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0)
- 2023(7331)
- 2022(5487)
- 2021(4913)
- 2020(3928)
- 2019(8274)
- 2018(8270)
- 2017(15708)
- 2016(8678)
- 2015(9386)
- 2014(9868)
- 2013(9310)
- 2012(8294)
- 2011(7269)
- 2010(7614)
- 2009(7701)
- 2008(6668)
- 2007(5774)
- 2006(5030)
- 2005(4946)
- 学科
- 济(33610)
- 经济(33573)
- 业(23959)
- 管理(23731)
- 企(19153)
- 企业(19153)
- 方法(12789)
- 中国(11450)
- 数学(10722)
- 数学方法(10541)
- 农(9942)
- 业经(9054)
- 财(8911)
- 学(8088)
- 制(7319)
- 融(6943)
- 金融(6943)
- 农业(6731)
- 理论(6573)
- 银(6489)
- 银行(6475)
- 地方(6316)
- 行(6194)
- 务(6023)
- 财务(6001)
- 财务管理(5990)
- 企业财务(5826)
- 发(5678)
- 技术(5555)
- 体(5512)
- 机构
- 大学(124670)
- 学院(124030)
- 济(47668)
- 经济(46563)
- 研究(43799)
- 管理(43085)
- 理学(37035)
- 理学院(36574)
- 管理学(35690)
- 管理学院(35464)
- 中国(32120)
- 科学(27432)
- 京(26531)
- 财(23087)
- 农(22634)
- 所(22256)
- 研究所(20323)
- 中心(19715)
- 业大(19408)
- 江(18828)
- 财经(18516)
- 农业(17907)
- 范(17004)
- 经(16969)
- 师范(16749)
- 北京(16444)
- 院(15856)
- 经济学(15173)
- 州(15038)
- 技术(14073)
- 基金
- 项目(84387)
- 科学(66213)
- 基金(61481)
- 研究(59450)
- 家(55023)
- 国家(54594)
- 科学基金(46400)
- 社会(38100)
- 社会科(36197)
- 社会科学(36190)
- 省(32639)
- 基金项目(31767)
- 自然(30135)
- 自然科(29532)
- 自然科学(29522)
- 自然科学基金(28999)
- 教育(27970)
- 划(27765)
- 资助(24769)
- 编号(23044)
- 重点(19598)
- 成果(19185)
- 部(18199)
- 发(18006)
- 创(17257)
- 课题(16757)
- 性(16675)
- 国家社会(16618)
- 科研(16244)
- 创新(16197)
共检索到184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华 郑加强
【目的】基于复杂农林环境对喷雾机底盘的柔性化和智能化需求,提出了底盘概念设计方案生成和评价方法,为喷雾机底盘概念设计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方法】在对喷雾机底盘进行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功能树形式对底盘进行了功能分解,采用机构综合法对喷雾机底盘分功能原理解进行了创新和综合,并构建底盘形态学矩阵;在集合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剔除明显不合理的方案解;采用基于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群决策方法进行方案的评价,构建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最终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结果】获得了喷雾机底盘分功能的多个原理解,其中主要检测功能原理解方案数为25个,主要执行功能原理解方案数为19 683个,经过筛选和综合评定,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 郑加强 徐幼林
针对复杂农林环境下植保喷雾作业对底盘智能化、柔性化等的需求问题,采用双侧液压马达同步回转系统数学模型分析法和外层自抗扰控制,内层PID协调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提出一种液压直驱的概念喷雾机底盘,以离散化形式设计了3阶自抗扰控制器,并对双侧液压马达同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通过SIMULINK仿真和试验台试验,结果表明:1)所制定的自抗扰同步控制策略相比传统的PID控制,系统响应更快速,其上升时间为1.2s,稳定时间3s;2)扰动工况下的双马达同步控制误差更低,其中,在马达2内部参数摄动下,双马达的试验同步误差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莎 翟长远 朱瑞祥 郭俊杰 李为 韩润哲
【目的】设计喷雾高度可调的牵引式果园风送喷雾机,以满足不同果树对喷雾机喷雾高度可调的要求。【方法】针对轴流风机式果园风送喷雾机难以满足不同果树喷雾高度可变的不足,基于喷雾高度可调的目的,设计了一种由1对转向相反的离心风机和角度可调的导流风箱为核心的牵引式果园风送喷雾机,在需求分析和虚拟三维建模的基础上,完成了各关键部件技术参数和整机结构的确定,并通过试验分析了该喷雾机在不同喷雾角度、风机转速、喷雾距离和喷雾压力条件下喷雾沉积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设计的以转向相反的离心风机和角度可调的导流风箱为核心的牵引式果园风送喷雾机,在离心风机转速为1 200r/min、喷雾距离为2.5m、喷雾压力为0.7...
