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
2023(192)
2022(201)
2021(184)
2020(159)
2019(363)
2018(355)
2017(609)
2016(422)
2015(442)
2014(430)
2013(489)
2012(443)
2011(444)
2010(434)
2009(406)
2008(371)
2007(319)
2006(262)
2005(246)
作者
(1938)
(1633)
(1603)
(1428)
(928)
(762)
(690)
(643)
(571)
(558)
(536)
(501)
(499)
(495)
(472)
(454)
(431)
(430)
(422)
(418)
(411)
(402)
(387)
(381)
(378)
(372)
(372)
(361)
(361)
(356)
学科
(1035)
经济(1035)
(697)
地方(632)
(552)
农业(507)
管理(417)
(303)
(289)
业经(281)
小麦(266)
地方经济(265)
(236)
企业(236)
方法(231)
(215)
贸易(215)
农业经济(213)
(211)
数学(206)
数学方法(201)
中国(198)
(195)
(190)
(170)
(164)
玉米(163)
玉蜀黍(160)
(160)
蜀黍(160)
机构
学院(5290)
大学(4881)
(3882)
农业(3216)
研究(3086)
科学(2711)
(2250)
业大(2243)
研究所(2102)
(2101)
(1949)
农业大学(1894)
科学院(1602)
中国(1426)
中心(1322)
(1309)
(1299)
(1256)
经济(1247)
(1246)
辽宁(1210)
实验(1185)
农业科学(1166)
实验室(1155)
管理(1110)
重点(1108)
技术(1040)
(1035)
理学(914)
理学院(897)
基金
项目(4205)
(2817)
国家(2787)
科学(2607)
基金(2505)
(2434)
研究(1835)
(1755)
科学基金(1748)
科技(1672)
(1552)
自然(1529)
自然科(1494)
自然科学(1493)
自然科学基金(1466)
计划(1419)
基金项目(1370)
(1347)
农业(1255)
专项(1125)
(1065)
技术(1021)
资助(1008)
重点(979)
(921)
创新(882)
科研(844)
(836)
(826)
辽宁(823)
期刊
(4164)
学报(3160)
农业(3138)
大学(1811)
学学(1794)
科学(1790)
(1675)
经济(1675)
(1613)
中国(1391)
业大(1186)
农业大学(1001)
研究(962)
业经(825)
中国农业(721)
农业经济(692)
林业(686)
西南(656)
(643)
农学(545)
华北(545)
自然(531)
农业科学(509)
(501)
自然科(491)
自然科学(491)
科技(423)
(374)
农林(371)
(371)
共检索到8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南雄雄  王锦秀  常红宇  王昊  李永华  沈效东  
‘宁杞8号’是通过自然选优得到的一个果粒大但花果量较少的枸杞株系。与‘宁杞1号’相比,物候期提前3~5天,老眼枝现蕾开花量少,而大量花集中在七寸枝。自交亲和性差,不适宜纯系栽培。经多年繁殖其性状稳定,适应性强,适宜推广应用于高端优质水果枸杞生产园。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品种来源:宁夏枸杞单株选优。特征特性:生长快,发枝多,枝条节间长,叶片宽大肥厚,起始结果节位低,每节花果数多,果实圆柱形,鲜果纵径1.68cm、横径0.97cm,果肉厚度0.114cm,种子占鲜果重的5%;根茎粗5.40m、树高1.59m、树冠直径1.70m、发枝数210。按商业标准分级,测定结果:特级果占83.8%,甲级果占9.7%,乙级果占4.3%,丙级果仅占2.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国礼  张波  秦垦  焦恩宁  何昕孺  
用3种不同的需冷量估算模型(≤7.2℃、0~7.2℃和犹他模型)和2种不同的需热量估算模型(生长度小时和有效积温模型)分别对19个构杞品种(系)的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构杞解除休眠的需冷量和萌芽展叶的需热量因品种不同而异。需冷量值品种间差异较小,介于480~720 h(≤7.2℃模型)或480~787 h(0~7.2℃模型)或553~829 C·U(犹他模型),且北方品种(系)的需冷量值普遍高于南方品种;需热量值品种间差异也较小,介于3696~4704GDh℃(生长度小时模型)或143~182 D℃(有效积温模型)。无论以何种估算模型估算枸杞的需冷量和需热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玉清  许兴  王璞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400条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40条适用于枸杞RAPD分析的引物,选取其中9条引物对10份不同来源的宁夏枸杞材料进行了扩增,检测了宁夏不同地区种植的宁夏枸杞(Ly cium barbarum L.)主栽品种和新育成的枸杞品系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并对其遗传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不同地区主要栽培的宁夏枸杞品种遗传上无明显差异,但新品系大果枸杞与标准宁杞1号在基因组上有差异;同时构建了主要推广品种宁杞1号的RAPD图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宏  李正红  刘秀贤  万友名  谷勇  李立  梁宁  
