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1)
- 2023(10829)
- 2022(9620)
- 2021(9058)
- 2020(7638)
- 2019(17690)
- 2018(17953)
- 2017(34091)
- 2016(19016)
- 2015(21609)
- 2014(21821)
- 2013(21194)
- 2012(19377)
- 2011(17340)
- 2010(17158)
- 2009(15599)
- 2008(14994)
- 2007(12957)
- 2006(11196)
- 2005(9544)
- 学科
- 济(69068)
- 经济(68980)
- 管理(52582)
- 业(47825)
- 企(40447)
- 企业(40447)
- 方法(33913)
- 数学(29131)
- 数学方法(28655)
- 学(18907)
- 农(18323)
- 中国(17615)
- 财(17287)
- 业经(14997)
- 地方(14102)
- 理论(13703)
- 制(13319)
- 和(12126)
- 农业(11865)
- 贸(11296)
- 贸易(11291)
- 技术(11201)
- 务(11117)
- 财务(11042)
- 财务管理(11019)
- 教育(10980)
- 易(10931)
- 环境(10922)
- 企业财务(10420)
- 银(10369)
- 机构
- 大学(264996)
- 学院(263321)
- 管理(104304)
- 济(94575)
- 经济(92208)
- 理学(90798)
- 理学院(89756)
- 研究(88553)
- 管理学(87806)
- 管理学院(87358)
- 中国(63721)
- 科学(59822)
- 京(57584)
- 农(48349)
- 所(45678)
- 业大(45064)
- 财(42915)
- 研究所(42163)
- 中心(39673)
- 农业(38424)
- 江(38170)
- 北京(36199)
- 范(35059)
- 财经(34746)
- 师范(34653)
- 院(32709)
- 经(31532)
- 技术(31249)
- 州(31122)
- 师范大学(27826)
- 基金
- 项目(188067)
- 科学(145335)
- 研究(133946)
- 基金(133934)
- 家(118459)
- 国家(117480)
- 科学基金(99561)
- 社会(79915)
- 社会科(75495)
- 社会科学(75473)
- 省(74849)
- 基金项目(71351)
- 自然(67763)
- 自然科(66147)
- 自然科学(66131)
- 自然科学基金(64877)
- 划(63218)
- 教育(61780)
- 资助(56227)
- 编号(55264)
- 成果(45020)
- 重点(41907)
- 部(40113)
- 发(38949)
- 创(38654)
- 课题(38634)
- 科研(36586)
- 创新(36028)
- 计划(35819)
- 大学(34374)
- 期刊
- 济(101229)
- 经济(101229)
- 研究(73638)
- 中国(49476)
- 学报(49235)
- 农(43526)
- 科学(42637)
- 管理(37482)
- 大学(36111)
- 学学(34073)
- 教育(32403)
- 财(31423)
- 农业(30546)
- 技术(23399)
- 融(18332)
- 金融(18332)
- 业经(17089)
- 图书(15872)
- 财经(15699)
- 经济研究(15534)
- 业(15176)
- 科技(14146)
- 业大(13718)
- 版(13629)
- 理论(13255)
- 经(13194)
- 问题(12932)
- 实践(12451)
- 践(12451)
- 技术经济(12245)
共检索到374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春华 郭文武 邓秀新
原生质体是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实验体系之一,而原生质体的分离是该体系的基础。对柑橘叶肉原生质体来说,柠檬、橙类等品种的叶肉原生质体比较容易分离,而柚类、橘类等柑橘品种则相对困难。本研究采用椪柑、黄岩本地早、沙田柚、冰糖橘4个品种为试材,枳壳试管苗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不同叶龄、不同酶种类、不同酶液组合对叶肉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柚类、橘类等柑橘叶肉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从中找出了各品种较适宜的分离条件。在适宜条件下,4种供试品种的原生质体得率(FW)可达10×106~20×106g-1。
关键词:
柑橘 叶肉原生质体 分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谷战英 杨若楠 陈昊
【目的】探索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适条件,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体系,使在油桐体内研究自身基因的功能成为可能。【方法】以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为材料,通过酶解法成功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并确定最适分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获得的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建立PEG介导的油桐原生质体基因转化方法。【结果】原生质体分离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素酶浓度,而离析酶浓度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较小。以成熟叶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1.
