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19)
2023(2892)
2022(2390)
2021(2231)
2020(1909)
2019(4129)
2018(3950)
2017(7642)
2016(4389)
2015(4569)
2014(4559)
2013(4496)
2012(4213)
2011(3831)
2010(3744)
2009(3319)
2008(3363)
2007(3009)
2006(2431)
2005(2238)
作者
(14675)
(12382)
(12091)
(11600)
(8127)
(6185)
(5540)
(4752)
(4581)
(4499)
(4271)
(4145)
(4118)
(4057)
(4015)
(3963)
(3762)
(3633)
(3549)
(3510)
(3273)
(3109)
(3065)
(2903)
(2769)
(2724)
(2720)
(2713)
(2642)
(2590)
学科
(14173)
经济(14153)
(11394)
管理(10374)
(9175)
企业(9175)
方法(7469)
数学(6589)
数学方法(6508)
(5698)
(4624)
中国(3608)
(3323)
(3295)
(3295)
财务(3291)
财务管理(3284)
企业财务(3225)
(3084)
金融(3081)
(3079)
银行(3065)
(2927)
技术(2900)
业经(2658)
(2463)
贸易(2463)
(2363)
理论(2340)
地方(2298)
机构
大学(62690)
学院(61597)
研究(24241)
(21674)
经济(21197)
管理(19647)
科学(18090)
(17824)
理学(17424)
理学院(17093)
管理学(16622)
管理学院(16499)
中国(16220)
农业(14419)
(13838)
业大(13480)
研究所(12972)
(12854)
(10744)
中心(10416)
农业大学(9403)
(8952)
财经(8883)
(8817)
(8701)
(8525)
(8222)
实验(8204)
(8089)
实验室(7903)
基金
项目(46352)
科学(35398)
基金(34277)
(32395)
国家(32172)
研究(27617)
科学基金(26377)
自然(19347)
自然科(18954)
自然科学(18936)
自然科学基金(18630)
(18464)
基金项目(18118)
社会(17203)
社会科(16344)
社会科学(16339)
(15992)
资助(14356)
教育(12886)
重点(10999)
计划(10905)
科技(10026)
(9921)
(9783)
科研(9590)
(9472)
创新(9251)
编号(9042)
(8983)
(8975)
期刊
(20490)
经济(20490)
学报(18664)
(16255)
研究(15569)
科学(13926)
大学(13020)
学学(12702)
中国(11251)
农业(10990)
(8625)
管理(7019)
业大(5876)
(5797)
(5788)
金融(5788)
农业大学(5058)
教育(4867)
(4817)
财经(4634)
(3966)
经济研究(3878)
科技(3842)
林业(3812)
技术(3513)
自然(3434)
中国农业(3167)
自然科(3114)
自然科学(3114)
业经(2900)
共检索到85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娟  吴祝华  翁行良  赵邢  杨学祥  唐荣林  曹兵  巫昱  沈厚宇  任嘉红  陈凤毛  
【目的】为探明湖北、安徽两省20个典型采样地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对枫香根际土壤中AMF种类、分布、菌根侵染等状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枫香林区AMF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当地枫香林地AMF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10、20、50和100年生枫香为对象,采集枫香根际5~25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AMF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利用KOH脱色锥虫蓝染色法观察20个采样地枫香根系的AMF侵染状况。冗余分析(RDA)探讨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 20个样本中97.65%的枫香根样均检测到了AMF侵染,侵染率为49.43%~73.84%,平均侵染率为62.07%,安徽稽灵山枫香根样侵染率最高(73.84%),湖北九峰山森林公园枫香根样侵染率最低(49.43%)。根内真菌丛枝和泡囊较多,呈均匀分布,表明枫香容易被AMF侵染,但不同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取样地土壤中分离出AMF孢子数为[86~275个·(50 g)~(-1)]土,平均孢子密度为166个·(50 g)~(-1)土,表现为安徽稽灵山最高[275个·(50 g)~(-1)土],安徽黄山最低[86个·(50 g)~(-1)土]。3)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AM真菌11属46种,其中球囊霉属12种、无梗囊霉属13种、盾巨孢囊霉属5种,为取样地区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优势属。4)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在1.01~2.01 mg·g~(-1)和0.62~0.84 mg·g~(-1)之间。5)不同取样点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属数、Shannon(香农)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安徽两省的20个样地人工林和天然林枫香根际均可形成丛枝菌根,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多样性丰富,球囊霉属为优势菌群。本研究结合AMF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点,为开发枫香专用AMF肥料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艳芳  文竹梅  屈峰  刘青青  邢先双  罗航  李梦琪  陈杭  刘博  
