362)
科技(358)
计划(338)
基金项目(321)
(303)
专项(292)
重点(276)
(246)
农业(241)
技术(231)
科研(230)
(203)
(187)
创新(183)
(156)
(155)
(153)
期刊
学报(760)
(671)
大学(515)
学学(514)
农业(473)
科学(452)
业大(345)
农业大学(312)
中国(255)
林业(171)
(166)
中国农业(151)
水产(149)
(129)
研究(129)
(127)
经济(127)
自然(122)
自然科(121)
自然科学(121)
渔业(116)
农林(109)
(109)
(100)
华中(86)
中农(85)
农学(81)
华北(81)
科技(77)
科技大(74)
共检索到1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男  王爱荣  王林美  许方国  刘向国  
将精制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用0.2mol.L-1KOH处理后,接种感染生长状态良好的柞蚕蛹卵巢初代培养细胞,调查其感染增殖规律。接种1h后,孢子的发芽率为53.8%,培养细胞的初期感染率为30%。接种24h后,可观察到裂殖体的数量急速增加,72h达最高峰。接种96h后可观察到短极丝孢子发芽后形成的空孢壳和二次感染体。接种5d后形成成熟孢子,每个细胞平均产100个孢子。在其生活史中,柞蚕微孢子虫呈双核或四偶核,并表现出孢子二型性,具有典型的Nosema属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林玲  陈克平  姚勤  高贵田  赵远  
目的研究柞蚕微孢子(Nosemaantheraeae)的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为柞蚕微孢子的分类和系统进化分析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依据。方法采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用DNAStar软件,用ClustalW的比对方法得到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结果得到柞蚕微孢子的核糖体小亚基rRNA(SSUrRNA),转录间隔区(ITS),5SrRNA的全长,得到核糖体大亚基rRNA(LSUrRNA)的部分序列。结论柞蚕微孢子的核糖体基因排列顺序为LSU-ITS1-SSU-ITS2-5S与Nosemabombycis相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排列方式。将微孢子SSUrR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生林  王学英  谢怀江  刘限  许方国  张忠泽  
利用重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ecombinant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rApNPV) ,研究了无包涵体重组病毒(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柞蚕幼虫体内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 :无包涵体的重组病毒能够在柞蚕幼虫体内正常繁殖并引起继发感染 ,经柞蚕幼虫繁殖的重组病毒粒子能够完成对柞蚕幼虫的再次创伤感染。重组病毒所携带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经柞蚕幼虫繁殖后仍能在柞蚕幼虫体内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量达到经培养细胞繁殖的重组病毒在柞蚕幼虫体内的表达水平 ,说明在利用杆状病毒批量表达外源蛋白时 ,可采用昆虫幼虫体内繁殖方法繁殖重组病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华涛  冯磊  张雪花  唐波  常晨  刘国阳  吴培培  陈丽  张道华  侯继波  
为建立在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逐级放大培养PK-15细胞和增殖PCV2技术。采用分批式培养方法,研究了PK-15细胞在微载体胰酶消化放大悬浮培养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增殖工艺。结果表明,5 g/L的微载体和高糖DMEM下,采用4.0×105cells/m L的初始接种密度及培养至第2天进行换液操作工艺可以获得最佳的PK-15细胞生长效能。胰酶消化转移将PK-15细胞从1 L反应器放大至3 L反应器,微载体上细胞贴附均匀、生长旺盛,培养3 d细胞密度可达34.3×105cells/m L。采用感染复数为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锋  李继莲  SCHMID-HEMPEL Paul  吴杰  彭文君  安建东  
采用SSUrRNA基因序列检测鉴定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26种1008只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结果表明:其中有16种210只被微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0.8%,白背熊蜂和西伯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红束熊蜂的感染率最低.内蒙古地区熊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最高,四川次之,甘肃与青海地区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低.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有熊蜂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发现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寄主上的Nosema thomsoni.这说明微孢子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很广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璩檾昇   浦仕奇   徐梅   方昱嘉   唐旭东   钱平  
