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7)
- 2023(19047)
- 2022(15870)
- 2021(14798)
- 2020(12302)
- 2019(28176)
- 2018(27679)
- 2017(53234)
- 2016(28438)
- 2015(31892)
- 2014(31885)
- 2013(31468)
- 2012(29368)
- 2011(26504)
- 2010(26733)
- 2009(25024)
- 2008(24080)
- 2007(21806)
- 2006(19080)
- 2005(17396)
- 学科
- 济(123859)
- 经济(123744)
- 业(84915)
- 管理(78311)
- 企(61543)
- 企业(61543)
- 方法(52111)
- 农(50582)
- 数学(46394)
- 数学方法(45865)
- 中国(38677)
- 农业(33727)
- 财(32531)
- 地方(30697)
- 业经(29901)
- 融(29804)
- 金融(29800)
- 银(28914)
- 银行(28881)
- 行(27770)
- 制(26198)
- 贸(23142)
- 贸易(23122)
- 易(22417)
- 学(21290)
- 务(20760)
- 财务(20695)
- 财务管理(20641)
- 企业财务(19729)
- 技术(18192)
- 机构
- 学院(401178)
- 大学(397013)
- 济(168762)
- 经济(165240)
- 管理(154392)
- 研究(135696)
- 理学(132125)
- 理学院(130728)
- 管理学(128540)
- 管理学院(127793)
- 中国(110272)
- 京(83390)
- 科学(80564)
- 财(79061)
- 农(77405)
- 所(67990)
- 中心(66309)
- 江(62014)
- 财经(61769)
- 研究所(61091)
- 业大(60991)
- 农业(59565)
- 经(56173)
- 北京(52553)
- 范(51826)
- 经济学(51391)
- 师范(51300)
- 州(49730)
- 院(48405)
- 经济学院(46476)
- 基金
- 项目(263968)
- 科学(207927)
- 研究(196069)
- 基金(190247)
- 家(164619)
- 国家(163176)
- 科学基金(140449)
- 社会(124788)
- 社会科(118229)
- 社会科学(118197)
- 省(104897)
- 基金项目(99966)
- 教育(89991)
- 自然(88800)
- 划(86996)
- 自然科(86723)
- 自然科学(86701)
- 自然科学基金(85140)
- 编号(81667)
- 资助(78032)
- 成果(66118)
- 发(60721)
- 重点(59360)
- 部(58549)
- 课题(55938)
- 创(55137)
- 国家社会(51685)
- 创新(51473)
- 科研(50354)
- 教育部(50288)
- 期刊
- 济(189725)
- 经济(189725)
- 研究(117642)
- 中国(85498)
- 农(76384)
- 财(61735)
- 学报(60043)
- 科学(55590)
- 管理(54612)
- 融(53733)
- 金融(53733)
- 农业(51208)
- 大学(46841)
- 学学(44143)
- 教育(43361)
- 技术(36675)
- 业经(35502)
- 财经(30393)
- 经济研究(29237)
- 经(26000)
- 业(25895)
- 问题(25761)
- 统计(20057)
- 技术经济(19912)
- 版(19719)
- 理论(19360)
- 世界(19256)
- 贸(19099)
- 图书(19078)
- 商业(18216)
共检索到61671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霄 段方宇
在理财产品打破刚兑、收益从“保本”向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柜台债券作为一款兼具流动性、保本保息等优点的投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作为发行人,如何完善产品供给策略,在充分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同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发行人的角度出发,以增强柜台债券流动性、缩小投资者交易成本为目的,对承办银行柜台债券做市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增加债券余额以及降低债券剩余期限能够显著增强柜台债券流动性,有效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同时,本文尝试从解决环境外部性的角度推广一种柜台债券发行的新思路,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可复制的范本,并结合扩大产品有效供给、创新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探索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柜台债券 环境外部性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小坤 宋鹏鹤
如何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数字技术的交易特征,解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依据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衡量指标,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与实现路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保险和数字支付作用显著,但数字信贷作用不显著;并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通过进一步考虑商业银行竞争和数字化发展因素后,数字信贷的交互项作用效果正向显著。据此提出发挥数字金融作用、深化数字保险和数字支付并优化数字信贷作用环境,是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全面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所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谭前进 蔡甜甜 唐紫杰
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的估计结果仍是稳健可靠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就业结构升级效应和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更大。基于调节效应分析,制度环境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注重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顶层制度建设等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世旺
本文基于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和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并构建基准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基准回归结果、异质性分析结果以及稳健型检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添加系列控制变量后,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就控制变量而言,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收入水平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值,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影响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东部地区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其充分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流通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涵 林晓冰 许思琪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有所减弱。[结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深化产业结构变革,充分发掘其中介作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效益,引领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强 潘怡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重要的金融发展战略。本文运用2006—2013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地区普惠金融指数衡量了我国各省市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显示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对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呈倒U型;从各区域看,东部地区普惠金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快对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发展 金融资源配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丁日佳 刘瑞凝 张倩倩
数字普惠金融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金融模式,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备受关注,但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借鉴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积极的影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程度高于生活性服务业,对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大于东西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及促进要素市场发育来发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廖展浩 原彰 张文龙 李伟铭 郜笑颖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各市普惠金融指数,发现广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珠三角区域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分区域层面上,普惠金融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阈值效应",当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普惠金融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作用最显著,对广东西部、北部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在广东东部地区中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未发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发展 阈值效应 广东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伟 戴冰清 刘卫镇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就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度而言,使用深度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并且,数字金融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也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在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建党 戴欣
基于治理关系的视角,理论分析了良好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采用中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能力、市场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相强化效应,市场能力、法治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相强化效应,治理能力、法治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相强化效应,良好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效应的交互效应存在时期差异性、地区差异性。
关键词:
治理质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交互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模珍
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作为农村地区产业振兴的主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资金需求,但是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服务普遍存在准入门槛高、服务效率低、普惠性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转型尤为重要。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新模式,在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转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未来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 路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超 关伟
准确的信用评级对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万得和国泰安数据库2007-2019年发行的信用债主体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信用利差为评级虚高的代理变量,通过固定效应、GMM和DID等模型研究了企业规模、企业杠杆率、企业类型、付费模式等对信用评级虚高的影响,得出:企业规模、杠杆率、企业类型显著影响了信用评级准确度。并且,信用评级市场在引入投资者付费模式之后,信用评级利差有所下降,信用评级虚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虚高 利差 DID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普润 陈绮琪
普惠金融的发展是贯彻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必然要求。在中国金融现代化建设中,深圳作为一个微观主体金融服务需求庞大且多样化的地区,正致力于构建领先的普惠、多元和可持续金融服务体系。在央地合作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的普惠金融发展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市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包括优化金融机构内部机制、支持地方金融组织业务、加强风险控制、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和素养,以及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此外,还提出了关于政策配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前瞻性研究的建议,以解决金融排斥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减轻金融不平等现象,为推动深圳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高质量发展 思考与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常建新 范立春 高莉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SDM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正相关性特征,在时间上表现出了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2)数字普惠金融不仅直接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扩大技术溢出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小;(4)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田杰 陶建平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2006—2009年1877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及其各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地理渗透性和产品接触性与农户收入正相关,使用效用性和农户收入负相关;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和农户收入正相关,而中、西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和农户收入负相关。针对以上的结论,本文就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促进农户收入增长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普惠性金融 金融排除 农户收入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