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9)
2023(6593)
2022(5515)
2021(5001)
2020(4215)
2019(9338)
2018(8896)
2017(16945)
2016(9381)
2015(9778)
2014(9444)
2013(9222)
2012(8518)
2011(7725)
2010(7410)
2009(6654)
2008(6451)
2007(5521)
2006(4714)
2005(4107)
作者
(30589)
(25732)
(25633)
(24025)
(16369)
(12710)
(11329)
(10060)
(9760)
(8874)
(8850)
(8521)
(8498)
(8064)
(8050)
(7906)
(7846)
(7619)
(7472)
(7288)
(6646)
(6266)
(6243)
(5888)
(5770)
(5743)
(5607)
(5440)
(5226)
(5197)
学科
(37160)
经济(37126)
(24292)
管理(24054)
(18655)
企业(18655)
方法(16680)
数学(15097)
数学方法(14957)
(11274)
(10619)
(9650)
地方(9159)
(8991)
贸易(8987)
中国(8799)
(8656)
业经(7832)
农业(7352)
(6850)
产业(6797)
环境(6353)
(6038)
财务(6035)
财务管理(6027)
结构(5852)
企业财务(5788)
技术(5741)
(5174)
(5172)
机构
大学(133489)
学院(132640)
(53269)
经济(52410)
研究(50826)
管理(48361)
理学(43133)
理学院(42536)
管理学(41626)
管理学院(41397)
科学(36580)
中国(35489)
(34810)
业大(28066)
(27923)
农业(27921)
(27658)
研究所(26402)
中心(21779)
(21505)
(19136)
(18994)
农业大学(18687)
财经(18114)
(16954)
北京(16830)
经济学(16670)
(16623)
(16588)
科学院(16305)
基金
项目(102206)
科学(79071)
基金(75636)
(71583)
国家(71053)
研究(62989)
科学基金(58662)
自然(41931)
社会(41215)
基金项目(41009)
自然科(40938)
自然科学(40918)
自然科学基金(40217)
(39745)
社会科(39214)
社会科学(39204)
(34810)
资助(30378)
教育(27459)
重点(24098)
计划(22847)
(22158)
(21631)
编号(21627)
(21241)
科技(21130)
科研(20834)
创新(20076)
(19032)
国家社会(18003)
期刊
(51162)
经济(51162)
学报(33948)
研究(32351)
(29249)
科学(28082)
大学(23718)
学学(23284)
中国(21293)
农业(19445)
管理(15392)
(15174)
(10688)
业大(10052)
经济研究(9457)
(9078)
金融(9078)
业经(8881)
财经(8691)
(8284)
农业大学(8238)
林业(8208)
科技(7904)
技术(7831)
(7485)
问题(7466)
资源(7405)
商业(6419)
教育(6038)
(6014)
共检索到179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蕾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2005年—2006年及2010年5—6月对枸杞岛近岸岩礁生境分布的底栖海藻进行观测和潜水采样,发现岩礁生境潮下带底栖海藻组成模式分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藻类为优势种两类。2009年2月—2010年1月利用组合刺网对枸杞岛海域岩礁、沙地和贻贝筏式养殖区3种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通过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等统计分析手段发现:(1)岩礁生境鱼类以底栖趋礁杂食性为主,沙地生境鱼类以中下层洄游肉食性为主,贻贝筏式养殖区生境鱼类大型个体占优;(2)岩礁生境鱼类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中鱼类群落组成较小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稳定。前者为枸杞岛近岸优势种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王蕾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为了解枸杞岛岩礁不同底栖海藻分布的海藻场区域鱼类优势群体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09年2月—2010年2月对枸杞岛海藻场和沙地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对其中的鱼类优势种群组成、生物学特征和摄食规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底栖海藻为优势种的海藻场鱼类全年优势种皆为褐菖鲉、斑头鱼和黄姑鱼。褐菖鲉群体具有近岸活动频繁、群体低龄和小型化、丰度年间变化大的特点,通过性成熟提前、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摄食对象多样化的方式应对生存压力,维持对整个群体的补充。斑头鱼和黄姑鱼群体都具有低龄化现象,群体补充主要受洄游群体影响。3种鱼类因生活习性和摄食对象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冰玉  章守宇  
提取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样品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了沉积物细菌16S rDNA文库和系统发育树,进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细菌分属5个类群,分别为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48.2%)、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8%)、绿屈挠菌门(Chloroflexi,3.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7%),还有一些尚未确定其分类(7.4%)。在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变形细菌门类群中,γ-变形菌占主导地位,约为4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静  章守宇  周曦杰  陈清满  
为寻求适宜于岩礁生境的采样网具和采样方式,于2011年7、8月份进行欧洲引进的定置单片刺网和国内常用定置三重刺网的对比实验,对两种不同采样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定置单片刺网的渔获量和种类数显著低于定置三重刺网,定置单片刺网捕获鱼类20种,渔获物8 572.6 g,定置三重刺网捕获鱼类29种,渔获总重为20 793 g;(2)定置单片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斑头鱼、棘头梅童鱼,定置三重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鲐、棘头梅童鱼、斑头鱼,欧洲定置单片刺网对鱼类种类的选择稍强于定置三重刺网;(3)两种网具获得的岩礁生境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种网具的渔获物相似度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磊  张秀梅  吴忠鑫  张沛东  