【目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引发的微粒子病是影响蚕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为了揭示可变剪接(AS)基因在家蚕响应微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对其中肠内的AS事件进行分析。【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TM 4000测序平台,对健康家蚕(对照组)和被微孢子虫感染的家蚕中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MATS软件对样品中的AS事件与差异剪接基因(DSGs)进行鉴定,并对DSGs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在对照组和感染组中分别检测到5 346个和4 992个AS事件,两组的AS事件类型都以外显子跳跃(SE)事件为主,差异分析发现了25个显著的DSGs。GO富集分析表明,DSGs主要富集在21个条目,其中以细胞过程、物质代谢、结合、催化活性的基因数量较多;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DSGs富集数较多的是信号传导、免疫系统、多糖生物合成与降解、能量代谢等通路。【结论】家蚕中肠组织存在大量AS事件,在微孢子虫感染过程中存在25个DSGs,其功能涉及新陈代谢和细胞免疫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思懿   高旭泽   赵浩东   荆欣   刘小玉   冯佩林   宋宇轩   刘彩珍   陈大福   郭睿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探究nce-miR-15338调控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Stem-loop RT-PCR和Sanger测序验证nce-miR-15338的存在和表达。利用相关软件预测nce-miR-15338的靶基因并进行数据库注释。通过RT-qPCR检测nce-miR-15338及其候选靶基因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过程中的表达谱。【结果】nce-miR-1533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孢子中真实存在和表达;nce-miR-15338共靶向LCFAL 2和20s PS等16个基因;分别有16、7、8、3个靶基因可注释到Nr、Swiss-Prot、GO和KEGG数据库;相较于接种后1 d, nce-miR-15338的表达量在2 d极显著上调,在4、6、8 d均极显著下调;LCFAL 2的表达量在接种2、4、6、8 d后皆为极显著下调;20s PS在接种2、4、6、8 d的表达水平均为极显著下调。【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nce-miR-15338的真实存在和表达,并明确了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过程中nce-miR-15338及其候选靶基因LCFAL 2和20s PS的表达规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萧   荆欣   冯佩林   张艺琼   任亚萍   姚雨彤   黄枳腱   郭睿  
【目的】探明nce-miR-26675通过靶向调控蛋白转运体NcSec24基因的表达参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的过程,为其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联用RNAhybrid、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nce-miR-26675的靶基因,取交集作为靶基因集合。使用Blast工具将靶基因比对到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以获得相应的功能和通路注释。采用RT-qPCR检测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过程中nce-miR-26675和NcSec24的表达谱。利用Expasy网站上的相关软件预测和分析NcSec24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分别使用MEME和TBtools软件鉴定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NcSec24蛋白的保守基序和结构域。通过Mega 11.0软件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其他物种的NcSec24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并采用邻接法构建了基于NcSec24蛋白的系统进化树。【结果】nce-miR-26675靶向NcSec24等13个基因,其中,10个靶基因可注释到GO中的37个功能条目,6个基因注释KEGG中的23条KEGG通路。与接种后1 d相比,nce-miR-26675的表达量在接种后2 d显著上调(P<0.05),在接种后3、4 d显著下调(P<0.05),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NcSec24的表达量在接种后2、3、4 d均显著下调(P<0.05),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NcSec24的分子质量约为80.419 ku,等电点为5.60,分子式为C3671H5653N897O1067S31,平均亲水系数为-0.035; NcSec24不含典型信号肽,可同时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NcSec24含4个结构域(Sec23_trunk、Sec23_helical、zf-Sec23_Sec24和Sec23_BS)与5个保守基序(motif1、motif2、motif3、motif4和motif5);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家蚕微孢子虫、颗粒病微孢子虫、泰氏康罗汉孢虫的NcSec24聚为一支。【结论】nce-miR-26675通过靶向调控NcSec24的表达参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的过程。NcSec24是潜在的亲水性蛋白和胞内蛋白,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家蚕微孢子虫、颗粒病微孢子虫和泰氏康罗汉孢虫的NcSec24同源性较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生林  张涛  李群  王学英  
