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3)
- 2023(17883)
- 2022(15021)
- 2021(13887)
- 2020(11567)
- 2019(26482)
- 2018(26021)
- 2017(50174)
- 2016(26622)
- 2015(29404)
- 2014(29213)
- 2013(28626)
- 2012(26195)
- 2011(23506)
- 2010(23484)
- 2009(21466)
- 2008(21111)
- 2007(18680)
- 2006(16211)
- 2005(14660)
- 学科
- 济(108015)
- 经济(107874)
- 管理(86139)
- 业(84017)
- 企(71389)
- 企业(71389)
- 方法(44928)
- 数学(38808)
- 数学方法(38330)
- 财(33065)
- 中国(31795)
- 农(29113)
- 制(27163)
- 业经(26458)
- 地方(25097)
- 技术(22133)
- 务(21883)
- 财务(21825)
- 财务管理(21766)
- 银(21562)
- 银行(21539)
- 企业财务(20865)
- 行(20662)
- 融(20616)
- 金融(20613)
- 农业(19701)
- 学(19492)
- 体(18797)
- 贸(18501)
- 贸易(18483)
- 机构
- 学院(367045)
- 大学(365248)
- 济(152565)
- 经济(149499)
- 管理(145614)
- 理学(125144)
- 理学院(123831)
- 管理学(121897)
- 管理学院(121181)
- 研究(120846)
- 中国(95208)
- 京(75816)
- 财(75576)
- 科学(70611)
- 所(59024)
- 财经(58970)
- 中心(57162)
- 江(55831)
- 农(55649)
- 经(53675)
- 研究所(52634)
- 业大(50723)
- 北京(47402)
- 经济学(46773)
- 范(46533)
- 师范(46042)
- 院(44526)
- 州(44439)
- 财经大学(44084)
- 农业(43037)
- 基金
- 项目(246706)
- 科学(197435)
- 研究(182817)
- 基金(180831)
- 家(156425)
- 国家(155081)
- 科学基金(135519)
- 社会(118819)
- 社会科(112879)
- 社会科学(112861)
- 省(97232)
- 基金项目(95837)
- 自然(86700)
- 教育(84819)
- 自然科(84769)
- 自然科学(84748)
- 自然科学基金(83273)
- 划(81412)
- 编号(72693)
- 资助(72431)
- 成果(58768)
- 发(55825)
- 创(55812)
- 重点(55549)
- 部(55328)
- 创新(51509)
- 课题(50707)
- 制(49608)
- 国家社会(49418)
- 教育部(48321)
- 期刊
- 济(170320)
- 经济(170320)
- 研究(109616)
- 中国(78762)
- 财(61445)
- 管理(58096)
- 学报(52006)
- 农(51095)
- 科学(50781)
- 大学(41411)
- 教育(40936)
- 融(40406)
- 金融(40406)
- 学学(39098)
- 农业(34585)
- 技术(33358)
- 财经(29692)
- 业经(28964)
- 经济研究(27128)
- 经(25477)
- 问题(21840)
- 业(18916)
- 科技(17996)
- 技术经济(17879)
- 理论(16761)
- 财会(16626)
- 商业(16618)
- 版(16588)
- 贸(16522)
- 现代(16453)
共检索到557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齐荻 许文瀚
问询函是证劵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一种柔性监管制度,主要针对公司业绩异常、经营风险和信息披露提出问询,要求公司在限定日期之内回复。不同于过去的实质性处罚措施,问询函给予了公司解释与改正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对公司创新意愿的影响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基于交易所提出的研发问询,实证检验研发问询对上市公司创新意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问询对公司创新意愿有提升效应。需要会计师回复的问询函能够放大这种效应,而需要律师回复的问询函却削弱了这种效应。敏感性分析发现,在国有、高科技型和不存在研发操纵现象的公司,这种效应更明显。
关键词:
问询函 柔性监管 研发问询 创新意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雪松 王琬婷 李闻
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CFO离职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显著提高了CFO离职的概率,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CFO离职概率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差、外部制度环境好的情况下,财务报告问询对CFO离职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财务报告问询主要提高了执行能力较弱CFO的离职概率,CFO离职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同时,当继任CFO执行能力较强时,股价崩盘风险会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制度能够发挥信息和监管效应,通过高管人员CFO的变更,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问询函 CFO离职 信息披露 股价崩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石昕 陈文瑞 刘峰
自信息披露直通车制度实施之后,证券交易所问询已逐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显著提升了被问询公司会计稳健性,并且被问询公司面临的问询力度越大,其会计稳健性越高;公司融资约束和风险增加是问询监管制度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主要渠道。区分公司异质性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监管对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者关注度高的公司中更强。本文丰富了问询监管有效性检验的相关文献,并拓展了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键词:
问询函 会计稳健性 融资约束 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卉
基于2014~2018年我国A股企业样本,探讨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函企业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问询函引发的市场反应越差,企业越有可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问询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对于民营企业、信息环境较好的企业以及多次收函企业更为显著。拓展性检验证实:相比未收函的情况,企业收函之后进行的应计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无明显区别,但收函之后的真实盈余管理对绩效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耀丹 王稳华
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风险感知视角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上升,并且同年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数量越多、同一份定期报告被问询次数越多、定期报告问询函中的问题总数量越多,股权融资成本上升幅度越大,说明交易所问询监管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感知,进而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升高。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投资者专业能力较强、交易风险较大、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审计质量较低时,投资者对定期报告问询函所披露风险的感知能力更强,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非处罚性监管,交易所问询监管是处罚性监管的有力补充,二者都具有良好的市场监管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防范市场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本尧
借鉴海外对关联交易监管的经验,如在上市环节控制不公平关联交易,并在修订《公司法》时,对关联方、关联交易、控制公司及其负责人在关联交易中的法律责任进行界定,对我国证券市场关联交易的规范将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程
