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
- 2023(1805)
- 2022(1644)
- 2021(1501)
- 2020(1305)
- 2019(2962)
- 2018(3049)
- 2017(5556)
- 2016(3322)
- 2015(3587)
- 2014(3633)
- 2013(3706)
- 2012(3282)
- 2011(3111)
- 2010(3221)
- 2009(2995)
- 2008(3059)
- 2007(2658)
- 2006(2367)
- 2005(1973)
- 学科
- 济(13972)
- 经济(13961)
- 管理(11127)
- 业(7965)
- 环境(7378)
- 方法(7020)
- 企(6873)
- 企业(6873)
- 数学(6074)
- 数学方法(6013)
- 学(5568)
- 生态(5282)
- 划(3823)
- 农(3581)
- 地方(3536)
- 资源(3401)
- 和(3094)
- 财(2683)
- 中国(2659)
- 业经(2649)
- 规划(2619)
- 环境规划(2579)
- 发(2521)
- 农业(2385)
- 理论(2139)
- 域(2113)
- 区域(2110)
- 地方经济(2045)
- 贸(2014)
- 贸易(2014)
- 机构
- 学院(49864)
- 大学(49664)
- 研究(19789)
- 管理(17157)
- 济(16925)
- 经济(16533)
- 科学(15691)
- 理学(15204)
- 理学院(14974)
- 管理学(14530)
- 管理学院(14481)
- 中国(13593)
- 农(13439)
- 所(11547)
- 业大(11154)
- 研究所(10995)
- 京(10793)
- 农业(10664)
- 中心(8098)
- 院(7681)
- 江(7650)
- 省(7384)
- 室(7154)
- 农业大学(7082)
- 财(7032)
- 北京(6828)
- 实验(6723)
- 范(6686)
- 科学院(6637)
- 师范(6539)
共检索到68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远玉 赖晓桦 陈颖 郭萌生 赖华荣 严翔
以2003年、2004年连续2 a在无灌溉条件下的柑橘果实膨大观测资料和当地适时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为基础,用降水量、气温、湿润指数和土壤含水率等生态气象因子与柑橘不同品种果实生长期的果径增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柑橘果实生长与降水量、平均气温均为二次曲线关系,与湿润指数则是线性关系;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是指数关系,并且在50 cm内的土层中,以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对果实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
关键词:
柑橘 果实生长 生态气象条件 回归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翠英 吕令华 刘晓华
基于2015-2016年油用牡丹物候期观测资料,利用油用牡丹各生育期间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分析了对油用牡丹生长的影响,并对油用牡丹关键生长期土壤相对湿度及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基本满足油用牡丹生长需求,生育期土壤水分适宜;开花期气温略偏高,花期时间缩短,牡丹籽适时采收能增加产量;农业气象灾害较轻,对油用牡丹的影响较小。本文研究将探索出油用牡丹生育期间最佳气象条件,为将来做好特色气象服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金强 李文云 柏自琴 方明忠
为了探讨山地气象因子与柑橘果实品质的相关性,通过对罗甸、从江、榕江、锦屏、天柱5县气候因子的收集、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柑橘果实品质分析的方法,对贵州山地气象因子与柑橘果实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果实理化性状各有优缺点,但从总的果实综合理化性状来看,都是椪柑、纽荷尔脐橙等柑橘的适种区域;年均温、≥10℃年积温、最冷月均温、无霜期、日照等气象因子与椪柑、纽荷尔脐橙的可食率、固形物、含糖量、糖酸比、固酸比呈正相关;风味甜浓,品质上升。与椪柑和纽荷尔脐橙的总酸、Vc含量呈负相关,其中,年均温和最冷月均温影响较大,呈极显著正相关;年降雨量和海拔与总酸、Vc含量呈正相关,与可食...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柑橘 品质 相关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亿 王靖 赫迪 唐建昭