为研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侵染后病毒与宿主间的拮抗关系,测定ApNPV侵染后柞蚕蛹体内SOD、CAT和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pNPV侵染使柞蚕蛹体内SOD活性呈先下降再上升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48h和96h是酶活性变化的两个转折点,48h是酶活性差值低谷,雌、雄平均较对照低622U·mL-1;96h是酶活性差值高峰,雌、雄平均较对照高850.5U·mL-1。CAT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48h是酶活性变化的转折点,雌、雄平均较对照高309.5U·mL-1;72h后酶活性变化趋于平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少康  胡庆银  路贺然  
为探讨微孢子虫交叉感染对中蜂工蜂血淋巴蛋白的影响,用意蜂来源的微孢子虫经口侵染不同日龄的中蜂和意蜂工蜂,在(30±0.5)℃、60%-80%RH的温箱内,用蔗糖液隔离饲养8 d后,提取工蜂血淋巴,测量其蛋白含量,并对其进行了SDS-PAGE.结果表明:(1)感染微孢子虫的8日龄中蜂及意蜂工蜂的血淋巴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高;而11、14日龄中蜂工蜂血淋巴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低.(2)无论感染与否,8日龄中蜂工蜂血淋巴蛋白含量均比同龄意蜂工蜂的高.(3)SDS-PAGE图谱显示,微孢子虫感染主要造成一些蛋白量上的差异.其中47、38、35 ku蛋白可能是8日龄意蜂工蜂感染微孢子虫后出现的特征条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艾单寒  侯家昊  刘芳园  顾泽茂  胡瑞雪  
为了建立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实验以黑斑侧褶蛙脑组织为实验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大脑灰质,利用0.1% Ⅱ型胶原酶和胶原酶-分散酶进行消化,经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将获取的脑微血管段接种于鼠尾胶包被的培养瓶中,于28℃、5% CO_(2)条件下原代培养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对细胞进行鉴定,最后用四唑蓝比色法(MTT)测定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微血管段在体外培养1 d后开始贴壁生长,并逐渐扩大成团簇状,培养至7 d时,细胞呈“铺石路样”镶嵌式排列,表现为区域性单层生长;Ⅷ因子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胞质呈红色,表达为阳性,阳性细胞率达97%以上;MTT实验显示细胞在第3~5 d时,生长速度最快。本研究首次建立了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方法,为体外研究蛙类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也为相关药物的研发和筛选提供了细胞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肖圣燕  杨荣贵  高建华  高翔  朱峰  张永红  廖鹏飞  
为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差异,利用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的菜粉蝶,对其体内的微孢子虫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通过叶面添食的方法,先后将菜粉蝶微孢子虫(约1.21×108粒)分别添给2、3、4、5龄起蚕各160头食用,随后正常饲养至上蔟结茧、化蛹、羽化。检验死蚕、不结茧蚕、死笼茧及蛾子中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综合统计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各龄期家蚕的危害性和感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家蚕龄期的增加,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力逐渐降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浩  王元  房文红  周俊芳  胡文娟  
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间点的活性。结果发现,微孢子虫肌肉注射感染三疣梭子蟹后,蟹的肌纤维透明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并向白浊化转变。超微病理显示,注射感染176 h后,肌细胞内存在大量微孢子虫,感染蟹肌细胞出现核膜肿胀和线粒体双层膜破裂等病变,严重者肌纤维发生断裂、溶解,电镜下可见大量高电子密度的溶解灶。免疫相关酶活分析显示,微孢子虫感染后,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树戈  李宝华  夏泉  
水解桑蚕丝是蚕丝在浓度为6mol·L-1的盐酸、恒温110℃的条件下水解24h,使蚕丝完全水解为氨基酸。本试验采用微波处理水解柞蚕丝,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时间30min,功率中档,酸度1.5mol·L-1,恒温水解时间9~11h,恒温水解温度是100℃。实验中增加微波水解阶段,可大大缩短水解时间,而且产物水溶性好,稳定,放置1个月未见沉淀。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在2000~3000之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