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9)
2023(6025)
2022(5040)
2021(4426)
2020(3434)
2019(7838)
2018(7599)
2017(13830)
2016(7628)
2015(8568)
2014(8581)
2013(8715)
2012(8769)
2011(8148)
2010(8467)
2009(7679)
2008(7596)
2007(6981)
2006(6450)
2005(6227)
作者
(24819)
(20600)
(20567)
(19322)
(13208)
(9983)
(9260)
(8107)
(7995)
(7416)
(7187)
(6890)
(6877)
(6732)
(6555)
(6348)
(6159)
(6063)
(5951)
(5928)
(5473)
(5343)
(5076)
(4879)
(4691)
(4671)
(4670)
(4593)
(4297)
(4222)
学科
(37860)
经济(37830)
(17230)
管理(17120)
地方(16198)
中国(14864)
(11923)
(11321)
企业(11321)
业经(9998)
地方经济(9363)
(8679)
农业(8445)
(8433)
金融(8433)
(7956)
(7638)
教育(7626)
银行(7621)
(7519)
(7365)
方法(7207)
发展(6490)
(6470)
环境(6431)
(6287)
贸易(6277)
(5967)
技术(5883)
数学(5736)
机构
学院(113334)
大学(112297)
研究(48635)
(45004)
经济(43704)
管理(36127)
中国(35488)
科学(29324)
理学(29044)
理学院(28589)
管理学(28034)
管理学院(27817)
(26196)
(25671)
(23229)
研究所(22850)
中心(20803)
(20387)
(19931)
(18073)
(18011)
师范(17860)
农业(17784)
北京(17624)
(17299)
业大(17023)
(16342)
财经(14915)
科学院(14330)
师范大学(14156)
基金
项目(68561)
科学(52368)
研究(52246)
基金(45354)
(39897)
国家(39471)
科学基金(32224)
社会(31235)
社会科(29506)
社会科学(29503)
(29337)
(24235)
教育(23774)
基金项目(23282)
(22076)
编号(21925)
自然(19168)
成果(18727)
自然科(18642)
自然科学(18636)
资助(18396)
自然科学基金(18281)
发展(17753)
课题(17429)
(17411)
重点(16285)
(14324)
(13953)
(13949)
创新(13421)
期刊
(64458)
经济(64458)
研究(41685)
中国(34177)
(23596)
教育(20949)
学报(18916)
科学(17312)
农业(16408)
管理(15100)
(14626)
金融(14626)
大学(14300)
(14081)
学学(13245)
业经(12119)
技术(10211)
经济研究(9609)
(8369)
问题(7833)
财经(7425)
(7304)
(6443)
(6060)
(5974)
科技(5952)
(5928)
论坛(5928)
世界(5916)
商业(5884)
共检索到198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贤达   张立杰   吴兴明   程德明   李健  
【目的】研究不同果形柑橘果实的裂隙发生规律,开启认识柑橘采前因田间水分失调导致膨胀裂果的新视角。【方法】根据柑橘果壳结构分层特征,将果壳视为密闭压力容器,依据压力容器壁应力分析方法,阐释各类果形果壳膨胀应力分布与果皮裂隙发生规律。【结果】果壳形态直接影响膨胀应力分布与裂隙规律。(1)椭圆形果实:果形指数FSI<1时,果壳的果顶应力σTop>赤道经向应力σΦ-Mid>赤道环向应力σθ-Mid,因而扁椭圆形果实裂隙多位于果顶,如早熟温州蜜柑C.reticulata Satsuma品系;果形指数FSI>1时,果顶应力σTop<赤道经向应力σΦ-Mid<赤道环向应力σθ-Mid,即长椭圆形果实裂隙多呈纵裂,如‘奈维林娜’脐橙(C.sinensis Navelina Navel);果形指数FSI=1,近圆球形果壳裂隙多位于果壳最薄处dmin,果顶应力与赤道应力比值与其对应部位果壳厚成反比σTopMid=dMid/dTop,如‘甜春桔柚’(Spring-sweet Tangelo)裂隙多位于果腰赤道部的果皮最薄处呈环状横裂,而‘纽荷尔’脐橙(C.sinensis Newhall Navel)的裂隙多始于脐顶最薄处。(2)果形近心形文旦柚类果实的果顶凹处易构造膨胀“应力集中”条件,且与砂囊椭球顶部膨胀应力极大点重合,以致果实顶部呈规律性的裂隙,如‘度尾文旦’柚(Citrus grandis Duweiwendan)。(3)在田间水势陡增时,高糖果实的体积膨胀比与裂果率均大于低糖果实。【结论】柑橘果壳裂隙始于果壳膨胀应力最大处,裂隙延伸方向与最大应力方向垂直。果形越偏离球形、果壳厚差异越显著,膨胀应力分布越不均匀,裂果率越高。遇田间水势陡增时,高含糖量果实裂果率大于低含糖量果实裂果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法辉  夏长秀  方贻文  郑薇薇  张宏宇  
为提高柑橘品质,2011年在中国江西省南部地区各县柑橘主产区及赣南柑橘研究所试验基地,调查引起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根据形态特征共鉴定了11种,主要种类有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Bagnall)、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分别占53.25%、18.46%、15.46%,其中为害幼果并引起柑橘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主要是八节黄蓟马。调查发现八节黄蓟马在土壤中越冬,在柑橘花期、幼果期蓟马数量达到顶峰,取食产卵为害花瓣、幼果部位,随着果实膨大,在果蒂周围形成银灰色疤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成  柴军瑞  覃源  许增光  谈然  
