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3)
- 2023(5803)
- 2022(5084)
- 2021(4674)
- 2020(4311)
- 2019(9812)
- 2018(9607)
- 2017(17305)
- 2016(10058)
- 2015(11403)
- 2014(11366)
- 2013(11228)
- 2012(10760)
- 2011(9932)
- 2010(10104)
- 2009(9387)
- 2008(9449)
- 2007(8493)
- 2006(7585)
- 2005(6807)
- 学科
- 济(39986)
- 经济(39944)
- 管理(24369)
- 业(23024)
- 方法(21922)
- 数学(19394)
- 企(19270)
- 企业(19270)
- 数学方法(18963)
- 学(15290)
- 农(9338)
- 中国(9240)
- 财(7814)
- 业经(7549)
- 贸(7371)
- 贸易(7363)
- 理论(7297)
- 易(7144)
- 和(6583)
- 制(6533)
- 地方(6421)
- 农业(6275)
- 环境(5913)
- 银(5603)
- 银行(5542)
- 融(5517)
- 金融(5514)
- 划(5333)
- 技术(5330)
- 行(5316)
- 机构
- 大学(155556)
- 学院(152513)
- 研究(62410)
- 济(53678)
- 经济(52480)
- 管理(51134)
- 科学(47062)
- 理学(44387)
- 中国(43954)
- 理学院(43680)
- 农(43001)
- 管理学(42060)
- 管理学院(41836)
- 所(36439)
- 京(35378)
- 农业(34633)
- 研究所(34039)
- 业大(33412)
- 中心(26378)
- 江(24534)
- 财(22761)
- 省(22565)
- 院(22525)
- 北京(22400)
- 农业大学(22160)
- 室(21728)
- 科学院(20522)
- 实验(19849)
- 范(19848)
- 业(19409)
- 基金
- 项目(110558)
- 科学(83853)
- 基金(79636)
- 家(76196)
- 国家(75701)
- 研究(66779)
- 科学基金(60899)
- 自然(45688)
- 自然科(44649)
- 自然科学(44624)
- 省(44023)
- 自然科学基金(43810)
- 基金项目(41071)
- 划(39074)
- 社会(38857)
- 社会科(36665)
- 社会科学(36651)
- 资助(35238)
- 教育(31141)
- 重点(26818)
- 计划(26411)
- 科技(24973)
- 编号(23747)
- 发(23288)
- 部(23063)
- 科研(22646)
- 创(22130)
- 创新(20863)
- 专项(19932)
- 业(19700)
共检索到225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珊 朱天辉 李姝江 李芳莲
在35个枯斑盘多毛孢菌株中,以油松上的菌株所产代谢产物的毒力最强(PF-11),马尾松上的菌株(PF-2)次之。用PF-11为出发菌株在亚致死诱变剂量条件下经3次连续诱变获得10株抗紫外线的生物型。用硅胶H60型作柱层析的填料,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进行柱层析,P11菌株代谢物可纯化出3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诱变菌株P11-4可纯化出4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0.60),表明诱变后增加了一种活性物质,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为一植物含氮多糖[C12H23O9N(Mr=325),分子式为OOONHCH2CH2CH...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凌凌 朱天辉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一系列实验结果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焦琮 路炳声 史步娟
研究结果显示,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以菌丝缠绕、博贴等形式寄生于病例菌的菌丝上,吸取其营养,并产生抑菌物质,致使病茵丝的断裂,原生质凝固,直至死亡.大田小区实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部表明,康氏木霉可有效防治棉立枯病(Rhizoclonia solani)等土传病害,降低其发病率和发病程度.
