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5)
- 2023(14799)
- 2022(12499)
- 2021(11630)
- 2020(9449)
- 2019(21472)
- 2018(21029)
- 2017(40575)
- 2016(22282)
- 2015(24526)
- 2014(24231)
- 2013(23902)
- 2012(22455)
- 2011(20274)
- 2010(20540)
- 2009(19058)
- 2008(18940)
- 2007(17158)
- 2006(15523)
- 2005(13911)
- 学科
- 济(90347)
- 经济(90231)
- 业(71034)
- 管理(63542)
- 农(52082)
- 企(48109)
- 企业(48109)
- 农业(34654)
- 方法(29906)
- 业经(27106)
- 数学(25849)
- 数学方法(25543)
- 财(25471)
- 中国(24379)
- 制(24319)
- 地方(23257)
- 体(17111)
- 学(16878)
- 策(15861)
- 银(15365)
- 银行(15350)
- 贸(15234)
- 贸易(15226)
- 易(14797)
- 行(14736)
- 技术(14464)
- 发(14431)
- 环境(14101)
- 融(14085)
- 金融(14081)
- 机构
- 学院(313631)
- 大学(306446)
- 济(131519)
- 经济(128722)
- 管理(119485)
- 研究(108804)
- 理学(102308)
- 理学院(101192)
- 管理学(99665)
- 管理学院(99065)
- 中国(84019)
- 农(69172)
- 科学(64842)
- 京(64217)
- 财(63113)
- 所(54378)
- 江(53868)
- 农业(52757)
- 中心(51741)
- 业大(50506)
- 研究所(48724)
- 财经(48026)
- 经(43448)
- 范(41097)
- 师范(40708)
- 州(39739)
- 经济学(39025)
- 北京(38913)
- 院(38721)
- 省(37992)
- 基金
- 项目(207732)
- 科学(164632)
- 研究(156786)
- 基金(150142)
- 家(129957)
- 国家(128741)
- 科学基金(110493)
- 社会(101175)
- 社会科(95534)
- 社会科学(95509)
- 省(83657)
- 基金项目(79298)
- 教育(69624)
- 自然(68760)
- 划(68315)
- 自然科(67048)
- 自然科学(67033)
- 自然科学基金(65854)
- 编号(64694)
- 资助(59243)
- 成果(53082)
- 发(46945)
- 重点(46609)
- 部(46351)
- 课题(44872)
- 制(43887)
- 创(43486)
- 国家社会(41729)
- 性(41460)
- 创新(40657)
- 期刊
- 济(158631)
- 经济(158631)
- 研究(93149)
- 农(71962)
- 中国(68750)
- 财(48869)
- 农业(48573)
- 学报(47538)
- 科学(45543)
- 管理(41904)
- 大学(37336)
- 融(35560)
- 金融(35560)
- 学学(35527)
- 业经(31811)
- 教育(31481)
- 技术(25686)
- 业(23767)
- 财经(23681)
- 经济研究(22319)
- 问题(21938)
- 经(20430)
- 版(17479)
- 农村(16644)
- 村(16644)
- 农业经济(16056)
- 世界(16004)
- 现代(15020)
- 资源(14993)
- 经济问题(14983)
共检索到483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鲁雁 吴童
如何对政策目标对象进行有效动员,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议题。从乡村治理的历时视角看,“强干预式政策动员”是实现农户参与的主流过程。根据不同的乡村治理情境,政策动员存在着强度差异。结合个案分析与“柔性治理”理论,柔性政策动员尝试在理论层面对政策动员运作的类型学形成补充,其目标是实现农户的自主参与,基础是多元主体构成的行动网络,核心是动员策略的非强制性。独龙江乡的实践表明,在较弱执行压力与较强运作阻力的情境下,动员主体的强干预特性受到约束。基层政权、地方精英与普通农户形成了目标一致、行动各异的动员分工,共同构成责任有限、功能互补的行动网络。在此基础上,动员主体通过多元话语共意与互动关系软化实现柔性政策动员,进而在现实层面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一种可能。
关键词:
柔性政策动员 乡村治理 农户参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李丹阳 阳清
柔性嵌入是驻村干部通过沟通、对话、协商参与乡村治理的管理实践。柔性嵌入式治理并非单纯的行政制度吸纳与整合,而是包括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在内的多维柔性嵌入的互动与治理的过程。从辽宁省X县的治理实践来看,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仍受根深蒂固的刚性治理思维、运转不畅的民主协商机制、薄弱的乡村社会资本、匮乏的村庄公共精神等现实因素掣肘。需要从转变刚性治理观念、运用情感治理技术、完善基层协商机制、挖掘乡村内生资源、培育村庄公共精神等层面进一步激活柔性嵌入机制,持续提升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效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伊玲 刘亚彬
在中国,从旅游市场角度来看志愿者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和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志愿者旅游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在剖析志愿者旅游的内涵、功能及志愿者旅游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为案例地,以云南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障碍及参与意图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四组参与志愿者旅游的障碍及影响因素,即旅游参与的正效应感知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对自身能力的质疑和担忧。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破除志愿者旅游参与障碍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