以福建省南平市不同连栽代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一、二、三、四代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聚类分析、物种注释及数据库对比,探讨了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揭示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中共得到1 314 765条有效序列,有1 340个AMF-OTUs.AMF相对丰度前三的属分别为Glomus、Rhizophagus和Rhizoglomus.(2)α多样性指数表明,AMF群落的Chao1、ACE指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在不同连栽代数间无显著差异.(3)随着代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与AMF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而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与之呈负相关;全氮含量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综上,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杉木林土壤AMF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晴  段文艳  李鑫  景若楠  盛敏  
【目的】阐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元宝枫生长状况及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探讨元宝枫根系形态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在元宝枫幼苗生长基质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2种AM真菌,以不接种AM真菌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培养90 d后,测定元宝枫的生长状况、根系活力及根系形态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接菌与不接菌处理之间的差异,采用envfit ()函数、冗余度分析和变差分解分析元宝枫生长状况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接种2种AM真菌后,元宝枫株高、地径、茎干质量和根系活力较对照显著提高,根冠比下降。根内根孢囊霉对元宝枫的促生作用比摩西斗管囊霉显著。(2)与对照相比,接种2种AM真菌后,元宝枫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增大,粗根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增加,细根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显著降低。根内根孢囊霉对元宝枫根系形态的影响比摩西斗管囊霉显著。(3)元宝枫生长状况与其根系活力和根系形态密切相关。【结论】接种AM真菌有助于增强元宝枫的根系活力,改善其根系形态,促使其汲取更多养分,进而提高其生物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通过采集昆明黑龙潭公园不同梅花品种的根围土壤样品,研究其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梅根围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平均孢子密度为(183.4±116.5)个100 g,其中‘美人’梅的根围土壤孢子密度最大;AMF种丰度平均为6.7±2.1,其中‘蒿明小’梅的根围土壤AMF有11种,最多;从20个梅花品种的土样中分离得到AMF 3属24种,其中Glomus属为优势属,Glomus trimurales、G.geosporum为优势种。结果证明,梅根围土壤AMF种类或孢子密度与梅花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围AMF种类多、孢子密度大的植株生长较好;而根围AMF种类少、孢子密度小的植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晨曦  田明慧  杨硕  杜嘉琪  何堂庆  仇云鹏  张学林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种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类型(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B;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C;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D),设置不接菌处理(CK),接种单一AMF菌剂、2种AMF混合菌剂、3种AMF混合菌剂和4种AMF混合菌剂共16个处理,研究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对不同菌剂类型以及菌剂多样性的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接菌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接种A、B、C、D 4种单一菌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值分别增加57.9%,26.9%,40.5%和32.9%;磷累积量增加77.8%,48.2%,26.2%和75.8%;钾累积量增加85.5%,62.1%,59.0%和63.5%。随AMF菌剂多样性增加,两个试验年度玉米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2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产量比单一菌剂处理均值高12.3%;籽粒磷累积量表现为2种混合菌剂>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2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磷累积量比单一菌剂高23.2%;但AMF菌剂多样性处理之间玉米籽粒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玉米接种不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Funneliformis mosseae改善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的作用最佳。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累积量,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而2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养分吸收积累量较高。生产上应根据高产优质不同目的,选择接种合适的丛枝菌根真菌类型并进行菌剂之间合理的搭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小刚  唐明  陈辉  张海涵  张永安  