关键词:
康氏木霉 寄生作用 棉立枯病 生物防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甄浩洋 彭焕 孔令安 洪豹元 朱桂兰 汪锐辉 彭德良 文艳华
【目的】在江西婺源县孢囊线虫调查中,从大豆根及根际土壤中采集到一个孢囊线虫群体,其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其形态学和分子特征以及寄生性等进行详细研究,以明确其种类及对豆科作物寄生性,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婺源县采集的大豆根及根际土样,用筛淘法分离孢囊,大豆根系上的孢囊用直接解剖法获取。用浅盘法分离根际土样中的2龄幼虫和雄虫。选取具典型特征的饱满孢囊制作阴门锥切片,浅盘法分离的2龄幼虫和雄虫制作永久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孢囊、2龄幼虫和雄虫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形态特征测量。采用两对植物线虫通用引物AB28和TW81以及D2A和D3B分别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28S大亚基D2-D3区段,经序列测定,用MEGA软件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method)构建该线虫群体与孢囊线虫属其他种群的ITS和LUS D2-D3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在温室内采用盆栽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江西孢囊线虫群体对11种豆科作物的寄生性,同时测定国内40个大豆栽培品种对该孢囊线虫的抗病性。【结果】形态学观察和特征值测量结果表明,从江西婺源大豆上采集的孢囊线虫群体,其孢囊形态、2龄幼虫以及雄虫的形态特征与野生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sojae)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ITS序列(MG859982)比对发现其与野生豆孢囊线虫ITS序列(KU160510和KU160512)的同源性为99%和98%,而与大豆孢囊线虫ITS的同源性仅为81%(KY794762.1)。D2-D3序列(MG859981)与野生豆孢囊线虫(KU160511)相似度最高,为99%。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以ITS序列与D2-D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相一致,江西孢囊线虫群体与野生豆孢囊线虫分布在同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而与大豆孢囊线虫聚在另一个分支中。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将江西婺源大豆上的孢囊线虫群体鉴定为野生豆孢囊线虫,系中国新记录种。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参鉴的11种豆科作物中,野生豆孢囊线虫的2龄幼虫能在大豆和相思豆(红豆)上侵染和繁殖,完成生活史;虽然能侵染豇豆、豌豆、扁豆、绿豆、赤豆、刀豆、菜豆和苜蓿8种作物根系,但不能完成生活史。测定的40个大豆栽培品种中,19个高感、11个中感、5个中抗、5个高抗。【结论】在我国江西婺源新发现的一种寄生于大豆的孢囊线虫为野生豆孢囊线虫,系中国新记录种;人工接种条件下相思豆(红豆)也是野生豆孢囊线虫的寄主,40个大豆栽培品种中30个对该孢囊线虫表现感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树华 毛汝兵 唐维 马丹炜
在《中国杂草志》记载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种子植物杂草科和属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种子植物杂草有90科571属1412种。其中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1411种,隶属于89科570属。科的分布区类型分属6个类型4个变型,以热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属的分布区类型隶属于15个类型17个变型,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比例大致相等,体现了本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世界分布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科属构成了中国种子植物杂草的主体。
关键词:
中国 杂草 植物区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海燕 宗世祥 盛茂领 苏梅
The parasitism of Orgyia ericae,which causes damage to Ammopiptanthus mongolcus,Heclysarum mongolicum,Hedysarum scoparium and Caragana korshinskii was investigated in Hangjin Qi and Etuoke Qi of Erdosi in Inner Mongoli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 insect species of the natural enemy were found to par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永丽 祁圆林 于佳星 董立尧 李俊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2种色素合成抑制剂双唑草腈、异恶唑草酮用于防除小麦田抗药性禾本科杂草的潜力。[方法]采用整株测定法测定双唑草腈和异恶唑草酮对小麦田抗药性禾本科杂草室内生物活性、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以及除草剂-安全剂组合对小麦田杂草的毒力。[结果]双唑草腈在210 g·hm~(-2)剂量下对小麦田抗精恶唑禾草灵日本看麦娘种群JCJT-2、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种群JTJY-1、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种群JYGC鲜重抑制率均能达到90%以上,但对小麦安全性较差;6.57 g·hm~(-2)吡唑解草酯、解草啶、双苯恶唑酸分别与210 g·hm~(-2)双唑草腈同时施用时,对‘周麦27’幼苗鲜重抑制率均在1%以下,对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种群JYGC鲜重抑制率均可达100%。