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2)
2023(9578)
2022(8636)
2021(8335)
2020(7057)
2019(16377)
2018(16304)
2017(31450)
2016(17295)
2015(19452)
2014(19424)
2013(19236)
2012(17659)
2011(15834)
2010(15585)
2009(14212)
2008(13581)
2007(11741)
2006(10134)
2005(8766)
作者
(51292)
(42435)
(42157)
(40069)
(27138)
(20548)
(19147)
(16873)
(16364)
(15095)
(14647)
(14282)
(13497)
(13399)
(13100)
(13023)
(12861)
(12658)
(12200)
(12054)
(10729)
(10482)
(10199)
(9713)
(9546)
(9502)
(9463)
(9301)
(8629)
(8436)
学科
(65501)
经济(65426)
管理(48703)
(46148)
(39352)
企业(39352)
方法(32150)
数学(27419)
数学方法(27070)
(20113)
(16819)
(15831)
中国(15487)
业经(14327)
地方(12684)
理论(12547)
(11389)
农业(11310)
(10757)
贸易(10751)
(10664)
技术(10625)
(10496)
财务(10437)
财务管理(10417)
(10406)
环境(10250)
教育(9988)
企业财务(9893)
(9249)
机构
大学(247053)
学院(242969)
管理(99093)
(89667)
经济(87559)
理学(86706)
理学院(85743)
管理学(84130)
管理学院(83705)
研究(80787)
中国(57457)
科学(54335)
(53020)
(43004)
(41463)
业大(40638)
(39854)
研究所(38320)
中心(35863)
(34384)
农业(33830)
北京(33442)
财经(32788)
(32579)
师范(32211)
(29781)
(29424)
(28150)
技术(26430)
师范大学(26275)
基金
项目(173721)
科学(135082)
基金(125458)
研究(123750)
(110494)
国家(109592)
科学基金(93460)
社会(75069)
社会科(70877)
社会科学(70859)
(68154)
基金项目(67669)
自然(63580)
自然科(62075)
自然科学(62058)
自然科学基金(60944)
(57612)
教育(56652)
资助(52002)
编号(50675)
成果(40919)
重点(38513)
(37445)
(35896)
(35812)
课题(34304)
科研(33885)
创新(33404)
计划(32399)
大学(32250)
期刊
(95037)
经济(95037)
研究(68790)
学报(44849)
中国(41797)
科学(39478)
(38255)
管理(35009)
大学(32922)
学学(30926)
(28775)
教育(27514)
农业(26935)
技术(20144)
(16713)
金融(16713)
业经(15606)
图书(15472)
财经(15325)
经济研究(14477)
(13375)
科技(13077)
理论(12890)
(12843)
问题(12222)
业大(12156)
实践(12112)
(12112)
(11866)
林业(11739)
共检索到341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乌兰巴特尔  段立清  冯淑军  王晓玲  
枸杞瘿螨姬小蜂(Enderus sp.)是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可高达78.4%。通过培养皿法测定了枸杞瘿螨姬小蜂对13种不同氨基酸的行为反应,结果证明枸杞瘿螨姬小蜂对苏氨酸(Thr)、脯氨酸(L-Pro)、酪氨酸(L-Tyr)、丝氨酸(L-Ser)、组氨酸(L-His)、谷氨酸(L-Glu)、苯丙氨酸(L-Phe)、甘氨酸(Gly)、缬氨酸(L-Val)、色氨酸(L-Trp)等10种氨基酸有显著趋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浩杰  徐天森  林长春  刘若平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尾小蜂是竹林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瘿内越冬: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小枝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上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内壁组织为食。长尾小蜂1a一代,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瘿,产卵于已被广肩小蜂产卵的芽中;幼虫孵化后占据广肩小蜂的虫瘿,幼龄时可食广肩小蜂幼虫虫体,但以植食为主;幼虫5龄,发生期5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11月后渐渐老熟、越冬。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余德才  邹力骏  吴美芳  汪国华  翁素红  沈健旗  
竹广肩小蜂和竹瘿长尾小蜂是竹瘿小蜂的优势种。研究表明竹广肩小蜂每年 1代 ,以蛹在虫瘿内越冬 ;成虫在 3月下旬至 4月下旬出瘿 ;幼虫 5龄 ,发生期在 4月上旬至 9月中旬。竹长尾小蜂每年 1代 ,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成虫于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羽化出瘿 ,产卵于已被竹广肩小蜂产卵的芽中 ;幼虫孵化后占据竹广肩小蜂的虫瘿 ,幼龄时可食竹广肩小蜂幼虫尸体 ;幼虫 5龄 ,发生期有 5月上旬至次年 3月下旬 ,9月后渐入老熟越冬。对这 2种小蜂的卵形态和各虫态生活习性也作了观察研究。表 1参 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鲁大椿  柳凌  方建萍  章龙珍  
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中华鲟精子的形态结构,用常规方法分析和测定1982—1984年采集的中华鲟精液生物学特性及游离氨基酸成分,获得一些基本数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锦秀  李岩涛  邓振荣  杨宝盛  
试验证明,枸杞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能较好地利用麦芽糖和蔗糖作为碳源。较适宜的氮源是KNO_3和蛋白胨。碳源中乳糖和甘油以及氮源中的尿素、(NH_4)_2SO_4和(NH_4)_2HPO_4对病菌苗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有明显抑制作用。病菌生长最适宜酸碱度为pH6.1。苗竺生长和孢子萌发适温为20~30℃,低于10℃和高于35℃孢子不能萌发。孢子萌发适宜湿度为100%,以水中萌发最好。湿度低于75.6%时孢子不能萌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伍一军  
几种氨基酸和动植物粗提物对鱼类诱食活性的初步研究伍一军(中国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氨基酸,诱食活性,动植物,粗提物,鱼类APRELIMINARYSTUDYONFEEDINGATTRACTIONACTIVITIESOFAMINOA...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颖博  马家海  孙彬  文茜  王丁晶  
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东海浙江枸杞岛蜈蚣藻属的种类进行初步研究,确定该属在东海枸杞岛分布有7种,分别是Grateloupia filicina(蜈蚣藻)、Grateloupia catenata(链状蜈蚣藻)、Grateloupia ramossissima(繁枝蜈蚣藻)、Grateloupia imbricate(复瓦蜈蚣藻)、Grateloupia lanceolata(披针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带形蜈蚣藻)和Grateloupia asiatica(亚洲蜈蚣藻)。通过对采集到的海藻样品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分枝等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端钦  王郝为  侯振平  张旭  戴求仲  