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丛枝菌根与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及次生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15、23和30年刺槐人工林随着树龄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先增加后降低,微生物活性(AWCD值)增大,碳源代谢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逐渐增加,23年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并逐渐降低,不同林地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y=414.82x-188.73,r=0.927,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刺槐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随着树龄的增加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次生林优于相同树龄人工林,在碳源利用上表现为与树龄更长的人工林相近。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细菌量、丰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登武  薛玲  张万红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由撂荒到灌丛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研究阴、阳坡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代表植物的AM真菌侵染状况、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以及AM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从不同恢复阶段植被中,共分离到18种AM真菌,隶属于巨囊霉属、盾巨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2种为不同恢复阶段中的共有种,即为本区的优势种,其余的16种在各恢复阶段中的分布有所差异。在阳坡半阳坡的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中,各宿主植物的平均侵染率,仅第1,2阶段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孢子密度在各阶段差异不显著;而阴坡半阴坡的AM真菌的侵染率则差异不显著,根际的孢子密度,以第4,5阶段的孢子密度显著高于第1,2阶段。对于AM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覃晓娟  张金莲  李艳华  陈廷速  李冬萍  龙艳艳  刘增亮  
【目的】探明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香蕉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状况,为广西香蕉AM真菌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健康和患枯萎病香蕉植株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真菌孢子,形态学方法进行AM真菌种属鉴定。【结果】供试土样共鉴定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2种,无梗囊霉属4种。健康土样的AM真菌孢子密度明显高于病土,两种土样的共有种为双网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和空洞无梗囊霉。健康土样的AM优势特有种为地表球囊霉,病土的特有种为长孢球囊霉和疣状无梗囊霉,但未见优势种。【结论】供试土样的AM真菌类型主要为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健康土样的优势AM真菌在提高香蕉植株抗枯萎病性能方面很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茜  张金莲  龙艳艳  李冬萍  陈廷速  车江旅  
探明广西柳江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生姜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集生姜健康植株和姜瘟病株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土壤中AM真菌孢子,并通过形态特征进行鉴定。鉴定出7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无梗囊霉属5种,球囊霉属2种。供试生姜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双网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格但无梗囊霉、摩西球囊霉、AcAulosporA sp.1为健康土样与病土共有种,而脆无梗囊霉和地表球囊霉为健康土样的特有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景若楠   李晴   段文艳   李鑫   张硕   盛敏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元宝枫生长以及枯叶分解的影响,明确其与元宝枫生长状况间的关系。【方法】以元宝枫(Acer truncatum)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接种AM真菌(AMF)和不接菌(CK)2个处理,其中AMF处理灭菌基质中加入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CK中加入灭菌Ri和菌剂过滤液,同时在2个处理供试的花盆中放置2个装有元宝枫枯叶的分解盒,待元宝枫幼苗生长180 d后,测定元宝枫幼苗生长指标、养分含量以及枯叶中的养分含量,计算元宝枫枯叶的分解量以及不同粒径剩余枯叶质量,并采用冗余分析研究元宝枫生长状况、养分含量与枯叶养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CK相比,AMF处理元宝枫的地上部、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以及根全氮、全磷、全钾和叶全磷含量显著增加,但二者的株高、地径和叶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叶全钾含量显著降低。(2)与CK相比,AMF处理元宝枫枯叶总分解量显著增加,粒径>0.15mm枯叶质量显著降低,粒径0.25μm~0.15 mm枯叶质量显著增加。