【目的】研究粗糙结构面在剪切过程中发生大规模破坏时的裂隙变形及渗流变化规律,为岩体裂隙应力-渗流耦合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完全和非完全咬合状态下的规则齿结构岩面,采用常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剪切-渗流耦合试验,测定法向应力为1.91 MPa、水压为0.6 MPa时结构面剪切强度及剪切位移的变化,并在完全咬合的基础上改变水压分别为0.4,0.6和0.8 MPa,测定剪切过程中流量的变化。【结果】裂隙结构面咬合状态对剪切强度变化曲线以及法向位移变化曲线有较大影响,基于此推导出一种更接近试验结果的辐向流立方定理公式。结构面破坏之前水流的非完全轴对称性流动、水流漩涡以及粗糙度和接触面积等因素使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有较大差异,流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值(ΔQ)最大达41.5cm3/s,此外ΔQ会随机械隙宽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压从0.4MPa增大到0.6和0.8MPa时,ΔQ分别增加5和8.2cm3/s,渗透系数分别降低0.27和0.47cm/s,机械隙宽与水力隙宽的比值分别增加0.04和0.06。【结论】裂隙结构面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抗剪强度和变形与结构面咬合状态密切相关,结构面破坏形态、水流形态以及水压对裂隙渗流规律影响较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岳荣  张秋明  郑玉生  
为探寻柑桔果实浮皮发生的机理及控制途径 ,以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胁山为材料 ,对其浮皮发生的规律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胁山果实在 0 9- 2 0左右成熟 ,但 0 9- 1 0左右已开始表现出轻微浮皮症状 ,随后果皮率开始增加 ,可溶性糖含量下降 ,果皮膜透性增加 .外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等能有效地调节细胞膜通透性 ,减少浮皮的发生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栋  谢红江  李靖  孙淑霞  涂美艳  江国良  
利用单、双层纸袋和自制新闻纸袋对"八月桃"、"北京24号"桃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纵横径生长速度减慢,单果重略有下降,以双层纸袋影响最显著;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Vc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总酸含量略高于对照,仍以双层纸袋影响效应最显著。套袋果实在成熟时果皮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花青素含量增多,颜色较对照鲜艳,双层纸袋和单层纸袋作用效应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小荣  陈传武  胡承孝  
浮皮是宽皮类柑橘常见生理性病害。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指出柑橘浮皮果实具有果面粗糙,果皮发泡、粗厚、易腐烂,海绵层松散、塌陷、无序,果皮与果肉分离、空隙大的症状,果肉糖、酸含量低,囊瓣膜厚硬,汁胞失水硬化的品质特征,并从果实大小、成熟期、矿质营养、气候因素等方面阐述果实浮皮发生的条件,从细胞水平、生理水平及分子水平等方面揭示果实浮皮发生的机制。根据柑橘果实浮皮的“不同步发育”机制,提出亟需从源-库供应、竞争抑制和整体协调3个层面开展深入研究,力求通过“整体协调”与“靶向调节”破解柑橘果实浮皮难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蕴生  刘晟锋  李宁  韩信  
采用类岩石材料水泥砂浆,制作成含有不同裂隙倾角和不同裂隙数目的非贯通裂隙模型试样,在岩石三轴、剪切复合机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分析非贯通裂隙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破坏方式、变形和强度特性,并建立了其与非贯通裂隙倾角和裂隙数目的关系;加载的同时利用超声波检测仪进行声波测试,分析了其内部裂纹的扩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裂隙的存在使试件强度显著降低;试件中有无裂隙对其强度的影响明显大于裂隙角度的影响;试件强度一般随裂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但也与裂隙的位置有关;裂隙角度对强度的影响有随裂隙数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许林   王国柱   潘燕秋   石浩  
为了研究裂隙砂岩渗透率演化的微观机制,对不同预制裂倾角砂岩进行了一系列三轴水力耦合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三轴水力耦合作用下,预制裂隙砂岩试样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宏观破坏模式、渗透性受预制裂隙倾角的影响。此外,研究了预制裂隙倾隙角对声发射事件时空演化规律和破裂类型统计规律的影响,揭示了渗透率演化微观机制。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的降低主要是由压缩事件导致裂隙闭合和孔隙坍塌引起的,而渗透率的增加是由拉伸事件和剪切事件的不断累积引起,并且受预制裂隙倾角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超  彭德良  彭焕  刘莹  黄文坤  
为了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和橘农意识到柑橘半穿刺线虫对柑橘造成的危害并对其进行防治,对柑橘半穿刺线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进行了综述。柑橘半穿刺线虫寄生较专化,寄主范围较窄,主要危害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其雄虫不危害作物,雌虫前端侵入根部,通过固定取食点取食,对柑橘根系细胞造成伤口,并影响根和叶中渗透活性离子的分配,从而降低柑橘产量。目前已有内转录间隔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TS-RFLP)、ITS特异性引物检测、内部转录间隔区-环介导等温扩增分析(ITS-LAMP)、基于线虫DNA的LAMP分析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能够将其快速检出。抗柑橘半穿刺线虫的柑橘砧木较少,主要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由于化学药剂具有污染环境、需反复使用等缺点,有效地控制柑橘半穿刺线虫需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源提取物以及抗性品种等多种措施。本研究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的寄主范围、危害特性、侵染特点、致病机制、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进行柑橘砧木品种选育等进行了展望,期望对我国柑橘半穿刺线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枫  陈传武  范七君  石春梅  谢宗周  郭大勇  刘继红  
