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9)
- 2023(7697)
- 2022(6359)
- 2021(5641)
- 2020(4441)
- 2019(9938)
- 2018(9961)
- 2017(17971)
- 2016(10064)
- 2015(11260)
- 2014(11566)
- 2013(11146)
- 2012(10896)
- 2011(10116)
- 2010(10344)
- 2009(9469)
- 2008(9249)
- 2007(8534)
- 2006(7811)
- 2005(7436)
- 学科
- 济(44778)
- 经济(44723)
- 管理(24315)
- 业(22812)
- 地方(18188)
- 中国(17646)
- 企(15976)
- 企业(15976)
- 农(14636)
- 业经(11639)
- 地方经济(10182)
- 农业(9976)
- 融(9955)
- 制(9948)
- 金融(9948)
- 银(9846)
- 学(9822)
- 银行(9819)
- 行(9683)
- 发(9595)
- 方法(9323)
- 财(7905)
- 体(7836)
- 环境(7629)
- 贸(7397)
- 贸易(7387)
- 数学(7294)
- 数学方法(7201)
- 技术(7151)
- 发展(7139)
- 机构
- 学院(144213)
- 大学(140089)
- 研究(58993)
- 济(56052)
- 经济(54588)
- 管理(47568)
- 中国(44699)
- 理学(38665)
- 理学院(38115)
- 管理学(37333)
- 管理学院(37067)
- 科学(36765)
- 京(32554)
- 所(31671)
- 农(30608)
- 研究所(28491)
- 财(26643)
- 中心(26069)
- 江(25173)
- 农业(23824)
- 业大(22463)
- 范(21931)
- 师范(21631)
- 院(21626)
- 北京(21328)
- 省(21086)
- 州(20469)
- 财经(19421)
- 技术(19315)
- 科学院(17757)
- 基金
- 项目(89839)
- 科学(68664)
- 研究(67828)
- 基金(59849)
- 家(53047)
- 国家(52512)
- 科学基金(42969)
- 社会(40595)
- 省(38384)
- 社会科(38267)
- 社会科学(38262)
- 划(31577)
- 基金项目(30846)
- 教育(30522)
- 编号(28785)
- 发(26478)
- 自然(25843)
- 自然科(25194)
- 自然科学(25186)
- 自然科学基金(24685)
- 成果(24609)
- 资助(24223)
- 课题(22312)
- 发展(21248)
- 重点(20966)
- 展(20866)
- 创(18706)
- 部(18221)
- 年(18112)
- 创新(17504)
共检索到246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桂华 梁坤南 周再知 林明平 马华明
柚木(Tectona grandis L.f.)是世界名贵的用材树种,天然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和老挝[1],具有生长快、用途广、纹理美观和价格昂贵的特点,已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广为引种,是世界上人工林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树种之一,也是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一个造林树种[2-3]。我国引种柚木已有170多年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伟 赵志刚 曾杰 郭俊杰 赖家业 温远光
应用各种浓度蔗糖、蔗糖+硼酸培养基于系列温度下开展西南桦花粉萌发对比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酸浓度对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西南桦花粉萌发培养基的适宜组分和适宜培养温度,并应用4个单株的花粉对其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硼酸能够显著促进西南桦花粉萌发;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合适培养基为15%蔗糖+200 mg.kg-1硼酸,适宜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培养3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7 h后花粉管长度也趋于稳定。
关键词:
西南桦 花粉离体萌发 花粉管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向永 刘俊祥 李振坚 程运河 孙振元
为明确蒿柳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培养基对蒿柳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蒿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2025℃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1 500和2 000 lx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佳光照强度。正交试验中,一定质量浓度的蔗糖、H_3BO_3及pH值均可显著影响蒿柳花粉萌发,3个因子最佳组合为蔗糖100 g/L、H_3BO_3 200 mg/L,pH5.0,在光照强度为1 000 lx,温度为25℃时,萌发率高于48.8%。利用试验筛选出的蒿柳花
关键词:
蒿柳 花粉 离体萌发 萌发率 花粉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继文 肖遥 翟文继 卢楠 沈元勤 麻文俊 杨桂娟 王军辉
