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6)
- 2023(5984)
- 2022(4982)
- 2021(4355)
- 2020(3304)
- 2019(7528)
- 2018(7282)
- 2017(13285)
- 2016(7265)
- 2015(8125)
- 2014(8276)
- 2013(8272)
- 2012(8147)
- 2011(7686)
- 2010(8011)
- 2009(7214)
- 2008(7017)
- 2007(6416)
- 2006(6012)
- 2005(5842)
- 学科
- 济(37499)
- 经济(37467)
- 业(17374)
- 地方(16782)
- 管理(16170)
- 中国(14917)
- 农(11965)
- 企(11435)
- 企业(11435)
- 业经(9932)
- 地方经济(9661)
- 发(8700)
- 农业(8477)
- 融(7818)
- 金融(7817)
- 银(7473)
- 银行(7443)
- 行(7377)
- 方法(7095)
- 学(6986)
- 发展(6491)
- 展(6470)
- 环境(6405)
- 贸(6231)
- 贸易(6219)
- 制(6189)
- 技术(5921)
- 易(5900)
- 数学(5576)
- 数学方法(5534)
- 机构
- 学院(107186)
- 大学(103368)
- 研究(45486)
- 济(44015)
- 经济(42970)
- 管理(34923)
- 中国(34316)
- 理学(28146)
- 科学(28007)
- 理学院(27694)
- 管理学(27229)
- 管理学院(27023)
- 所(24683)
- 京(24174)
- 农(22438)
- 研究所(22112)
- 财(19972)
- 中心(19659)
- 江(18905)
- 农业(17305)
- 范(16897)
- 师范(16711)
- 院(16534)
- 省(16356)
- 业大(16206)
- 北京(16088)
- 州(15687)
- 财经(14411)
- 科学院(14094)
- 技术(13987)
- 基金
- 项目(64913)
- 科学(50062)
- 研究(49346)
- 基金(43170)
- 家(38002)
- 国家(37596)
- 科学基金(30894)
- 社会(30061)
- 社会科(28422)
- 社会科学(28418)
- 省(28067)
- 划(22876)
- 基金项目(22200)
- 教育(21787)
- 发(21570)
- 编号(20597)
- 自然(18183)
- 自然科(17720)
- 自然科学(17717)
- 资助(17512)
- 发展(17490)
- 自然科学基金(17366)
- 成果(17290)
- 展(17141)
- 课题(16250)
- 重点(15360)
- 创(13580)
- 年(13190)
- 部(13035)
- 创新(12711)
共检索到188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 颖1 徐鹏辉1 陈 舟1 李 萍2 牛长缨1
在显微镜下观察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雌成虫自羽化后不同日龄的卵巢形态特征,测量并统计卵巢长度、卵巢宽度、卵巢指数、卵泡长度和卵巢成熟卵量等指标,根据卵巢形态特征和卵巢发育程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雌虫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5个等级: 雌虫羽化后1~10 d卵巢发育为Ⅰ级(卵巢发育初期); 10~18 d为Ⅱ级(卵黄沉积期); 18~23 d为Ⅲ级(成熟待产期); 23~33 d为Ⅳ级(产卵盛期); 羽化33 d后为Ⅴ级(产卵末期)。
关键词:
柑橘大实蝇 卵巢发育 卵巢形态 分级标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金林 赵宁 杨斌 李宗波
[目的]探究卵巢发育与环境温度在云南切梢小蠹生殖和种群繁衍中的作用,进而加深对其种群数量动态和成灾机制的认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12月—2016年1月解剖正在云南松枝梢内取食的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结果]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卵巢位于第4腹节消化道侧下方,由1对卵巢、2根短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构成;卵巢包括四根管状的卵巢管,每个卵巢管前端延伸出端丝并集合成悬带,附着于体壁或脂肪体上。根据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分为透明期(I级)、延伸期(Ⅱ级)、卵黄沉积前期(Ⅲ级)、卵黄沉积期(Ⅳ级)、产卵期(Ⅴ级)共5个等级,卵巢发育过程与蛀梢补充营养密切相关,每一级别可持续1~4月不等; I-Ⅳ级卵巢管长度增长较慢,Ⅴ级增长快速,而卵巢管宽度Ⅱ级和Ⅴ级增加快,卵巢面积呈幂指数级增长。结合环境温度和林间蛀干调查,发现云南切梢小蠹卵巢发育与温度呈正相关,而蛀干产卵与温度负相关。[结论]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卵巢发育主要集中在Ⅲ~Ⅴ级,且温度影响该蠹虫的蛀梢和蛀干产卵,研究可为云南切梢小蠹产卵期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珏 范立淳 王伟韬 郑雅楠
[目的 ]明确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羽化后至性成熟的发育历期,及取食和交配行为对雌成虫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集云杉花墨老熟幼虫在室内饲养至羽化,将初羽化1日龄的雌成虫分别用4种方式处理:1)单独饲喂;2)单独饲养但不饲喂;3)与雄成虫一起饲喂;4)与雄成虫一起饲养但不饲喂。每日连续剖检雌成虫卵巢直至观察到雌成虫卵巢萎蔫或死亡。[结果 ]表明:1)云杉花墨天牛的卵巢发育过程分为5级;2)未饲喂的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卵巢发育至第2级后就停止发育;3)饲喂并交配的雌成虫卵巢在第14天发育成熟,饲喂但未交配的雌成虫卵巢在第17天发育成熟。[结论 ]可见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需进行取食后其卵巢才能正常发育至成熟。此外,交配对雌成虫的卵巢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使发育历程缩短3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杖黎 李涛 石章红 陈政 张宏宇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并分析了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成虫在柑橘园及其附近杂树林的觅食产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开始到羽化盛期,以柑橘园与杂树林交界区域的成虫密度最大,并于6月11日达到高峰,在Z3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5m)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数为(24.0±5.6)头,J1监测带(柑橘园与基准带相距5m)为(74.7±21.9)头,显著高于其他监测带;羽化盛期60%以上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在Z3监测带和J1监测带的交界带内活动;羽化盛期过后的产卵期,诱捕虫数明显下降,且柑橘大实蝇在柑橘园中的分布比较均匀,Z1监测带(杂树...
