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
- 2023(1216)
- 2022(900)
- 2021(893)
- 2020(779)
- 2019(1578)
- 2018(1504)
- 2017(2509)
- 2016(1438)
- 2015(1592)
- 2014(1490)
- 2013(1382)
- 2012(1292)
- 2011(1187)
- 2010(1133)
- 2009(1051)
- 2008(993)
- 2007(861)
- 2006(764)
- 2005(690)
- 学科
- 管理(4253)
- 济(4200)
- 经济(4193)
- 业(3724)
- 企(3193)
- 企业(3193)
- 学(2339)
- 方法(1772)
- 数学(1437)
- 数学方法(1413)
- 农(1289)
- 技术(1244)
- 业经(1194)
- 中国(1092)
- 人事(1057)
- 人事管理(1057)
- 财(998)
- 农业(952)
- 技术管理(885)
- 环境(874)
- 地方(860)
- 制(851)
- 和(838)
- 理论(773)
- 物(748)
- 划(746)
- 体(698)
- 策(678)
- 植(663)
- 植物(660)
- 机构
- 大学(21490)
- 学院(21390)
- 研究(8667)
- 农(7743)
- 科学(7650)
- 管理(6820)
- 农业(6307)
- 理学(6161)
- 理学院(6021)
- 中国(5969)
- 济(5895)
- 业大(5822)
- 管理学(5784)
- 管理学院(5757)
- 经济(5728)
- 所(5233)
- 研究所(4984)
- 京(4646)
- 室(4394)
- 实验(4217)
- 农业大学(4164)
- 实验室(4079)
- 重点(3923)
- 省(3879)
- 中心(3659)
- 业(3536)
- 江(3279)
- 技术(3202)
- 科学院(3178)
- 院(3146)
共检索到30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雄军 卢晓鹏 熊江 李静 谢深喜
【目的】探讨枳氮素含量在干旱条件下的变化,以及氮代谢途径枳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和NLP转录因子的响应表达,分析确定枳NLP转录因子与NiR启动子区域硝酸盐响应顺式作用元件(nitrate-responsive cis-element,NRE)位点绑定互作。【方法】以一年生的砧木枳为试验材料,进行干旱处理直至植株叶片开始萎蔫,并设置对照。利用凯氏定氮仪检测干旱条件下枳叶片和侧根的全氮含量,并同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2-ΔΔCT法分析PtNiR、PtNLP2、PtNLP4、PtNLP7及PtNLP8在枳叶片和侧根的表达情况。通过基因克隆并检索与比对分析,获取PtNiR启动子区域的硝酸盐响应顺式作用元件序列,之后利用同源克隆方法构建用于酵母单杂交的pHIS2-4×NRE和p GADT7-Rec-NLP载体,将构建的pHIS2-4×NRE和p GADT7-Rec-NLP载体质粒共同转化到酵母菌株Y187中,在氨基酸缺失培养基(SD/-Trp/-Leu,以及SD/-His/-Trp/-Leu/+120 mmol·L~(-1) 3-氨基三唑)上30℃恒温培养3—5 d,观察酵母的生长情况,以确定枳NLP转录因子(PtNLP2、PtNLP4、PtNLP7及PtNLP8)与NRE的互作关系。【结果】受干旱的影响,枳叶片全氮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侧根中全氮含量则显著下降;在对照中,枳叶片和侧根全氮含量均显著上升。RT-qPCR分析表明,PtNiR的表达水平在叶片中先上调然后再显著下调,而在侧根中则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显著下调;PtNLP2、PtNLP4及PtNLP7在枳叶片和侧根中的表达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先上调然后再受到抑制的规律,而PtNLP8在枳叶片和侧根中的表达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旱抑制。通过克隆测序分析,在枳NiR启动子区域-196至-154的位置发现了疑似NRE。酵母单杂交分析表明,转化pHIS2-4×NRE-HIS3载体和p GADT7-Rec-NLP载体的Y187酵母在对照培养基(-Trp/-Leu)和含有120 mmol·L~(-1) 3-氨基三唑的三缺培养基(-His/-Trp/-Leu)上均能正常生长。【结论】枳侧根中的全氮含量受干旱的影响而显著下降,以对照为参比,枳侧根和叶片中的全氮含量均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而相对减少。氮代谢途径的枳NiR和NLP转录因子在叶片和侧根中的表达对干旱有不同程度的响应。PtNLP2、PtNLP4、PtNLP7及PtNLP8转录因子均能与PtNiR启动子中的硝酸盐响应顺式作用元件(NRE)位点绑定互作,从而激活下游基因的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雪梨 陈英 黄敏仁 朱嵊
转录因子是杨树干旱胁迫应答分子调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特异性结合干旱响应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参与杨树干旱胁迫响应过程。杨树WRKY、NAC、bZIP、MYB和AP2/ERF是干旱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研究中最主要的五大转录因子家族,每个家族拥有超过80个成员。本文简要介绍了杨树干旱胁迫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系统总结和概括了杨树这五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亚家族分类、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及其在参与调控干旱信号转导网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旨在深入了解杨树耐旱分子机理,为培育抗旱型杨树新品种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凡 徐芷琪 段雨洁 李阳阳 宋有洪
为探究花丝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以安农591和先玉335为材料,设置土壤含水量为80%田间持水量(CK)和60%田间持水量(DS)的2个处理,在玉米花丝伸长速增期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比2个品种干旱组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差异,明确玉米花丝响应干旱的关键通路和相关候选基因。结果表明: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ko00940)和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ko00500)为玉米花丝响应干旱的关键通路。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通路中编码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基因在干旱的玉米花丝中低表达。相关分析表明,编码4CL、CCR、CAD和POD的基因下调与木质素含量降低有关。在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基因在干旱的玉米花丝中低表达;相关分析表明,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基因下调与蔗糖代谢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参与蔗糖和木质素代谢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木质素合成可能与玉米花丝耐旱相关,4CL、CCR、CAD和POD是木质素合成通路中玉米花丝耐旱的候选基因;此外,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可能与花丝伸长和花丝耐旱有关,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可能是调控花丝耐旱的关键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慧芳 王子雨 潘潇潇 陈楠 张华锋 陈儒钢