【目的】溃疡病是严重危害柑橘的一种细菌性病害,通常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论文旨在阐明高温下柑橘易发生溃疡病的机制,揭示其代谢变化,为利用药剂防治溃疡病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方法】以感病的甜橙(Citr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在21℃和30℃下预培养3 d,然后均接种同样浓度(108 cfu/m L)的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10μL,比较两组植株的发病率,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两种温度下4个抗病基因AOS、CHI、GPX和PR4A的表达量,利用HPLC测定预培养3 d后叶片内源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外源亚精胺(0.4 mmol·L-1)处理甜橙植株(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比较亚精胺和清水处理的植株接种溃疡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析亚精胺处理对内源多胺含量和抗病基因AOS、CHI、GPX和PR4A表达的影响。【结果】溃疡病菌接种后观察发现,21℃培养植株溃疡病的发病率在前期低于30℃培养的植株,至第10天时,两个处理组植株的发病率接近;同时HPLC测定发现,21℃培养植株叶片3种自由态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高于30℃培养植株;RT-PCR分析表明,CHI、GPX和PR4A这3个抗病基因的表达量在21℃培养植株中高于30℃培养植株,而AOS表达水平在两组材料中差异不明显。外源亚精胺处理显著增加了内源腐胺和亚精胺的含量,降低了所处理植株接种溃疡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接种后14 d发病率比对照降低45%,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4.8,而由表型可见对照发病程度重于亚精胺处理材料。此外,亚精胺处理能够增强AOS、CHI、GPX和PR4A 4个抗病基因的表达量。【结论】高温下甜橙更易发生溃疡病的可能机制是高温抑制抗病基因的表达和多胺合成。外源多胺处理能够降低甜橙发生溃疡病,可能机制是多胺处理后增强了抗病基因的表达,诱发植株的抗病反应最终表现出抗病。因此,高温是影响溃疡病发生的一个关键环境因子,多胺有助于提高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兆雨  何可佳  戴良英  谢深喜  易图永  
以柑橘砂皮病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土壤中分离到的227株细菌中获得4株对柑橘砂皮病菌有明显抑制活性的菌株,其中Y2菌株发酵液稀释5倍和10倍后,对柑橘砂皮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9.85%、61.76%。生理生化测定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确定Y2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Y2菌株培养的最佳氮源和最佳碳源分别为蛋白胨和可溶性淀粉,最佳发酵温度28℃,转速180 r/min。Y2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经80℃高温处理和强酸、强碱处理,活性明显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褚祥如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 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周怀  陈川  惠伟  石晓红  谌有光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苹果套袋后产生的一种新病害 ,严重影响优质苹果生产。对此病害的病菌及其与果园海拔高度、育果袋质量、结果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由真菌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 k.ex Fr.)引起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在海拔 10 0 0 m以上的果园发病轻 ,海拔 10 0 0 m以下的果园发病重 ;用透气性好、表面吸水性弱、柔软、抗张性好的育果袋发病轻 ,反之发病重 ;另外在树冠的不同部位发病情况也不一致 ,树冠的中部发病重于下部 ,下部重于上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丛郁  李慧  颜志梅  俞明亮  常有宏  
以梨黑皮病易感品种翠冠果实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PpAFS)的cDNA全长。PpAFS开放阅读框包括1731个碱基,编码5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6.26×103。由该基因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倍半萜类氨基酸的特征结构:RR(X8)W模式(33~43位氨基酸)和DDxxD模式(326~330位氨基酸)。2℃低温贮藏和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均能抑制翠冠果皮中PpAFS的表达,减缓α法尼烯合成,降低α法尼烯及其氧化产物共轭三烯的含量,进而推迟黑皮病的发病时间并降低其发病率;在两种措施同时应用情况下,翠冠果实采后42d之内不会发生黑皮病。贮藏于室温(28~3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