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0)
2023(4697)
2022(3994)
2021(3552)
2020(3172)
2019(6038)
2018(5917)
2017(9978)
2016(5939)
2015(6568)
2014(6630)
2013(6476)
2012(6281)
2011(5576)
2010(5458)
2009(5014)
2008(5158)
2007(4612)
2006(4013)
2005(3595)
作者
(23866)
(20157)
(20082)
(18959)
(13001)
(9886)
(9094)
(7835)
(7446)
(7322)
(6966)
(6824)
(6793)
(6658)
(6508)
(6328)
(6180)
(6092)
(6026)
(5705)
(5433)
(5210)
(5137)
(4668)
(4516)
(4513)
(4426)
(4380)
(4370)
(4312)
学科
管理(22304)
(21322)
(19747)
经济(19740)
(18841)
企业(18841)
技术(11384)
(10042)
方法(9001)
数学(7802)
数学方法(7648)
环境(7063)
(7000)
技术管理(6399)
(5744)
财务(5729)
财务管理(5720)
企业财务(5458)
(5120)
(4944)
中国(4797)
业经(4349)
农业(3722)
及其(3577)
(3472)
理论(3381)
规划(3285)
资源(3241)
(3203)
(3177)
机构
学院(91333)
大学(91136)
研究(38135)
科学(31096)
(30986)
(28826)
管理(28176)
经济(28071)
中国(25617)
农业(25358)
理学(24252)
理学院(23869)
业大(23313)
(23244)
管理学(23038)
管理学院(22909)
研究所(21862)
(20439)
中心(16488)
(16300)
农业大学(16202)
技术(16063)
(16041)
实验(15367)
(15324)
实验室(14806)
(14469)
重点(13906)
(13870)
科学院(12938)
基金
项目(68955)
科学(51746)
基金(48875)
(47731)
国家(47400)
研究(39461)
科学基金(38189)
(30235)
自然(29356)
自然科(28688)
自然科学(28672)
自然科学基金(28125)
基金项目(25793)
(25356)
社会(22179)
社会科(21111)
社会科学(21102)
资助(19985)
计划(18383)
科技(18351)
教育(17661)
重点(16985)
(15530)
(15140)
创新(14909)
(14824)
科研(14556)
专项(14037)
(13421)
技术(13322)
期刊
学报(30321)
(30096)
经济(30096)
(27912)
科学(22924)
中国(21646)
大学(20392)
研究(20124)
学学(19930)
农业(19233)
管理(11303)
(11183)
(10897)
技术(10148)
业大(10129)
农业大学(8646)
科技(8072)
(7488)
教育(7327)
林业(6603)
中国农业(6224)
技术经济(5766)
自然(5717)
自然科(5231)
自然科学(5231)
(5060)
金融(5060)
财经(4695)
经济研究(4559)
农林(4311)
共检索到134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浩  彭小薇  王晓英  孙雨  宋晓晖  吴清民  
为研究羊种布鲁氏菌转录调控因子MucR蛋白的毒力相关机制,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进行了优化。构建了表达MucRFlag融合蛋白的羊种布鲁氏菌菌株,并用商品化抗Flag标签抗体对MucRFlag蛋白进行富集,从而替代MucR蛋白抗体的制备过程。通过该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对羊种布鲁氏菌MucR蛋白的结合靶点基因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通过使用该方法鉴定出羊种布鲁氏菌MucR蛋白可以结合到BMEI0430和BMEI1364(MucR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结果表明优化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适用布鲁氏菌转录调控因子结合靶点的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艳华  韦小敏  李肖  来航线  马小娟  
【目的】对斜卧青霉转录调控因子Hac1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为其调控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斜卧青霉为材料,DTT诱导转录调控因子Hac1表达,用交联Buffer处理菌丝,使Hac1与靶基因交联,超声破碎染色质后,进行解交联染色体检验,研究不同交联时间(5,10,20,30,40min)、不同菌丝用量(10mL CHIP缓冲液中分别添加0.25,0.50,1.00,1.50g菌丝)及不同超声功率(15,20,25,30 W)、超声时间(1,3,5s)、超声间隔时间(10,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媛媛  黄冬梅  邓班  李丹静  张玉  缪颖  
以拟南芥成熟叶片为材料,探索3种不同型号超声破碎仪器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超声破碎条件.根据超声破碎结果推荐使用Covaris M220 Focused-ultrasonicator仪器,并将该仪器破碎条件设置为10%duty cycle、75 Watts Intensity Peak Incident power、200 cycle per Burst、7℃bath temperature、破碎时间12 min时,可获得约500 bp的DNA片段.同时,为检测不同H3K9ac抗体用量对染色质免疫沉淀效率的影响,通过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初始量0.25 g的拟南芥叶片所需H3K9ac抗体的最适用量为3μL.此外,以不同衰老程度的水稻旗叶为材料,根据上述破碎条件,进一步优化超声破碎时间,同样可以获得合适的DNA片段,根据优化的样品与抗体用量比例,通过免疫沉淀可以获得适用于后期实时定量PCR(Ch IP-q PCR)和高通量测序(Ch IP-seq)分析的DNA样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金磊  李占杰  王凯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过程是大量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这一调控过程与染色质核小体的动态定位相关,调控因子的结合需要裸露的无核小体的DNA区域,即开放的染色质位点.因此,高效精确地定位基因组上的开放染色质位点为成功地发掘基因组调控元件,乃至揭示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有效手段.本文对开放染色质位点的定义、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功能注释进行概述,希望对在基因组水平上调控元件的发掘,尤其是在植物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家波  程君生  牟巍  毛开荣  张尔利  蒋玉文  