关键词:
果园喷雾机 喷雾高度 离心风机 农机设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新渊 张海军 管明炜 肖茂华 嵇国俊 王家博
[目的]针对传统燃油驱动的高地隙喷雾机存在油耗高、噪音大、污染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地隙喷雾机电动底盘系统的设计方案。该高地隙喷雾机采用电动底盘系统既符合经济环保性的要求,又能满足作业多样化和负载复杂多变性的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行驶工况的自动判别、动力扭矩的合理分配、行驶和作业的实时控制。[方法]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该电动底盘关键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车架、驱动轮支撑架等关键构件进行力学仿真分析;利用试验样机完成了直线行驶、轮胎滑移、转弯与爬坡等田间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喷雾机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7.51 km·h-1,最大滑移率为5.19%,最小转弯半径为2 180.5 mm,能爬越16.7°的坡面,表现出良好的作业性能。[结论]该高地隙喷雾机电动底盘及其转向系统能较好地解决机械传动效率低、平顺稳定性差、污染环境等问题,表现出良好的作业性能,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翟长远 徐莎 John Long 李瀚哲 张波 朱瑞祥
【目的】针对第一代果园喷雾机存在的风箱角度不能电动控制且调节精度不高、传动装置设计欠合理和体积偏大等问题进行改进,并建立喷雾高度调控模型,为新一代果园喷雾机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喷雾机导流风箱的固定方式、传动方案和通过性能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喷雾沉积分布试验及数学方程拟合,建立沉积分布重心高度、喷雾宽度与风箱角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与改进前相比,该喷雾机不仅支持风箱角度电动精确调控,而且其理论功耗还减少了8%,长度尺寸减小了32.6%。风箱旋转角度对喷雾机尺寸影响的测试结果表明,旋转角度对风箱组宽度有一定的影响,旋转角度为最大值30°时风箱组宽度最大,为0.95m,但仍然小于喷雾机轮距1.0m;风箱旋转角度对喷雾机高度基本没有影响。改进后的喷雾机喷雾沉积分布试验表明,风箱与铅垂线夹角分别为0°,15°和30°时,喷雾沉积分布重心高度分别为1.14,1.55和2.20m,70.7%的药量分别垂直集中分布于0.72~1.56,1.15~1.94和1.71~2.69m,拟合得到的沉积分布重心高度、喷雾宽度和风箱角度之间的数学方程均为线性方程,其R2值分别为0.982和0.996。【结论】改进后喷雾机支持喷雾高度电动精确调节;所建立的喷雾高度智能调控模型可为果园喷雾机的改进完善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军 何雄奎 周继忠 曾爱军 刘亚佳
对一种新研制的机动背负式喷杆喷雾机的流量分布、药液沉积均匀性、农药沉积率及农药对操作者的污染与传统手动喷雾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具流量分布变异系数为11.09%;药液沉积的变异系数为20.27%,较传统手动喷雾器低6%;当施药液量为225 L/hm2和300 L/hm2时,处于拔节期水稻上的农药沉积率为25.9%和27.4%,比传统手动喷雾器分别提高了7.8%和5.8%,而操作者体表的农药沉积量分别降低近70%和50%。该机具喷施药液分布均匀,农药沉积率较高,适宜在小型地块实施喷雾作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赵纯清 李善军 陈红 丁淑芳
自制应用于柑橘园施药的风送式喷雾机,并基于CFD建立喷雾机雾滴运动轨迹及沉积模型,考察该喷雾机雾滴沉积特性及送风方向对雾滴沉积的影响。根据喷雾机尺寸参数,建立喷雾流场二维模型,并确定DPM模型参数,模拟获得距喷头不同距离的垂直截面上雾滴沉积量。试验结果显示:在距喷头1.0 m的范围内,雾滴沉积特性与试验结果相符,且在1.0 m范围内,送风角度的增加对雾滴飘移影响较小,随着与喷头距离的增大,送风角度对底部雾滴飘移损失的影响逐渐加剧;在距喷头1.0 m范围以外,雾滴沉积特性与实际试验结果偏差较大,但雾滴沉积量随与喷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的规律是一致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永亮 李建平 杨欣 陈春皓 吕林硕 吕孟宽
针对传统果园多风机风送喷雾机存在风能利用率低,出风口到靶标之间喷雾四散飘移的问题,对风机配置聚风筒(直筒式、渐缩式、渐开式)的风送喷雾系统的聚风喷雾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聚风筒风场进行仿真模拟,设计对标试验确定了仿真模型与计算的可靠性。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参数优化试验分析风筒类型、聚风筒长度和风机转速对聚风特性的影响并确定聚风筒的最佳参数设计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有聚风筒的风送喷雾系统对雾滴的胁迫作用明显显著优于无风筒的,且呈现了较好的聚风雾化作用,渐缩式风筒的性能尤为明显;气流集中性能由高到低排序为渐缩式、直筒式、渐开式、无风筒,聚风筒胁迫雾滴的横向穿透性能由高到低为渐缩式、直筒式、渐开式;风筒长度在30~70cm范围内,长度越长,聚风性能越好;随着转速呈倍数的增加,风场速度峰值也呈倍数增加,转速的改变不影响速度峰值的位置。聚风筒最佳参数设计组合为风筒类型为渐缩式,风筒长度为70cm,风机转速1 440r/min,此组合下的风速为4.156m/s,风场纵向幅宽为1 585.32m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震 洪添胜 黄伟锋 孙道宗 朱余清