关键词:
油桐 原生质体制备 遗传转化 亚细胞定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姚家玲
以盾叶薯蓣叶片、种子愈伤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5~10 d的叶片置于0.6%纤维素酶、0.5%果胶酶、0.9 mol/L甘露醇的酶液中、黑暗处理21 h,其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悬浮培养5~10 d的愈伤组织在2.0%纤维素酶、1.0%果胶酶0、.7 mol/L甘露醇的混合酶液中黑暗处理6~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原生质体 分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兴奎 柳俊 谢从华
以马铃薯栽培种“中薯2号”的无性系3#、8#和野生种Solanum chacoense叶肉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100 V/cm、AC作用时间20 s、直流脉冲电压(DC)1 100 V/cm、DC脉冲时间60 μs、脉冲数1次时,双核融合率可达40%以上。融合产物经过4-5个月的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对首先再生的15个株系通过RAPD标记检测,证明均为体细胞杂种。所用引物C-01能够同时扩增出杂种植株中双单倍体亲本11 00 bp和670 bp的特征带以及野生种S.chacoense亲本510 bp的特征带。
关键词:
马铃薯 电融合 体细胞杂种 RAP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晓敏 王均 安子玄 裴丹 王华忠
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技术流程,以小麦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正交和随机设计试验分析了影响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产量的制备因素。结果发现,酶解条件相关因素对制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液甘露醇浓度、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离析酶浓度;甘露醇浓度和纤维素酶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增长表现相互促进模式,延长酶解时间情况下低纤维素酶浓度产出的原生质体较高纤维素酶浓度破碎情况少,峰值过后的产量下降慢。研究还发现取材幼苗苗龄、光照条件和取材叶位等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也有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确定了一套优化的参数组合:以黑暗培养条件下的10 d苗龄小麦幼苗第2片真叶为材料,酶解液中的纤维...
关键词:
小麦 原生质体 基因转化 瞬时表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红 孙振元 刘秀贤 彭镇华
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甘露醇的混合酶液提取地锦和五叶地锦无菌苗幼叶、五叶地锦胚乳愈伤组织及地锦幼胚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对影响原生质体提取得率及活力因素进行分析,对不同材料原生质体得率进行比较,对提取的原生质体进行液体浅层、固液结合及固体等方式培养,对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以MS和改良B5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A、6 BA、2,4 D、PEG、KT、ZT等进行分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对原生质体提取得率有极显著影响,适宜地锦幼叶原生质体提取的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甘露醇0.6mol·L-1、酶解8h;不同材料原生质体提取得率有显著差异;仅五叶地锦胚乳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
关键词:
地锦 五叶地锦 原生质体 培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长平 石雪晖 徐艳 叶云
为建立良好的刺葡萄原生质体分离体系,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刺葡萄进行品种改良,以刺葡萄叶片、根尖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经不同酶液组合和酶解时间处理,再经过0.45μm筛网过滤,1000r/min低速离心后分离产生原生质体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材料以愈伤组织最好,叶片次之,根尖最差;4次以内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经2%纤维素酶+0.5%果胶酶+1%离析酶的酶液组合酶解8h后,原生质体的产量为5.12×106个,活力为88.57%.