证券交易所处于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最前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的问询函件数据,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实证研究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第一,证券交易所问询函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并且问询函数量越多,其风险抑制效应越明显;第二,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可通过改善公司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三个影响渠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不同类型问询函的异质性效应来看,资产重组问询函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财务报表问询函,其他问询函的影响相对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在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维护股票市场平稳发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督促其严格落实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告、资产重组及其他重大事项;坚持和完善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推动监管措施的创新,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的一线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静 李晨 吴春贤
目前我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策略性专利行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创新活动专管部门对专利行为的政策性监管,忽视了证券交易所作为非创新专管部门对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监管问询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了企业的策略性专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治理环境和信息环境有助于“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的发挥。本文拓展了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研究视角,为非创新专管部门抑制策略性专利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有效参考,有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超 曹增豪 王红飞 吴勇
监管问询是证券监管的一种补充手段,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它有助于改善证券市场中的信息质量和含量,在提高证券市场运作效率、维护证券市场公平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监管问询的作用机理和效果进行了探索,这些成果对于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按照“动因—问询—后果”的研究框架归纳总结监管问询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以期对有意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有所启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斯瑾慧
本文选择2016—2020年期间因股价上涨性异常波动受交易所发函问询关注的304次事件作为对象,分析了异常波动股价受到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后的市场反应,并进一步探讨投资者关注度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股价上涨性异常波动在受到交易所的非处罚性监管后具有显著的负市场反应,这一结果在不同市场、规模和业绩企业中相同,平均超额收益率在被发函前一个交易日达到9%以上,在被发函后下降到-3.6%。被出函后股价的下降幅度、收益率在不同市值和不同业绩企业中表现出异质性。此外,投资者关注度对非处罚性监管的负市场反应承担着先增强后削弱的调节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慧芬
注册制改革强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突出了交易所问询在IPO前的信息核验作用。IPO抑价率是衡量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与变化体现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效。本文基于信息溢出视角,以2019—2021年沪深A股注册制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交易所增强对中介机构其他客户的IPO问询力度,能够显著降低目标企业的发行抑价,即交易所问询存在信息溢出效应。第二,交易所问询的信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目标公司的被问询力度,达到降低目标企业IPO抑价的效果。第三,交易所问询信息的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在询价机构数量多、网上超额认购倍数高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应推动中介机构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增强业界标杆的学习效应,形成与注册制改革相匹配的执业理念与执业能力;落实新证券法在IPO业务中对中介机构的职责要求,完善IPO配售制度,加强保荐机构加强报价的客观独立性;建立交易所问询跟踪机制,根据中介机构后续IPO信息质量的改进情况,强化对中介结构的激励约束,增强IPO问询在资本市场治理中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百兴 李瑞敬
本文选取中美两国IPO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退市制度来体现监管制度的差异,以我国2008-2010三年间在美IPO的上市公司和国内IPO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上市后续三年内财务效益、偿债能力、资产质量、市场表现及发展能力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对比,从而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下的上市公司质量差异。
关键词:
制度导向 公司质量 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从微观层面入手,重点关注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长期倒逼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较长时期中,雾霾污染对企业的创新意愿的提升产生显著的倒逼效应;②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倒逼效应在产权不同、规模不同和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企业中,均呈现出一定异质性;③在拓展研究中基于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和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双重视角,证明了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污染和企业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雾霾污染 地方政府行为 创新意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聂萍 潘再珍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明富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连锁董事对问询函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而且这一关系通过减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企业违规的概率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易所的问询函监管存在行业内的同群效应,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股权集中度削弱了连锁董事与问询函监管的负相关关系;相比西部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中东部地区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连锁董事与问询监管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