【目的】WboA基因编码光滑型布鲁氏菌脂多糖(LPS)O-侧链合成必须的糖基转移酶,该基因的缺失或破坏会影响布鲁氏菌光滑型表型的形成。本研究拟构建WboA基因缺失的重组粗糙型布鲁氏菌,以使布鲁氏菌弱毒疫苗与野毒株布鲁氏菌感染相区分。【方法】以猪源光滑型布鲁氏菌S2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将氯霉素抗性基因(Cmr)完全替代S2株的WboA基因,获得重组粗糙型布鲁氏菌rS2-WboA株。【结果】rS2-WboA株在适宜的培养基(TSA)上传50代后仍保持对氯霉素的抗性。用1×107 CFU rS2-WboA免疫Balb/c小鼠和豚鼠,1个月后均能通过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到粗糙型抗体。1×1011 C...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真  鲁琳  吴清民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也是引起动物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人群身体健康。及时准确诊断对控制和净化布鲁氏菌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病原学和血清学两方面对布鲁氏菌病的现有诊断技术进行概述,同时指出布鲁氏菌免疫原性蛋白抗原的筛选和研究,对布病的控制和净化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天鹏  郭旭  孙长云  陈经雕  朝木丽格  武婕  格日勒图  
【目的】阐明牛体表寄生草原革蜱与牛羊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为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溯源调查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传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采集的191只蜱虫进行种型鉴定;以牛体表采集的寄生蜱为材料,应用布鲁氏菌选择性培养基从蜱体内分离可疑细菌;将可疑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菌落的形态学观察,以及革兰氏染色和柯氏染色镜检初步鉴定可疑细菌的种属;经PCR方法扩增布鲁氏菌的Bcsp31和Omp22基因序列,并应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运用AMOS-PCR、单项特异性血清凝集试验、染料抑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对分离的可疑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该地区优势蜱种被鉴定为草原革蜱,并成功在其体内分离到4株可疑细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柯氏染色后菌体呈红色短杆菌,并通过PCR方法成功克隆出布鲁氏菌的Bcsp31和Omp22基因序列,经过基因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发现与布鲁氏菌参考序列相似度均在99.0%以上。应用MEGA 7.0软件成功构建遗传进化树,分离菌株序列与布鲁氏菌属的已知序列聚类在同一分支;运用AMOS-PCR和布鲁氏菌常规分型鉴定试验,确定4株分离菌均属于羊种布鲁氏菌。【结论】成功在呼伦贝尔地区牛体表采集的草原革蜱体内分离到4株羊种布鲁氏菌,表明草原革蜱作为吸血节肢动物,可能在不同宿主之间的布病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为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溯源调查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真  HAN Gilsu  吴清民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畜共患病,人群感染主要来源于感染的动物及被污染的畜产品,目前疫苗免疫仍是控制动物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措施。现有国际参考疫苗主要有牛种疫苗株S19和羊种疫苗株Rev.1,这些疫苗为动物群布鲁氏菌病控制提供重要保障的同时也存在关键的技术瓶颈问题,如安全性差,接种动物出现流产;血清抗体体内持续时间较长,干扰常规诊断等。随着布鲁氏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相继完成及DNA重组技术的发展,新型布鲁氏菌病疫苗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亚单位疫苗本着其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动物群布鲁氏菌病控制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布鲁氏菌病疫苗的发展史,并对布鲁氏菌病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阳  王学理  刘凯  霍晓伟  武迎红  张显华  