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每隔2个月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年后的2种人工鱼礁及自然礁石上附着的大型藻类进行潜水采样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附着藻类共3门13种,其中红藻门(Rhodophyta)藻类的种类数最多(6种),褐藻门(Phaeophyta)藻类的平均生物量最大(92.724 g/m2)。人工鱼礁上附着的藻类群落渐趋成熟;夏秋季藻类种类数和生物量均高于春冬季。聚类分析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石块礁和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结构相似度(83.1%)较高,其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混凝土礁体。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雨轩  卞晓东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烟威近岸海域是历史上已知的重要的鲐(Scomber japonicus)产卵场之一,或囿于对其“过路渔场”的认知,近年来对该海域鱼类产卵场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于2020年4—9月对该海域开展逐月产卵场调查,基于鱼卵、仔稚鱼及环境数据,运用空间插值、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相似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月度更替及主要种类适宜产卵生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4—9月于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种类52种,包括33种鱼类的337 038粒鱼卵和28种鱼类的2122尾仔稚鱼;5—6月为主要产卵期,共有21种鱼卵出现,鱼卵数量占全年鱼卵总数的98.32%,主要产卵场位于烟台套子湾至威海鸡鸣岛北部海域,主要产卵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鲐、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条(鱼師) (Seriola lalandi)、绯(鱼銜) (Callionymus beniteguri)、少鳞(鱼喜)(Sillago japonic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烟威近岸海域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年内变化明显,除产卵末期8—9月外,各月间种类更替率不低于50%,鱼卵与仔稚鱼群落月间平均相异性不低于73%;海表温度(SST)、海底温度(SBT)、海表盐度(SSS)和深度(DEP)是显著影响4—9月主要鱼种产卵选择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烟威近岸海域为黄渤海规模较大的鱼类产卵场之一,需在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产卵场养护策略制定时得到足够重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铁杆  胡仁勇  张鹏  张永普  张华伟  孙庆海  
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洞头列岛沿岸、羊栖菜养殖筏架和深水网箱网衣上的大型海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洞头列岛共有大型底栖海藻92种,隶属于51属,其中蓝藻门4属4种,红藻门30属50种,褐藻门10属17种,绿藻门7属21种。区系以暖温带性和亚热带性海藻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64.13%和26.09%。受基质类型和海水混浊度的影响,洞头列岛海藻种类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对羊栖菜栽培筏架上附着的大型海藻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光照条件是影响海藻生长繁衍的重要生态因子,充足的光照能够弥补环境因子中的诸多欠缺,是海藻调查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国山  佟飞  蔡星媛  李文涛  张秀梅  
2013年6月和8月,采用潜水采样和录像的方法调查了威海双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内礁石上附着的大型海藻,并分析了海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海藻9种,其中红藻门5种、褐藻门和绿藻门各2种。夏末和夏初的海藻群落相似度为20.35%,对相似性贡献最大的5种海藻分别为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日本异管藻(Hterosiphonia japonica)、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孔石莼(Ulva pertusa)。夏末的海藻生物量密度(243.83 g/m2)高于夏初(164.99 g/m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祖立  章守宇  陈彦  毕远新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实验,分析该海域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的组成、空间及数量分布,并进行相关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以肉食者和滤食者占较大优势,食碎屑者、植食者和食底泥者次之,杂食者最少;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布尔小笔螺、寄居蟹、扁平管帽螺、甲虫螺和四齿矶蟹等,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短石蛏和布氏蚶等,植食者的优势种为钩虾、单一丽口螺和锈凹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诸逦莹  刘洪生  张婧雯  
以枸杞岛天然海藻场近岸50 m范围内的底栖海藻为研究对象,利用BioSonics回声探测仪采集的回声样本,对未采样区域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预测,使用该方法探测评估底栖海藻资源量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枸杞岛地区的底栖海藻呈斑块状分布,插值预测可有效弥补回声采样难以覆盖全部研究区域的不足,并能由点及面地表现完整研究区域内底栖藻的资源状况;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在空间上越靠近就越相似"的预测特点与底栖海藻呈斑块状生长特点的契合性,适用于预测底栖海藻的空间分布情况;赋予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合适的幂指数可准确高效地预测评估底栖海藻的生长分布情况,本研究中p=5为最佳幂指数。目前回声探测方法和插值预测方法在海藻资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秀霞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黄海南部海域具有复杂的水团结构和海流环境,使该海域鱼类群落产生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为研究黄海南部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根据2014—2015年对该海域进行4个季度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并比较了各群落的相对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等结构特征。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将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划分为海州湾群落与江苏近岸群落;海州湾群落的平均相对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江苏近岸群落,而暖温性与暖水性鱼类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海州湾群落的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倩   刘淑德   唐衍力   董秀强   赵伟   奉杰   于梦杰  
