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
- 2023(326)
- 2022(327)
- 2021(287)
- 2020(308)
- 2019(627)
- 2018(588)
- 2017(870)
- 2016(652)
- 2015(724)
- 2014(711)
- 2013(761)
- 2012(762)
- 2011(741)
- 2010(752)
- 2009(615)
- 2008(637)
- 2007(542)
- 2006(430)
- 2005(401)
- 学科
- 学(1167)
- 济(1025)
- 经济(1025)
- 贸(761)
- 贸易(761)
- 易(751)
- 管理(675)
- 业(624)
- 水产(596)
- 动物(589)
- 企(571)
- 企业(571)
- 出(558)
- 动物学(558)
- 口(541)
- 出口(540)
- 出口贸易(540)
- 概况(441)
- 进出(430)
- 进出口(430)
- 进出口贸易(430)
- 农(394)
- 麦(383)
- 方法(357)
- 业经(353)
- 虫(336)
- 小麦(335)
- 数学(321)
- 害(308)
- 数学方法(304)
- 机构
- 学院(8568)
- 大学(8296)
- 农(6013)
- 农业(5097)
- 研究(5089)
- 科学(4789)
- 所(3749)
- 研究所(3573)
- 业大(3541)
- 业(3195)
- 农业大学(2993)
- 室(2975)
- 中国(2906)
- 实验(2890)
- 省(2880)
- 实验室(2820)
- 重点(2650)
- 科学院(2312)
- 技术(2129)
- 中心(1959)
- 京(1934)
- 部(1902)
- 生物(1678)
- 农业科学(1668)
- 家(1588)
- 院(1566)
- 江(1550)
- 管理(1459)
- 工程(1448)
- 国家(1416)
共检索到14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义仁 秦玉艳 石生林 杨瑞生 刘延群 秦利
柞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是提高柞蚕茧质量和产量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近年来东北及华北地区春季常发生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拟在东北地区选育黄蚕血统的大型茧品种,以适应柞蚕生产的需要。以青6号为母本、方山黄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2代分离出的黄色及全茧量高的个体继代,经过高温、低温冲击及抗病性筛选试验,经6年12代杂交选育,于2003年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黄蚕血统新品种—"沈黄1号"。该品种秋季全茧量9.76g、茧层量1.29g、茧层率13.22%,单蛾产卵数春秋分别为310粒及295粒,实用孵化率98%,虫蛹统一生命率98.5%;全龄经过春、秋分别为52d及42d;小区及农村生产试验表明,...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杂交选育 沈黄1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淑文 杨立军 王天茂 朴基正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关键词:
柞蚕 新品种 大茧型品种 龙蚕1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健 刘萍 高保全 陈萍
2005年收集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三疣梭子蟹野生地理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体,评估有效群体含量,制定合理保种模式;在5%留种率下,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新品种培育。到2010年经过连续5个世代选育,形成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商品苗种进行对比测试。"黄选1号"收获时平均个体体重提高20.12%,成活率提高32.00%,全甲宽变异系数小于5%"黄选1号"新品种2010~2012年进行中试养殖200余hm2,养殖方法以"蟹、虾、贝、鱼"多品种生态养殖为主。结果显示,新品种收获时个体规格大、成活率高、整齐度好,平均单产提高30%;已推广到山东、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忠芬 王军 李德文 张太平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健 刘萍 何玉英 宋全山 牟乃海 王清印
中国对虾经过连续6代的群体选育,表现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良的经济性状。选育群体的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26.86%。抗逆性强,发病率不足10%,而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发病率在40%以上。对不同世代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1)同工酶:在13个基因位点中,MDH 2、GPI、MPI、PGM 2和PGM 3五个位点呈多态。PGM 3位点上的变异程度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减趋势,选育群体在MPI位点上发现c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其平均观察杂合度呈依次递减趋势。(2)RAPD:对5个世代进行了RAPD分析,各世代间多态性比例呈下降趋势,F6代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除F...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春华 王云 罗凡 王小萍 唐晓波 张厅 马伟伟 李刚 郑淑琴