关键词:
柑橘大实蝇 柑橘 分布 产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鹏 柳淑芳 刘新富 刘海金 刘圣聪 庄志猛
伪雌鱼的培育是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全雄制种技术研发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外源雌激素诱导获得的伪雌鱼表现出卵巢发育迟滞,降低了其育种价值和效率。为探讨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巢发育迟滞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从孵化后20日龄开始,用10μg/L 17β-雌二醇(E2)浸泡红鳍东方鲀稚幼鱼,每天浸泡1次,每次2 h,至90日龄结束。在90、180和330日龄分别采集处理组(10μg/L E2)遗传雄性幼鱼和对照组(0μg/L E2)遗传雌性幼鱼,比较两组幼鱼性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特征、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激素(FSH、LH、E2和17α, 20βOH-PROG)和基因(fshr、lhr、erα、erβ1、erβ2)及脂质积累相关基因(lpl和vldl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0μg/LE2可将遗传雄性幼鱼全部诱导为伪雌鱼,且伪雌鱼直至330日龄未二次反转为间性或者雄性,但其性腺系数、卵母细胞数量及卵黄生成前期的卵母细胞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雌鱼。此外, 90日龄伪雌鱼的lhr和pg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期对照雌鱼,而17α,20β-PROG的含量及fshr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80日龄伪雌鱼的vldl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30日龄伪雌鱼的激素含量及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伪雌鱼性腺发育的形态学、组织学和性腺轴相关激素及基因变化规律可见,足够浓度的外源E2能够诱导并维持伪雌鱼的卵巢特征,但E2浓度过高,一方面可能抑制fshr和vldlr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脂质在卵黄生成早期卵母细胞中的积累,导致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母细胞生长迟缓;另一方便,高浓度E2抑制伪雌鱼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启动,是导致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母细胞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敏智 邓思平 朱春华 李广丽
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连续组织切片及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温度(23℃、26℃、29℃)处理6周对2龄金钱鱼卵巢发育过程中血清中蛋白磷(SPP)、蛋白钙(SPC)、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睾酮T)及肝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mRNA(vtg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结束(6周)时,23℃和26℃组卵巢中出现Ⅲ时相卵母细胞,29℃组仅出现Ⅱ时相卵母细胞。除肝体指数(HSI)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小外,其他检测指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中温度对血清中T水平无显著影响;3周时,23℃和26℃组性腺成熟指数(GSI)及血清中E2水平略高于29℃组,但差异不显著(P>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健 赵宪勇 朱建成 李显森 戴芳群 张立敬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和常规目测法对黄海鳀鱼的卵巢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卵巢各发育期的特征,对不同发育期卵巢内卵母细胞的发育时相组成、卵径分布、卵巢两叶及其前、中、后部发育的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Ⅱ期卵巢由1~3时相卵母细胞组成,2时相卵母细胞在数量上占优势(66.3%);Ⅲ、Ⅳ和Ⅵ期卵巢均由1~4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4时相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不同,其中Ⅳ期卵巢中最高(34.8%),Ⅲ期次之(28.6%),Ⅵ期最低(17.8%);Ⅴ期卵巢由1~5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已发育成熟的5时相细胞所占比例最高(29.8%);卵巢由Ⅲ期到Ⅴ期的发育过程中,主要是3、4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蓓杰 杨筱珍 吴旭干 成永旭 唐本瑞
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以及内源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调控机理。给予性腺发育高峰期(Ⅲ~Ⅳ期)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注射不同浓度17β-E2(10-3mg/g、10-4mg/g和10-5mg/g),结果表明:在卵巢发育Ⅲ期~Ⅳ期间,17β-E2有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特点,表现为:性腺指数增大,卵母细胞发育快,卵母细胞直径增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在实验30d后有明显的下降,外源17β-E2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中华绒螯蟹卵巢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的发育而迅速降低的特点...