志愿者旅游 参与障碍 大学生 独龙江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力 陆邵明 钟晨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金江峰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乡镇政权对村干部的政策动员,开始由激励机制、压力机制转向责任机制。乡镇政府面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现实,渐次倚重对制度性资源的技术化调配,塑造乡村"责任共同体"关系,推进政策落地。乡村政策动员中体制性吸纳、组织化协调、技术性约束和伦理化调适等权力—技术支配机制,虽可借助组织内责任关联纽带提高政策动员与执行效率,但该"权力的技术支配网络"同时也容易带来乡村治理的悬浮化、去政治化与泛政治化等"行政消解治理"问题。由此,乡村政策动员应警惕过于强化制度的工具性价值,重新发掘其治理内涵与社会价值,实现乡村治理"治术"与"治道"的平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永旭 韦新良
农户经营森林是我国广大乡村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乡村农户经营森林情况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户经营森林具有经营林地分散且规模小 ,资金劳力投入不足 ,经营行为谨慎等特点 ,对其进行管理面临着资源数据不清、经营水平低、机制不灵和农户消极配合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参与性管理机制的构想 ,并对这一机制的主要过程和具体要求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为国家有效地管理乡村农户的森林经营活动 ,调控农户经营行为 ,保护和发展乡村森林资源提供技术参考。参 1 2
关键词:
农户 森林经营 参与性经营 管理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芳
柔性治理因契合了乡土社会的运行逻辑,成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理方式。通过空间、文化和制度三个维度的检视,发现当前乡村柔性治理仍面临公共空间阙如、文化支撑式微、制度环境缺失等问题。搭建乡村柔性治理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重建乡土文化价值认同、融合乡村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是推动柔性治理有效运转的基本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启文 周洪鹏 吕拴军 胡乃鹏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构建了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的评价模型,在对阿城市料甸乡100户农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年纯收入、户主文化程度、生活消费、生产规模、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农业技术应用程度、对合作社的总体满意度、服务认知和销售认知对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影响因素 农户 意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忠 钟晓萍
识别农户分化的模式与特征是科学制定政策的关键。本文引入机器学习聚类分析方法,对CLDS2016年133村3467个农户样本进行聚类,探究我国农户分化状况,以克服农户分化标准选取的主观性及小样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偏差。研究发现,样本期我国农户分化为不依赖农业生产经营,在家庭人口特征、生活条件、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整体小康群体”和以农为生、在其他方面处于劣势的“相对弱势群体”两个群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整体小康群体占主导的“发达村”与相对弱势群体占主导的“欠发达村”之间的显著差异,主要在收入与产业两个方面,进而影响社区人口流动及基础设施条件。此外,在整体小康群体内部呈现出由优势阶层、中坚阶层、力农阶层构成的“橄榄型”阶层分化,而相对弱势群体内部呈现出由工薪阶层、中间阶层、贫农阶层构成的“金字塔型”阶层分化。以家庭人均年收入衡量,样本期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问题比较严重。应从发展农村三次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等方面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农户分化 村庄差异 机器学习 聚类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岳 冯梦微 易福金
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是构建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要求。普遍存在的意愿与行为背离的现象同样存在于农户垃圾分类中。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能否成为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有效驱动力量?本文从农户垃圾分类意愿与分类行为视角出发,基于“知-信-行”理论与“态度-情境-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乡村数字治理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乡村数字治理显著增强农户垃圾分类意愿,同时也促进农户践行垃圾分类行为;相比之下,乡村数字治理对农户垃圾分类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从而缓解当前农户在垃圾分类中“强意愿、弱行为”的现象。第二,乡村数字治理通过增强农户知识水平进而提高其垃圾分类意愿。从垃圾分类行为视角来看,乡村数字治理通过促进构建村民监督机制进而规范农户垃圾分类行为。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乡村数字治理对无精英家庭背景受访者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更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洁 韩昕儒
