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3)
2023(5877)
2022(5186)
2021(5063)
2020(4218)
2019(9899)
2018(10045)
2017(18775)
2016(10506)
2015(12085)
2014(12414)
2013(11775)
2012(10225)
2011(9295)
2010(9819)
2009(8975)
2008(8864)
2007(7992)
2006(6967)
2005(6211)
作者
(30585)
(25096)
(25019)
(23863)
(16030)
(12106)
(11484)
(9835)
(9439)
(9296)
(8714)
(8427)
(8191)
(8024)
(7882)
(7739)
(7431)
(7380)
(7307)
(7058)
(6303)
(6224)
(6224)
(5814)
(5752)
(5676)
(5654)
(5629)
(5229)
(4920)
学科
(39072)
经济(39036)
管理(30978)
(25545)
(21730)
企业(21730)
方法(20117)
数学(17649)
数学方法(17119)
(11043)
中国(10322)
环境(10087)
(9732)
理论(9656)
业经(8421)
(8327)
地方(7702)
农业(7045)
(7032)
教学(6986)
(6978)
(6728)
生态(6493)
(6248)
银行(6238)
(5944)
贸易(5935)
技术(5922)
(5881)
(5751)
机构
学院(146250)
大学(141987)
管理(54817)
(50750)
经济(49328)
理学(46737)
理学院(46202)
研究(45052)
管理学(44755)
管理学院(44513)
中国(35113)
(30906)
科学(30633)
(23501)
(23463)
(23369)
(23320)
业大(22569)
中心(21782)
研究所(21132)
北京(19771)
(19750)
师范(19498)
(19416)
技术(19018)
财经(18455)
农业(18118)
(16643)
(16515)
(15206)
基金
项目(96785)
科学(75028)
研究(70145)
基金(67173)
(59044)
国家(58536)
科学基金(50143)
社会(40942)
(40553)
社会科(38673)
社会科学(38662)
基金项目(34987)
教育(34203)
自然(34181)
(33597)
自然科(33310)
自然科学(33306)
自然科学基金(32644)
编号(29971)
资助(29308)
成果(23702)
重点(22497)
课题(21643)
(20566)
(20124)
(19675)
创新(18679)
科研(18367)
计划(18253)
大学(18094)
期刊
(58441)
经济(58441)
研究(38485)
中国(31305)
学报(22925)
教育(21593)
管理(21073)
(20917)
科学(20906)
(18943)
大学(17283)
技术(17021)
学学(16007)
农业(14420)
(11829)
金融(11829)
业经(10978)
统计(9035)
图书(8419)
经济研究(8412)
财经(8223)
(8222)
(8059)
资源(7928)
职业(7554)
(7448)
决策(7417)
技术经济(7361)
科技(7177)
(7066)
共检索到215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  章守宇  许敏  
海藻场是近岸典型生态系统,系统结构特殊,生物资源丰富,能流结构复杂且特征明显。本研究应用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构建枸杞海藻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并做简单分析,通过对营养级、各级流量、生产量、系统总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结合海藻场自身生态系统特点,初步评估了海藻场生态系统状况,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得出枸杞海藻场内鱼类平均营养级为3.425,最高营养级为3.628,系统营养级较低。枸杞海藻场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为每年11 604.00 t/km2,枸杞海藻场生态系统总能量转换效率为12.7%,可以看出枸杞海藻场内初级生产力很高,转换效率也非常高,为藻场内生物资源提供了保障。枸杞海藻场生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孝锋  邴旭文  陈家长  
根据2009年五里湖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wE 6.0构建五里湖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该模型包括大型鲌、其他食鱼性鱼类、湖鲚、鲤、鲫、野杂鱼、鲢、草食性鱼类、大型虾蟹类、软体动物、其他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沉水植物、其他维管束植物、浮游植物和碎屑等17个功能组,基本覆盖了五里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模型分析表明:2009年五里湖生态系统处在趋于成熟时期。生态网络分析表明,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3.958,能量流动主要有6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量效率为4.4%,来自碎屑的传递效率为5.1%,平均能量传递效率为4.9%。生态系统功能组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齐延凯  陈曦  郭楠楠  裘丽萍  孟顺龙  陈家长  
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模拟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比较分析了鲥鯸淀生态修复区和对照区的生态系统结构、食物网变化和能量流动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同种鱼类营养级略低于对照区;修复区牧食链与腐食链增加了鲇、鳜以及团头鲂、草鱼,相比对照区更为复杂。生态修复区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换效率(Ⅱ~Ⅱ依次为0.0521、0.0205、0.0144)高于对照区(Ⅱ~Ⅱ依次为0.0406、0.0138、0.00854),且总能量转换效率(2.5%)也高于后者(1.7%)。生态修复区连接系数(0.22)略低于对照区(0.27),但系统杂食性指数则相反(0.15>0.14);生态修复区Finn’s循环指数(0.61)、Finn’s平均路径长度(0.08)低于对照区(分别为1.73、2.20)。两区域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表明,生态修复区食物网结构更为复杂,能量传递效率有所提高;但生态系统的营养流经食物链的长度缩短了,物质再循环的比例有所下降。同时,生态修复区存在生产量大于呼吸量的情况,鲥鯸淀区域应该适当放流肉食性、草食性鱼类,定期捕捞滤食性鱼类,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德祥  陈亮  李云凯  禹娜  陈立侨  