为明确西南地区气候变暖前后春玉米生长季内不利气象条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采用西南地区27个农业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发育期资料和66个气象站点的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暖前后西南春玉米生长季内连阴天、高温、低温及水分盈亏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内,连阴天主要发生在出苗-七叶和七叶-抽穗阶段,变暖后发生频率分别平均增加12%和15%,但仅11%和14%的研究站点显著增加(P<0.05);(2)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乳熟-成熟阶段,且主要集中在东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亿 王靖 赫迪 唐建昭
为明确西南地区气候变暖前后春玉米生长季内不利气象条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采用西南地区27个农业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发育期资料和66个气象站点的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暖前后西南春玉米生长季内连阴天、高温、低温及水分盈亏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内,连阴天主要发生在出苗-七叶和七叶-抽穗阶段,变暖后发生频率分别平均增加12%和15%,但仅11%和14%的研究站点显著增加(P<0.05);(2)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乳熟-成熟阶段,且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变暖后发生天数每生长季平均减少2.5d,23%的站点高温发生的天数显著减少(P<0.05);低温天气在整个生长季均有发生,变暖后低温出现天数每生长季平均减少2.2d,其中七叶-抽穗阶段低温发生天数减少最为显著,56%的站点发生天数显著减少(P<0.05);(3)水分亏缺主要发生在播种-拔节阶段,变暖后轻、中度水分亏缺发生频率分别增加6%和7%;春玉米各个生长阶段均受不同程度的水分盈余影响,但主要表现为轻度盈余,除西北部外,变暖后轻度水分盈余发生频率增加15%,播种-拔节和灌浆-成熟阶段21%和11%的研究站点轻度水分盈余显著增加(P<0.05)。总体来看,变暖后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高温、低温发生天数减少,对玉米生长有利,但连阴天以及水分盈亏发生频率增加,可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良 倪国裕
1987~1994年春,在湖北省保康县龙坪镇山区林特气候研究中心的段木香菇试验场,对花菇等级及其所对应的气象资料(共16个例)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在5~15℃,相对湿度50%~80%均能形成花菇。一级花菇形成的气象条件是:平均气温在13℃附近,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7~8℃,平均相对湿度为60%左右,白昼气温在15℃以上,相对湿度40%以下,夜间气温小于10℃,相对湿度低于80%,平均日蒸发量大于5.0mm以上。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花菇等级判别方程。
关键词:
花菇,气象条件,形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危万虎 汪发启 张宙 赵文英
利用1989~1995年27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系在湖北省仙桃市沙湖和浠水县自然条件下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以及同期气候和实际光照时间观测资料,模拟了自然光长与天气条件,太阳赤纬的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系的不育度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互作特性,提出了光温互作方程L=18.8997-0.1805T和光温互作系数,鉴定了几个核不育系的临界光、温指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长城 王宏 陈彬彬 赵卫红 洪荣林 林文
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PM10和SO2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NO2年平均浓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月平均浓度7月份最低,而出现平均浓度高值的月份则有所差异.各污染物浓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暖区辐合系统控制下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未曾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暖区辐合系统中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最多;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影响不明显,偏南风下厦门市...