为了解山东琵琶岛海域人工鱼礁区鱼类群落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富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因子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基于12个功能性状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鱼礁区鱼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对照区仅功能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离散度指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功能丰富度与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功能均匀度与物种数和Pielou均匀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群落特征加权平均数指数(CWM)表明,鱼类群落优势性状组成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透明度和无机氮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而酸碱度、无机氮、溶解氧和透明度则对功能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鱼类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但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在解释鱼类群落差异时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晓龙  吕洪斌  胡成业  张秀梅  
2015年5—9月对青岛崂山湾两个人工礁区大型底栖海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初步探明了两个人工礁区大型底栖海藻的群落特征、月际更替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崂山湾两个人工礁区内及礁区间不同水深的水流强度差异极显著,不同月份温度差异显著;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26种,隶属于3门17科21属,其中红藻15种,褐藻7种,绿藻4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57.69%、26.92%和15.38%;不同月份的大型底栖海藻种类更替差异显著,酸藻(Desmarestia viridis)、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和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分别是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第一优势种;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三亩前礁区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黄山口礁区,温度变化是造成不同月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冗余分析(RDA)排序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大型底栖藻类月际更替的主要因素,对变量的解释率达到37.64%;水流强度和水深是影响大型底栖藻类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对变量的解释率分别为26.54%和19.13%。研究结果表明,崂山湾人工鱼礁为大型底栖海藻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基;礁区建成5年后大型底栖海藻群落已经发展至顶级群落,群落的季节更替较稳定,具有一定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程家骅  李圣法  汤建华  刘培廷  仲霞铭  
根据1988年6月-2006年6月江苏近岸禁渔线以内的定置张网长期监测资料,采用评价群落矩阵的长度谱和非目标种类比例两个指标,分别从整个群落长度谱、目标种类和非目标种类长度谱、不同体质量长度谱分析了小尺度范围的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群落长度谱随时间增加,斜率下降显著(P0.05);1988-1990年和2004-2006年两个阶段的目标种类长度谱斜率线性拟合极为显著(P0.05);非目标种类生物量比例变化相对稳定(P>0.05),数量比例明显上升(P<0.01);体质量在0.8~...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同晋   沈长春   钟俊生   蔡建堤   余伟   马超   徐春燕   庄之栋   谢少卿   刘勇  
为探明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本研究于2022年5月(春季)、11月(秋季)和2023年2月(冬季)、7月(夏季)在福建近岸海域开展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采样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受干扰程度等,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本研究共采集鱼类200种,隶属于22目80科149属。适温类型以暖水性为主(占比75.00%),区系类型以底层鱼类为主(占比47.50%)。鱼类平均质量密度为687.16 kg/km~2,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丰度为42 909.10 ind./km~2,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季度优势种共计14种,其中日本带鱼为全年优势种。秋季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最高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变化幅度不大,峰值出现在冬季。聚类分析显示,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可明显分为北部近岸和南部近岸2种类型鱼类群落,且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数量生物量曲线显示,鱼类群落在春季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受到严重干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