根据2008-2009年间对淀山湖湖区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的结果,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1软件构建了淀山湖生态系统的营养通道模型,初步分析了淀山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模型中涉及水鸟、鱼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21个功能组分,基本涵盖了淀山湖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流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淀山湖生态系统总流量为4 098.50 t·km-2.a-1。从混合营养效应分析来看,渔业捕捞会对该生态系统的鱼类功能组产生负效应。生态网络分析显示,淀山湖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3.92,水鸟占据了营养层的最高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5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超  王思凯  赵峰  宋超  庄平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营养级聚合分析、能流转化效率及系统发育成熟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集中在1~3.93,其中浮游植物与碎屑的营养级为1,浮游动物营养级为2.18,鱼类的营养级分布较广,为2.41~3.93;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集中在营养级Ⅰ~Ⅲ中,营养级Ⅰ级所占能流比例最高,为53.67%;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低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高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9.3%,表明该河口能量的利用效率未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1、0.345,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生产量/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245大于1,表明该河口生态系统趋于不成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孝锋  邴旭文  陈家长  
根据2006年和2009年对五里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这两个时期五里湖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净水渔业前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模型包括大型、其他食鱼性鱼类、湖鲚、鲤、鲫、野杂鱼、鲢、草食性鱼类、大型虾蟹类、软体动物、其他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沉水植物、其他维管植物、浮游植物、碎屑等17个功能组,基本覆盖了能量流动的途径。营养网络分析表明,增殖放养滤食性鱼类和贝类,扩大了五里湖生态系统的规模,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发育程度和生态系统营养级ⅠⅡ的能量转换效率,滤食性生物与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组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也有所增加。该系统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文龙  余锦龙  
仿照自然生态系统,依照企业在产业生态系统中功能的异质性,可以将其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不同构件。产业生态系统也由低级逐渐发展变化到高级、由简单逐渐发展变化到复杂的持续而有序的演替与进化过程,而且不同阶段的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废弃物排放情况也不一样。本文基于产业代谢理论,对产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进行原理刻画和数量建模,优化耦合和综合调整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不同部门和不同环节,并提出微观系统企业层面大力推动实施清洁生产、中观系统产业层面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以及宏观系统制度层面进行外部性内在化的制度创新等物质和能量流动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章守宇  汪振华  林军  王伟定  
基于2005年夏、秋两季对枸杞岛海藻场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对海藻场内外渔业资源的组成、优势种变化、主要资源种类生物学特征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内的渔业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藻场外明显,但岩礁性鱼类除外;藻场内优势种夏季多于秋季,而藻场外两季相同,褐菖鲉在夏、秋季的藻场内皆为优势种;各种类生物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的性比差别大,秋季接近平衡,平均年龄秋季大于夏季,平均摄食强度夏季高于秋季;多样性值在夏、秋两季海藻场外皆大于海藻场内。藻场内外,夏季的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秋季;同一季节藻场内外的相似性很低,不同季节,藻场内的相似性同样很低。通过现场调查及生物学实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许敏  赵静  王蕾  