关键词:
厦门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王业成 王让会 刘圆 袁琦菲 李成
利用南京市浦口区境内老山森林、农庄、珍珠泉、石桥万诚4个观测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大气负(氧)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浦口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浦口区日平均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688个/cm~3,最大值约在21:00,为986个/cm~3,最小值约在12:00,为610个cm~3;(2)浦口区年平均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675个/cm~3,其中夏季最高,为728个/cm~3;冬季最低,为538个/cm~3;(3)浦口区大气负(氧)离子空间分布规律为:农庄>珍珠泉>老山森林>石桥万诚;(4)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负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同,如雨日,大气负离子与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显著相关(P<0.01);无雨天,大气负离子与日照显著相关(P<0.0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娄云霞 刘云鹏 刘万梅 陈正洪
本文分析了温州蜜柑早期生理落果波相特点及第一峰点幅度P、出现时间D与前期气象条件和最终产量的关系。发现P类似于“全息照相”中的一个激光点,含有极大的信息量。重点将P与前期不同时段各项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普查,找出了关键期和关键因子,并建立了利用气象因子对P的分析预报模式。确立了峰点出现时及以前各类气象因子的三基点值和适宜、危害范围,不利天气条件及因子顺序为“热干风”。最后构造了产量预报流程框架以及农学气象预报模式,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具有农学基础的温州蜜柑产量气象预报模式同时,还提出了预报D的方法和关系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霞 豆攀 陈祥 孔凡磊 袁继超
2016、2019、2020年以四川主推玉米品种‘正红50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气象因子的差异及其对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川中丘陵地区玉米的播期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日均温升高,玉米营养生长期缩短,其间活动积温减少,气象因子对玉米全生育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温度是决定玉米生育期长短的主要气象因子,日均温度和活动积温对各生育时期的贡献率达82.9%,其中吐丝–成熟期达99.9%;籽粒产量同时受温度、光照和降水量的影响,其中光照条件贡献较大(贡献率35.7%~54.1%),日均温和活动积温贡献率25.2%~31.2%,降水量贡献率20.8%~33.1%;气象因子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率不同,对穗粒数贡献最大的是播种–吐丝阶段的温度,对千粒质量贡献最大的是吐丝–成熟阶段的光照;随播期推迟,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后减趋势,籽粒产量(y)与播期(第一播期后的天数,x)的回归方程为y=–1.16x~(2)+19.87x+7977.34(R~(2)=0.47~(**)),在4月3日左右最高。推断4月上旬是本区玉米高产的适宜播期。
关键词:
玉米 气象因子 播期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霞 豆攀 陈祥 孔凡磊 袁继超
2016、2019、2020年以四川主推玉米品种‘正红50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气象因子的差异及其对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川中丘陵地区玉米的播期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日均温升高,玉米营养生长期缩短,其间活动积温减少,气象因子对玉米全生育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温度是决定玉米生育期长短的主要气象因子,日均温度和活动积温对各生育时期的贡献率达82.9%,其中吐丝–成熟期达99.9%;籽粒产量同时受温度、光照和降水量的影响,其中光照条件贡献较大(贡献率35.7%~54.1%),日均温和活动积温贡献率25.2%~31.2%,降水量贡献率20.8%~33.1%;气象因子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率不同,对穗粒数贡献最大的是播种–吐丝阶段的温度,对千粒质量贡献最大的是吐丝–成熟阶段的光照;随播期推迟,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后减趋势,籽粒产量(y)与播期(第一播期后的天数,x)的回归方程为y=–1.16x~(2)+19.87x+7977.34(R~(2)=0.47~(**)),在4月3日左右最高。推断4月上旬是本区玉米高产的适宜播期。
关键词:
玉米 气象因子 播期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国顺 石雪晖 刘昆玉 卢向阳 熊兴耀 倪建军 徐萍
类胡萝卜素是柑橘果实呈色的主要色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组成决定着柑橘果实的色泽,也影响到柑橘果实的营养价值.目前关于柑橘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根据最新报道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柑橘果实色泽测定的原理,类胡萝卜素的测定方法、合成途径及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相关基因表达,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柑橘 着色机理 类胡萝卜素 基因表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小荣 陈传武 胡承孝
浮皮是宽皮类柑橘常见生理性病害。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指出柑橘浮皮果实具有果面粗糙,果皮发泡、粗厚、易腐烂,海绵层松散、塌陷、无序,果皮与果肉分离、空隙大的症状,果肉糖、酸含量低,囊瓣膜厚硬,汁胞失水硬化的品质特征,并从果实大小、成熟期、矿质营养、气候因素等方面阐述果实浮皮发生的条件,从细胞水平、生理水平及分子水平等方面揭示果实浮皮发生的机制。根据柑橘果实浮皮的“不同步发育”机制,提出亟需从源-库供应、竞争抑制和整体协调3个层面开展深入研究,力求通过“整体协调”与“靶向调节”破解柑橘果实浮皮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