关键词:
刺葡萄 原生质体 分离 酶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洁茹 冯露 林启芳 周杨 池秀凤 蔡明 程堂仁 王佳 张启翔 潘会堂
[目的]研究紫薇叶片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并对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瞬时转化,为紫薇本源物种的基因功能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F_1株系S047(以屋久岛紫薇(L.fauriei)为母本、紫薇品种‘Pocomoke’为父本杂交获得)及‘Ebony Embers’和‘Pocomoke’3个紫薇品种幼嫩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酶解,筛选最适紫薇品种,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纤维素酶、离析酶质量浓度(5,10,15,20,25,30 g/L)及甘露醇浓度(0.4,0.6,0.8mol/L),之后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纤维素酶(10,20,30 g/L)、离析酶(3,5,7 g/L)和果胶酶(2,4,6 g/L)的最适质量浓度,确定分离紫薇原生质体的最优条件。用聚乙二醇(PEG)介导法将质粒pSuper1300::GFP转化紫薇原生质体。[结果]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紫薇品种为S047株系,其在酶解过程中无褐化现象,分离液呈明亮绿色,可得到完整的原生质体;其他2个品种未分离到原生质体。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最适的纤维素酶质量浓度为15~20 g/L,离析酶质量浓度为5~10 g/L,甘露醇浓度为0.6 mol/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 g/L纤维素酶、5 g/L离析酶、4 g/L果胶酶和0.6 mol/L甘露醇混合液为最佳酶解溶液,在黑暗条件下酶解紫薇幼嫩叶片5 h,可成功分离出紫薇原生质体,其产量达28×10~5 g~(-1),破损率为14%。将纯化的原生质体进行PEG介导的转化后,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表明基因转化成功。[结论]获得了紫薇叶片原生质体分离体系,并成功进行了基因瞬时转化。
关键词:
紫薇 酶解法 叶片原生质体 瞬时转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恩义 马家海
为了开发礁膜人工育苗的新技术,以4%果胶酶和2%纤维素酶的甘露醇溶液,分离酶解经无菌处理的礁膜叶状体,在40mmol·L~(-1)CaCl_2,0.7mol·L~(-1)甘露醇,pH5.5,温度28℃,摇床速度50r·min~(-1)旋转振荡3h的条件下,1.0g湿重礁膜可获原生质体约2×10~6个。原生质体分离后依次用比重为1.030、1.026、1.022的消毒海水(添加N、P、Fe~(2+)、IAA、KB、Vit C)培养,2d后已形成明显的再生细胞壁,3~4d后细胞开始分裂,8d后形成由4~8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以后原生质有不同的发育形态,较常见的是形成由一共同胶质膜包被的类似亲本的叶...
关键词:
礁膜 原生质体 酶解 分离 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孔繁翔
从菌根真菌黑核菌(Cenococcumgeophilum)菌丝分离出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菌落。研究了预处理方法及不同水解酶组合,酶解温度和菌丝密度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在用胰蛋白酶(20μg.mL-1)预处理后,以0.8M山梨醇为渗透压稳定剂,温度为20C,pH5.5及纤维素酶,溶解酶侧浸解酶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产量。在固体及液体再生培养基中,原生质体均可形成再生菌落,再生率为1%~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甘露醇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原生质体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昌珠 王丽华 陈建华 蒋丽娟 李培旺 张良波
为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给光皮树转化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以光皮树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愈伤组织结构、酶液组合、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及活力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合光皮树花药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最佳分离条件。结果表明:淡黄绿色、疏松的愈伤组织在CPW+2%纤维素酶R-10+0.3%蜗牛酶+0.25%果胶酶Y-23+13%甘露醇+0.6/L MES的酶解液中,黑暗条件下振荡酶解10 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3.19×106个/g,具活力的原生质体为73.48%。
关键词:
光皮树 花药愈伤组织 原生质体 分离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延清 苑保军 张根发 卢龙斗
用决明(CasiaobtusifoliaL.)子叶和下胚轴为材料,游离和培养原生质体。结果表明,15日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比较适于游离原生质体,每1g材料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1.6×104个;PectolyaseY-23是分离原生质体所必需的;用含2,4-D0.4mg/L(以下单位同),NAA1.0与KT0.1的KM8P漂浮培养利于原生质体的分裂。培养4d后,原生质体开始分裂,15d后其植板率约为19.2%,30d形成了细胞团或小愈伤组织。增殖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可分化出芽。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4d生根,从而再生决明小植株。