[目的]探究香椿花粉最佳离体培养条件,花药大小、含水率与花粉萌发率的关系及花粉生活力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方法]以3个不同基因型(XC5、XC22、ZJ26)香椿花粉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培养温度(20、22、25、28℃)、培养时间(4、6、12、18、30、42 h)下,花粉离体培养的萌发率,获得香椿花粉最佳培养条件。对香椿的花药含水率、花药长、宽进行测量,分析其与花粉萌发率的关系。基于最佳培养条件,检测香椿花粉-20℃低温贮藏10、25、40 d的萌发情况,分析花粉生活力随低温贮藏天数的变化趋势。[结果]香椿花粉在20℃的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余3个培养温度,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培养30 h后,花粉萌发率均无显著变化。低温贮藏10 d的花粉萌发率与花药长度显著正相关,与花药宽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9 6、-0.739 9。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香椿花粉萌发率显著降低,含水率高的XC22降幅最大,低温贮藏10、25 d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89.2%、3.3%。[结论]检测香椿花粉生活力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为20℃培养30 h;香椿花粉萌发率与花药长度、宽度以及含水率可能作为筛选花粉高萌发率的指标;低温贮藏可能对含水率高的香椿花粉生活力影响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勇军 王玲 陈建华 马继琼 尹桂芳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温度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蔗糖浓度为10%~15%,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该培养条件下,花魔芋和白魔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达26.78%、22.35%和455.18、427.22μm。硼酸、硝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浓度过高时起抑制作用;适宜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硼酸、硝酸钙浓度分别为150~200和200~300 mg/L。硝酸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丽娟 李淑娟 于金海 王柏臣 杨传平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的液体培养基组分、温度、pH值对小黑杨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蔗糖、H3BO3和CaCl2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小黑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温度和pH值也是如此。在正交试验中,蔗糖、H3BO3、CaCl2、温度和pH值对小黑杨花粉萌发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小黑杨花粉萌发最适的培养基为150g·L-1蔗糖+20mg·L-1H3BO3+40mg·L-1CaCl2,在21℃和pH6.0条件下,花粉的萌发率可以达到46.23%,花粉管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小黑杨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春林 杨水平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林萍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最优;蔗糖浓度也能显著影响多数无性系,以10%最优;硼元素用量和琼脂用量仅对个别无性系有显著影响,分别以100 mg·kg-1和0.5%最优。结合多重比较,处理T9为试验优选组合;花粉管的生长从开始到停止略呈"慢—快—慢"的抛物线趋势;稍高的钙离子浓度显著抑制花粉萌发,低浓度锌、钼离子对花粉萌发略有促进,高浓度则效应为负。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花粉离体 萌发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玉杰 李坤明 陈伟 陈瑶 王仕玉
【目的】研究富宁林檎花粉离体和原位萌发特性,为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凹玻片培养法对富宁林檎花粉的离体萌发条件和萌发情况进行观察,用苯胺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原位萌发。【结果】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5%蔗糖+0. 01%硼酸,最适温度为25℃,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5. 82%;有无光照对花粉萌发没有影响;花粉萌发率单一的15%蔗糖要显著高于0. 01%硼酸,分别为56. 01%和26. 41%。原位萌发时,自花授粉后2 h,柱头上有少量花粉粒附着,4 h开始萌发;授粉后4~8 h,大量花粉粒在柱头上附着并萌发,10 h时花粉管进入柱头;授粉后1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5~2/5处,并有胼胝质沉淀出现;授粉后2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2处;授粉后3~10 d,花粉管生长出现中部膨大、顶端变细、缠绕扭曲和回折生长等不亲和现象,并且花粉管生长始终停留在花柱1/2处。异花授粉后2 h就有大量花粉附着在柱头上,8 h后花粉管进入柱头,10 d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并进入胚中;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有胼胝质沉淀出现。【结论】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率高、活性强。富宁林檎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主要原因是自交花粉管在花柱中部生长异常,致使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以完成受精。
