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9)
- 2023(4216)
- 2022(3460)
- 2021(3322)
- 2020(2754)
- 2019(5857)
- 2018(5694)
- 2017(10256)
- 2016(6080)
- 2015(6843)
- 2014(6983)
- 2013(6625)
- 2012(6386)
- 2011(6014)
- 2010(6093)
- 2009(5825)
- 2008(5951)
- 2007(5616)
- 2006(5058)
- 2005(4655)
- 学科
- 济(27529)
- 经济(27506)
- 管理(13817)
- 学(11290)
- 业(10330)
- 地方(9346)
- 方法(8933)
- 企(8503)
- 企业(8503)
- 数学(7273)
- 数学方法(7053)
- 中国(6705)
- 地方经济(6529)
- 理论(5391)
- 农(5325)
- 教育(4655)
- 业经(4438)
- 和(4291)
- 经济学(4200)
- 环境(4034)
- 财(4021)
- 制(3755)
- 教学(3755)
- 农业(3619)
- 融(3602)
- 金融(3601)
- 发(3272)
- 贸(3147)
- 贸易(3143)
- 银(3117)
- 机构
- 大学(91906)
- 学院(89653)
- 研究(34040)
- 济(30996)
- 经济(30112)
- 管理(28440)
- 理学(23883)
- 中国(23835)
- 科学(23820)
- 理学院(23448)
- 管理学(22694)
- 管理学院(22513)
- 京(21057)
- 所(18270)
- 范(17946)
- 师范(17796)
- 研究所(16757)
- 中心(15280)
- 农(15115)
- 江(14804)
- 师范大学(14474)
- 北京(13699)
- 业大(13465)
- 财(13401)
- 教育(12912)
- 院(12473)
- 州(12036)
- 农业(11785)
- 技术(11212)
- 财经(10618)
- 基金
- 项目(57935)
- 科学(45298)
- 研究(42514)
- 基金(39830)
- 家(35547)
- 国家(35236)
- 科学基金(28946)
- 社会(25372)
- 社会科(23856)
- 社会科学(23851)
- 省(23503)
- 教育(21386)
- 划(20573)
- 基金项目(20281)
- 自然(18473)
- 自然科(17985)
- 自然科学(17979)
- 编号(17903)
- 自然科学基金(17617)
- 资助(16623)
- 成果(16138)
- 重点(14112)
- 课题(13595)
- 发(13488)
- 部(12450)
- 年(11177)
- 创(11064)
- 科研(11000)
- 发展(10757)
- 规划(10718)
共检索到140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辛继湘 唐泽霞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融入教师生命的实践,离不开时间的绵延与经历的承载。在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往往被"科学时间"所裹挟,这使教师生活沦为"无我化""制度化""平庸化"的存在,从而造成教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的分离,导致意义感与自由的阙如。通过对科学时间局限的反思,发现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时间观给予教师发展以新的启示。基于对柏格森"真正时间"的理解,教师时间的重建与自我生命的发展需要从主体层面使教师拥有"反思的时间",唤醒自我觉知;从制度层面使教师获得"连续的时间",突破制度阻隔;从意义层面使教师享有"自由的时间",获得生命成长。
关键词:
生命哲学 教师时间 科学时间 真正时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更立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生命哲学 教育时间观 儿童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小娟
"卓越教师"指人格高贵、学养深厚、能力突出、智慧卓著,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充满创造激情与生命感召力的未来杰出教师。深层自我高度活跃,不断地追求卓越成长与卓越创造是卓越教师的本质特征。直觉体验则是帮助他们实现卓越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提高卓越教师培养质量,应该积极倡导直觉体验,指导学生准备适宜的心态,积累大量的感悟材料与经验材料,尝试从意志努力、直觉冲动两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出色的直觉能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邓刚
生命哲学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主题。柏格森通过“绵延”“生命冲力”等概念揭示出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意识的宇宙运动。康吉莱姆从科学史研究入手,揭示出生命体的个体性、规范性、独特性,以及生命体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侧重于生命的体验,从主体的纯粹内在的自我感发体验出发来理解生命。巴巴拉斯在一种宇宙论视域之中,从世界出发来理解生命。柏格森、康吉莱姆、亨利和巴巴拉斯等哲学家,各自以其自身的方式,各有侧重揭示出生命的三重维度:生命体、生命和世界。
关键词:
概念哲学 生命现象学 生命哲学 宇宙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岳喜 李洪星
由于传统的知识化教学长期以来受"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师生关系亦表现为一种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的两元对立,无法促成教学中师生在精神生活中的"相遇"。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师生关系则转变为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我与你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对话的主体间关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师生关系观念的根本转变与超越。
关键词:
教学 平等对话 哲学解释学 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张金运
教师的教学哲学是教师对其课程教学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等整体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持续的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对教师教学哲学亦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与之相应,在课程改革中审视并反思教师教学哲学的重构,是消解课程改革理论遭遇教师实践抵制和推进改革有效达成的可能性选择。
关键词:
教学哲学 课程改革 教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玉学 王慧青
早期分析哲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都重视逻辑的语言分析,主张对世界上的事物可以做到终极分析,对命题都有较为细致的分类,在命题如何与事实相符合的问题上,他们都认为感觉经验是最终的保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宏聚