关键词:
决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涵 阳习鹏 赵婉欣 邵雪花 杨凤玺 刘传和
【目的】研究菠萝叶基原生质体的高效分离方法,并对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瞬时转化,为利用菠萝原生质体进行菠萝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巴厘’菠萝(Ananas comosus,‘Comtede Paris’)幼嫩叶片的叶基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L9(33)分析纤维素酶质量浓度(6,12,20 g/L)、离析酶质量浓度(3,6,9g/L)和甘露醇浓度(0.4,0.5,0.6 mol/L)对分离原生质体产量与活力的影响;同时,利用单因素试验(设置酶解时间2,4,6 h)筛选制备原生质体的最适酶解时间,确定分离菠萝叶基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在最适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采用聚乙二醇(PEG)介导法转化质粒,建立菠萝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结果】L_9(3~3)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分离的原生质体产量为1.01×10~6~1.93×10~6 g~(-1),纤维素酶质量浓度是决定原生质体产量的关键因素;原生质体活力为65.55%~87.00%,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活力的贡献最大。最适酶解条件为:菠萝叶基在含12 g/L纤维素酶、6 g/L离析酶、0.6 mol/L甘露醇的酶液中避光酶解4 h,产量可达1.96×10~6 g~(-1),活力为85.54%。菠萝叶基原生质体通过PEG介导法转化p AN580-WRKY75质粒后,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核内的绿色荧光信号。【结论】确定了菠萝叶基原生质体的最适分离条件与瞬时转化方法,建立了适用于菠萝基因功能分析的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青 鱼海鹏 张子豪 孙正文 张艳 张冬梅 王省芬 马峙英 阎媛媛
【目的】真叶细胞能模拟植物内源条件,建立基于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的高效瞬时表达体系,为快速有效研究棉花基因功能提供方法。【方法】以陆地棉TM-1真叶为材料,采用常用的纤维素酶和离析酶组合分离原生质体,探究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叶龄、渗透压、酶解液成分和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活力的影响,并分析渗透压、PEG浓度和培养液种类对原生质体瞬时转化的影响,进而优化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构建GhLTP-GFP表达载体,对比融合蛋白在拟南芥、棉花原生质体和烟草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验证该体系。【结果】不同于棉花子叶,酶解液中高浓度CaCl_2会显著抑制真叶细胞壁的酶解,含10 mmol·L~(-1) CaCl_2的酶解液能有效分离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甘露醇显著影响原生质体得率,含0.5 mol·L~(-1)甘露醇的酶解液分离原生质体得率最高,且细胞形态维持较好,而0.4 mol·L~(-1)甘露醇条件下原生质体活力降低一倍,表明0.5 mol·L~(-1)甘露醇能较好维持棉花真叶原生质体渗透压。陆地棉刚展平的真叶分离所得原生质体大小合适,而展平后的嫩叶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细胞较大,得率降低一倍。酶解处理7 h前,原生质体游离缓慢,酶解9 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高峰,继续酶解原生质体将破裂,得率降低。在等渗条件下用40%PEG4000转化所得原生质体,转化效率最高,而普遍采用的低渗条件不利于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的转化。转化后,用WI溶液继续培养原生质体,会引起原生质体的大量破裂,用含0.5 mol·L~(-1)甘露醇的W5溶液继续培养,有利于原生质体形态的维持,转化率提高到90%。表达载体35S:GhLTP-GFP分别转入棉花、拟南芥原生质体和烟草表皮细胞,GFP信号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棉花真叶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可获得8.10×10~6个/mL活力在95%以上的高质量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得率提高8倍,转化效率达到90%,可用于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以及代谢调控网络研究等。
关键词:
棉花 TM-1 原生质体分离 瞬时表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强
根据增加棉花基因库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棉花改良计划正在转向于多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利用。丰富的棉花野生种(Gossypiumspp.)是栽培棉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更新资源,并成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库,野生棉研究利用对栽培棉的遗传改良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及潜在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