资本下乡过程中,村社组织在推动下乡企业与小农户互惠共生路径建设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以A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实践经验为切入点,从行动者网络中的“转译”视角,凝练出村社组织在转译企业和小农户过程中的三大作用机制,即政治赋能、制度嵌入和精英驱动。这些机制的发挥,使得村社组织在企业与小农户之间构建了以市场为关键点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创造了企业和小农户双向借力的共生发展空间。尽管转译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制度结构的压制以及各行动主体间分化程度较高的挑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推进资本下乡中行动者网络建设的实践:一是政府应适度放权赋能村社组织,增强其转译主体能动性;二是聚合多元主体共同利益,激发行动者的转译动力;三是强化双方共建共享理念,提高转译过程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海琴 朋文欢 黄祖辉
农户从事家庭型乡村旅游对其收入的影响并未受到学界过多关注。文章借助浙江、四川和湖南三省605位农户调研数据,在阐述家庭型乡村旅游增收机制的基础上,采用PSM法消除样本选择偏差,实证考察家庭型乡村旅游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1农户从事乡村旅游对提高其收入水平的效果十分明显,相较于未从事者,从事者的家庭收入将提高7万元/年;2随着从业年份的增加,乡村旅游对农户的增收效果越大,说明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户增收具有良好的持续性;3乡村旅游的增收效果受农户就业类型影响,表现为全职型的增收效果大于兼业型。研究认为,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使其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从业农户应丰富旅游产品,克服乡村旅游的季节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冰冰 王曙光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对当前水利、道路、农技服务、农村文化活动等公共品的满意度较低。民主参与是乡村公共品提供及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调查发现农户在当前的乡村治理及已有公共品项目建设中的参与程度都很低。对未来公共品再建中参与意愿的调查发现,农户对项目预算管理以及监督的参与意愿很强,但是在融资和项目决策上对政府依赖度较高、参与意愿较低。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发现农户对项目的监督会显著提高农户对项目的满意度。本文结论认为促进乡村治理转型,提高民主参与水平尤其是扩大农户对公共事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满意度 农户参与 乡村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内生动员和外部动员是当前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主要方式,遵循两套不同的实践逻辑。内生动员本质是一种社会动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庄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产能力,新乡贤是被村庄社会吸纳的民间权威,能利用自身的权威推动村民开展自主建设。外部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员,新乡贤是经过地方政府和村庄双重吸纳的社会权威,遵循乡村发展的“大公”逻辑,能利用自身权威身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这两种路径都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内在逻辑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不一样,为不同地区寻找合适的新乡贤参与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新乡贤 公共性 社会动员 政治动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内生动员和外部动员是当前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主要方式,遵循两套不同的实践逻辑。内生动员本质是一种社会动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庄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产能力,新乡贤是被村庄社会吸纳的民间权威,能利用自身的权威推动村民开展自主建设。外部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员,新乡贤是经过地方政府和村庄双重吸纳的社会权威,遵循乡村发展的“大公”逻辑,能利用自身权威身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这两种路径都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内在逻辑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不一样,为不同地区寻找合适的新乡贤参与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新乡贤 公共性 社会动员 政治动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