异恶唑草酮在300 g·hm~(-2)剂量下对小麦田抗精恶唑禾草灵日本看麦娘种群JCJT-2、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种群JTJY-1、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种群JYGC鲜重抑制率均能达到80%以上,但对小麦安全性较差;9.38~37.50 g·hm~(-2)双苯恶唑酸与300 g·hm~(-2)异恶唑草酮同时施用时,对‘安科1401’幼苗鲜重抑制率均在5%以下,对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种群JTJY-1鲜重抑制率可达90%以上。杀草谱研究发现,双唑草腈+吡唑解草酯组合对除多花黑麦草及雀麦外的其他小麦田常见杂草均有很好的室内活性,而异恶唑草酮+双苯恶唑酸组合对除黑麦草、雀麦、野老鹳外的其他小麦田常见杂草均有很好的室内活性。[结论]双唑草腈+吡唑解草酯组合(210 g·hm~(-2)+6.57 g·hm~(-2))及异恶唑草酮+双苯恶唑酸(300 g·hm~(-2)+9.38 g·hm~(-2))可有效缓解药剂本身对部分小麦品种幼苗的鲜重抑制作用率,且对小麦田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种群JYGC、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种群JTJY-1、抗精恶唑禾草灵日本看麦娘JCJT-2以及多种小麦田常见一年生杂草的室内毒力较好,具备在小麦田使用防除抗药性禾本科杂草及常见一年生杂草的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凤行 赵玉洁 周可 张峰峰 李亚玲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淀粉酶能力,从养虾池、混养池及污染河流的底质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2株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淀粉降解试验筛选到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H4和H5,菌株淀粉酶活性分别为38.66,37.10 U/mL。以筛选到H4和H5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对H4和H5进行连续诱变筛选产淀粉酶高的突变株。结果发现,第一次诱变后突变株的酶活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07%和111%;经过第二次诱变后,H4的突变株H4Ⅱa,H5的突变株H5Ⅱa和H5Ⅱb的产酶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47%,136%和135%,酶活达56.95,50.47和50.02 U/mL,说明紫外连续诱变有利于突变株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卞承荫 黄舒婷 潘大仁 林辉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兴生 林占熺
以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蜡状芽胞杆菌LD-854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枯草芽孢杆菌.用正交试验法优化EMS的诱变条件,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即在1 mL体系中,EMS用量20μL,诱变时间20min,菌液浓度1×108个·mL-1.最终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该菌株连续传代发酵培养5代,发现其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力保持在16351 U·mL-1左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佳丽 李保平 孟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黏虫及其幼虫寄生性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表现。[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0、0.05、0.10和0.20 g·mL(-1)PEG6000)处理盆栽小麦造成生理性干旱,然后接黏虫初孵幼虫于叶上取食直至成虫羽化,观察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并以3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寄生蜂生活史和形态特征。[结果]干旱胁迫小麦对黏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体鲜质量、成虫体干质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0.20 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利沙 韦继光 云朝光 杨秀好 罗基同 黄松殿
【目的】对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苏木科、木兰科和桃金娘科共16种植物的内生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种类多样性进行调查,为进一步了解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的组成及开展内生拟盘多毛孢代谢产物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块分离法和分子技术分析内生拟盘多毛孢与植物种类、分离部位和分离季节的相关性。【结果】从苏木科、木兰科和桃金娘科16种植物中共分离得到89株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11个种。桃金娘科中的白千层、假多瓣蒲桃,苏木科的银珠、中国无忧花分离得到的拟盘多毛孢种数分别为8,6和8,6种,是拟盘多毛孢定殖种类最多的植物;银珠内生拟盘多毛孢定殖率最高,为2.86%。内生拟盘多毛孢在植物枝条的定殖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新村 范希峰 武菊英 朱毅 张永侠 赵春桥
为促进中国边际土地草本能源植物种植与生物质原料生产,基于京郊边际土地草本能源植物规模化种植的实践,从生产潜力、生物质品质、生物质利用潜力、生态效应等4个方面对荻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荻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的生产潜力为2.31t/hm2,达到京郊耕地条件下的8.41%,生物质品质优良,其标准煤折算当量、沼气产量、纤维素乙醇产量分别为1.42t/hm2、289.99m3/hm2、0.59t/hm2,分别达到京郊耕地条件下的8.38%、8.37%、8.15%,生态效应明显。荻在边际土地上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