茶树新品种—‘宜早一号’是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中经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品种性状突出,性状明显,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具有发芽特早,生长势强,叶色绿,叶片厚,持嫩性较强,芽肥大,年生长期长,其加工的的名优绿茶,具有条索紧细油润、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黄绿明亮等特点。
关键词:
选育 ‘宜早一号’ 茶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王树兵
科湘糯玉1号是用自选系HN01作母本,自选系HN0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经过品比、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测试,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籽粒皮薄,味道鲜美,营养和食味品质好,果穗外观品质好等优点。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选育 科湘糯玉1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何春林 童石平
科湘甜玉 1号是用自选系 HT0 1作母本 ,自选系 HT0 2作父本育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 ,经过品比、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测试 ,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籽粒皮薄、甜度高、味道鲜美、营养品质好 ,食味品质好等优点
关键词:
蔬果玉米 品种选育 科湘甜玉1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仁甫 曹彩云 周巧梅
冀谷17号是用冀谷9号作母本,安5498作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199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预审,1998年3月通过省决审,命名冀谷17号。
关键词:
夏谷 品种 冀谷17号 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左浦阳 邓大成
为选育西瓜良种 ,以新 80 45 2为母本 ,以日本引进的杂交一代品种、经多代自交分离而成的高世代自交系HF为父本进行杂交 ,于 1997年育成中熟、优质、多抗无籽西瓜新品种湘西瓜 14号 .该新品种全生育期 92 d左右 ,果实发育期 30~ 32 d,果皮绿色 ,覆有深绿色纹条带 ,果实高圆形 ,外形美观 ,果肉鲜红一致 ,肉质细嫩爽脆 ,汁多味甜 ,口感风味好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 %以上 ,边糖 10 % ;平均单瓜重 5~ 6 kg,产量可达 5 .2 5× 10 4kg/ hm2 .抗西瓜炭疽病和疫病
关键词:
无籽西瓜 湘西瓜14号 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涛 何茜 苏艳
‘普桉1号’是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为父本杂交和无性繁殖测定获得。该品种平均叶长19.2 cm,平均叶宽4.3 cm,在树皮、果实等形态特征方面与尾叶桉和细叶桉有较明显区别;年生长量略高于父母本,适合在华南大部分地区推广。
关键词:
桉树 普桉1号 新品种 杂交 无性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品种来源:宁夏枸杞单株选优。特征特性:生长快,发枝多,枝条节间长,叶片宽大肥厚,起始结果节位低,每节花果数多,果实圆柱形,鲜果纵径1.68cm、横径0.97cm,果肉厚度0.114cm,种子占鲜果重的5%;根茎粗5.40m、树高1.59m、树冠直径1.70m、发枝数210。按商业标准分级,测定结果:特级果占83.8%,甲级果占9.7%,乙级果占4.3%,丙级果仅占2.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江涛 朱延林 赵蓬晖 马永涛 晏增
豫刺饲1号为刺槐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复叶长,平均复叶长度60cm左右,最长可达72cm,复叶平均长度是一般刺槐的2~3倍。叶片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3.85%,超过一般刺槐39.66%,是良好的饲料型刺槐品种。
关键词:
豫刺饲1号 新品种 刺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建军 赵自成 苏雪辉 李喜林 卢孟柱
杨树新品种‘中成1号’,雌株,通过人工控制授粉选育而成,美洲黑杨F2代种内杂种,其母本为丹红杨,父本为南杨。5年生平均胸径19.7 cm,平均树高15.8 m,单株材积0.174 6 m3,比对照I-69杨和中林46杨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33%和46%。窄冠,速生,树干通直,抗天牛,耐涝。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新品种 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业洲 杜超群 徐向阳 胡兴宜 张亚东 许秀环 黄国伟 方联群
‘鄂杉1号’是在杉木变异类型罗田垂枝杉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干形通直圆满、适应性强、耐瘠薄、耐水湿等特点,其区别于其他杉木的主要形态特征是树冠窄小、枝条短细、老枝下垂并自然脱落。可采用根蘖、嫁接、扦插等方式繁殖,能在杉木适生区广泛栽培。
关键词:
鄂杉1号 杉木 新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