(3)与CK相比,AMF处理促进了枯叶中多酚的释放,降低了枯叶全氮积累,但对枯叶单宁、纤维素、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4)相关性分析发现,枯叶全氮累积系数与叶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元宝枫生物量以及根和叶养分含量呈负相关;而枯叶多酚累积系数的表现则与之相反。【结论】接种AM真菌促进了元宝枫枯叶的分解,影响了元宝枫枯叶中有效养分的含量,从而促进了元宝枫的生长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亚娟  张剑  付琦媛  侯晓强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对兰科杓兰属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兰科菌根真菌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克隆文库技术对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真菌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BLAST分析。【结果】共获得96个真菌克隆,其中44个克隆鉴定为未知真菌,52个真菌克隆基于97%的序列相似性被划分为2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属于5门6纲11目16科15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的主要真菌类群。综合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报道,对24个OUTs进一步分析,发现4个OTUs为潜在的兰科菌根真菌,分别属于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的丝核菌属Rhizoctonia(OTU1)和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OTU2)及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OTU3和OTU4)。【结论】根际土壤真菌及潜在兰科菌根真菌类群的构成及多样性研究,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有效的大花杓兰菌根真菌及其野生种群的迁地保育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柳洁  肖斌  王丽霞  周旋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茶树根系侵染率、生长、耐盐性及茶树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索AMF提高茶树植株耐盐性的生理机理。【方法】以1年生茶树品种‘乌牛早’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向盆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以接种灭菌接种物为对照,在幼苗移栽后2个月进行5,10,15,20,25,30mmol/kg 6个盐胁迫处理,分别于处理后50和100d测定茶树株高、根系菌根侵染率及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100d时测定地径、主根长度、生物量、茶树叶片膜透性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娅琳   吴峰婧琳   陈健鑫   武自强   刘丽   张东华   马焕成   伍建榕  
【目的】探究德宏州油茶根腐病不同发病程度根系内以及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染色法和湿筛沉淀法测定油茶根系AMF定殖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油茶根系及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AMF的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逐级递减,呈负相关关系。基于高通量结果在油茶根系以及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203个AMF-OTUs,分属于1门1纲4目7科5属(属水平将未定名和未分类的AMF归入“Others”)。在属分类阶层上,不同病害等级的油茶根系以及根际土壤的AMF种类和分布不同。根系内:发病程度较轻的油茶较发病程度严重的油茶,OTUs、Ace指数、Chao指数更高,且随病害的加重Shannon指数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HR0>DR1>DR2>DR3>DR4)。根际土壤内:随病害程度的加重,OTUs逐级递减(HS0>DS1>DS2>DS3>DS4),发病程度较轻的油茶较发病程度严重的油茶,Ace指数、Chao指数更高,Shannon指数无明显变化。PCA分析表明不同病害等级的油茶AMF群落结构会发生改变,患病后群落结构趋于相似,与健康油茶有明显差异。AMF均匀度、孢子密度和定殖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相关性,但土壤理化性质不影响AMF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结论】文章初步探明了患病后油茶根系和根际土壤中AMF群落的变化特征:患病的油茶根系内AMF的定殖率和多样性降低,根际土壤内AMF孢子密度下降,同时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MF群落结构都发生了改变,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AMF 菌剂防治油茶病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荣冬  韦金凡  龙艳艳  雷崇华  谭裕模  李廷化  陈廷速  
探讨不施肥的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一年后对宿根蔗生长的促进效应。采用原新植蔗砍收后,保持原施有AM真菌及对照的试验小区进行试验,试验期间不再施用任何肥料,分析大田接种AM真菌一年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不施肥的条件下,原所接种的AM真菌仍能提高土壤的p H值,活化土壤中的磷、镁和有机质,促进甘蔗对有效磷、镁和有机质的吸收利用。在甘蔗根系检测到AM真菌以及有隔内生真菌(DSE),根系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AM真菌能促进一年宿根蔗的生长,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缪福俊  蒋宏  王宏虬  原晓龙  陈剑  杨宇明  王娟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