‘CAF8’是运用单株选择和集团选择育种手段,从云南元江县地方栽培品种中选育出的木豆新品种。生育期257~265天,平均株高(231.5±32.7)cm,地径(3.74±0.76)cm,单株荚数(794.8±272.6)个,每荚粒数(4.5±0.4)粒,种子百粒质量(7.85±0.51)g,单株粒质量(81.17±23.40)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涛  何茜  苏艳  
‘普桉1号’是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为父本杂交和无性繁殖测定获得。该品种平均叶长19.2 cm,平均叶宽4.3 cm,在树皮、果实等形态特征方面与尾叶桉和细叶桉有较明显区别;年生长量略高于父母本,适合在华南大部分地区推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永福  付贵生  姜鹏  张金旺  包双喜  阿茹娜  
经过17年选育的‘汇林88号杨’采用常规育苗法,其平均成苗率达87%,地径、苗高分别对照提高28.2%和22.4%,具有明显的苗期生长优势;在风沙地常规造林,7年生林分平均材积比对照提高60.9%。该品种具有速生、耐寒冷、抗干旱、耐瘠薄土壤、抗病虫等适生性强的特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仁甫  曹彩云  周巧梅  
冀谷17号是用冀谷9号作母本,安5498作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199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预审,1998年3月通过省决审,命名冀谷17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颖  王广鹏  张树航  刘庆香  李海山  
‘明丰2号’是以‘燕明’为母本、‘燕山早丰’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品种丰产性强,栗红蜘蛛危害抗性强,坚果单粒质量9.38 g,可溶性糖18.5%,淀粉51.5%,蛋白质5.05%,9月28日左右成熟,是适宜中国北方山地、丘陵区栽培的优良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君  孙宇涵  李云  
‘北林槐3号’是刺槐K1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具有速生,托叶刺长(14.55 mm),复叶长且下垂(28.8 cm),小叶披针形,叶片单宁含量低(0.69%)等特点;易繁殖和造林,是优良的多用途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江涛  朱延林  赵蓬晖  马永涛  晏增  
豫刺饲1号为刺槐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复叶长,平均复叶长度60cm左右,最长可达72cm,复叶平均长度是一般刺槐的2~3倍。叶片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3.85%,超过一般刺槐39.66%,是良好的饲料型刺槐品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淑文  杨立军  王天茂  朴基正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建军  赵自成  苏雪辉  李喜林  卢孟柱  
杨树新品种‘中成1号’,雌株,通过人工控制授粉选育而成,美洲黑杨F2代种内杂种,其母本为丹红杨,父本为南杨。5年生平均胸径19.7 cm,平均树高15.8 m,单株材积0.174 6 m3,比对照I-69杨和中林46杨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33%和46%。窄冠,速生,树干通直,抗天牛,耐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捷  贺润平  赵飞  孔维娜  牛荣山  
‘金昌一号’是从壶瓶枣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来,树势较强,针刺退化,叶片较大,浓绿色。果实特大、果个均匀、品质上等,适宜生食、制干和蜜枣加工等用途。该品种适应性较强,适宜华北沿黄河及西北枣树栽植区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君  孙宇涵  李云  
北林槐2号是刺槐K3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具有速生、主干直、茎节长、托叶刺细短(6.59 mm)、小叶枚数少(13-17枚)及叶片薄等特点;易繁殖和造林,是优良的多用途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