[目的]分析辣椒NAC转录因子CaNAC083在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为阐明辣椒耐高温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辣椒P70为材料,扩增CaNAC083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辣椒中构建基因沉默载体沉默该基因,用RT-qPCR检测沉默效率以及高温胁迫相关基因Ca HsfA2、Ca HsfB5、CaHsp25.9和CaHSP90的相对表达量,测定42℃高温胁迫处理10 h前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F_v/F_m、活性氧(H_2O_2和O_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观测二氨基联苯胺(DAB)和氮蓝四唑(NBT)染色情况;同时构建过量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测定42℃高温处理12 h前后的MDA含量、活性氧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CaNAC083基因对植株耐高温能力的影响。[结果]CaNAC083属于NAP亚家族的一员,且与典型的NAP亚家族成员的结构一致。CaNAC083基因沉默辣椒植株在高温胁迫后叶片损伤较轻,MDA、相对电导率以及活性氧均低于对照植株,而POD、SOD和CAT活性高于对照植株,CaHsfA2、Ca HsfB5、CaHsp25.9和CaHSP90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植株。过表达CaNAC083拟南芥株系在高温胁迫下受害程度较WT严重,MDA、相对电导率以及活性氧含量均高于WT,而POD、SOD和CAT活性均低于WT。[结论]CaNAC083基因沉默可以增强辣椒植株的耐高温性,过表达该基因则减弱植株的耐高温性,判断CaNAC083在植物高温胁迫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谭炯锐 查同刚 张泽宇 张晓霞 滕红梅 李成奇 王玲丽 赵莉丽 王奥 姚紫懿
为探究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对干旱胁迫的结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对不同干旱胁迫梯度处理的叶片进行解剖结构、生理指标及转录组学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贮水组织厚度显著降低(P <0.05),叶厚和表皮厚在干旱胁迫7 d时显著增大(P <0.05),分别增加24.32%和84.58%;脯氨酸含量在干旱胁迫21 d最高(P <0.05),H_2O_2含量在胁迫14和21 d显著增多(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降后升,在胁迫21和28 d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胁迫14 d最大(P <0.05),为38.08 U·g~(-1)。与0 d相比,干旱胁迫7、14、21和28 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别有1 860、2 781、1 550和819个;DEGs显著富集在有机氮复合代谢过程、氧化磷酸化、防御反应、ATP代谢过程等GO条目中;DEGs显著富集在氧化磷酸化、蛋白酶体、核糖体和剪接体等KEGG通路中。非生物胁迫相关通路DEGs分析表明,胁迫感知受体激酶(热激蛋白、干旱/盐胁迫蛋白等),抗氧化酶(CCS、POD等)、信号通路(Ca~(2+)、MAPK等)、转录因子(ERF、b ZIP、MYB等)、激素信号通路、细胞壁合成、蛋白质降解和次级代谢物等通路基因参与干旱胁迫响应调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雾冰藜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丽飞 刘云怡慧 李嘉峻 白云 孟缘 周蕴薇
【目的】为探究大苞萱草bHLH基因家族成员特性,基于对干旱胁迫下大苞萱草叶和根转录组测序结果,鉴定并分析大苞萱草bHLH基因家族成员。【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苞萱草bHLH转录因子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发育、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保守结构域及基因表达等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5个大苞萱草bHLH家族基因并分为11个亚族;bHLH蛋白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总平均亲水性为负值,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大苞萱草bHLH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叶中有26个上调基因,26个下调基因,根中有32个上调基因,22个下调基因,差异基因HmbHLH50的表达量变化显著,可能与大苞萱草的抗旱能力相关。【结论】本研究为挖掘bHLH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入解析大苞萱草的抗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苞萱草 干旱胁迫 bHLH基因家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超
WRKY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体内最大的转录因子超家族之一,广泛分布在多种植物中。WRKY转录因子家族因具有高度保守的WRKY结构域而得名,它可以结合靶基因启动子W-box顺式作用元件,从而调控多种类型靶基因的表达,在植物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盐胁迫、干旱胁迫、氧化胁迫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介绍了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分子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理,总结了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牧草中的研究进展,指出深入研究野生植物体内WRKY转录因子的调控机理,可能会为我们探索WRKY转录因子调控功能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为深入研究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调控机理,及其在牧草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研究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桐 王志荣 李伟 刘洋 王祥儒 赖弟利 何毓琦 张凯旋 赵振军 周美亮