克隆牛布鲁氏菌的甲酰基转移酶基因(Wbkc),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并对甲酰基转移酶的抗原性进行分析。以牛布鲁氏菌的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Wbkc基因,双酶切后克隆至pET-28a上,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His Trap FF层析柱纯化,Western blot鉴定甲酰基转移酶的抗原性。提取的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定目的基因成功插入到了克隆载体中。SDS-PAGE分析证明,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29 000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原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浩  董礼华  彭小薇  王宁  曲萍  孙雨  赵柏林  胡冬梅  石慧  王晓英  宋晓晖  吴清民  
为探讨牛种布鲁氏菌sigma因子RpoE2的功能,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RpoE2蛋白与anti-sigma因子之间的互作进行研究;通过环境应激试验评价了rpoE2缺失株对强氧化环境、酸性pH、杀菌性阳离子多肽、铁缺乏环境的耐受能力;通过比较亲本菌株和缺失株在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中的生存能力,研究了rpoE2基因是否与牛种布鲁氏菌毒力相关。结果显示:牛种布鲁氏菌的RpoE2蛋白可以与anti-sigma因子相互作用,牛种布鲁氏菌rpoE2基因缺失后,对各种应激环境的耐受能力均无影响,并且巨噬细胞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家波  王芳  杨宏军  王楠  朱良全  顾进华  张广川  王海光  赵鹏  程君生  毛开荣  冯宇  
【目的】对初步鉴定的牛种布鲁氏菌分离株(B.abortus 343)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特性检定,为深入研究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菌株。【方法】将B.abortus 343划线培养及梯度稀释,使其形成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柯氏染色,观察其染色特点;分别接种1.5×106 CFU到含硫瑾(1﹕25 000)或含碱性复红(1﹕25 000)的TSA平板上,观察其生长状态;将接种有B.abortus 343的TSA平板分别置于普通培养箱和CO2培养箱37℃培养72 h,观察其对CO2的依赖性;通过醋酸铅试纸条测定B.abortus 343代谢过程中是否释放H2S。通过平板凝集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葆   原红军  
【目的】探究白粉病胁迫对青稞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开放性的影响及青稞白粉病胁迫响应分子机制。【方法】对青稞白粉病高抗品种GND7和高感品种ZQ13进行白粉菌侵染和空白处理(利用水替代侵染),收集青稞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染色质开放性测序,筛选差异表达与差异开放性基因。【结果】ZQ13样本白粉菌侵染前后得到1647个差异基因,其中980个基因在侵染过程中上调表达,667个基因在侵染过程中下调表达。针对白粉菌侵染过程中染色质开放性研究发现,ZQ13样本侵染前后共获得7310个差异开放性区域,其中424个区域开放性上调,6886个区域开放性下调。GND7样本白粉菌侵染前后得到1119个差异基因,其中657个基因在侵染过程中上调表达,462个基因在侵染过程中下调表达。针对白粉菌侵染过程中染色质开放性研究发现,GND7侵染前后共获得2573个差异开放性区域,其中1343个区域开放性上调,1230个区域开放性上调。通过转录组和染色质开放性联合分析,筛选出AP2/ERF转录因子(HOVUSG2735700)、MYB1R1转录因子(HOVUSG4226000)等。【结论】青稞在白粉菌侵染过程中基因表达量与染色质开放性发生了较大变化,AP2/ERF转录因子(HOVUSG2735700)、MYB1R1转录因子(HOVUSG4226000)等可能在青稞响应白粉病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青林  宋明  王小佳  张洪  李成琼  王志敏  
春化记忆在植物发育开花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拟南芥春化细胞的记忆来源于FLC染色质结构的改变。组蛋白H3在Lys-4的三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作用与FLC的激活表达有关。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和组蛋白H3在Lys-9和Lys-27上的三甲基化参与FLC的抑制作用。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综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春燕  郭楠  闫红飞  刘大群  
利用黑麦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45和其背景材料Thatcher进行PCR扩增,在TcLr45中获得了单一条带,而在Thatcher中则扩增出2条与其大小不同的条带。进一步利用49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进行扩增,经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片段为TcLr45特有片段。经TcLr45×Thatcher F2分离群体验证,该标记与Lr45基因连锁距离较远。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片段长度为650 bp,与该引物在黑麦中的扩增序列有差异(643 bp),进一步经BLAST2对这2个序列分析,相似性为97%,表明该片段为由黑麦向小麦转移的外源片段。100个小麦品种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白石  卢玲  刘凤权  许志刚  陈建东  焦国尧  
提取梨火疫病菌 (0 0 5 6菌株 )的脂多糖免疫家兔 ,获得抗血清 ,建立了检测梨火疫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集检测技术 ,对梨火疫病菌的不同菌株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实施了检测。结果表明 ,这 2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梨火疫病菌及样品 ,方法简单、快速、实用 ,可以在中国口岸推广使用 ,减少梨火疫病进入中国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