关键词:
富宁林檎 花粉 萌发 花粉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陈陈 张捷 孟景祥 魏永成 常芳琳 张勇
[目的]筛选适宜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成分及其质量浓度,并探究花粉的最佳贮藏条件。[方法]以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 petiginosus)和黄花风铃木(H.chrysantha)的花粉为研究对象,先使用单因素试验初筛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中蔗糖、H_3BO_3、CaCl_2的适宜质量浓度和培养温度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检验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筛选出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使用离体萌发法探究干燥处理对贮藏花粉活力的影响,以及干燥与新鲜花粉在不同温度(25 (室温),4,-20℃)下贮藏0~30 d花粉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紫花风铃木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50~150 g/L,H_3BO_3质量浓度为50~200 mg/L,最适萌发温度为25℃;适宜黄花风铃木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50~200 g/L,H_3BO_3质量浓度为100~200 mg/L,最适萌发温度为27℃;2种风铃木花粉在不添加CaCl_2的培养基中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Ca~(2+)或Cl~-对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正交试验中紫花风铃木在蔗糖100 g/L+H_3BO_3 100 mg/L+CaCl_2 20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为48.3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显著低于单因素试验中同质量浓度蔗糖和H_3BO_3下CaCl_2为0 mg/L的萌发率(75.23%);黄花风铃木在蔗糖150 g/L+H_3BO_3 200 mg/L+CaCl_20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为62.6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同贮藏温度下,干燥处理能减缓花粉活力的下降速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下的花粉活力均逐渐降低;新鲜或干燥花粉活力在-20℃贮藏条件下的下降速度均明显低于25和4℃贮藏条件,表明贮藏时间相同时,一定温度范围内贮藏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花粉活力的保持。[结论]紫花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00 g/L+H_3BO_3 100 mg/L,培养温度25℃;而黄花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50 g/L+H_3BO_3 200 mg/L,培养温度27℃;干燥处理后再进行低温贮藏能更好地保持风铃木花粉活力。
关键词:
风铃木 花粉离体萌发 花粉贮藏 花粉活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涛 郭雨竹 李佳宁 王澍涵 冀宗琪 陆秀君
研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花芽分化过程中内部解剖结构与外部形态变化的规律,花器官发育特征,并探究花粉的萌发特性,为蒙古栎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外部形态观测,结合石蜡切片技术,研究蒙古栎芽形态发育,明确花芽分化时期及各时期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离体萌发试验,观测蒙古栎的花粉结构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蒙古栎的芽为混合芽,新芽在5月下旬开始孕育,7月初芽的纵径和横径接近,平均为1.0mm;到10月下旬蒙古栎进入休眠期前,顶芽的纵径发育至9.26mm,横径至4.22mm;到翌年4月初叶序露出前,顶芽纵径可达10.40mm,横径可达4.85mm。蒙古栎花芽内部分化可分为5个时期: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雄花形成期、雌花形成期。花芽未分化期持续时间较长,先形成茎端的生长点,开始叶芽分化;9月上中旬进入花芽分化初期,10月中下旬,进入萼片形成期,翌年3月进入雄花形成期和雌花形成期,雄花形成期早于雌花形成期。4月中旬可见雄花,4月下旬开花,此时雌花也发育完全,呈红色,略晚于雄花开放。蒙古栎花粉属于中粒花粉,长椭球形,极轴长平均值为41.22μm,赤道轴长平均值为22.64μm,具有3条萌发沟,其纹饰是聚颗粒状类型。在蔗糖浓度为150g·L~(-1),硼酸浓度为200mg·L~(-1)的培养基上培养,蒙古栎花粉萌发率可达46.59%。蒙古栎在开花结束的当月开始孕育新的混合芽,叶芽先于花芽分化,芽中有多个花原基,翌年3月开始雌雄花的分化,靠近芽上端的形成雌花序,下端的形成雄花序,雄花花丝短,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花粉的离体培养需要适宜浓度的糖和硼酸,以提高萌发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詹妮 黄烈健