【目的】荞麦是一种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与其他作物相比,荞麦具备较高的耐铝性。实验室前期研究,在铝离子胁迫下的苦荞转录组中发现一个可能与铝离子响应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FtbHLH93,探究FtbHLH93的功能,为解决土壤酸化引致铝毒害的问题及耐铝植物的选育提供思路与线索,并为荞麦耐铝性的分子机理解析奠定基础。【方法】以品苦1号的cDNA为模板克隆FtbHLH93,通过qRT-PCR检测其在苦荞不同组织和铝离子处理不同时间段的表达量;酵母系统鉴定转录激活活性;亚细胞定位确定其表达部位。检测过表达材料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在未处理和铝离子处理条件下测定SOD和POD活性。运用转录组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潜在的下游靶基因,对其进行启动子预测,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进行验证。【结果】FtbHLH93转录因子编码区长度为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1.759 kDa,等电点为8.64。qRT-PCR结果显示,FtbHLH93在苦荞根中表达量高,铝胁迫下基因表达定量分析表明,FtbHLH93在24 h时表达量最高。转录因子活性鉴定显示,FtbHLH93在酵母系统中无转录激活活性。亚细胞定位显示其定位在细胞核上。在铝离子处理下,过表达FtbHLH93植株的毛状根具有耐铝性,并且SOD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过表达材料的黄酮类代谢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芦丁、儿茶素、烟花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对转录组数据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GO富集分析中,其与金属离子转运和镉锰离子条目有关,KEGG富集分析中,其与ABC转运蛋白有关,且挖掘出3个铝响应的候选下游靶基因,共表达分析发现其中2个候选下游靶基因与FtbHLH93的表达模式相似。【结论】FtbHLH93转录因子可能通过促进黄酮类物质的累积、SOD和POD活性的提高来缓解铝毒害,FtbHLH93可能靶向调控与铝响应有关的FtPinG0100930100.01、FtPinG0303102000.01和FtPinG0403996200.0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奕博 杨万明 岳爱琴 王利祥 杜维俊 王敏
为探究大豆LIM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应答盐胁迫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大豆全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出21个LIM基因,命名为GmLIM01~GmLIM21,分析大豆LIM基因家族的染色体位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保守基序以及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这些GmLIM基因在大豆20条染色体中的14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片段重复是大豆LIM家族扩大的主要原因。根据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大豆21个LIM基因可分为5个亚家族,与其他9个物种的LIM基因一起构建进化树,也可分为5个亚家族。大豆的21个GmLIM基因共包含10个基序,大部分LIM蛋白含有motif 1、motif 2和motif 4这3个保守基序。此外,顺式调控元件的分析表明,在GmLIM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与光响应、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相关的调控元件非常丰富。定量PCR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处理后大豆叶和根中GmLIM07、GmLIM17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3和6 h达到峰值,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加长表达量下降。综上GmLIM基因在大豆的盐胁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晓 闵学阳 张正社 孙启忠 刘文献
研究证明,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响应多种生物/非生物胁迫信号途径。低温胁迫可导致紫花苜蓿(Medicao sativa)减产、越冬率降低以及生产年限缩短。利用新一代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本研究对4℃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中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因子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获得78 925条Unigene序列和3 44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从3 448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共鉴定出43个转录因子家族,共251个基因被显著地诱导表达。不同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受低温胁迫诱导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华 唐茜 黄毅 王小萍
本文通过对名山白毫茶苗进行干旱处理并分析其生理生态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茶苗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响应机制为:生长速率的调整,即株高和基径生长速率显著减小,生物量的生产降低,且胁迫程度越重以及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植株构件的生物量显著降低,生物量分配格局改变,即根冠比提高。叶片结构特征具有向着耐旱演化的趋势,即叶片、角质层、栅栏组织均增厚;初步筛选出影响茶苗抗旱性的主要形态指标有:基径绝对生长量、株高绝对生长量、生物量生产、根冠比。②茶树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为:保护性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增加。初步筛选出茶苗的生理生化指标有:叶片含水量、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