分析了洗衣机用谐振式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对于其他液位检测设备的优势,针对将其用于车载大型喷雾机药液箱时在测量范围上的不足,通过结构改进使测量范围由原来的600 mm增加到1 200 mm;在选用AVR系列单片机ATmega8作为测量用处理器的基础上,开发了测量电路和相应的程序;通过安装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液位大幅度抖动而损坏传感器的风险。结果表明,传感器系统量程符合要求,液位高度与传感器输出信号频率的决定系数R2为0.989。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晓华 景文治
构建了包含柔性生产机制和异质性生产环节的多层嵌套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柔性生产普及程度、扩展柔性化水平以及技术柔性化水平3个层面对现代柔性生产影响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机制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柔性生产普及程度与扩展柔性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形成持久的拉动效应,而技术柔性化水平的改善仅能在短期内形成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促进作用,但在中长期则会显著地抑制制造业部门的智能化升级。且由于"机器学习"机制的存在,技术柔性化水平演进速率的提升将会弱化技术柔性化水平在短期内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促进效果并缩短这一效果的存续期,而技术柔性化水平发展上限的提升则会在短期内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蓬 龙长江 胡奔 王坤殿 潘海兵
鉴于南方田块小、分布散、不适合使用大型机械等特点,根据植保飞行作业的负载要求,设计制作了一种用于农田喷雾作业、负载10 kg的多旋翼飞行器。飞行器机架采用全碳纤维结构,连接部分采用硬化铝材。通过农田试验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飞行器整体结构稳定,性能可靠,在满载的条件下可持续作业15 min左右,作业效率高而劳动强度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志安 张英慧 景文治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柔性生产机制和异质性生产环节的多层嵌套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深入探究了柔性生产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影响机制及效果。研究发现:政府部门于智能化生产环节和非智能化生产环节施加"减税降费"政策均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并且随着柔性生产普及程度的提升,"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逐级优化的态势,而在充分考虑我国税收政策调整中表现出的渐进性、探索式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发现,过快的减税速率将会制约"减税降费"政策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中表现出的激励作用。本文不仅为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研究视角,更为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证性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义鹏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公共设施由于其具有信息更新快速、服务职能全面、交互功能多样等优势,在推进城市数字化发展与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服务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智能设施的共享、定位、更新和服务的能力,提升设施的使用率与管理效率。在设施开发过程中融入服务设计理念,可以有效融合设施本身的功能性与服务设计的体验性,从而将传统设施三维概念的功能结构与四维概念的时间性体验相融合,从设施的时间与空间角度提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公共设施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济伟 郭康权 宋树杰 TRAN Van Cuong 李翊宁
【目的】分析农用柔性底盘偏置转向机构工作参数对其运动与动力性能的影响,为柔性底盘转向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转向理论,以电动轮转速与载荷为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用柔性底盘偏置转向时纵、横向驱动力及偏置臂转角相对误差构建综合指标,通过柔性底盘试验台测试二者对综合指标的影响,分析电磁摩擦锁锁紧电压与转向电桥步进电机转速对各个转向性能指标的单因素作用,并以转向内、外侧锁紧电压和步进电机转速为因素,通过L_(16)(4~5)正交试验,探讨两侧偏置转向机构参数的分配特性。【结果】电动轮转速、载荷及交互作用对综合转向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