利用饲料分析技术及氨基酸分析仪对桑(Morus alba)、苎麻(Boehmeria nivea)及葛藤(Pueraria lobata)几种南方非常规饲料作物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桑、苎麻及葛藤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尤其是苎麻,蛋白质含量高达22.38%,但同时其纤维含量也较高;2)葛藤的总能值相对较高,达17.17 MJ·kg(-1);3)桑、苎麻及葛藤中的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是植物性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的含量较高,为0.65%0.89%,且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成业  刘智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苗苗  莫晓勇  黄焕华  黄咏槐  甘四明  
利用35个SSR标记,分析了巨桉(Eucalyptus grandis)4个种源的遗传变异,鉴定了与枝瘿姬小蜂(Leptocybeinvasa)抗性相关的SSR位点。共检测到469个等位片段,平均每位点的等位片段数(NA)、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量(PIC)分别为13.3、0.5385、0.8101和0.7797,供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种源内个体间变异占96.0%,种源间变异占4.0%,这与群体间较低的分化系数(Fst=0.0623)和较高的基因流(Nm=4.09~14.13)一致。聚类分析表明,种源14393与种源15358的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元臣  鲍梦楠  薛爽  王璞  王兴云  张坤朋  王景顺  
【目的】明确汤川瘿蜂虫瘿内寄生性天敌种类,研究其优势天敌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汤川瘿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汤川瘿蜂虫瘿进行林间调查、室内解剖和室内试验,明确虫瘿内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其优势天敌长尾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汤川瘿蜂无性世代虫瘿内主要有长尾小蜂、金小蜂和啮小蜂3种寄生性天敌,其中长尾小蜂为优势天敌。长尾小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无性虫瘿内越冬,越冬成虫10月下旬开始出瘿,产卵于无性虫瘿内。2019和2020年连续2年虫瘿调查发现,长尾小蜂对汤川瘿蜂无性世代寄生率分别为18.00%和21.86%。寄生蜂羽化期持续81~85天,雌雄虫羽化高峰期分别在11月下旬和11月中旬,羽化时间集中在上午8:00―12:00,雌雄性比为1∶2。长尾小蜂善跳跃,有假死性,雌雄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有多次交配现象。补充蜂蜜水可显著延长雄性长尾小蜂寿命,对雌性长尾小蜂寿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汤川瘿蜂无性世代虫瘿内有长尾小蜂、金小蜂和啮小蜂3种寄生性天敌,长尾小蜂对汤川瘿蜂寄生率最高,为优势寄生蜂种,可作为防治汤川瘿蜂的重要手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国艳  徐志宏  郎学军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省江山和安吉的寄生于栗瘿蜂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 ,即栗瘿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dryocosmi Wu et Xu,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彭欣  王瀚棠  郭春晖  杨振德  周静  王雪  丁芷柔  
【目的】对入侵性致瘿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进行EST-SSR引物开发和隐种鉴定,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遗传学研究及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平台对3个地理种群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MISA和Primer Premier 3软件进行EST-SSR标记的搜索、挖掘和引物设计。选取400对EST-SSR引物,结合国外报道的14对多态性G-SSR引物,应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效率,并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引物多态性。基于桉树枝瘿姬小蜂COI基因序列数据对我国14个地理种群320个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成虫样本进行隐种鉴定。【结果】1)共获得277 048 525条clean reads,包括82.86 G个核苷酸,组装后得到44 878个unigene,平均长度1 082.76 bp,N50为1 976 bp;利用MISA软件搜索到EST-SSR位点14 190个,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占总EST-SSR的69.63%),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分别占总EST-SSR的16.17%、13.51%)。2) 400对EST-SSR引物中有205对引物可有效扩增出目的片段,扩增效率51.25%,国外报道的14对G-SSR引物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3)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SSR引物多态性,最终筛选出10对多态性良好的EST-SSR引物,国外报道的14对G-SSR引物中仅有LiSS2、LiSS5、LiSS13在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样本中存在多态性;4)从我国14个桉树枝瘿姬小蜂地理种群中共获得320条605 bp的COI基因序列,基于桉树枝瘿姬小蜂COI基因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我国仅存在A、B 2种类型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样本比例约为1∶2。【结论】筛选出10对适合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遗传学研究的EST-SSR引物。我国存在A、B 2种类型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其中隐种A首次在我国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隐种鉴定可为该害虫在生物防治中采用正确的生物型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NoritsinaMV  SuslovaTA  KlochkovaIN  KhoroshevaTM  
本研究以醛和酮进行缩合反应并进而转化成 3种新的呋喃基取代尿素 :丁基 呋喃基 尿素(BFC)、二丁基 呋喃基尿素 (DIBFC)、二氯苯基 丁基 尿素 ;分别在播前浸种处理禾本科类和蔬菜种子 ,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 3种杂环化合物可以提高植物叶片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从而使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得以提高 ,作物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其抗病性及产量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r=0 .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