教学经验是教师日常话语与教师教育领域的关键词,重视教学经验是哲学思维变革的结果,特别是实用主义哲学对经验的重视、后现代哲学对默会知识、个体知识的重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经验、教学经验的价值。以实用主义的视野透视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支配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力量,是教师在实践中的一贯做法,是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的对象与核心媒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基础;但现实中教师教学经验的增长与利用处于原初经验状态,对教学经验概念化以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具有迫切性。
关键词:
实用主义 哲学 教学经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萍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实践主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技术理性的主宰下,教师教育违背了教育应有的人文特性。教育现象学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人文视角。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现象学认为,富于教育机智是其视域下好教师的标准,引导教师保持教育现象学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对生活的敏感性并引导教师逐步形成反思力是培养好教师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教育现象学 教师教育 教育机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绍影
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一座灯塔,每当世界出现重大历史事件,每当人类处于转折关头,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马克思,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研究,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文化角度的研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把自己的目光专门聚焦于文化现象,没有构建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或者文化理论,但是,它在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善春 李如密
与"实体思维"以主客二分的机械论解构教学生活中的各因子迥异,过程哲学崇尚以"事件思维"省察并组织教学生活,教学生活中一切事物和过程都作为事件或事件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事件具有有机整合、普遍联系、融于实践及生成创造等特性。无论是作为教学生活本身的"教学生活本体事件",抑或是构成教学生活的"具体性事件",如教师的教学事件和学生的学习事件、教学过程中的话语事件和文本事件、教学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和普适事件、日常的常态事件和偶发事件等,各种事件或有序或无序地持续发生,构成了生态、整合且创造的鲜活教学生活图景。
关键词:
事件 事件思维 过程哲学 教学生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楷
儒家思想出自周代礼乐文明的孕育,故自孔子而始,儒家即以礼乐治世为理想。然而,社会层面的道德教化须得通过个体层面的变化方可收其成效。就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儒学最初对乐之于个体生命的作用机理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这一问题在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批评之下得到了放大,刺激和促使早期儒家在生命哲学的语境之下对乐做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进而发展出一套以乐成德的修养论,而以荀子乐论为典范。荀子乐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能够正视人的自然生命,肯定感性欲望的合理满足之于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因此,荀子并不以消除感性情欲为目标,而是寻求感性情欲在道德理性节制之下的合理实现。如此,在生命哲学的意义上,道德理性以自然生命力为基础而不致枯槁,自然生命力在道德理性的节制之下得遂其长而不致泛滥,自然生命与道德生命相互成就("美善相乐"),从而在一种完整的意义上实现了人的繁荣(human flouring),而荀子乐论的精神也正在于此。
关键词:
荀子 乐 修养 美善相乐 生命哲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况达 况漠
时间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文化事实。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打上了时间的文化烙印。在这个意义上,要全面地理解时间概念,离不开对社会文化的深层次反思。在文化哲学视角下,作为文化范畴的"现代时间"的内涵主要表现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文化精神与文化模式。"现代时间"从根本上反映的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透过"现代时间"概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性批判的时间维度,更全面深刻地揭示现代人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正辉
在当前中国图书馆哲学衍化的进程中,学界方家已对"如何发展图书馆"提出了许多高屋建瓴的精辟论述,然而从图书馆哲学方法论立场出发对机遇问题的探究尚付阙如。有鉴于此,是文先从图书馆哲学方法论场域诠释机遇,进一步考察图书馆系统发展与机遇的基本关系,并从图书馆哲学理论层维中疏解有关机遇掌握以及利用的现实问题,揭示在图书馆文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图书馆系统需重新审视自身的机遇与发展策略,全力谋求在图书馆世界的话语权。
关键词:
图书馆 图书馆哲学 机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宁殿霞
21世纪的人类处在一个深度金融化的生存世界中,几乎所有财富都通过金融的运作进入流通领域,资本金融体系在最大化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造成的不平等也史无前例。《21世纪资本论》用"财富=资本"揭示了资本金融化带来代际不平等的现实,然而作者用各国资本"头寸相等"遮蔽了头寸背后的资本与资源的双向流动机制,导致他只看到不平等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比皮凯蒂揭示的一国内部的富人和穷人之间因"承袭"带来的不平等更为惊心动魄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家内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