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17β-雌二醇 血淋巴 卵巢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志坚 殷江霞 张耀光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结果表明:长薄鳅卵巢1个,根据形态、色泽、成熟系数等将发育过程分为5个时期,成熟系数最大达20.22%。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位于生殖上皮内,成团分布,核质比大,核膜双层,清晰,核位于细胞中央。第Ⅱ时相,产卵板、卵黄核和滤泡细胞出现。第Ⅲ时相,卵子体积增加明显,卵黄泡出现,卵黄开始沉积,滤泡细胞2层。第Ⅳ时相,卵黄颗粒充满卵母细胞,核膜破裂,细胞核向动物极发生偏移,滤泡层分为3层。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体积达最大,卵黄颗粒聚集成卵黄小板,核膜完全破裂,核向动物极移动。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随着卵母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滕广亮 单秀娟 金显仕 戴芳群 陈云龙 杨涛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描述了黄海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卵母细胞发育特征及其退化过程。高眼鲽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第1时相为卵原细胞,细胞体积小,细胞质少,细胞核明显;第2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附近出现卵黄核;第3时相由胞质外缘向内层逐渐产生液泡并生成卵黄颗粒,出现双层滤泡膜;第4时相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细胞核向动物极移动,放射膜增厚;第5时相细胞核溶解,卵母细胞从滤泡膜中释放出来并发生水合作用;产卵期过后,卵巢发生退化,卵黄颗粒逐渐被吞噬,放射膜溶解断裂。通过比较卵巢中
关键词:
高眼鲽 卵巢发育 组织学 卵径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晓勤 陈立侨 顾志敏 李二超 姚茜
以投喂鲜活中华米虾(Cardina sinensis)作为正常对照,对处于越冬期的雌性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饥饿试验。至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鱼的体重、肝体指数发生了显著(P<0.05)和极显著的下降(P0.05);饥饿组卵巢中卵黄脂磷蛋白的含量、肝脏中卵黄蛋白原的基因表达量及血清中的卵黄...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饥饿 卵巢发育 越冬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洋 吴旭干 柳梅梅 巩杰 成永旭
实验通过活体注射、养殖实验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TAM对三疣梭子蟹雌体成活率、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及卵巢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雌激素对甲壳动物卵巢发育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TAM对雌体存活率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卵巢指数。不同组织中的卵黄蛋白原(Vg)、雌激素相关受体(ERR)、维甲酸受体(RXR)和蜕皮激素受体(EcR)基因表达均受到了TAM的影响:Vg基因在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受到TAM的抑制;低浓度TAM组(6.7和13.4μg/g)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潘桂平 候文杰 吴旭干 吴仁福 张年国 龙晓文 周文玉 成永旭
单体筐养是一种新型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养殖方式。以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在相同的养殖环境条件下,研究了升温单体筐养(简称升温单养组,t1)、升温群体养殖(简称升温群养组,t2)、常温单体筐养(简称常温单养组,t3)和常温群体养殖(简称常温群养组,t4)4种养殖模式对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指数(Gsi)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加温可以显著促进雌体卵巢发育,提高出肉率和总可食率;相同水温条件下,单体筐养和群体养殖组间的卵巢发育无显著差异。(2)尽管实验后各组雌体的Gsi均有所上升,但升温组的上升幅度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柳梅梅 吴旭干 潘杰 成永旭
雌二醇(estradiol,E_2)是甲壳动物体内重要的性类固醇激素,对其卵巢发育和卵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过程中E_2在卵巢、肝胰腺、胸神经节、脑神经节和大颚器中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1)蟹卵巢中E_2的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滤泡细胞和卵巢发育中后期的卵母细胞细胞质(II-V期),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E_2免疫阳性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免疫阳性分别出现在IV期和II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英 刘蔓 张澜澜 李海龙
以4~35月龄三倍体雌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实验材料,以同源二倍体为对照,采用组织学和放射免疫方法,从性腺发育和生殖激素变化2个方面对其类雄性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类雄性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的卵原细胞可正常发育至卵黄发育前期卵母细胞(8月龄左右),此后卵母细胞败育,基质细胞包围卵原细胞形成卵原细胞簇,17月龄后卵巢中卵原细胞簇减少,出现与雄性精小囊结构相似的类生精细胞囊结构;26~35月龄类生精细胞囊逐渐成为性腺的主要成分,在类生精细胞囊内出现大量坏死的细胞;13月龄后三倍体雌性虹鳟血清中GtH-Ⅰ、GtH-Ⅱ、17β-E2含量显著低于同期二倍体虹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