【目的】对大叶相思花粉离体萌发适宜条件以及花粉活力不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人工控制授粉、选育优良的马大杂交新品种提供基础。【方法】采回花穗的次日10:00之后,使用毛笔刷法收集大叶相思花粉;通过不同培养温度、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硼酸浓度处理后进行花粉离体萌发,筛选适宜大叶相思花粉离体萌发的条件;采用过氧化物酶法、I_2-KI法以及花粉管离体萌发法对大叶相思花粉进行活力测定,探讨大叶相思花粉有效的活力测定方法。【结果】大叶相思花粉在28℃下培养,其花粉平均萌发率为71.99%,花粉管平均长度为5.3 D(1 D=1倍的花粉粒长度),花粉管平均条数为6.2条,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温度的处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周兰英
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花粉为材料,通过设置3种储藏温度(25℃,5℃,-20℃)探讨花粉生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硼酸、赤霉素、氯化钙单独或共同作用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松花粉储藏0 d时花粉生活力为91.77%,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3种储藏温度的花粉生活力均下降,下降速率表现为25℃>5℃>-20℃,说明低温能增加花粉的耐储性。单因子萌发实验显示:蔗糖的最适质量浓度为80 g·L(-1),萌发率为82.41%;赤霉素的最适质量浓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月亮 汤鑫 刘迪 刘明国
花粉活力和萌发能力对文冠果杂交育种至关重要。为优化文冠果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开展了正交试验研究蔗糖(200,150,100g·L-1)、硼酸(0.05,0.10,0.20g·L-1)、硝酸钙(0.00,0.25,0.50g·L-1)和pH值(6.0,6.5,7.0)对文冠果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培养基优化后,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温度贮藏(7d)的文冠果花粉经再水合与未水合2种处理其花粉萌发力的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文冠果不同类型花粉的萌发能力;测定不同温度条件贮藏的文冠果花粉离体萌发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新鲜花粉在蔗糖浓度为150g·L-1,硼酸浓度为0.1g·L-1,琼脂浓度为9g·L-1,pH值为6.5的培养基上,萌发率高达91.08%;不同温度贮藏的花粉在室温(25℃)条件经4h再水合处理能极显著地恢复其真实的萌发率,与未水合处理的花粉萌发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文冠果不同类型花粉萌发率的排列次序为LY>SY>LR>FS,LY型花粉萌发率最高(91.08%),FS类型花粉的萌发率极低,仅为3.25%;-80℃超低温贮藏对文冠果花粉萌发率的保持最好,贮藏30d时生活力才有明显下降,萌发率为85.75%,1a后仍有近50%的萌发率;-20℃贮藏次之,7d后萌发率就有明显下降,萌发率为86.34%,1a后萌发率为42.91%;4℃贮藏再次,7d后萌发率为80.92%,1a后萌发率为24.35%,下降迅速;常温25℃条件花粉保存7d,萌发率为64.75%,保存15d时萌发率为2.83%,基本上失去了生活力。此研究可为文冠果花粉活力检测提供一种可靠方法并为花粉贮藏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翠婷 吕洪飞 王锋 张春雨 林金星
该文研究了青花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蔗糖、硼(H3BO3)和钙(CaCl2)对其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同时还优化了培养基的组分配比.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对青花粉的萌发影响显著,并有明显的域值效应;应用识别酯化果胶的单克隆抗体JIM7和酸性果胶的JIM5,分别对青花粉管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发现无硼培养可导致酸性果胶在其顶端细胞壁大量富集,而酯化果胶减少;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实验揭示,无硼培养使其顶端胞质的Ca2+浓度梯度消失.研究结果表明,硼可能作为一种相关因子影响关键酶活性,改变细胞壁的延展性以至影响花粉管细胞壁的构建,同时破坏了花粉管顶端极性生长依赖的Ca2+梯度,从而影响其花粉管的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衍明 叶晓青 梁丽建 贾新平
为了揭示茉莉花粉育性并为其活力检测提供一种高效方法,研究了取粉时间、基本培养基种类及不同添加物浓度、pH值、温度、光照、时间等因素对花粉离体培养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情况,以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早上8:00-9:00所取花粉活力最高,适宜萌发的培养基为BK(成分为100 mg/L的H3BO3、100 mg/L的KNO3、200 mg/L的MgSO4·7H2O和300 mg/L的Ca(NO3)2·4H2O)+蔗糖80 g/L+PEG4000 120 g/L,适宜的pH值6.0,最佳培养温度为25~30℃、光照为35~50μmol/(m2·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