关键词:
茶苗 干旱胁迫 生理生态 响应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曹林青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1.)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探究油茶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为油茶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以7年生长林4#油茶林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动灌溉设备进行滴灌以控制土壤水分,对油茶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不同处理,分别为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率15%20%)、中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率20%25%)、轻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率25%30%)和对照(自然状况),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油茶叶片形态结构、光合生理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的响应。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雄军 卢晓鹏 熊江 李静 吴倩 周芳芳 谢深喜
【目的】分析柑橘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参与氮素吸收与同化的重要转录因子nlP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柑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氮素吸收与同化的调控机理提供研究参考。【方法】以柑橘砧木枳为试验材料,在甜橙(citrus sinensis(l.)osb.)基因组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获得甜橙nlP,并以此设计引物扩增枳nlP的cDs全长并测序。利用clustal X和MeGa程序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枳nlP的表达模式。【结果】筛选并克隆获得了4条枳nlP序列,为Pt nlP2、Pt nlP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雍清青 李紫倩 屈燕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云南山茶内源激素的影响及植物激素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半年生野生云南山茶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利用20% PEG-6000模拟重度干旱胁迫,对干旱胁迫第0、24、72 h和复水48 h的云南山茶根系及叶片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筛选差异基因。【结果】干旱胁迫下云南山茶内源激素均受到了影响,叶中IAA含量先上升再下降复水后又上升,根中IAA含量持续下降,复水后未恢复;叶中ZR含量变化趋势与IAA相同,根中ZR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相反;叶中GA含量在胁迫及复水期间持续上升,根中GA含量在胁迫期间上升,复水后下降;叶中ABA含量变化趋势与IAA相似,根中ABA含量在胁迫期间持续上升,复水后又下降,与根中G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云南山茶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共筛选到3334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胁迫及复水期间均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转导、类苯丙酸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光合作用等通路中;干旱胁迫诱导了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46个差异基因表达。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得到了4个基因模块,将转录组与4种激素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了2个与激素响应高度相关的关键基因模块,分别包含2769和2502个基因,选择关键模块中前5%的基因进行共表达分析,获得6个关键基因(SDH1-1、PETC、VHA-A3、FtsH、chlD、TL17)和5个关键转录因子(IAA9、NAC、Trihelix、SWI/SNF、NF-YB)。【结论】干旱胁迫影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及相关通路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还鉴定得到了2个与干旱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发现SDH1-1、PETC、VHA-A3、FtsH、chlD、TL17等基因和IAA9、NAC、Trihelix、SWI/SNF、NF-YB等转录因子在云南山茶内源激素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雄军 卢晓鹏 熊江 谢深喜
以枳为试验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照组的基质相对持水量维持在55%~65%),分别在处理后第7、17、27、37天采样,研究干旱胁迫对枳侧根、主根、茎、叶片中全氮含量的影响以及氮代谢途径中NRT、NR、NiR、GS、GOGAT、GDH等16个相关基因在侧根和叶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枳的侧根、主根、茎、叶中全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其中侧根全氮含量下降最为显著;枳叶片中与氮代谢相关的16个基因均能被干旱胁迫诱导而上调表达,且多数基因在干旱第27天上调至最高水平,而后随着叶片的萎蔫而下调;枳侧根中有8个基因(NRT1.2、NRT1.7、GS2、NADH–GOGAT2、NADP–GDH、GDH1、GDH2、GDH3)在干旱处理后27天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有4个基因(NRT1.1、NRT1.5、GS1、NADH–GOGAT3)的表达基本不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还有4个基因(NR、NiR、Fd–GOGAT、NADH–GOGAT1)的表达显著下调。
关键词:
枳 干旱胁迫 氮代谢 基因表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