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对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4个盛衰阶段展开调查,共获得297个褐菖鲉样本,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以研究褐菖鲉摄食习性及其随藻场盛衰、体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菖鲉的摄食强度很低,空胃率和平均饱满指数随藻场盛衰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饱满指数在小于100.0mm各体长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褐菖鲉是底栖生物食性鱼类,食物种类有端足类、虾类、蟹类、棘皮类、多毛类等12大类29种生物,端足类是(%IRI为97.03%)是褐菖鲉最重要的摄食种类;褐菖鲉食物种类随藻场盛衰而变化,在海藻场增长期和茂盛期两个阶段主要摄食虾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军  李萍萍  吴沿友  付为国  
为加强对镇江市滨江湿地的优化管理,改善湿地功能和效益,提高湿地生产量,采用样方法调查滨江湿地植被的组成、种类和外貌,并对太阳能辐射环境,优势植物种群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群落的生物量及热值进行测定;基于1997—2006年的气象数据,定量计算湿地植被吸收、固定、积累、转化和利用太阳辐射能的能量流动过程;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滨江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能在植被生长季内(3月1日—10月31日)到达滨江湿地的太阳总辐射能为3 522.36 MJ/m2,以此为100%计算,植被层吸收能量1 608.66 MJ/m2,占45.67%;在被吸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曦杰  章守宇  王旭  蒋日进  赵静  
于2013年夏季对枸杞岛海藻场螺类优势种角蝾螺进行了稳定同位素、摄食选择性、消化代谢物粒径等系列实验。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角蝾螺是牧食性生物,在藻场中的营养级为2.12,属初级消费者,底栖海藻是角蝾螺的主要食源,贡献率为94.5%;摄食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角蝾螺具有较宽的摄食选择,能够摄食海带、铜藻、粗枝软骨藻等11种大型藻类,其中铜藻及蜈蚣藻是枸杞岛潮下带的重要优势种;消化代谢物实验结果显示,角蝾螺的啃食作用能为藻场碎屑提供增量,角蝾螺对海藻场碎屑的增量为(0.016~0.094)g/d,经过啃食及消化作用产生的碎屑主要粒级为1Φ(>250μm)。稳定同位素分析—摄食选择偏好实验—螺类消化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小洲  梅伟惠  傅梅烂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创意创新创业("三创")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三创"人才培养需要对"教什么""怎么教""在哪里教"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基于生态理论,本文提出以"三融四链四系"为特征的"三创"育人生态系统。该系统以"素质能力知识融通、创意创新创业融合、教育教学实践融汇"三融合为育人理念,打造课程教学链、组织支撑链、全员融创链、实践平台链四大育人支柱,构建驱动体系、支持体系、监控体系、评价体系四大运行体系。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三创"人才培养的思路与策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冰玉  章守宇  
提取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样品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了沉积物细菌16S rDNA文库和系统发育树,进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细菌分属5个类群,分别为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48.2%)、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8%)、绿屈挠菌门(Chloroflexi,3.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7%),还有一些尚未确定其分类(7.4%)。在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变形细菌门类群中,γ-变形菌占主导地位,约为4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王蕾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为了解枸杞岛岩礁不同底栖海藻分布的海藻场区域鱼类优势群体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09年2月—2010年2月对枸杞岛海藻场和沙地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对其中的鱼类优势种群组成、生物学特征和摄食规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底栖海藻为优势种的海藻场鱼类全年优势种皆为褐菖鲉、斑头鱼和黄姑鱼。褐菖鲉群体具有近岸活动频繁、群体低龄和小型化、丰度年间变化大的特点,通过性成熟提前、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摄食对象多样化的方式应对生存压力,维持对整个群体的补充。斑头鱼和黄姑鱼群体都具有低龄化现象,群体补充主要受洄游群体影响。3种鱼类因生活习性和摄食对象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日进  章守宇  毕远新  汪振华  周曦杰  赵旭  陈亮然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为了探明桡足类、太平洋磷虾、中国毛虾、短毛海鳞虫、厚壳贻贝、角蝾螺、紫海胆、钩虾、麦秆虫、海绵和钩虾幼体等海藻场内主要小型无脊椎动物的能量来源,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海藻场食物网内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及其潜在食源浮游植物、大型海藻、底栖微藻等初级生产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用Iso Source多源线性混合模型来估算不同初级生产者对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源贡献率。结果表明,初级生产者的δ13C值为-21.7‰~-13.8‰,δ1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